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兩伊戰爭拯救了中國兵工廠?看當年的出口額,至今沒被超越

2020-12-12 騰訊網

《為何說兩伊戰爭拯救了中國兵工廠?看當年的出口額,至今沒被超越》

1980年9月22日,一場被稱之為"馬拉松"式的消耗戰,又被世界軍界評論為「先進武器打低水平戰爭」最典型範例的戰爭在中東打響,這場戰爭一打就是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場戰爭最終以「雙方精疲力盡」的方式而結束,沒有贏家。卻導致雙方經濟損失慘重,發展停滯,欠下巨額債務,兩個國家瀕臨破產的邊緣,經濟損失6000多億美元,且付出了高達270萬人的傷亡代價,得不償失。

這場戰爭就是「兩伊戰爭」,上世紀80年代,伊朗和一輛在邊境糾紛、宗教矛盾和民族仇恨等複雜的因素導致兩國關係日益緊張,邊境衝突加劇,最終導致了戰爭的爆發。而發生戰爭的主要導火索還是因為邊境糾紛,雙方為奪得阿拉伯河的主權,這裡成為了戰爭爆發的起點。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為這塊有爭議的河流,悍然向伊朗發動軍事進攻。起初伊拉克想憑藉經濟、武器和國際關係上的優勢,加上趁霍梅尼政權立足未穩之際對其進行打擊,積極謀求海灣地區霸權。

但令伊拉克沒有想到的是,這場戰爭一打就是近8年,「曠日持久」的消耗,拖垮了雙方的經濟,伊拉克還曾面臨差點被打垮的風險。因為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戰爭需要消耗掉大量的武器裝備,需要強大的經濟作為支撐。而當時的伊拉克和伊朗,雖然號稱兩大中東強國,但很多武器裝備並不能自主,包括坦克、戰鬥機、防空武器和飛彈等均要從國外採購。

我們都知道,伊拉克率先向伊朗發動進攻,有點趁人之危的意思。因為此時伊朗伊斯蘭革命剛結束,巴列維政府被推翻不久,霍梅尼上臺不久,上臺後政局動蕩,經濟惡化,軍心不穩,與美國斷交。戰爭爆發後,蘇聯獲得了外交和軍事上的大力支持,美國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就連伊拉克率先使用「生化武器」也沒有被國際社會深究。以至於在戰爭中,伊朗為了奪得陣地,常常使用人海戰術,付出了更為慘重的代價。到戰爭結束,伊拉剋死亡人數是18萬、傷25萬,而伊朗卻是死亡35萬、傷70多萬,傷亡人數幾乎是伊拉克的2倍。

伊拉克使用生化武器,伊朗士兵不得不戴上防毒面具上戰場

不過兩伊戰爭對於中國的武器出口卻迎來絕佳的機會,由於雙方「床日持久」的消耗,消耗掉了所有的外匯儲備,不再像戰爭起初那樣富裕,加上美蘇在武器出口上的一些限制。伊拉克和伊朗不得不尋求從外界獲得大量武器裝備的機會,且價格要實惠。而在當時能夠提供大量武器裝備,且價格實惠的只有中國。在兩伊戰爭期間,我國曾向戰爭雙方出口大量的武器裝備,包括69式主戰坦克、殲-7戰鬥機、59-1式130mm加農榴彈炮、56式自動步槍、地雷、火箭彈和數以億計的子彈,1987年伊拉克還通過約旦代購的方式,從中國購買到了4架轟6D型轟炸機以及大批C601和C801型反艦飛彈。後伊拉克用於襲擊海上的船舶,在戰爭中共擊沉6艘油輪。

伊拉克裝備的轟6D型轟炸機

殲7戰機伊拉克也是通過約旦代購的方式,從中國先後購買了80架,伊朗也從中國購買了36架殲7N。其中69式主戰坦克是出口最多的裝備,在整個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一共向中國購買了2860輛69-II以及286輛69-II專屬的救援裝甲車,伊朗也購買了一批69-II型坦克,但具體數量不詳,在這一期間中國出口裝甲車和坦克等裝備超過4000量,各類飛彈3000多枚。同時還促成了沙特向中國購買東風3飛彈的合同。

