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英語學習不好的時候,總是希望孩子能快速趕上,速成其是只是表面現象,拔苗助長,反而耽誤了真實的學習成果。什麼是英語速成,就是教孩子去背誦一些常用的句子,記憶一些常用的詞彙,教孩子如何去使用和技巧,就像在遇到不會的完形填空,教孩子怎麼在選擇上用功,而不是句子和英語語境上去判斷和分析。捨本逐末,豈不知,末是由本發出來的,只去裝飾末,反而只是給別人看。曇花一現而已,經不起時間考驗的。並不是說短時間內學的都不可靠,而是過於追求速度,反而不能掌握根本,學英語在於日常的學習和積累,在於細枝末節的縫縫補補。量變達到質變,投入多少就能獲得多少,如果投入很少,反而想快人一步,獲得更多,這有點投機取巧的風格了。
讓孩子在短時間內學好英語,可以類比一下,如果讓孩子快速吃高長胖,可以嗎?如果讓孩子快速成為演說家,有辦法嗎?如果讓孩子快速成為班級第一,能行嗎?走得太快,反而想的更少;走得慢了,反而想得更踏實;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很多時候,教孩子學英語,就是生活中點滴細節中去體會的,既然沒辦法撥動前進的時鐘,也沒辦法加快生活的節奏,怎麼能讓孩子快速學好英語呢?不是提倡孩子不去儘快學好,而是要循序漸進,按部就班,日積月累,重在量變上的積累,讓質變成順其自然的事情。
既然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固步自封了,要讓孩子學英語,除了老師的培訓,家長陪伴,孩子消化,複習,鞏固外,更要重視實踐中去體驗;在體驗中感受學習英語的快樂,感受英文帶給孩子的魅力。學習英語,要有計劃,很多時候就是學習對自己沒要求,想起學點,想不起就不學了,不約束自己怎麼能有所成就呢?臨時抱佛腳,畢竟不能長久。有了計劃之後,要切實的執行;3-6歲的孩子在家裡還沒養成複習的習慣,家長或者老師就可以培養孩子複習方法,養成學習的習慣。有的孩子放學之後,就在家裡玩了,等家長催的時候才想起要做,這樣就像逆水行舟,家長會感到很辛苦,一天不催就不知道學,不是不知道學,而是太依賴於家長的催促;以為家長不催,就可以放鬆玩了;這個時候家長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教育方法不對,英語學習本身是快樂輕鬆的事情,為什麼成為孩子避之不及的麻煩了呢。
既然短時間內沒辦法學到實質性的英語,那家長應該如何去教孩子呢,有的時候孩子不喜歡家長陪伴學習,覺得家長幫不上忙的時候,反而影響到孩子學習和複習。如果說短時間內會背誦英語短文,學幾句英語口語,記憶一些詞彙,還是可以的;就像平時考試前盡力去記憶有限的內容一樣,能記憶的總是有限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比如聽力來說,每次聽到不同的聲音,怎麼能準確知道每個詞的發音呢,之前聽說過,有一個老翁捕蟬的故事,在竹竿上頭立一個圓球,保持不掉的時候,捕蟬失敗率在十分之三;在竹竿上頭立兩個圓球,保持不掉的時候,捕蟬失敗率在十分之一;在竹竿上頭立三個圓球,保持不掉的時候,捕蟬就像從地上撿東西一樣輕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堅持學習的同時,更要注重方法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