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滅亡時極其慘烈,那麼這個帝國如何以快進的方式由盛轉衰的?

2020-12-17 騰訊網

導讀:在我國南北朝時期,雄踞北方的是鮮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王朝。享國148年,傳20帝。北魏崛起於混亂的十六國時期,開國也非都是坦途。開國帝王拓跋珪也經歷過滅國被俘(前秦滅代)的坎坷經歷,但在前秦淝水戰敗後趁機復國。北魏在太武帝拓跋燾時期完成了北國一統,並作為北方王朝與南朝形成對峙。俗話說世界上的幸福都是一樣的,而不幸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幸。這句套用在北魏王朝身上也同樣適用,北魏滅亡不是一蹴而就純粹是北自己作死造成的。雖然沒有像南燕滅亡一樣悲壯,包含慕容超在內的慕容宗室被同時屠戮導致絕嗣國滅;但是北魏的同樣經歷了包含胡太后、幼帝元釗、元雍、元欽、元略、元邵等諸王及王公百官兩千多人被屠殺並拋屍黃河的慘烈。河陰之變後北魏每況愈下在權臣宇文泰、高歡的左右下分裂為東西魏,北魏滅亡。

北魏雖然僅僅148年的國祚,大體上相當於大一統王朝國祚的一半。但是大一統王朝從興盛到衰敗的起承轉合北魏都有,但是階級矛盾和內部鬥爭迅速激化加速了北魏的滅亡。雖然魏孝文帝也曾經採取改革緩和階級矛盾,但是在魏宣武帝元恪晚期曾經緩和的矛盾加速激化北魏已經有了亡國氣象。

在北魏亡國過程中魏宣武帝元恪、魏孝明帝元詡在位時起到了催化作用。魏宣武帝元恪和清朝乾隆帝非常像,前期賢明、後期昏聵。北魏在魏宣武帝晚期時加速向深淵滑落,在他駕崩13年後就發生了爾朱榮屠戮帝王、宗室的河陰之變。北魏宗室王公被大批屠戮,恍惚讓人看到了數百年前東漢權臣董卓屠戮王公大臣的影子。

孝文帝改革留下致命隱患

到北魏孝文帝時階級矛盾就已經很尖銳,不但如此都城平城根深蒂固的鮮卑傳統氏族勢力已經對皇權造成很大的制約。此外平城相對版圖來說位置偏北,不利於帝國統治。所以孝文帝才下定決心進行包含遷都在內的徹底的漢化改革。孝文帝的改革作用很明顯,不但緩和了尖銳的階級矛盾並且大大鞏固了帝國在黃河流域的統治。

事物都有兩面性,遷都洛陽在造就一大批新興鮮卑貴族的同時也讓留守故都的鮮卑傳統貴族利益受損。帝國政治中心的南遷必然會造成經濟和利益分配的傾斜,所以造成了北魏南北方鮮卑貴族的對峙甚至決裂。當時鮮卑貴族內部鬥爭激烈到什麼程度呢?就是孝文帝的太子元恂都嚮往平城的鮮卑舊俗,總想從洛陽逃回故都最後被賜死。孝文帝沒有來得及制定出緩和措施就英年早逝,南北鮮卑貴族因利益造成愈來愈嚴重的分裂為20年後的六鎮起義埋下了隱患。

北魏歷史上與乾隆類似的帝王魏宣武帝元恪先明後暗,帝國危機乍現

孝文帝的長子被賜死後,次子元恪為太子。魏宣武帝元恪繼位後遵循孝文帝的改革方式,鞏固漢化改革措施擴建帝都洛陽。顯然魏宣武帝元恪是一個有為的改革君主,執政十六年中國力進一步提升。魏宣武帝元恪和大清王朝的乾隆一樣前明後暗,北魏在魏宣武帝末年已經開始走下坡路。魏宣武帝元恪前期鞏固改革,在保持國力提升的同時不斷向南朝梁國發動進攻。南北朝接壤地區從西部的益州到東部的揚州大片國土被北魏佔據。如下圖紅圈所示:同時北魏北逐柔然,國力達到鼎盛。

