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風範,叫中國古代城牆

2021-02-23 雪花匠心營造

在強盛的中國古代,名城故地不勝枚舉。一圍長長的城牆,將這些城池擁抱入懷,不僅給了它們發自內心的安全感,也造就了雄渾的整體之美,任歲月風雨無情侵襲,依舊不改堅毅本色。一道壯麗的城牆,承載的不僅是當年金戈鐵馬、是非成敗的命運,也是我們今天感受歷史、回顧歷史的載體。中國古代城牆,靜謐中蘊含著雄渾磅礴的力量;樸素中散發著傾倒眾生的魅力。即便是夕陽下的一抹剪影,也能令人心潮澎拜……

西安古城牆

西安古城牆修建於明洪武三年到洪武十一年(公元1370年—1378年),是在唐代和元代城牆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牆面用青磚包圍、厚重堅實,四面均開城門,上面建有城樓、箭樓、閘樓,巍峨凌空,氣勢宏偉,是我國現存唯一完整的古代大型城垣。

南京古城牆

南京城牆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建成於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前後歷時28年,不僅是我國現存第一大古代城牆,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城垣用巨大的條石砌基,用巨磚築成,十分堅固。現存的21. 351公裡城牆,雖已歷經600多年風雨,仍巍然無恙。

荊州古城牆

荊州古城牆相傳為三國時關羽鎮守荊州時所築,初為土城牆,南宋改建為磚牆。現城牆為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所重建。城牆整體形狀呈不規則橢圓形,底部為大條石,糯米石灰漿灌縫堆砌而成,堪稱鐵壁銅關。千百年來,荊州城牆飽經戰火洗禮,歷盡時代滄桑,幾度被毀,幾度重建,荊楚風骨永存,仍然以其威鎮八方的雄姿,巍然屹立在荊江岸邊。

平遙古城牆

平遙古城牆建於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是國內僅存的完整的古代縣級城牆之一。平遙城牆馬面多,造型美觀,防禦設施齊備,為中國歷代築城之僅有。古城牆上據說有垛口3000個、小敵樓72座,象徵著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使這座熱鬧的商業城市不失文採。

開封古城牆

開封古城牆是中國現存的、僅次於南京城牆的古代大型城垣建築。其高超的建築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至今仍綻放著令人著迷的光輝。歷史上,開封城曾多次遭到湮沒,所幸開封人民反覆再次修建。修復後的城牆仍保持著元、明時代的建築風格與規模,與開封古城一起,訴說著這片古老大地的輝煌往昔。

大同古城牆

大同古城牆是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在北魏平城的故城牆舊土城基礎上增築而成的。大同是華北重鎮,因此城牆修得高大雄偉,堅固險峻。整個城池的形制為東西略長的矩形城池,高約14米,比西安城牆還高2米,最寬處約16.6米,比南京城牆最寬處還寬6.6米。如今,修復後的大同古城牆流光溢彩,樓閣峻峭秀麗,更顯魅力。

正定古城牆

正定古城牆始建於北周,初為石築,唐寶應元年(762年)進行拓建。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擴建為周長二十四裡,高三丈二尺,上寬二丈的土城。隆慶五年(1571年)真定(正定古稱)知縣顧授始將土城改為磚城,後世重修或改建也均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在預防水患和軍事防衛上起了重要作用。

襄陽古城牆

襄陽原城牆在元末被毀,現城牆為明初重建。城高8米,周長6公裡,四面六門,四角都有角樓。登小北門城樓可以北眺漢水,南望峴山,憑弔古戰場。因其城牆堅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固若金湯,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稱,是中國幾座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城牆之一。

