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遺韻丨威海「龍石曬字」的傳說

2020-12-14 瀟湘晨報

」的傳說於2011年12月14日被列入威海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崑嵛山腹地有一個美麗村莊——曬字村,原名「龍石曬字」,這一奇特古雅的名字源於一段古老傳說,今天讓我們一起了解這段傳說的前世今生。

相傳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秦朝後多次巡遊天下,除為其歌功頌德,安邦定國謀求霸業之外,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尋求長生不老藥為其延年益壽。得知皇帝心意,眾臣們紛紛獻計規勸秦始皇:「皇上何不遊走天下名山大川,既可觀賞美景、呼吸新氣,散心醒腦、愉悅心情,又可於深山老林採集長生不老之草(藥),豈不兩全其美。」始皇龍顏大悅,隨率部行事。

是日,秦始皇在丞相李斯的陪伺以及眾兵將的護衛下,浩浩蕩蕩沿著崑嵛山路而來。前行間,有探馬來報:「前面發現有幾個農夫樣人,不在地裡幹活,而是在一處石頭上翻曬樹皮、樹葉樣的東西,且邊曬邊誦,象讀詩文,一旁幾個孩童也在附和,他們晾曬之物,會不會是皇上要找的長生不老之藥?」始皇聽後頓即興奮,立命丞相李斯帶部分兵將前往探查。李斯尋著朗朗書聲一路找來,見兩位村夫,正在一塊形似雲龍一樣的石頭上翻曬著樹皮、樹葉,旁邊幾個孩童正在朗誦樹皮上的詩文。村夫見來官兵,連忙抱起樹皮、樹葉,扭頭便跑。李斯心中疑惑,為何見了官兵,扔掉衣物,而抱走樹皮、樹葉?難道這些東西裡藏著秘密寶物不成?

李丞相不敢怠慢,即差人將他們追回問話。村夫答曰:「衣服可以織出來,糧食可以種出來,詩文失落是找不回來的。」丞相哪裡相信山野村夫也會識字頌詩?便從他們手中拿過樹皮,仔細查看,驚奇地發現,樹皮上竟有經過刻描而寫上去的詩文。細問後方知,兩村夫乃黃氏兄弟,三個孩童是自家小兒。祖輩住在龍石山前,家中尚有七旬祖父母,四世同堂、和睦相處,乃幸福之大家庭也。不僅如此,他們還世代相傳詩文,因沒有紙張,就將文字刻寫在樹皮或樹葉上,保存下來,一是積累,二是當課本教給孩子們誦讀。可樹皮、樹葉不好保存,夏秋時節容易受潮、黴變或蟲蛀,所以,才不得不隔一段時間,將其拿出來晾曬。

李斯將此事稟報始皇帝,皇上對黃氏兄弟以文為寶、求知若渴的精神大加讚賞,連聲讚嘆到:「爾等龍石曬字,難能可貴。」「龍石曬字」四字從秦始皇口中道出後,此地便有了「龍石曬字」的地名。

如今,文山召文臺舊址還在,已故著名學者於植元教授曾撰聯曰:「祖龍駐蹕文士登山古縣得名自昔始,黔首知書田夫曬字崑嵛佳話至今傳。」從此,「龍石曬字」的故事廣為流傳,山下的村便叫做「龍石曬字村」。後來,人們將村名簡稱為「曬字村」。曬字村自古教書的多、讀書的多、中榜的多,村民世代引以為豪。

「龍石曬字」傳說體現了膠東地區的傳統文化,體現了文登人重視文化的傳統理念,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民間傳承性。