但是晚年的魏宣武帝元恪逐漸昏聵,對於宗室親王的貪汙腐敗無動於衷。鹹陽王元禧兼併土地並涉足國家禁止的鹽鐵產;北海王元詳賣官鬻爵,成為其斂財手段。腐敗程度與乾隆末年如出一轍,北魏有滑落深淵的危險。總的來說魏宣武帝元恪有三大失誤:第一、沒有及時制定撫慰北方傳統鮮卑勢力的政策,沒有消除南北鮮卑貴族勢力的對峙局面。第二、放棄鮮卑子貴母死的舊俗,在立太子元詡後沒有賜死胡皇后。這讓魏孝明帝元詡繼位後無法親政,胡太后臨朝秉政成為禍亂之源。第三、對於宗室、官員的貪汙腐敗、賣官鬻爵等行為沒有有效制止,國內起義此起彼伏。

魏孝明帝元詡與胡太后爭權,爾朱榮入京引發慘烈河陰之變標誌著北魏帝國日暮西山

在子貴母死制度被取消後,果然為北魏帶來了滅頂之災。魏宣武帝元恪時候,六歲的魏孝明帝元詡繼位但不當政。國家大權都掌握在臨朝執政的胡太后手裡(當年的胡皇后升任太后),胡太后沒有治國能力任人唯親。北魏國力衰弱、吏治腐敗,階級矛盾尖銳化程度急速上升。柔然入侵造成北方六鎮難民遍地,以胡太后為首的北魏朝廷根本沒有系統的賑災手段。這引發了六鎮大起義,雖然最後被鎮壓下去但是北魏如同一艘漏水的破船掙扎在傾覆之間。

漸漸成年的孝明帝元詡漸漸不滿母后把持朝政,為了親政搶回政權密謀聯絡晉陽軍閥爾朱榮進京勤王。可惜事情暴露,孝明帝也被親媽胡太后鴆殺。胡太后另立3歲小皇帝為帝,但是野心勃勃的爾朱榮藉口為孝明帝報仇為名與元子攸內外勾結攻入洛陽。元子攸被立為皇帝,史稱孝莊帝。胡太后和3歲的小皇帝元釗被迫離開都城,行至和陰時被投入黃河殺死。之後爾朱榮藉口祭天把文武百官騙至和陰後屠殺,宗室百官不分忠奸被軍隊屠戮一空拋入黃河。

慘烈的河陰之變讓北魏百官和宗室大面積消亡,嚴重動搖了北魏的統治基礎。不但洛陽官吏紛紛逃走,北魏南方各州擔負要職的宗室紛紛投降南梁。魏宣武帝元恪辛苦徵戰得來的俄版圖有失控的風險,北魏對南朝的防衛近乎完全崩潰。梁國大舉反攻,孱弱的北魏帝國進入倒計時。

軍閥混戰背景下北魏亡國

孝莊帝此時也看明白了爾朱榮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套路,於是冒險將爾朱榮除掉。結果盤踞在晉陽的爾朱榮侄子聞訊攻入洛陽,孝莊帝被擄走殺害。此時北魏國內大亂:國內軍閥如同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一樣紛紛壯大,其中宇文泰和高歡就是佼佼者。北部起義在繼續,南部南朝的梁國不斷入侵。北魏皇族已經無力維持帝國的統治,成為軍閥互相攻殺的工具。先後七位元氏傀儡被挾天子以令諸侯,最後以高歡和宇文泰分別擁立傀儡皇帝分立東、西魏。

