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德國和英國一場遭遇戰,讓一個小村莊聲名鵲起!

2020-12-22 指縫間的歷史

文/滅霸他爸

第二次世界大戰,共有61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0億人口被捲入戰爭,數以千萬的士兵和平民死於戰火,是人類誕生以來,損失最為慘重的災難。

在戰爭中,一些原本默默無聞、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因為爆發了激烈的戰鬥,從而被載入史冊,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地」。

比如諾曼第、庫爾斯克、瓜達爾卡納爾島、阿拉曼等地,都是憑藉戰爭而一舉成名。

今天我們要說的波卡基村,也是如此,1944年6月,英軍和德軍裝甲部隊,在這裡進行了一場慘烈遭遇戰。

1944年6月6日,盟軍發動代號為「霸王行動」的登陸戰,在法國諾曼第地區登陸,在西線成功開闢了第二戰場,使德國陷入窘迫的兩線作戰。

盟軍佔領灘頭陣地,鞏固登陸場之後,大批部隊從這裡登陸,源源不斷踏上法國領土,進攻下一個目標——諾曼第地區重要交通樞紐卡昂。

英軍從兩個方向向卡昂發動進攻,遭到德軍裝甲部隊的阻擊,損失慘重,戰事進入僵局。

為了儘快攻克卡昂,英軍有「沙漠之鼠」之稱的第7裝甲師,以第22裝甲旅先導從175號公路迂迴包抄卡昂。

6月13日,第22裝甲旅走到距離卡昂30公裡的波卡基村,當時,英軍並不知道德軍SS第101重裝甲營前鋒部隊已經佔據了村莊,村莊裡的德軍也不知道英軍這麼快就趕到了波卡基村,一場遭遇戰,即將爆發。

英軍前鋒的三個坦克連,A連穿過村莊到達東部的213高地,他們穿越村莊時,沒有發現德軍,村莊內的德軍也沒有發現他們,B連在村莊西部集結,C連進入村莊。

村莊內的德軍為SS第101重裝甲營第2連,指揮官為德國著名的虎式坦克王牌米歇爾·魏特曼上尉。

虎式坦克有一門威力強大的88mm口徑L56加農炮,正面裝甲厚度高達102mm , 防護能力極強,而且瞄準系統性能出色,使虎式坦克成為戰場上令人聞風喪膽的大殺器。

老毛子崔可夫元帥曾經這樣評價虎式: 「簡直是一座超重型工事!光學瞄準鏡的設計十分出色 , 88mm口徑火炮的威力強大無比!」

魏特曼

英軍坦克進村時,魏特曼正在睡覺,接到報告,立即駕駛部下的231號虎式坦克(他的坦克被盟軍飛機擊傷)駛入175號公路觀察,發現英軍坦克竟然近在咫尺。

英軍做夢也沒想到,一輛德國坦克突然出現在跟前,全都愣住了,而魏特曼憑藉出色的戰場應變能力首先開炮,迅速摧毀幾輛英軍坦克。

接下來,魏特曼就像開掛一樣,憑藉一輛虎式坦克在其他德國坦克的配合下,先後幹掉20餘輛英軍坦克。

反應過來的英軍,將坦克隱蔽到樹叢中伺機開火,同時架上反坦克炮,等待德軍到來。

接下來的戰鬥中,魏特曼的坦克被英軍反坦克炮打壞了履帶,魏特曼只能帶領車組成員拋下坦克離開去。

其他德軍坦克,也遭到英軍的攻擊,兩輛虎式坦克被摧毀。

戰鬥持續到晚上,雙方坦克全部脫離戰場,只留下步兵交戰,第二天,英國召來飛機轟炸,將波卡基村幾乎夷為平地。

波卡基村戰鬥,英軍最終勝利,但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共有25輛坦克、14輛半履帶車和14輛布倫機槍車被摧毀。