來源:文旅威海

【來源:威海廣播電視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荊門民間文化】荊襄古道、關坡與望兵石
    荊門境內有很多三國文化遺蹟,民間也流傳著不少與三國故事相關的傳說。今天說一說與關雲長有關的關坡、望兵石。關   坡 相傳荊門古城南郊有個山坡,南接響嶺,北接花子山,是荊襄古道上的咽喉要地。坡上有條青石板鋪砌的古道,歲長月久,車馬奔馳,青石板被磨得十分光滑。這就是來往襄陽與荊州之間重要的官道,史稱:「襄荊古道」。
  • 大嶽西世外桃園之謎(之)橐廂石歷史傳說遺蹟帶
    古道石級在建國後的「農業學大寨」開山墾荒、修渠闢田中被鄉民們抬走修田壩河壩了,好的石條也被打斷弄走做了屋基石。甘露庵山岡前古道石階,遭到嚴重破壞,今僅存殘跡。天然石窟由於黃沙嶺一帶山形蜿蜒似遊龍,山脈多天然巨大亂石,正如蘇軾詞雲「亂石穿空」,石隙土質鬆軟,加上長年山獸爬掘,形成很多天然洞穴。
  • 唐蕃古道:重走文成公主西行路
    「唐蕃古道」是一條古老的道路,因文成公主和親吐蕃而聞名中外,至今還是民族團結與繁榮的象徵。同時,唐蕃古道也是西南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往印度、尼泊爾、孟加拉國等地的重要通道,成為「一帶一路」的西南通道的現代交通網絡一部分。
  • 比絲綢之路還早200年的茶馬古道,藏著這樣的神秘傳說
    和世界所有的路不同,茶馬古道的起始和終結,很難通過空間概念來說明。茶馬古道比絲綢之路要早200年,在西漢時期形成,興於唐宋,盛於明清,二戰中後期最為興盛。茶馬古道除了以茶葉與馬幫的貿易之外,連結著中國內陸和西藏地區,語言、人口、宗教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給了這條古道名字的,則是一種神奇的植物-茶。
  • 【徽州古道】翬(徽)嶺古道:相傳「徽」字源於此地
    一個字,足以釣沉悠遠的歷史,一個字,足以喚醒千年的文化。    初見「翬」字,「軍」上兩根「羽毛」,不禁讓我想到京劇裡那些兵頭將帥,頭插羽毛,手持刀槍,策馬揚鞭,威風凜凜。    據《說文》解釋,翬,大飛也,即振翅疾飛之意。又意「揮舞」,古通「揮」字。作為名詞的「翬」,為山雉或為山雉的羽毛,這似乎與我原先臆想中的字意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繫。
  • 中華神功(曬石會藏友精品藏石)
    此塊「中華神功」高:20cm厚18cm厚14cm盡顯自然之美;藏石畫面清晰的展現出一幅動感十足的似人物在練功時的情景畫面,人物張腿似弓,強勁有力;練功人物氣勢磅礴;神奇的石頭畫面鑄天地之人與石的大美,融古今之神韻;其畫面人物形象逼真、人物頭部、及局部特徵各顯形象。
  • 羊皮埄嶺古道丨當年繁華永縉商道,一蓑煙雨浸石染
    羊皮埄嶺古道,系民間古通道,古道發於永嘉縣巽宅鎮石染社區石染村坎下自然村峽谷,過西坑裡,路羊皮埄腳,上羊皮埄嶺止於和平村(羊皮峰頭)。古道全長3500米許,累計爬升500米許,塊石為基,是當年西溪、橋下一帶來往縉雲縣木慄的重要商道,旺季之時每天百人往返經過,絡繹不絕,古道沿途水豐瀑流,喬木竹篁夾道,迂迴陡峭嶺上行,風光旖旎,一個半小時可至,當去。
  • 【古道遺韻】跟著非遺遊文登:海鹽製作技藝
    文登南部沿海灘涂廣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風力資源豐富,具備曬鹽的優良條件,自古以來盛產海鹽。清代以前均有不少鹽民以煎鹽為業,但由於煎鹽含有雜質,味苦性燥,食之對身體有害,且煎鹽程序繁多,因此價格昂貴。1874年始改煎為曬,主要工藝可分為建(整)灘、納潮、制滷、結晶和堆坨幾個流程。文登高島海鹽曬制技藝一直延續古老曬鹽程序。
  • 絕礦龍紋石(龍紋玉)簡介
    雅安是目前全世界龍紋石發現的第三個區域,其原石顏色以青綠色居多,主因為內含豐富的銅礦物,以及多種各樣的礦物質。
  • 字學 丨 龍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漢字起源的歷史,就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開端歷史,所以通常我們說漢民族5000年文明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400元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 採千載之遺韻,接百年之墜緒——深切懷念陳忠實
