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丨卻道天涼,好個秋

2021-02-19 北京師範大學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宋)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秋分(autumnalequinox),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24日。從古至今,每到秋天人們難免感懷,「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樣不說而說,勝過千言萬語。有道是:懷愁難吐,此情最苦;而笑中帶淚,最能動人。

秋分者,八月之中氣也。

此時,夕月於國城之西。

陰生於午,極於亥,

故酉其中分也。

秋分有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

二候蟄蟲坯戶;

三候水始涸。

傳說秋分之曙,

南極老人見其位。

老人星常於秋分

見丙丁之位。

治平則見,

見則王壽。

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之「分」為「半」之意。《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為災。」杜預註:「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文獻記載二至二分最早的是《書·堯典》,其中二至名為日永、臼短,二分名為日中、宵中。

「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日夜時間均等,並由日長夜短逐步日短夜長。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區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在北極點與南極點附近,這一天可以觀測到「太陽整日在地平線上轉圈」的特殊現象。


二是,氣候由熱轉涼。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分,八月中。解見春分。雷始收聲。鮑氏曰:雷二月陽中發聲,八月陰中收聲入地,則萬物隨入也。蟄蟲壞戶。淘瓦之泥曰壞,細泥也。」


按《禮記注》曰:壞益其蟄穴之戶,使通明處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水始涸。「雷始收聲」是與春分的「雷乃發聲」相對而言的。古人認為雷發聲是因為天地陽氣旺盛,而秋季陰盛陽衰,所以雷就收聲了。秋季雷聲少其實是因為秋季氣溫較低,空中水汽少,空氣乾燥,不易形成雷電,雷聲自然也就消失。坯,指細土。「蟄蟲坯戶」,就是說秋分時節,天氣逐漸寒冷,冬眠的昆蟲開始;隹備蟄伏過冬的洞穴。

春分祭日,秋分祭月,自古以來,秋分就是傳統的「祭月節」。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現在的中秋節就是由傳統的「祭月節」演化而來的。有確切的史料表明,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的,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每年的八月十五,這就有了中秋節。

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在《史記·天官》中有記載:「南極老人,治安;常以秋分時,候之於南郊。」

因為我國生活在北半球,因而南極星(也稱南極仙翁或老人星)一年內只有在秋分之後才能見到,且一閃而逝,極難見到,春分過後,更是完全看不到。所以古時把南極星的出現看成是祥瑞的象徵。因而歷代皇帝會在秋分這日早晨,率領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極星。

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

秋季天氣乾燥,秋分之前有暑熱的餘氣,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同時,秋燥溫與涼的變化,還與每個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附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中國醫學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因此,秋季要特別重視保養內守之陰氣,凡起居、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面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秋季氣候漸轉乾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人們的情緒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這時,人們應保持神志安寧,減緩秋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同時精神情緒上要看到積極的一面,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鍊的好時機,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排解憂鬱、惆悵等情緒。

我思考著

秋為何在收穫豐碩的同時

輕嘆離樹的葉不該有的失落

不想猜測

秋欠缺風的又是什麼

參考文獻

魏伯河. 「卻道天涼好個秋」——《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欣賞[J]. 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7,(05):105.

鄭天挺等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  音序本 (上冊),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8,第605頁