其中,魏特曼一輛坦克,共擊毀英軍:1 輛「螢火蟲」坦克,7 輛「克倫威爾」坦克,2 輛「斯圖亞特」,1 輛「謝爾曼」炮兵觀察坦克,此外,還有數輛半履帶車和裝甲輸送車。

德軍方面共損失6輛虎式坦克和數輛Ⅳ坦克。

由於魏特曼在波卡基村戰鬥中的傑出表現,被授予帶橡樹葉和寶劍的騎士十字勳章,6月25日希特勒親自為他授勳。

1944年7月6日魏特曼重返前線,駕駛編號為007的虎式坦克,繼續與盟軍作戰,8月8日,魏特曼和全體車組成員在戰鬥中陣亡。

參考資料:《波卡基村之戰》、《二戰經典戰役紀實》、《虎式坦克全景戰史》、《虎之戰跡》

相關焦點

  • 二戰空戰王牌,德國戰機的剋星:英國噴火式戰鬥機
    看過電影敦克爾克的朋友一定對影片中非常逼真殘酷的空戰鏡頭印象深刻,在敦克爾克上空進行空中掩護,同德國戰機進行艱苦鏖戰的正是英國大名鼎鼎的噴火式戰鬥機。每當它的出現總會給陷入絕境的英法聯軍以希望和生存下去的勇氣,最終大部分英法聯軍成功地撤回至英國。在此期間噴火式戰鬥機功不可沒。
  • 義大利國中國聖馬利諾,二戰時為何向英國和德國都宣戰?
    看看聖馬利諾的地理情況,會發現,聖馬利諾很難和二戰扯上關係。 咱們還知道一件事,義大利內部還有兩個的國中國,一個是位於首都羅馬的梵蒂岡,一個就是聖馬利諾。 聖馬利諾位於亞平寧半島的東北部,距離亞得裡亞灣約有五六公裡。聖馬利諾面積61平方公裡,但基本上都位於亞平寧山脈上,地勢較高。
  • 二戰前英國綏靖德國的原因
    當時的英國第一海務大臣說:「我們在眾目睽睽下處在一個不想與任何人起爭執的地位上,因為我們已經獲得了世界的大部分或其中最好的部分,我們只想保住我們得到的東西不要被人搶走。」對英國而言,不管是贏得還是輸掉與德日的戰爭都將是大英帝國的終結,事實上英國贏得了二戰,但是大英帝國還是瓦解了。
  • 國際兒童節的由來如此沉重,只因二戰德國納粹的一場屠殺
    這本是一個愉快的節日,但國際兒童節的由來卻有著沉重的歷史,更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臭名昭著的的德國「納粹」黨衛軍在捷克一個名叫「利迪策」的小村莊發動的一場屠殺有關.萊因哈德·海德裡希   利迪策被納粹毀滅的原因,要從德國納粹黨黨衛隊的重要成員之一,地位僅次於希姆萊的萊因哈德·海德裡希說起。
  • 二戰德國名將隆美爾,為什麼被英國說成是一個值得尊重的人
    在北非的輝煌戰績使得他被希特勒封為元帥,並和古德裡安、曼施坦因一起成為二戰德國裝甲兵的三大名將。另外隆美爾在二戰中主要是活躍在西線和北非。西線德軍的暴行遠遠比不上東線,北非更是一片荒漠,渺無人煙,更不可能犯什麼戰爭罪行了。因此隆美爾在德軍將領裡是屬於比較乾淨的那種,沒有什麼太大的劣跡。
  • 二戰時德國黑科技真不少:盤點二戰期間德國研製的各種飛彈!
    二戰期間同盟國和軸心國都在大力研發各種新型武器,在這其中德國率先研製出了包括空空飛彈、反坦克飛彈、反艦飛彈、防空飛彈等多種類型的飛彈,雖然當時由於技術條件限制德國研製出來的多款飛彈性能並不可靠,但在當時也稱得上是「黑科技」的典型代表了,同時它們也是現代飛彈的鼻祖。
  • 二戰德國如果戰勝蘇聯,會轉移戰線進攻英國嗎?
    二戰的戰場基本上集中在歐亞非三大洲上,歐洲的蘇德戰場就是二戰期間的所有戰場中,最為慘烈的一場戰役。其實最主要的問題就在於,怎樣在對歷史進行最小的改動下,實現德國成為戰勝國的目標。他的觀點是,德國若想取得勝利,就得抓緊剛對蘇聯發起進攻的時機。在赫韋格的假想中,史達林會死於某顆炮彈之下,蘇聯出於避免被徹底毀滅的目的,和德國籤訂停戰協議,向德國讓出一些利益,在德國取得蘇德戰爭的勝利後,希特勒的下一個攻打目標就是英國。依他所見,德國在戰勝蘇聯後,必定會對英國發動戰爭。這種預測的可能性的確很大。