    忘不了,2007年秋,我收到一個郵件,打開一看,是陳忠實贈我的一幅字,上書「採千載之遺韻」。陸機《文賦》中有「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我想,陳先生只取下句,不取上句,其中必有深意,於是我想到了梁漱溟先生的一段話「現在的西洋人,我敢斷言,將要失敗。我更說一句,現在的西洋人要失敗在中國人的面前,為什麼呢?
  • 山川心地內,一念即千重丨熊野古道騎行記
    這是小毛單車環遊記的第6篇169公裡的熊野古道全文12460字圖片290張北京庚子年的第二場雪,窗外寒冷、危險、漫長而魔幻。整個城市都在發呆,像沉默的空鏡。熊野古道中邊路騎行地圖裡程丨169km全程時間丨4天騎行時間丨14.5小時累計爬升丨1497米最高海拔丨485米途徑主要地點丨白浜-川湯溫泉-本宮-新宮-紀伊勝浦-那智七月底,大阪的最高溫度在32度左右,避開中午最熱的時候,我在太陽西斜的京橋站打包自行車,
  • 行走歷史上最悠久的官道,翠雲廊龍源古道
    金牛古道翠雲廊是我們每年都要走的經典線路。2020年11月28--29日,我們一行38人來到金牛古道翠雲廊龍源景區。傳說唐宋時期此地建有柳溪寺,寺廟東側雲霧山修行求仙的九條龍不甘畫地為牢,其中五龍趁亂外逃,沿途興風作浪,殃及黎民,二郎神與哪吒奉命追逃。兩龍向東南逃竄,一龍被哪吒用乾坤圈圍住便有了現在的圈龍鎮,白龍就地藏身成為現在的白龍鎮;兩龍向北逃跑,被二郎神用縛妖繩降服於劍閣鶴鳴山下聞溪河兩邊,即為臥龍山和對面的青龍山;還有一黑龍向南逃竄,被降伏於義興黑龍潭;其餘四龍則齊藏雲霧山中。
  • 悠悠古道不了情
    另一條用青石鋪成的千年古道自至興泰裡石蒼、菜溪一帶起,從高陽進入村內的下埕、中埕、佛公亭、溪口尾,並與之匯合,擔負著各個時期沿線人們的生命補給重擔,也加強了統治者的集權管理。有文獻資料記載,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陰曆十月,興化大地發生大地震,境內橋梁道路遭到極大破壞。約兩年,即宋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興化軍重修莆田至興化縣的驛道100餘裡。
  • 【中華龍】曬石會藏友精品藏石
    中華龍是一個個魅力的傳說編織而現,由於人們的信仰使得龍成為我們這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偉大民族的象徵,華夏五千年,中國人仍在驕傲的說自己是
  • 【航拍組圖】翬嶺古道、翬溪水庫!
    為了辦好本屆桃花節,績溪網今日特地對翬嶺古道進行了航拍。  三月中旬,桃花節舉辦期間,將在翬嶺古道舉辦一次跑山賽,敬請關注!  【翬嶺古道跑山賽招商工作正在進行中,歡迎有興趣商家加入,聯繫電話:13956601330 朱先生】  徽嶺山脈自古有兩條驛道,一為翬嶺,二為新嶺。當地民謠「新嶺迢迢,翬嶺高高;走新嶺,要歇夜,過翬嶺,摘蟋桃。」
  • 四川美院|李志堅的山水畫,承繼了文人畫筆墨遺韻
    一個明顯的事實是,李志堅承繼了文人畫筆墨遺韻,點、線、墨色中包含著自我心境、情感與思緒;在美學上,從「潛心觀妙道」、「願從逍遙遊」出發,追求疏淡簡遠之美,並趨於更為抽象化、模糊化、形式化與符號化的發展端侃,體現為超脫、優雅的藝術特徵,展現出迷離、空濛、幽邃,神秘的水墨魅力,它所以給以表現魅力迷人在於其境界的獨特性在
  • 龍石種翡翠有什麼特徵?什麼是龍石種翡翠
    今天雅覓翡翠原石鄧家雄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龍石種翡翠有什麼特徵?什麼是龍石種翡翠罕見的龍石種翡翠——翡翠龍石種又叫神龍種、龍種或者老龍石種,寒種寒色,剛氣足,由於其質地優良,產量極少,是緬甸百年罕見稀有珍品,寓意好像神龍一樣難以遇見,故而起名「龍」石種翡翠。
  • 【雅苑原創】精美的石頭會唱歌——靈寶龍紋石 || 紀振超
    大家一致認為並經過有關專家認定,命名為《靈寶龍紋石》。      該石經過約數十億年的太古遺練,地殼運動,火山熔巖的造就而形成。其特徵是:在黑色或墨綠色、黑褐色、深灰色的細密石質中,或纏繞著無數條金黃色的粗細線條;或出現寬窄不一的紅色,金黃色的形似龍鱗的色彩與圖案;或形似玉龍騰雲駕霧、神蛇遊走乾坤的碧藍色、碧玉質圖案;或石面上斑駁閃爍,七彩繽紛、玲瓏剔透的圖案。
  • 橋墩的明清古道與驛鋪
    然而查閱隆慶、順治、康熙、乾隆、民國諸版縣誌,都記載「親仁鄉二十八都」轄「港邊、西陳、渡龍、盛陶」等村,鄉、都隸屬均不相符,可見「西陳鋪」在三十六都明顯有誤。康熙、乾隆縣誌所記「烽火鋪」在三十七都也誤,弘治府志、隆慶及順治縣誌都記載「烽火鋪在七都」,民國縣誌記載「七都今並屬萬全鎮」。  綜合查證結果,在今橋墩區域的明清驛鋪僅有象口、泗州、大源、分水四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