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傳說於2011年12月14日被列入威海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崑嵛山腹地有一個美麗村莊——曬字村,原名「龍石曬字」,這一奇特古雅的名字源於一段古老傳說,今天讓我們一起了解這段傳說的前世今生。
相傳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秦朝後多次巡遊天下,除為其歌功頌德,安邦定國謀求霸業之外,考慮更多的是如何尋求長生不老藥為其延年益壽。得知皇帝心意,眾臣們紛紛獻計規勸秦始皇:「皇上何不遊走天下名山大川,既可觀賞美景、呼吸新氣,散心醒腦、愉悅心情,又可於深山老林採集長生不老之草(藥),豈不兩全其美。」始皇龍顏大悅,隨率部行事。
是日,秦始皇在丞相李斯的陪伺以及眾兵將的護衛下,浩浩蕩蕩沿著崑嵛山路而來。前行間,有探馬來報:「前面發現有幾個農夫樣人,不在地裡幹活,而是在一處石頭上翻曬樹皮、樹葉樣的東西,且邊曬邊誦,象讀詩文,一旁幾個孩童也在附和,他們晾曬之物,會不會是皇上要找的長生不老之藥?」始皇聽後頓即興奮,立命丞相李斯帶部分兵將前往探查。李斯尋著朗朗書聲一路找來,見兩位村夫,正在一塊形似雲龍一樣的石頭上翻曬著樹皮、樹葉,旁邊幾個孩童正在朗誦樹皮上的詩文。村夫見來官兵,連忙抱起樹皮、樹葉,扭頭便跑。李斯心中疑惑,為何見了官兵,扔掉衣物,而抱走樹皮、樹葉?難道這些東西裡藏著秘密寶物不成?
李丞相不敢怠慢,即差人將他們追回問話。村夫答曰:「衣服可以織出來,糧食可以種出來,詩文失落是找不回來的。」丞相哪裡相信山野村夫也會識字頌詩?便從他們手中拿過樹皮,仔細查看,驚奇地發現,樹皮上竟有經過刻描而寫上去的詩文。細問後方知,兩村夫乃黃氏兄弟,三個孩童是自家小兒。祖輩住在龍石山前,家中尚有七旬祖父母,四世同堂、和睦相處,乃幸福之大家庭也。不僅如此,他們還世代相傳詩文,因沒有紙張,就將文字刻寫在樹皮或樹葉上,保存下來,一是積累,二是當課本教給孩子們誦讀。可樹皮、樹葉不好保存,夏秋時節容易受潮、黴變或蟲蛀,所以,才不得不隔一段時間,將其拿出來晾曬。
李斯將此事稟報始皇帝,皇上對黃氏兄弟以文為寶、求知若渴的精神大加讚賞,連聲讚嘆到:「爾等龍石曬字,難能可貴。」「龍石曬字」四字從秦始皇口中道出後,此地便有了「龍石曬字」的地名。
如今,文山召文臺舊址還在,已故著名學者於植元教授曾撰聯曰:「祖龍駐蹕文士登山古縣得名自昔始,黔首知書田夫曬字崑嵛佳話至今傳。」從此,「龍石曬字」的故事廣為流傳,山下的村便叫做「龍石曬字村」。後來,人們將村名簡稱為「曬字村」。曬字村自古教書的多、讀書的多、中榜的多,村民世代引以為豪。
「龍石曬字」傳說體現了膠東地區的傳統文化,體現了文登人重視文化的傳統理念,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民間傳承性。
來源:文旅威海
【來源:威海廣播電視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