北魏作為統一的帝國滅亡,從河陰之變開始皇族宗室元氏被屠戮就成為家常便飯。也許這就是帝國皇族的悲哀和必然下場,也許這就是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的另一個層面的解釋吧。經過短暫的東西魏的過渡,北齊北周最終取代了東西魏的國祚。作為鮮卑拓跋氏血脈的元氏皇族基本被屠戮殆盡。

小結:

從魏宣武帝元恪時代北魏國力、版圖達到鼎盛,到龐大帝國的滅亡不足20年。可以說北魏和清朝相比沒有從嘉慶以後數代帝王的苟延殘喘,帝國的後半程屬於猝死以快進的方式走完了其他王朝百餘年的歷程。顯而易見,在如此動蕩的歷史過程中作為帝國的皇族的元氏遭受了怎樣的苦難?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大英帝國由盛轉衰是從德皇威廉二世的叫板開始的?
    迄今為止,無論怎樣豪橫的帝國最終都難逃由盛轉衰的魔咒。那麼,大英帝國的衰落是從何時開始的呢?是從德國統一、德皇威廉二世與其叫板開始了。
  • 亞述人四處擴張建立龐大帝國卻一夜之間由盛轉衰
    亞述帝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熱衷於擴張的國家。雖然在亞述帝國鼎盛時,在希臘還有一個叫做斯巴達的城邦國家也在執行著類似的制度,但相比於斯巴達人的城邦國家,亞述畢竟建立的國家是帝國,囊括了中東、北非、西亞的大多數文明地區,其首都尼尼微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不過,由於亞述帝國的殘暴,這座城市也被稱作「血腥的獅穴」。
  • 前「藍委」:蔡英文防疫由盛轉衰!
    陳學聖在3日再度提及,這是蔡英文防疫由盛轉衰的開始,因為已經碰到了民眾切膚之痛。陳學聖在3日播出的政論節目《新聞面對面》中表示,自己曾經提及要換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結果遭到大家攻擊,但這次他要大膽預測另一件事情,那就是捐1000萬片口罩出去時,就是蔡英文防疫「由盛轉衰」的開始。
  • 「滅亡是法蘭西帝國的宿命」
    「滅亡是法蘭西帝國的宿命」,讓·圖拉爾寫道。
  • 巴託梅烏是手腕王者,梅西只是青銅,巴薩從此由盛轉衰
    第一個是梅西是巴薩傳奇,在大比分輸給拜仁後,如果梅西甩手離開,那麼輸球這個鍋肯定就是管理層背了,從背鍋角度來說,管理層選擇讓梅西留下來一起背。,還是由管理層來背。強留梅西還有挽回餘地,直接走了那麼不利影響是立竿見影的。
  • 造就羅馬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三世紀危機,是如何讓帝國由盛轉衰?
    但國家無力從物資上進行調劑,不久後這個改革就名存實亡了。使命完成後,戴克里先放下權杖,徹底放棄自己的權力,心情愉快地回到位於亞得裡亞海邊索羅那的豪華宮殿,開始了種植捲心菜的田園生活。同時,歷史已經以獨特的方式證明了戴克里先,其本人遺產的下落也同樣神秘莫測。
  • 量變與質變:從財務報表看企業由盛轉衰的蛛絲馬跡
    這些企業從輝煌到衰敗,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兒,企業由盛轉衰都有一個過程,而這個轉變的過程都會在企業的財務報表中有所體現的,所以,經理人應該對本企業的財務數據的變動明察秋毫,應能敏銳地察覺出企業經營出現的異常信號。