相關焦點

  • 美國有一種叫「耐克」,德國有一種叫「阿迪」,那我們中國有一種叫啥?
    今天我們科普的話題是:美國有一種叫「耐克」,德國有一種叫「阿迪」,那我們中國有一種叫啥? 有人就問美國有耐克,德國有阿迪,那我們中國有什麼牌子呢?
  • 全球戰「疫」 有一種溫暖叫「中國援助」
    截至目前,中國已與全球100多個國家、1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分享疫情防控和診療方案等多份技術文件;向韓國、日本、義大利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國家提供抗疫物資和檢測設備等援助;向伊朗等國派出專家組;向世衛組織捐款2000萬美元,用於支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國際合作……這場全球戰「疫」中,有一種安心叫「中國措施」,有一種風範叫「中國擔當」,有一種態度叫「中國精神」,有一種溫暖叫「中國援助」。
  • 古代城牆最高12米,怎麼攻城?其實方法很摟,所以死人很多
    古代城牆是一種很強大的防禦工事,又高又寬,非常堅固。城牆的高矮因城池的戰略地位而定,小城的城牆比較矮,大城的城牆比較高,都城的城牆最高。但城牆最矮的也有6米,最高的可達12米。古代城牆那麼,怎麼攻城呢?其實方法很摟,很簡單,就是登著梯子上,所以攻城死人很多,下面這幾種就是最常用的攻城設備。
  • 古代時期為了抵禦外敵,為何中國人建城牆,西方人卻修城堡?
    對比中國與西方封建社會時期的建築,人們會有這樣一個發現,中國封建時期以城牆建築為主,比如有著中國巨龍之稱的萬裡長城;西方人則喜歡建城堡,那些充滿歐式復古韻味的浪漫城堡,是西方建築中的璀璨明星。這些誕生於同時代的歷史古蹟,它們有一個共同作用,就是用來抵禦外敵。
  • 登西安古城牆領略古都厚重文化 城牆上跑馬拉松獨具特色何等風光
    西安古城牆永寧門西安古城牆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走過吊橋,便來到了甕城。西安古城牆甕城是我所見到的過的最大的甕城。站在甕城中間,四周都是高大的城牆,讓人感受到一種泰山壓頂的氣勢。城牆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牆、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城牆四角各有角牆一座,城牆外有城壕。城牆上外側築有雉堞,又稱垛牆,共5984個,上有垛口,可射箭和瞭望。內側矮牆稱為女牆,無垛口,以防兵士往來行走時跌下。
  • 中國首個!「南京城牆」又出名了!
    2019年,中心委派了劉斌研究員、周源博士參與了於瀋陽舉辦的ICOFORT古代戰爭與城防古蹟遺址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及於杭州舉辦的ICOMOS China(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年度會員大會,他們發表了《南京城牆二戰警示性遺產及其建設和平的重要價值》演講。這就是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與ICOFORT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 古城牆,西安城裡輝煌雄偉的風景線!
    怎麼感覺有點穿越時空,回到古代的感覺呢!這個讓我震撼的古建築就是西安城牆。西安城牆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從地圖上看,它就是一個方方正正的古代城垣。我們來看看西安城牆的前世。西安城牆最早在隋朝開始修建,叫隋朝大興城。
  • 探秘城牆肚子裡的博物館
    南報融媒體記者 孫娓娓攝  城牆肚子裡也有博物館?上周六,南京日報小記者來到了位於集慶門城牆內的鈺緣泉博物館,了解唐宋到明清時期中國燦爛的瓷器文化,還跟著繩結老師學做可愛的小蜻蜓。  鈺緣泉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的古代陶瓷器精品,一進博物館,小記者們就被吸引了。「這個是乾隆年間的素胎龍紋水盂,旁邊那個是雍正年間的大理石釉水盂,都好精緻哇!」
  • 什麼是城牆:中國人的守衛者聯盟?
    鴉片戰爭後西方軍事進入,冷兵器時代的城牆逐漸失去防禦功能。20世紀初的高牆立在城市中,被人們認為阻礙了城市建設和交通,多地對城牆進行了拆除。牆體是城牆最主要的結構,城牆建造之初僅僅用土建造。採用一種叫「夯(hāng)土版築」的方法,結合腳手架施工。這種夯土城牆,可千年不塌。漢代磚包土城牆開始興起,漢代開始用磚將土城牆包砌,增強堅固性的同時預防雨淋。
  • 中國保護最完整的古城牆——荊州古城牆「出土」《南國完璧》,中國著名古建築專家阮儀三作序,高時林編著!
