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伊戰爭,交戰雙方都大量購買了中國武器,最後戰績如何?

2020-12-14 大國將令視頻

在1980年,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爆發了一場長達十年的戰爭,這兩國之間的矛盾也是由來已久了,所以導致戰爭爆發的原因也非常複雜,不過最關鍵的還是領土爭端以及宗教矛盾。既然有戰爭那就肯定有消耗,兩國打了這麼久,對武器裝備的需求也很大,靠自己是肯定不可能的,所以伊朗和伊拉克都只能從國外進口武器,而中國就成為了他們的主要供貨商。當時伊拉克和伊朗都購買了大量中國武器,所以雙方真實戰績如何呢?

軍火市場的利益一向豐厚,所以我國也想在國際軍火市場中分得一碗羹,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影響,我國的軍工企業難以在國際上接到訂單,一時間也是舉步維艱。但就在這時候,兩伊戰爭爆發了,兩國都需要大量的武器才能維持戰爭,於是便宜皮實性價比又高的中國武器就成為了伊朗和伊拉克的最佳選擇,我國也因此向兩國賣出了大量武器。

轟-6D轟炸機,當時伊拉克還配套購買了不少C-601反艦飛彈,最後的戰績就是炸掉了伊朗6艘貨輪。69II式坦克,在戰場上坦克這類武器是很關鍵的,因為兼顧了防護性以及火力,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坦克消耗的又比較快,所以伊拉克直接從中國購進了將近3000輛69II式坦克,給伊朗造成了不小的傷亡。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被譽為遊擊戰三大神器之一的63式107毫米火箭炮,這款火箭炮完美的繼承了所有優點,價格不貴、經久耐用而且操作非常簡單,有支架可以發射沒支架也可以發射,完美適應各種地形,重點是威力還不差,伊朗和伊拉克都買了不少,兩軍對轟的時候經常用到。

在兩伊戰爭中,幾個大國的武器其實都有登場,比如美國的F14以及蘇聯的飛毛腿飛彈,但是最受歡迎銷量最高的依舊是中國武器。因為在沙漠那樣的極端環境裡,太過精密和先進的武器根本不好用,經常需要維修,而且用起來的步驟也比較複雜,對比起來還是上手就能用的中國武器更適應當時的情況。

雖然兩伊戰爭讓我國賺了個滿盆滿缽,不過我國自己也清楚,這樣的武器只是用來應付戰場消耗的,雖然有種種優點,但是整體性能其實不如美蘇的先進武器。之後的海灣戰爭更是再次印證了這點,想要提高軍事實力的話,還是要研製更高新的武器才行。