  • 皇帝的一次傳召,竟然成為帝國由盛而衰的導火索
    唐玄宗志得意滿,年老而昏聵;李林甫獨斷專行,閉塞天子視聽,導致帝國後續人才出現斷層;楊國忠更是無能至極,腐敗成性。在大唐榮耀的極度輝煌之下,帝國根基已經開始從內部慢慢腐朽。唐太宗時,全國分置數百個折衝府(府兵制基層組織軍府的名稱),均由十二衛和東宮六率分領。府分三等:上府兵、中府兵、下府兵。每府最高長官為折衝都尉。府兵除出徵與輪流衛戍外,其餘時間均居家種田;農隙時,由折衝都尉統率教習攻戰之術。遇有戰事,府兵由中央任命將領率領出徵,戰事結束,便兵散於府,將歸於朝,平時每年須輪流宿衛京師,定期鎮戍邊疆。
  • 元朝南坡之變,盛轉衰的重要事件
    一個封建王朝在運行到中期的時候,都會有一個重要的由盛轉衰的政治事件,這實際就是統治階層為了挽救自身危機的進行的變革,如果成功了,就是王朝中興,如果失敗了,就是走向衰敗。唐朝的安史之亂讓唐朝由盛轉衰,宋朝的王安石變法讓宋朝進入黨爭,而元朝的南坡之變則是讓元朝徹底走向衰敗,元朝唯一一次漢化變革就此喪失。也就此導致元朝入主中原不到百年而失敗,這也給後來的滿清提供了借鑑意義,異族入主中原只有漢化。元朝無疑是中國封建歷史的一個冷門,也是唯一一個不以儒家思想立國封建王朝。
  • 豪門的由盛轉衰,詹姆斯拯救了紫金隊,這個冠軍必拿下
    而這個冠軍也是科比職業生涯的第五個冠軍,這個冠軍有多大相信很多球迷都明白。首先這是湖人自08年輸給凱爾特人之後完成的復仇奪冠,要知道的是湖人和凱爾特人的爭鬥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這個冠軍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再者對科比而言這個冠軍算是他職業生涯最為重要的冠軍了,沒有這個冠軍他成不了湖人隊史第一人,有了這個冠軍他不僅是湖人隊史最偉大的球員,而且在10年科比徹底封神,成為最強的超級球星。
  • 拜佔庭帝國的滅亡
    以上內容由哲學與藝術公眾號編輯梳理自《全球通史》斯塔夫利阿諾斯著以下文章來自網絡,鳴謝作者!通篇轉載請註明公眾號:哲學與藝術拜佔庭帝國的滅亡文 / 厲以寧拜佔庭帝國存在了一千多年,它有盛有衰,有起有落。
  • 一次外戚戴罪立功的北伐,大漢王朝燕然勒功,羅馬帝國卻由盛轉衰
    竇氏對整個漢朝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自西漢第三位掌門人漢文帝劉恆時期,竇家閨女竇漪房被漢文帝冊封為孝文皇后,開始成為漢朝一股重要的政治勢力。後來,漢章帝的章德皇后、漢桓帝的桓思皇后竇妙皆出自竇氏一門,可以說竇氏一族伴隨漢朝的興盛敗亡。 竇憲是東漢章帝章德皇后的兄長,有句成語叫「一日得到雞犬升天」,自從妹妹成為漢章帝的皇后,竇憲一家便開始囂張跋扈。
  • 厲以寧 | 拜佔庭帝國的滅亡
    來源公眾號:哲學與藝術拜佔庭帝國的滅亡文 / 厲以寧拜佔庭帝國存在了一千多年,它有盛有衰,有起有落。在談到拜佔庭帝國滅亡的原因時,不能不對拜佔庭皇權地位長期的不穩固有所了解。帖木兒去世和奧斯曼帝國再度興起後,拜佔庭滅亡的時機終於來臨。為什麼這個存在了一千年以上的拜佔庭帝國會在1453年覆滅呢?這時它面臨的敵人太強大了,佩利奧洛格斯王朝根本沒有力量抵禦這一強大敵人的進攻,這當然是它滅亡的直接原因。比如說,奧斯曼軍隊人數眾多,拜佔庭根本沒有那麼多軍隊,在君士坦丁堡保衛戰中,拜佔庭守軍只有奧斯曼軍隊的二十分之一。