智敏編著,新版萬年曆現用現查,中國商業出版社,2011.05,第148頁

攝影:亓玉光 吳迎波 麻楚杭

文案:趙千慧

編輯:趙千慧 宋蔚奇

相關焦點

  • 夜讀丨秋分: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古人認為,秋分是一個分界。秋分之前暑有餘熱,所以秋燥還是溫燥;秋分之後寒意漸濃,所以秋燥已是涼燥。因此過了秋分,需要多吃清新、溫潤之物。《管子》:以夏日至始數九十二日謂之秋至,秋至而禾熟。《淮南子》:秋分蔈(biào,指草木零落)定而禾熟。
  • 秋分|錦城知我意,天涼好個秋
    古語道「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後白晝與黑夜等長秋分習俗01秋祭月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好是生滄海,徐看歷杳冥。層空疑洗色,萬怪想潛形。他夕無相類,晨雞不可聽。
  • 今日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
    秋分,「分」即為「半」,此時,全球晝夜等長。古籍《春秋繁露》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天高,雲淡,氣淨,風輕,是一個浪漫的節氣。仲秋時節,秋高氣爽,一樹樹的黃葉隨風搖曳,給這個開闊的季節增添了許多的詩意。殘暑終,晝夜平。草木染黃,雁字橫秋。此時的鄉間,梨柿荸薺,百果收倉。滿樹石榴一夕熟,山間野柿一朝紅。
  • 秋分,賞秋!
    喜歡秋,但天漸漸涼了。望朋友們適時添衣,雖忙但別忘了賞秋!齊白石 秋紅中秋對月唐·李頻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熒。好是生滄海,徐看歷杳冥。層空疑洗色,萬怪想潛形。婁師白 秋紅點絳唇 宋·謝逸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涼蟾光滿。桂子飄香遠。素練寬衣,仙仗明飛觀。
  • 今日秋分!一轉眼秋已涼,想你的夜漸長
    >秋分時節,有很多的習俗,比如秋祭月,吃秋菜,送秋牛,粘雀子嘴,放風箏,做面雀等,在很多地方依舊延續著.秋分這天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 今日秋分: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分如約而至這也是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武雪峰 攝 萬壑泉聲松外去,數行秋色雁邊來中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正好在秋季90天之中此時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
  • 今日秋分丨2017年,僅剩99天!
    二十四節氣之秋分白露已過,晨有露珠,不知不覺,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
  • 今日秋分|一葉落知天下秋,秋分養生最當時!
    秋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今年的9月22日。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區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秋分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由赤道進入南半球,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二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
  • 上遊•文薈丨古時秋分 · 秋情丨十首悽美古詩詞:帶你領略古人...
    秋分來了,一夜更比一夜涼。今日秋分,恰好適合思念,在涼爽的秋夜,詩人們多賦詩以寄思念。十首秋分詩詞,窺見古人的秋分時節。快到秋分了,泉水聲入耳,風吹走了遮月的雲。踩著青苔,踱步走著,找尋著靈感,枕在石頭上想著文章。最喜歡這秋夜的清靜了。《中秋對月》唐·李頻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熒。好是生滄海,徐看歷杳冥。層空疑洗色,萬怪想潛形。他夕無相類,晨雞不可聽。
  • 秋分丨半個秋天最宜賞,一輪明月好還鄉
    春分和秋分作為陰陽此消彼長的臨界點:春分過後,陽氣盛而陰氣衰,而秋分過後,陰氣盛而陽氣衰。秋分後,陰氣逐漸佔據上風,所以伴隨著一陣陣秋雨,氣溫會迅速下降,逐漸步入深秋季節,所謂「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秋分至,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生命奼紫嫣紅開遍,才漸漸懂得秋之韻味。
  • 秋分朋友圈祝福語文案說說 2020秋分節氣心情最新語錄
    2020秋分節氣心情短語發朋友圈說說  落葉知秋,道一聲朋友依舊;楓葉題詩,說一聲祝福永久;秋分又至,酷暑消去涼爽襲;問候送到,天已變涼記得加衣。難捨的友誼,醇香如酒,好友的情意,不離左右。9、 吃得飽,睡得好,開心快樂沒煩惱;住得寬,穿得暖,日子過得挺燦爛;秋分涼,思念長,天涼莫忘添衣裳;保安康,人吉祥,願你幸福伴身旁。秋分快樂!  秋分節氣好,天高雲淡花香飄,秋風送爽抖精神,祝你容顏永不老,健健康康不得病,晝夜分明天變涼,注意保暖要記牢,願你不去醫院不吃藥,財神天天把你找,生活天天幸福美滿,快樂把你緊緊圍繞!
  • 夜讀丨處暑:夏未央,天漸涼
    朗讀丨敬一丹  講解丨宋英傑  配樂丨巫娜 - 秋水悠悠暑氣至此而止,作者丨宋英傑出自《
  • 秋分朋友圈祝福語文案說說 描寫秋分微信說說唯美句子
    2020秋分節氣心情短語發朋友圈說說 描寫秋分微信說說唯美句子。     2020秋分節氣心情短語發朋友圈說說   落葉知秋,道一聲朋友依舊;楓葉題詩,說一聲祝福 ;秋分又至,酷暑消去涼爽襲;問候送到,天已變涼記得加衣。難捨的友誼,醇香如酒,好友的情意,不離左右。一份問候,祝你生活無愁更無憂。祝秋分快樂!
  • 【今日秋分】2017年僅剩99天!這幾點你一定要在秋分這天看完!
    無論是「天涼好個秋」,還是「秋風秋雨愁煞人」,都是天氣轉冷的標誌,需要注意保暖,避免著涼。— 送秋牛 —秋分時分便會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人。「秋牛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
  • 沈雪江:卻道天涼好個秋「畫說人生」
    你只會說「天氣好涼快」,古人卻道天涼好個秋~讓我們佐著畫家沈雪江的直樸線條,和唐詩的悠悠古意,品一品千年之前的大唐之秋吧。山中唐 · 王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峨眉山月歌 唐 · 李白峨眉山月半輪秋,長安秋望 唐 · 杜牧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 明日秋分,食秋菜,吃秋果,喝秋湯,飲秋茶,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若能在秋分時節,養護好身體,可以為健康度過秋冬,打下很好的基礎。明日秋分,食秋菜,吃秋果,喝秋湯,飲秋茶,秋冬少生病,更健康秋分時節,食秋菜1、野莧菜秋分吃秋菜,野莧菜,是不錯的選擇不過,此時,要注意秋分後,多為涼燥,秋梨性寒,蒸著吃,效果會更好。梨煮熟後,可去除寒性,並且,去燥潤肺之效更佳,秋分不妨吃點蒸梨吧。2、山楂秋分時節,山楂開始變得紅彤彤的,看著非常有食慾。
  • 今日秋分,2017年僅剩99天!這7件事要多注意
    今日迎來今年第十六個節氣——秋分,北半球的秋天由此開始。值得一提的是,公曆的2017年還剩下99天。「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3.吃秋菜「嶺南地區,昔日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一種野莧菜。採回的秋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在南京,則流行吃「桂花鴨」,用普通的鹽水鴨,以桂花滷入味。「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上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
  • 明日迎來2017第十六個節氣—— 秋分
    在我國北方有農諺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而「秋分天氣白雲來,處處好歌好稻栽」則反映出南方地區播種水稻的時間。        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防止涼燥,堅持鍛鍊身體,重在益肺潤燥。飲食調養方面,應多喝水,吃清潤、溫潤的食物。秋季,菊香蟹肥,正是人們品嘗螃蟹的最好時光。
  • 秋分:人間最美,是清秋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壹天,不過由於這壹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壹定都有圓月。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壹般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 卻道天涼好個秋,一場場與秋的邂逅,一段段秋的記憶
    文/圖/旅行叄境界一場秋雨一場涼,幾場秋雨過後,天氣轉涼,大雁南飛,菊花怒放,月露清冷,梧葉飄零。望眼秋天,藍天清透,白雲悠然,一派秋高氣爽。踏著第一片飄零的落葉,秋風拂面,帶著絲絲涼意,拂卻了夏日的燥熱,帶來了秋日的斑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