  • 二戰德國軍人的標誌,5年生產120萬支,並非人手一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戰爭方式(坦克的出現)的改變,二戰對戰雙方,已經由塹壕戰對射,轉變為閃電戰和遭遇戰。尤其遭遇戰已經成為二戰巷戰的主要作戰方式。根據史料記載,二戰遭遇戰作戰距離普遍在100米左右,而且大多沒有心理和生理準備。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一種火力強大的槍械。
  • 二戰時,如果當時德國先進攻英國,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德國正式對蘇聯開戰,按照希特勒原本計劃,德軍會在初秋將蘇聯擊敗。然而卻不同於希特勒計劃的幾個月就會快速結束的戰爭,耗費了德軍足足四年,蘇德戰爭也成了二戰中規模最龐大、代價最大的戰爭。二戰的開展影響了歐洲、亞洲、非洲的發展,歐洲的蘇德戰場就是二戰期間的所有戰場中,最為慘烈的一場戰役。
  • 德國和日本這對「表面兄弟」,二戰期間結盟到底為了啥?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和日本兩個國家是主要的發起者,義大利有點像打醬油。這三個國家還互相結盟,表現得很「親密」。但實際上縱觀二戰的全過程,義大利至少還跟德國可以相互支援,而日本卻在地球的另一邊,幾乎和德國在戰場上沒有產生任何互動,德國和日本的戰略目標也大相逕庭。
  • 二戰期間軸心國成員德國和日本之間到底有哪些矛盾?
    1940年德日意籤定三國同盟條約現場 那二戰期間軸心國成員德國和日本之間到底有哪些矛盾呢? 第一,在二戰軸心國集團中納粹德國是典型的歐洲國家,而日本是典型的亞洲國家。雙方建立同盟的基礎很薄弱,讓他們勾結在一起的共同點都是有侵略擴張的野心和欲望。當時的德國和日本都大肆鼓吹「種族主義」和「本民族優越論」。日本法西斯妄圖建立一個以亞洲黃種人為中心的世界大帝國,而納粹德國幻想建立一個以歐洲日耳曼人(白人)為中心的世界大帝國。
  • 德國是二戰的罪魁禍首,也是二戰的背鍋俠
    在德國,一個很不起眼的、只有幾百人的小黨引起了當局微不足道的一點注意,於是一名退伍軍人進入了這個組織——以後的歷史就是希特勒崛起的歷史了。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一般認為,在最初,二戰是一戰的延續,隨後轉化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但是二戰有著和一戰截然不同的特色。其中之一,就是二戰有明顯的設計感。
  • 二戰時英國不敵日本?日本和英國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
    而相比日本,英國則表現得非常平庸,不僅在歐洲大陸被德國人吊打,而且在東南亞戰場上被日本人打得雞飛狗跳。因此,很多人都認為英國人是水貨,根本不是日本人的對手。實際上,當時的英國遠比日本要強大,甚至可以說日本和英國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在二戰中,日本人不管是軍力還是國力,都無法和英國相比。
  • 二戰10個冷知識:法國的軍力比德國強,英國配給制最少
    大多數人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的日期,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英國才是二戰最吝嗇的國家,很少有人知道法國的軍事實力其實遠超德國等等。今天我就來列舉一下二戰中一些「鮮為人知」的幾個事實。法國第67步兵團2、戰爭期間英國戰鬥機的產量翻了176倍在二戰開始前,英國就已經計劃要大規模發展空軍和海軍力量;直到法國投降後看到德國的裝甲部隊,英國才漸漸意識到陸軍也非常重要。