  • 「蘇聯石油帝國」是如何由盛而衰的?
    這個產業狀況至今都沒有太多改變,只是如今的巴庫油田已經沒有那麼好找了,經常需要挖掘到5000米以下才能開採。但這並不妨礙現代亞塞拜然作為一個油井上的國家而存在。這是一片烏拉爾山前的盆地,主要由伏爾加河流域的水系衝刷沉積而成。這片平地的地下有著極為複雜的結構,但與巴庫地區相距不遠,且有大量空隙相通。找到了巴庫的油田,向北發現這裡的石油礦藏順理成章。更讓蘇聯人驚喜的是,這裡的石油儲備和早期的巴庫一樣,在地下十米就能輕鬆地開發。
  • 孝文帝元宏改革如何成功,當真導致了北魏和鮮卑人滅亡?
    北魏帝國開國君主拓跋珪,最初起兵時只是個逃亡少年,得到了拓跋氏族人大力支持,因此立國後一氣追尊了整整二十八代先祖為皇帝,皆給與諡號,其中原鮮卑代國三位君主,又加以三祖廟號:拓跋力微為始祖神元皇帝,拓跋鬱律為太祖平文皇帝,拓跋什翼犍為高祖昭成皇帝;因此,人數繁多的整個拓跋氏族人,全都成為形式上的北魏皇族一員。魏道武帝:拓跋珪
  • 美國霸權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已經出現!
    換言之,各種現象顯示,美國霸權的核心危機已然存在,中美兩強博弈的過程與結果,影響的只是美國霸權由盛轉衰轉折點出現的遲或早而已。觀察美國霸權從1918年一戰結束綜合國力全面超過英國開始,迄今(2020年)為止一個世紀的發展壯大過程,從原本的孤立主義到開始參與國際事務,再到1945年二戰後的對國際社會的貢獻,贏得國際社會的普遍肯定與尊重,憑恃的是美國體制與美國價值。
  • 8世紀東西方最強大帝國之間的一次血戰 華夏民族從此由盛轉衰
    唐朝是中國古代綜合實力最強、最有影響力的王朝,一般認為 「安史之亂」是唐由盛轉衰的分界嶺,但實際上在「安史之亂」之前,唐朝和阿拉伯帝國之間曾經有過一場血戰,這一戰不僅使唐朝喪失了在西域的影響力,唐朝的國運也由此急轉直下。
  • 《紅樓夢》裡賈府的腐朽和沒落,是清朝由盛轉衰的一面鏡子
    所以剛開始讀紅樓夢的朋友,一定要想著它的社會背景是清朝中期,就是康乾盛世的末期,也是它由盛轉衰的時期,這樣才能更好地去理解書裡的內容。紅樓夢裡的賈家與甄家,一虛一實,一真一假,看似兩家,實則一家。在具體的生活方面寫賈家,而和曹雪芹家族有關的真實遭遇則放在甄家的身上,可以說是虛虛實實,妙不可言。
  • 遊牧帝國——4世紀北魏帝國的軍事及政治模式探究
    十分有趣的是,對比北魏及後世的蒙古帝國(不是元朝),可以清楚地發現兩者所具有的遊牧共性,與其他的五胡政權不同,,筆者更願意將早期的北魏稱之為「遊牧帝國」或「4世紀的蒙古帝國」那麼。為什麼說他們具有相似的特點?北魏帝國的早期軍事模式是怎樣的呢?本文將為你一一道來。  一 拓跋鮮卑的早期歷史與一般人的印象不同。
  • 厲以寧:拜佔庭帝國的滅亡
    公元476年,西羅馬滅亡。剩下的東羅馬帝國,就是本文所要講的拜佔庭帝國。拜佔庭帝國在1453年滅亡,預示著冷兵器時代結束,西方開始進入文藝復興與工業文明。拜佔庭帝國存在了一千多年,它有盛有衰,有起有落。在談到拜佔庭帝國滅亡的原因時,不能不對拜佔庭皇權地位長期的不穩固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