據有關資料顯示,在兩伊戰爭期間,我國從中賺取的外匯高達五十億美元,遠遠超過了同一時期中國外匯儲備的總額。據不完全統計,單單是在一九八七年,中國軍火年出口額達就達到了三十七億五千萬美元,而來自中東的訂單就佔了90%,中國一度成為全球第四大武器裝備出口國,佔世界軍火出口市場份額的12%,但輝煌是短暫的,90年代後,武器出口份額急劇下降,1997年中國武器出口份額才佔世界總額的2.17%。

直到進入21世紀以後,經過多年的發展,提高武器出口質量,逐步走向高端市場,出口份額才一步步增長起來。但即使到了2016年,中國的武器出口額也才到達21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四,佔世界武器出口總額的6%左右。所以,當年的輝煌今天還是沒有被超越,武器出口的道路「任重而道遠」。

與此同時,當時大量的武器裝備訂單,也拯救了很多兵工廠,由於上世紀70-80年代,國際關係的變化,許多兵工廠拿不到訂單,導致武器研發停滯,不得已轉向生產民用產品維持運營,有的兵工廠甚至工資都發不出,面臨倒閉的風險。兩伊戰爭中,雙方拋來的大量訂單,直接讓很多已經停產的兵工廠復產,開足馬力,日夜加班生產裝備供應出口,也促成了許多新武器的研製。更讓我們清醒的意識到,單純靠戰爭帶來的紅利,只能帶來一時的輝煌,但不是持久的。

除此之外,在海灣戰爭中,伊拉克手中59和69式坦克糟糕的表現,給世界留下了「粗製濫造」的形象,除了便宜,沒有任何優勢,直接導致武器出口份額下滑。所以,今天我國一直在致力於向國際市場推銷高端武器,改變「粗製濫造」的形象。包括美國和俄羅斯,在武器的出口上,高端武器裝備佔了絕大多數的份額,也是最賺錢的裝備。