  • 二戰期間英國趁火打劫,從中國割走一個縣,至今未歸還
    二戰時期,世界各國為對抗法西斯,組建了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從而增加取勝的可能性。可就算如此,一些國家還是要佔從其他國家佔點便宜,二戰時期,英國就割走我國一個縣。這個縣的名字叫葡萄縣,位處於我國西南邊疆的一個小縣城。
  • 精選一組二戰期間德國的彩色高清照片;虎式重型坦克等
    #老照片#一,1939年11月至12月,英國擊落的德軍第一架海因克爾希臘戰役是希特勒犯的戰略錯誤之一,為了挽救義大利在希臘的戰敗,1941年3月,德國出手援助其盟友,雖然24天德國就擊敗英希聯軍,但它令德國推遲實施巴巴羅薩作戰計劃。三,1941年夏天,在俄羅斯的土地上,德軍的第三黨衛軍圖騰科夫師的士兵,在操作MG34機槍,遠處是燃燒的村莊。
  • 二戰時德國比英國強大?其實這是一種假象
    文/寂寞的紅酒英國和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個主要參戰國。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英國和德國差了一大截,很多人甚至認為英國和德國根本不是一個檔次,英國就是打醬油的存在。比如在空軍領域,二戰中德國生產了14萬架飛機,而英國生產了12.4萬架,雖然英國比德國略少,但英國飛機的含金量更高,英國僅僅蘭開斯特四發重型轟炸機就有2萬多架,而德國唯一的四發重型轟炸機he177僅生產了1000多架。所以英國在飛機製造方面絲毫不比德國遜色。儘管德國在陸軍裝備生產方面有明顯的優勢,但英國在海軍方面有壓倒性優勢,所以雙方的實力實際上是差不多的。
  • 二戰時如果美國保持中立,英國和蘇聯還能不能擋住德國
    在二戰中,美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美國的參戰使得勝利的天平迅速向盟國傾斜,盟國以壓倒性優勢擊敗了德國為首的軸心國集團。很多人認為,如果美國人沒有參戰,一直苦苦支撐的英國和蘇聯必敗,德國、日本以及義大利將會贏得戰爭的勝利。實際上,真是如此嗎?二戰時如果美國保持中立,英國和蘇聯還能不能擋住德國?
  • 如果英國和蘇聯都在二戰戰敗,美國可否戰勝德國?
    德國在歐洲戰場的失敗,並不是因為美國,而是因為戰略部署出錯。如果再重新來一次,步步為營,那麼英國與蘇聯還真的抵不過德國。德國如果步步為營,首先被滅的是英國,與英國對戰時,德國犯下一個重大錯誤,那就是低估了對方的空軍,轟炸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也導致德國傷亡過大。而這也導致德國出現資源短缺,讓德國不得不與蘇聯開戰。
  • 二戰其實就是一場世界盃,德國止步半決賽,法國小組未出線
    文/寂寞的紅酒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爆發後,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蘇聯、美國等世界主要強國紛紛捲入其中。二戰打了六年之久,戰爭形勢一波三折,好不熱鬧。如果用足球賽來形容,二戰其實就是一場世界盃。1938年,歐洲杯預選賽開始。德國3:0勝奧地利,3:0勝捷克,以A組小組賽第一出線。蘇聯在熱身賽中連勝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又以1:1平芬蘭,2:0勝羅馬尼亞,以B組小組賽第一出線。義大利2:0勝阿爾巴尼亞,1:1平希臘,以C組小組賽第一出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