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述帝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熱衷於擴張的國家。雖然在亞述帝國鼎盛時,在希臘還有一個叫做斯巴達的城邦國家也在執行著類似的制度,但相比於斯巴達人的城邦國家,亞述畢竟建立的國家是帝國,囊括了中東、北非、西亞的大多數文明地區,其首都尼尼微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不過,由於亞述帝國的殘暴,這座城市也被稱作「血腥的獅穴」。所以,亞述的擴張更具有代表性。
亞述人也不是突然就變得那麼殘暴。在亞述帝國建立之前的1600年的時間裡,亞述人一直謹小慎微地活在兩河流域的最北端。不管南方的哪個政權強大了,亞述人都要趕過去表示效忠。可是,兩河流域的民族就像是走馬燈一樣,蘇美爾人、阿拉德人、巴比倫人、西臺人、米底人等,來了一波又一波。亞述人幾次試圖自立的努力,都被現實打擊得粉碎。
與中國的周武王發動牧野之戰幾乎同時,亞述也遇到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西南方的強權,盛極一時的埃及正值後王朝時代,無力擴張,還常受到外族入侵。西北方的西臺帝國被來自於巴爾幹半島的弗裡吉亞人蹂躪和肢解,無暇對域外國家幹涉。南方的巴比倫因為整個國家荒淫無道,而國勢益弱。那個時候東方還只是一群部落民。伊朗高原的米底及波斯尚未興起。此時,只有北部的烏拉爾圖成為亞述的惟一強敵。亞述人得以並敵一向,千裡殺將。
因此,從前10世紀末葉起,亞述經過兩個多世紀連續不斷的徵戰,最終建立起一個橫跨西亞北非的大帝國,將兩河流域南部及埃及兩大文明均置於統治之下,疆域內人口達到700萬,成為當時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國。
亞述人建立帝國的初衷,是不想再被其他民族奴役。所以,亞述人將社會上所有的資源都投入了軍隊建設,不光是武器、士兵、還有整個社會的文化教育、法典等,都圍繞著戰爭進行。隨著亞述人統治區域的擴大,亞述社會的軍國主義程度越來越強。與亞述人徵服地域的民眾相比,亞述人顯得很少,他們必須緊密團結,且時刻保持著戰鬥姿態,才能維持著帝國的高壓統治。
從前9世紀,到前639年,亞述人換了19個國王,每個國王在任期間都保持著旺盛的擴張動力。他們徵服了兩河流域和敘利亞地區的大小國家,又揮師北進,攻佔了小亞細亞。隨後再次向南佔領了迦南之地,並擊敗了大國埃及。後來的亞述國王們開始了東徵,徵服了巴比倫王國和埃蘭。
亞述帝國疆域
這些國家中,沒有一個是好相與的,亞述人就像是處於四戰之地的曹操一樣,把周邊諸侯都打了一個遍,未遇敵手!
亞述統治者的侵略戰爭是以極度兇殘為特色的,他們把發動戰爭看成是神的旨意,刻意把戰爭神化。所以,亞述人在戰爭中的殘暴行徑也被認為是符合神的指示。
亞述軍事所至,廬舍為墟,居民幾乎全被屠戮。男子被殺或淪為奴隸者約佔三分之一, 兒童則幾乎無一孑遺。財富也全被劫走,即使有殘餘居民,亦凍餓而死。亞述的野蠻徵服造成了赤地千裡、慘絕人寰的景象。
後來,屠殺的兇焰稍稍收斂,但被徵服居民仍差不多全被劫走,遷移到距亞述較近的地區,作為財產充做亞述人的奴隸。亞述人崇尚戰爭,所有人幾乎生來就是為了打仗來的,小孩子從小就要被逼迫著看殘忍血腥的表演。這樣,使得黷武精神在社會上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不僅影響了亞述人,也深深地烙在了後來的中東人的意識之中。
中東地區普遍信仰宗教,亞述把發動戰爭當作是戰神的旨意,視戰神為最高神——亞述神,把戰爭與宗教緊密結合在一起,人們視戰爭為最神聖的事業、最光榮的職責。 如果淡漠戰事,無異於是對神的褻瀆。這樣,無論是正義還是非正義戰爭,都披上了神的外衣,都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
亞述人遺留下來的藝術、文學作品都是反映戰爭內容的,如歷代國王都在宮牆、碑柱上記載自己統治時期的事跡,構成完整的年代記,其內容多是誇耀殺人略地的「功績」。在王宮、寺廟等大型建築內外都有浮雕裝飾,這些浮雕大都描繪戰爭、俘虜、狩獵等景象,這一切都刺激了亞述人的國王們接力賽一樣的窮兵黷武。
亞述人之所以熱衷於發動戰爭,少不了經濟因素。勝利的戰爭所帶來的巨大利益,使得亞述人的貴族和奴隸主熱切的鼓吹戰爭,美化戰爭。亞述人通過戰爭快速發家致富的路子深深地刺激了後來的國家,其徵服行為為後來者效仿。所以,兩河流域經常有征服性質的大帝國產生。
亞述人好戰,也善戰,不然就亞述人那麼點人口,哪兒夠戰損的呢?所以亞述人編練騎兵,製造鐵質兵器(比起中國要早得多),發展馬拉戰車戰術,不斷強化戰爭機器,這也成為了後來的許多國家謀求強大的基本國政。
亞述人的帝國越來越大,亞述人越打越少,他們殘暴異常,因此沒有同盟,周邊都是恨他們入骨的敵對部落。所以,亞述人不得不維持著他們窮兵黷武的國策,可是人力資源仍然不夠用。亞述人不得不把邊遠地區交給相對穩妥的外族僱傭軍來管理。
帝國的崩塌與陷落,往往就是在一念之間。在完成對埃蘭的徵服後,亞述帝國幾乎在一夜之間由盛轉衰。可能最後與中東軍事強國埃蘭的最後的封王一戰,透支亞述人的國力,帝國軍事威力已成強弩之末。
此時,米底人和迦勒底人正結成新的軍事同盟。前614年,米底軍隊乘亞述軍隊在外作戰,內部空虛之機,攻陷了千年古都亞述城。
前612年,迦勒底和米底聯軍又攻陷帝國首都尼尼微 (「獅穴」),亞述王自焚於宮中,亞述帝國遂滅亡。這與亞述帝國的封王一戰僅僅過去了27年,亞述國土被併吞,民眾悉被奴役或消滅,以致後來關於亞述的歷史竟然難尋蹤跡。
君以此始,必以此終啊!
亞述帝國本來希望通過軍事強盛帶來的權力和安全,到頭來卻成了笑料。黷武主義曾經贏得了輝煌,但最終卻是遺恨千古,終至身死而族滅,其不亦可哀者?
是故國雖安,忘戰必危。國雖大,好戰必亡。只是後世的強人們,如希特勒、東條英機之流,怎麼就明白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