相關焦點

  • 為何說兩伊戰爭拯救了中國兵工廠?看當年的出口額,至今沒被超越
    《為何說兩伊戰爭拯救了中國兵工廠?看當年的出口額,至今沒被超越》 1980年9月22日,一場被稱之為"馬拉松"式的消耗戰,又被世界軍界評論為「先進武器打低水平戰爭」最典型範例的戰爭在中東打響,這場戰爭一打就是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
  • 為什麼說兩伊戰爭是用現代化武器打的低水平戰爭?兩伊空戰史話
    當時為了躲避伊朗空軍的襲擊,大批伊拉克飛機被疏散到約旦、科威特、葉門、阿曼和阿聯等國家,這些國家對伊拉克的支持相當露骨,科威特經陸路為伊拉克送去大量物資,甚至為之墊付了大量購買蘇聯武器的款項。1991年薩達姆為了賴帳,悍然入侵了科威特,說來也是那時埋下的禍根。
  • 兩伊戰爭中,伊拉克和伊朗武器裝備都有哪些
    文|鐵血君兩伊戰爭,伊朗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神聖抗戰或伊朗革命戰爭,伊拉克稱為薩達姆的卡迪西亞。戰爭在1980年9月22日爆發, 第一階段伊拉克全面進攻,伊朗防禦。1982年2月,伊朗反攻,伊拉克被動挨打。1984年,雙方展開拉鋸戰。第四階段,1988年,伊拉克再次攻入伊朗境內。在聯合國的調停下,元氣大傷的兩個國家才停火。戰爭結束時,兩國的分界線恢復到了戰前的情況。
  • 美蘇操縱的下兩伊戰爭:兩敗俱傷是最好的結局
    兩伊戰爭不是,由於兩伊與美蘇之間都不是特別友好,也不存在大哥和小弟的依附關係,所以這四個國家之間關係是變動的,陣營也並不明朗——美國和蘇聯一直兩邊下注,只是不同時間段各有側重罷了。兩伊戰爭不是美蘇挑起來,但戰爭能拖八年之久,最後伊朗和伊拉克兩敗俱傷,這離不開美蘇的「攪局」。
  • 兩伊戰爭到底是打個什麼?究竟是誰打的誰?最後又是誰打贏了?
    所以,自公元632年穆罕默德死後,這兩個國家之間向來都是衝突不斷,也衍生了很多新仇舊恨。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雙方又爆發了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成為了80年代新聞聯播上的主角,也讓人們成功地記住了這兩個國家的名字。說起兩伊戰爭,想必大家都有聽說過,但是因為戰爭時間太長,戲劇化事件又太多,最後搞得大家都不知道兩伊戰爭到底是誰先打的誰?又是為什麼開打的?
  • 海灣戰爭中,中國造坦克被大量擊毀,我國專家實地考察後氣得不行
    相信軍迷朋友們,對當年那場號稱人類歷史上第一場現代戰爭的海灣戰爭都印象頗深。掌握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裝備的美軍在海灣戰爭中彰顯出強大實力,GPS全球衛星定位導航系統、精確制導武器、隱身戰機等眾多武器裝備輪番上陣,將號稱中東一霸的伊拉克軍隊揍得滿地找牙、潰不成軍、損失慘重。
  • 八年的仗打了個寂寞,誰才是兩伊戰爭背後的最大贏家?
    戰爭的原因錯綜複雜儘管我們都知道1982年伊拉克出兵伊朗,成為兩伊戰爭的導火索,但這場戰爭背後的深層原因卻異常複雜,既有領土爭端,又有宗教衝突和民族仇恨。伊朗和伊拉克的邊境距離約1,200多公裡,其中阿拉伯國家的河流成為爭議最大的。在1847年,奧斯曼帝國統治著伊拉克,並與當時的波斯王國籤訂了阿拉伯河的邊界,奧斯曼帝國控制了伊拉克的大部分水域。
  • 中國武器海灣戰爭被聯軍摧殘,痛定思痛,中國奮起直追
    1990年兩伊戰爭剛剛結束不久,在戰爭中薩達姆欠下了大筆外債特別是自己的鄰居小國科威特就擁有伊拉克大量的債權,加之科威特擁有大量的石油資源因此薩達姆決定出兵科威特,海灣戰爭爆發。伊拉克軍隊擁有戰時的龐大而強大的軍隊用了很短的時間就佔領了科威特,科威特王室出逃沙特,而薩達姆的行為卻觸犯了美國的利益。
  • 兩伊戰爭時美國出手,如今為何不敢同伊朗全面開戰?牽一髮動全身
    根據目前能夠查閱到的有關資料來看,雙方的軍事實力差距太懸殊了,如果真的開戰,美國能無接觸地將伊朗夷為平地。 伊朗現役的50萬軍隊中,陸軍兵種佔了一半以上,雖然擁有1400輛主戰坦克,地面武裝力量實現了普遍的機械化,但它的海軍、空軍力量太過薄弱。伊朗是個沿海國家,但它的海軍裝備不能實現自給自足,大多還是依靠向英美等國家購買。