    中國保護最完整的古城牆在哪裡?為什麼「江陵城」又叫「荊州古城」?
  • 中國古代十二個失傳的高科技!
    在現代我們見得多無人機,一般都是在拍攝的時候使用,殊不知其實在古代也有無人機這玩意,只是它不叫無人機而叫木鵲,它出自魯班之手,木鵲據說是一種以竹木為材的戰事偵察工具。洛圖,又叫「河圖洛書」,是關於中國古代文明的著名傳說。六七千年前,龍馬躍出黃河,身負河圖;神龜浮出洛水,背呈洛書。伏羲根據河圖洛書繪製了八卦。之後大禹治水,河伯獻河圖,宓妃獻洛書,使得大禹終於戰勝的洪水。
  • 中國古代十二個失傳的高科技!
    在現代我們見得多無人機,一般都是在拍攝的時候使用,殊不知其實在古代也有無人機這玩意,只是它不叫無人機而叫木鵲,它出自魯班之手,木鵲據說是一種以竹木為材的戰事偵察工具。洛圖,又叫「河圖洛書」,是關於中國古代文明的著名傳說。六七千年前,龍馬躍出黃河,身負河圖;神龜浮出洛水,背呈洛書。伏羲根據河圖洛書繪製了八卦。之後大禹治水,河伯獻河圖,宓妃獻洛書,使得大禹終於戰勝的洪水。
  • 古代用來報時的「最大工具」,與一種傳統樂器有關,如今已成地標
    我們知道鼓雖是一種傳統的打擊樂器,但聲音卻雄壯激昂,極具號召力,尤其適合對較廣範圍的群體傳播信息使用。在鐘錶等現代計時工具產生之前,古代先民也是需要記錄一天的時辰來方便生產生活,而官方為了達到統一時刻的效果,於是「鼓樓」這種建築便應運而生。國內有幾處著名的鼓樓,見識一下這古代報時臺的魅力所在。
  •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生兒子叫「添丁」,生女兒叫「添口」?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生兒子叫「添丁」,生女兒叫「添口」?眾所周知,古人注重人丁興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多,而富裕家庭的孩子想要滿堂子孫。在古代,如果有人生下一個大胖子,整個家庭都會高興,並把家族的繼承權視為頭等大事。
  • 西安瑰寶 西安城牆:一方中國歷史文化的厚重印章
    :一方中國歷史文化的厚重印章 來源:西安網 時間:2020-04-22 22:13 字號:
  • 西安明秦王府一處城牆坍塌引發社會關注 守護古城牆
    據現場專家介紹,明秦王府城牆距今600多年,城牆裡的夯土中有米湯,長年累月的暴雨導致牆體出現「浸水病」。專家認為,原城牆夯土還在,用古代的打夯技術恢復,修復難度應該不大。古城牆,原指古代建築在城市四周作防守用的牆,所謂「城牆之土,平地之壤也……國之功德崇於城牆。」
  • 燈火闌珊夜汴京 五層城牆壘歲月
    開封作為八朝古都,歷史積澱深厚,要想了解開封,去古城牆走一走是必須的。這座歷經滄桑的古城牆,就是打開汴京歷史的大門,如今它舊貌換新顏,古今風味齊聚一身。緩緩漫步在中國現存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築開封古城牆之上,在太平盛世的年代感受戰火紛飛的歷史。
  • 走走南京明城牆
    秦淮河緩緩地流淌,明城牆高高地矗立,他們都在講述著南京的歷史。我們就來說說南京明城牆。南京明城牆包括宮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牆,是世界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南京明城牆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勢,在鍾靈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間,在六朝建康城和南唐金陵城的基礎上,依山脈水系的走向來建城。
  • 城牆映像
    西安城牆是在唐長安皇城基礎上修築的一座明代古城牆,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它是我國保存至今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古代城桓建築,是中世紀後期中國北方府城的典型代表。西安城牆早在1961年就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具有重大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
  • 中國古城牆大全
    城市是人類發展到一個重要歷史階段的標誌,城牆則是城市的重要標誌。中國作為文明古國,城牆修築的歷史非常悠久,類型豐富,數量最多也最為壯觀。本篇收錄了33處現存古城牆遺址,分上下兩篇分享給廣大讀者」。陝西省西安市古城牆,是明朝洪武3年到洪武11年(公元1370-1378年),在唐代和元代城牆基礎上擴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