進入深處的敬虔,乃在於脫離宗教形式化的敬虔,達到生命對上帝真實的敬畏中。就像耶穌曾經吩咐門徒說「盡心、盡性、盡力愛主你的神」,這裡耶穌對人敬虔的要求乃是身心靈完全且絕對的降服在神的面前。
唯有人遇見真實的自己,才能將自己降服到神的面前,而如今人最難的是遇見自己。從職場、學業上來說,我們努力達到所謂成功的標準,用這些標準衡量、要求、評價著自己,只是這些標準只是時代的產物,而被這些標籤束縛的人,就很難遇見真實的自己。
從生活方式來看,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效仿別人的生活方式,以其他人為標準來衡量自己,最終也導致自我的迷失;娛樂方式更是如此,如今網劇、娛樂新聞、小品、相聲等各樣娛樂的模式層出不窮,同時伴隨著網際網路飛速的傳播。各類的娛樂軟體也不斷的佔據人時間,使人逐漸的失去了深度思考的能力,逐漸被別人的理論代替了自我思考。
當一個人都無法遇見真實的自己,又何談將真實的自己降服在神面前?
聖經中談到「歸回安息」這一概念,只有在安息、安靜、平穩的狀態中,人的思想、情感、意志才能充分的被發掘,進而能達到完全回到上帝面前的這個目的。只是如今,人對「安息」這個詞語有很多的誤解,例如:有人將安息誤解為是娛樂;有人將安息誤解為睡眠;有人將安息誤解為是躺屍。事實上,真實的安息在於歸回到神的話語中,心態上對上帝有轉向。
有些基督徒認為自己很疲憊,需要好好放鬆之後再去聽道、再去禱告,於是花費大量的時間看短視頻、玩遊戲,並美其名曰是「安息」。然而他的身體狀態並沒有恢復,同時在大量娛樂消遣過後,內心中更難歸回到上帝的面前,於是逐漸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信仰流於形式化。
「偶像」,談到這一詞的時候基督徒總是很敏感,因為從我們信上帝的那一刻起就知道不可以拜偶像,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究竟什麼是偶像呢?「凡我們所愛超過上帝本身的都可以稱為偶像」。具體來談,也就是人心中對它有依戀、時間上被大量消耗、情感上藉此得到滿足的事物都可以稱為個人生命中的偶像。
由此可見,無數的人因科技得著成就,也有無數的人被科技奴隸,成為科技的「信徒」。而真實的安息是什麼?要知道,人在安息中必然是自由的,情感、情緒、意志是在真理中自由的調控,不受任何的事物所左右,同時在安息中能看見生命中本來的自己,並願意將生命中真實的自己交給至高之處的上帝,從而獲得生命的全然自由。
想要進入真實的敬虔中,人首先要脫離外在一切的纏累。脫離纏累並不是指人脫離某些特定的環境,而是指人能身在環境中卻不受環境的限制,在絕望、彷徨、無助、繁忙中,依然能單純相信仰望神。從客觀的角度看好像很難達成,但只要單純相信神也就很容易。
其次就是要脫離容易纏累我們的情慾,當然並不是說我們不再有七情六慾,乃是指我們的喜怒哀樂、人生追求不再受欲望的左右,也不被欲望所驅使,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真自由的人。
正如聖經中談到「割禮」一樣,雖然是上帝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更是上帝要求人脫離情慾困鎖的記號。當一個人被情慾、口欲、物慾等等欲望所束縛時,這就是一個人脫離和迷失自我的過程。
所以主耶穌說「有衣有食就當知足」,其教導目的並不是說要讓人安貧樂道,讓人不要有追求。乃是說不要成為欲望的奴隸,無論富貴還是貧窮都能不受環境所束縛,依然活出生命中真實的狀態,這才是生命本身的意義。
人這一生實在太短暫,有太多的知識還沒有學習、有太多的地方沒有去過、有太多的人沒有見過,最終就會匆匆離開。所羅門曾說「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
「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想要達到這個目的並不容易,這一路上需要付出太多代價,同時需要克服許多的艱難,比如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今生的驕傲,這些不是不吸引人心,而是因為這些事情使我們會逐漸遠離神,所以我們要躲避和遠離。
跟隨上帝的路,必然是一條需要付出代價的路程,想要在深處敬拜神,必然要脫去今世的纏累才行。
願我們能學會關上門,進入內室在安靜中親近神,祂也必然在暗中聽我們的禱告,與我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