  • 1991年海灣戰爭,美軍先進戰法和武器,讓中國學習到了很多
    很多人都說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武器,而是人,但是在上世紀90年代發生的一場戰爭,讓很多人直接改變了自己的思維,這場戰爭就是海灣戰爭。這場戰爭讓世界各國看到了先進武器對戰爭勝負的影響,也讓中國學習到了很多。
  • 二戰蘇德戰爭,交戰雙方同樣下達不準撤退命令,為何效果完全相反
    蘇德戰爭是二戰歐洲戰場上最激烈也是傷亡最多的一次大浩劫,除了戰場上拼殺打鬥帶來的零距離殺傷外,交戰雙方對戰場環境的判斷和攻防指令,也直接影響著戰爭的走向和傷亡人數的增減。那麼,蘇德雙方在戰場頻繁使用的不準撤退命令,對整個戰爭有什麼主要影響呢?換句話說,它給蘇德雙方帶來了哪些後果呢?
  • 一場無意義的戰爭,讓兩個超級富國損失數千億美元,最終美國得利
    從古至今,世界各國之間一直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矛盾,也引發了不少戰爭。從每次戰爭的起因來看,必然會有一方或者多方國家,是為了擴充領土或者侵佔資源,亦或是為了提升國際地位等種種原因,每場戰爭的發動都是有目的的。
  • 瑞典智庫公布最新軍火交易數據,中國武器成「全球第二」?
    圖為軍工企業近日,據媒體報導,瑞典智庫最新報告出爐,公布了最新軍火交易數據,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長期排名靠後的中國武器交易額居然成為「全球第二」?圖為軍工企業但事實上,美國在該方面的銷售總額遠超他國,其國內公司也佔據了排行榜前五,可以預見該產業能為美國經濟帶來多大的貢獻,為了保證這種優勢地位,美國成為了眾人唾棄的戰爭販子,以上個世紀的兩伊戰爭為例
  • 人類史冊上第一場戰爭,交戰雙方都是大國,戰後籤訂第一份合約
    說起戰爭,很多人對這個詞並不陌生。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實社會中,這個字眼經常出現。可以說從人類歷史出現,就開始由戰爭了。到目前為止已經出現了無數的戰爭。在各國的史書上的記載可以說都是數不清了。不過要說第一場戰爭,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們今天看一下人類史書上記載的第一場戰爭。
  • 中國武器「全球第二」?瑞智庫最新報告出爐,俄戳破西方險惡用心
    圖為軍工企業 近日,據媒體報導,瑞典智庫最新報告出爐,公布了最新軍火交易數據,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長期排名靠後的中國武器交易額居然成為「全球第二」? 作為長期發表全球軍火交易數據的較為專業的機構,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最近發表了一份報告,顯示亞洲大國的武器和軍事服務銷售在去年一年內,位居全球第二,在武器銷售的軍工企業排行中,該國首次有三家公司上榜。
  • 亞洲兩國打了八年,戰爭期間,屢次攻擊對方核設施
    當這種武器第一次被應用於戰爭時,整個世界幾乎都驚呆了,在此之前還在叫囂一億玉碎的日本人,也只能選擇投降,否則東京將是下一個廣島長崎,整個日本很可能真的全部「玉碎」。基於核武器的巨大威力,一旦擁有,就可以賦予整個國家巨大的戰爭潛力。在二戰期間雙方勝負未分的情況下,可以說誰先研製出核武器,誰就能取得戰爭勝利。
  • 來自英國的「酋長」坦克,在兩伊戰爭中慘敗
    作為現代坦克的誕生之地,英國向來是老牌的坦克強國,但二戰中英國自身坦克發展思路落後,以及德國的自行研製的坦克都讓英國感到備受挑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英國陸軍打算發展新一代主戰坦克。替換研發自二戰末期,為了對付德國虎式坦克而沒能趕上二戰的「百夫長」坦克。
  • 中、蘇坦克的第四次較量,發生在蘇丹「南北戰爭」中那些故事
    兩伊戰爭中的T-55坦克 我們都知道,雖然中國和蘇聯同為坦克大國,但是他們的坦克在戰場上相互廝殺機會並不多。這其中大家最為熟悉的就是1980-1988年間的兩伊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