相關焦點

  • 世界最不划算的戰爭,兩國拼殺八年,最終兩敗俱傷,至今下場悽慘
    這場戰爭就是兩伊戰爭。兩伊戰爭雖然現在過去都30多年了,但是現在其實很多人還是沒看懂這場戰爭的意義,也就是這場戰爭打的是幹嘛的。我們可以看到,從1980年,伊斯蘭教遜尼派國家的伊拉克,進攻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伊朗。兩國投入了一百多萬軍隊,甚至開始人海戰術。
  • 為什麼說兩伊戰爭是用現代化武器打的低水平戰爭?兩伊空戰史話
    大致上說,兩伊戰爭可以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伊拉克發動「閃電戰」,這個階段從1980年9月到次年3月,伊拉克處於優勢。 從雙方空中力量對比看,以美制飛機為班底的伊朗空軍在數質量上均佔優勢,美國訓練的飛機員也勝過伊拉克那些蘇聯和捷克的學生,但伊拉克空軍在持久戰鬥力和實際出勤率上佔優勢。
  • 美蘇操縱的下兩伊戰爭:兩敗俱傷是最好的結局
    兩伊戰爭不是,由於兩伊與美蘇之間都不是特別友好,也不存在大哥和小弟的依附關係,所以這四個國家之間關係是變動的,陣營也並不明朗——美國和蘇聯一直兩邊下注,只是不同時間段各有側重罷了。兩伊戰爭不是美蘇挑起來,但戰爭能拖八年之久,最後伊朗和伊拉克兩敗俱傷,這離不開美蘇的「攪局」。
  • 兩伊戰爭,交戰雙方都大量購買了中國武器,最後戰績如何?
    既然有戰爭那就肯定有消耗,兩國打了這麼久,對武器裝備的需求也很大,靠自己是肯定不可能的,所以伊朗和伊拉克都只能從國外進口武器,而中國就成為了他們的主要供貨商。當時伊拉克和伊朗都購買了大量中國武器,所以雙方真實戰績如何呢?
  • 海灣戰爭,只堅持了42天的伊拉克為何沒成為第二個越南?
    海灣戰爭中的伊拉克與越南戰爭中的北越可以說完全不同,這兩場戰爭的性質不同、目的不同、結局自然也不同。相比於北越與美國爭鬥十多年,伊拉克軍隊僅僅堅持了42天就被完全擊敗,這其中空襲佔了38天,地面戰僅有100小時。實際上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中的潰敗,不僅令全世界軍事專家們一片譁然,也令美軍內部感到震驚。
  • 八年的仗打了個寂寞,誰才是兩伊戰爭背後的最大贏家?
    一位偉人曾說,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流。但在中東這片土地上,戰爭的硝煙從未消散,有中東各國之間的戰爭,也有外國勢力介入後引發的戰爭。在這些戰爭中,最有名的應該是持續了八年的兩伊戰爭,那麼這場戰爭到底誰勝誰負,誰是最大的勝利者?
  • 兩伊戰爭到底是打個什麼?究竟是誰打的誰?最後又是誰打贏了?
    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雙方又爆發了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成為了80年代新聞聯播上的主角,也讓人們成功地記住了這兩個國家的名字。說起兩伊戰爭,想必大家都有聽說過,但是因為戰爭時間太長,戲劇化事件又太多,最後搞得大家都不知道兩伊戰爭到底是誰先打的誰?又是為什麼開打的?最終到底又是誰打贏了呢?咱們今天就一起聊聊兩伊戰爭的始末,看看這場戰爭又帶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 兩伊戰爭中,伊拉克和伊朗武器裝備都有哪些
    文|鐵血君兩伊戰爭,伊朗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神聖抗戰或伊朗革命戰爭,伊拉克稱為薩達姆的卡迪西亞。戰爭長達8年,1980年9月22日~1988年8月20日。戰爭在1980年9月22日爆發, 第一階段伊拉克全面進攻,伊朗防禦。1982年2月,伊朗反攻,伊拉克被動挨打。1984年,雙方展開拉鋸戰。第四階段,1988年,伊拉克再次攻入伊朗境內。在聯合國的調停下,元氣大傷的兩個國家才停火。戰爭結束時,兩國的分界線恢復到了戰前的情況。
  • 來自英國的「酋長」坦克,在兩伊戰爭中慘敗
    替換研發自二戰末期,為了對付德國虎式坦克而沒能趕上二戰的「百夫長」坦克。起初的研發工作是在使用「百夫長」的部分零件下,結合新的無炮盾炮塔而設計的FV-4202原型車,到了1957年至1962年,英國陸軍方面又整合重新設計出了FV-4201原型車。
  • 兩伊戰爭時美國出手,如今為何不敢同伊朗全面開戰?牽一髮動全身
    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美國和蘇聯居然出奇一致地支持薩達姆,向伊拉克支援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形單影隻的伊朗在戰場上顯得捉襟見肘,但還是憑藉多年來販賣石油積攢的財力硬抗了八年。這一下薩達姆著急了,戰場上燒的是錢,如果再這麼耗下去,家底遲早耗盡,所以他再一次找到美國,向裡根總統提出派軍隊側面支援。
