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強盛的中國古代,名城故地不勝枚舉。一圍長長的城牆,將這些城池擁抱入懷,不僅給了它們發自內心的安全感,也造就了雄渾的整體之美,任歲月風雨無情侵襲,依舊不改堅毅本色。一道壯麗的城牆,承載的不僅是當年金戈鐵馬、是非成敗的命運,也是我們今天感受歷史、回顧歷史的載體。中國古代城牆,靜謐中蘊含著雄渾磅礴的力量;樸素中散發著傾倒眾生的魅力。即便是夕陽下的一抹剪影,也能令人心潮澎拜……
西安古城牆西安古城牆修建於明洪武三年到洪武十一年(公元1370年—1378年),是在唐代和元代城牆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牆面用青磚包圍、厚重堅實,四面均開城門,上面建有城樓、箭樓、閘樓,巍峨凌空,氣勢宏偉,是我國現存唯一完整的古代大型城垣。
南京古城牆南京城牆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建成於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前後歷時28年,不僅是我國現存第一大古代城牆,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城垣用巨大的條石砌基,用巨磚築成,十分堅固。現存的21. 351公裡城牆,雖已歷經600多年風雨,仍巍然無恙。
荊州古城牆荊州古城牆相傳為三國時關羽鎮守荊州時所築,初為土城牆,南宋改建為磚牆。現城牆為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所重建。城牆整體形狀呈不規則橢圓形,底部為大條石,糯米石灰漿灌縫堆砌而成,堪稱鐵壁銅關。千百年來,荊州城牆飽經戰火洗禮,歷盡時代滄桑,幾度被毀,幾度重建,荊楚風骨永存,仍然以其威鎮八方的雄姿,巍然屹立在荊江岸邊。
平遙古城牆平遙古城牆建於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是國內僅存的完整的古代縣級城牆之一。平遙城牆馬面多,造型美觀,防禦設施齊備,為中國歷代築城之僅有。古城牆上據說有垛口3000個、小敵樓72座,象徵著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使這座熱鬧的商業城市不失文採。
開封古城牆開封古城牆是中國現存的、僅次於南京城牆的古代大型城垣建築。其高超的建築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至今仍綻放著令人著迷的光輝。歷史上,開封城曾多次遭到湮沒,所幸開封人民反覆再次修建。修復後的城牆仍保持著元、明時代的建築風格與規模,與開封古城一起,訴說著這片古老大地的輝煌往昔。
大同古城牆大同古城牆是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在北魏平城的故城牆舊土城基礎上增築而成的。大同是華北重鎮,因此城牆修得高大雄偉,堅固險峻。整個城池的形制為東西略長的矩形城池,高約14米,比西安城牆還高2米,最寬處約16.6米,比南京城牆最寬處還寬6.6米。如今,修復後的大同古城牆流光溢彩,樓閣峻峭秀麗,更顯魅力。
正定古城牆正定古城牆始建於北周,初為石築,唐寶應元年(762年)進行拓建。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擴建為周長二十四裡,高三丈二尺,上寬二丈的土城。隆慶五年(1571年)真定(正定古稱)知縣顧授始將土城改為磚城,後世重修或改建也均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在預防水患和軍事防衛上起了重要作用。
襄陽古城牆襄陽原城牆在元末被毀,現城牆為明初重建。城高8米,周長6公裡,四面六門,四角都有角樓。登小北門城樓可以北眺漢水,南望峴山,憑弔古戰場。因其城牆堅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固若金湯,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稱,是中國幾座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城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