  • 民國時期中國四大兵工廠,可惜有兩個被日軍佔領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的很多武器以及軍用物質都是靠美國、蘇聯等國家買來的。當然中國自己也有一些大大小小兵工廠來維持抗戰的需要,在民國時期中國主要有四大兵工廠,可惜有兩個被日軍佔領了! 1、瀋陽兵工廠
  • 海灣戰爭中,中國造坦克被大量擊毀,我國專家實地考察後氣得不行
    相信軍迷朋友們,對當年那場號稱人類歷史上第一場現代戰爭的海灣戰爭都印象頗深。掌握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裝備的美軍在海灣戰爭中彰顯出強大實力,GPS全球衛星定位導航系統、精確制導武器、隱身戰機等眾多武器裝備輪番上陣,將號稱中東一霸的伊拉克軍隊揍得滿地找牙、潰不成軍、損失慘重。
  •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前,美國說不管,為何入侵後美國立刻就開打
    兩伊戰爭期間,為了遏制高調反美的霍梅尼政教合一政權伊朗,美國和中東狂人薩達姆之間,可謂是親密無間。在這個西方盟友的支持下,伊拉克和伊朗打了八年的兩伊戰爭,弄得中東兩個地區強國,一貧如洗兩敗俱傷。 窮困潦倒之下,薩達姆想到了賴掉債務,更想把因戰爭花空的口袋重新裝滿。
  • 美軍為何敢打伊拉克,卻不敢對伊朗動手
    上個世紀的海灣戰爭是美國這麼多年來少有的正義戰爭,不管這場戰爭發動的背後美國夾帶了多少私貨,僅僅從宏觀角度來看的話它就是符合國際公理的。海灣戰爭的爆發原因其實要追溯到更早之前的兩伊戰爭,就是因為薩達姆在兩伊戰爭中欠了科威特不少錢,想賴帳不還才導致了海灣戰爭的爆發。
  • 張作霖為何能在東北地區搞出中國最大的兵工廠
    他在中國的危難時期保住了中國的統一和穩定,建造了一個中國甚至是亞洲最大的兵工廠。看似平平無奇的張作霖為何能做出這番偉業呢,跟著漫談君一起來探秘吧。 張作霖出身於遼寧省的一個貧苦的家庭,他參加過甲午戰爭也投身過綠林,在東三省土匪橫行的時候,張作霖靠自保的武裝組織發家。
  • 為何海灣戰爭中,伊拉克敗得那麼快?參戰美軍曾說出實情
    海灣戰爭爆發的前夕,剛剛經歷過「兩伊戰爭」洗禮的伊拉克軍隊可謂正出於熱血狀態,對外態度強硬。雖然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和伊朗兩國的軍隊表現得並不出色,但是在基建設施上確實分毫不差的。從世界各地購買的先進武器裝備層層武裝,整個伊拉克軍隊基本實現了機械化。
  • 一場八年的殘酷戰爭,全因這兩個人的私人恩怨,最終都說後悔了
    在近代已知的中東統治者中,論起樹敵最多的領袖,將薩達姆置於第二位恐怕沒人敢當第一。這位獨裁者一生中專橫獨行,想置他與死地的人數不勝數。在眾多仇敵當中,每個人都恨薩達姆入骨,霍梅尼就是其中典型,可謂是薩達姆的頭號宿敵。早年的霍梅尼並沒有參與過任何政治活動,只是一位狂熱的宗教信仰者,對自己所信仰的宗教十分的虔誠。
  • 為何當年的華僑CUBA最強五虎,卻沒能徵戰CBA?至今現狀如何?
    為何當年的華僑CUBA最強五虎,卻沒能徵戰CBA?至今現狀如何? NBA現在秉承著什麼模式呢?那就是NCAA初步篩選球員進行培養,然後再送到NBA,這樣讓球員的質量更高一些。並且在04年之後,NBA宣布禁止高中球員參加選秀,這讓NCAA的更加重要了。
  • 中國當年為什麼要將東風飛彈賣給沙特?最終「狠賺」一筆
    目前世界上在這一技術領域比較超前的國家就是中美俄了,中國的「東風」系列洲際飛彈可以說是世界體系最完善、型號最齊全的飛彈,比起美國的「民兵「和俄羅斯的「白楊」也毫不遜色。國內現在流行著一句口號「東風快遞,使命必到」,就體現出「東風」飛彈在國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眾所周知,中國的軍工業發展起步較晚,落後於美國等一眾西方國家。
  • 40年沒打過仗的解放軍,一旦戰爭打響還能打贏嗎?看美軍上將咋說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要說哪個國家能左右國際機構替他們辦事,恐怕也只有美國了。 二戰結束後,我國深切的感受到落後就要挨打這個道理,在經歷了多次戰爭洗禮之後,我們明白,不管經濟也好,軍事實力也罷,必須要搞上去,否則還會有國家來欺負我們。通過7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發展成了強大富有的國家,從最後一次戰爭距今,我國已有40多年沒打過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