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地處理孩子搶玩具的問題

2020-12-23 大鋼先森

比如說當你帶孩子去玩具店或商超,孩子哭著鬧著要一個玩具,就是不走。你會怎麼辦?自從我國放開了二胎政策以後,現在很多家庭都有兩個孩子,當孩子們之間打架、搶玩具時,或者當你的孩子打了其他孩子或者搶走了其他孩子的玩具時,你會做何反應?當你的孩子不聽話,或者不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事,你會怎麼說?

以上問題是我們每個家庭都會遇到的,當遇到這類問題時,我們家長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類:放任不管型:小孩子就是這樣的,長大了慢慢他就懂了。強制暴力型:我數三下,1,2,3!再或者就是語言暴力一頓吼罵,更甚者揍孩子一頓!賄賂型:聽話,爸爸給你買個新的玩具比那個還要好。而很多家長們都不知頓,其實正確的方法是培養孩子,培養孩子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解決問題。家長們可能會以各種方式對孩子的不端行為作出反應。然而通常情況下,你採用的方法可能都不管用,其原因就在於,你在替孩子思考問題。而不是教會孩子如何去思考問題,如何去解決問題。「我能解決問題」方法能夠幫助孩子思考他自己及其他人的感受、他的行為的後果,以及其他的做法,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其重點是教會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麼。

你可能會給孩子示範或者交給孩子更容易讓人接受的行為。有時候你可能會選擇不理睬這些問題,而有時候你可能會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或者不該做什麼,甚至會給孩子解釋原因。不過大多時候這些方法全都不管用,我現在相信這些方法之所以沒有用原因其實非常簡單,我們在替孩子思考,我們所有人都喜歡自己思考。但是我們很多家長都不知道的重點是:不是教孩子思考什麼或做什麼,而是教孩子如何思考,從而讓他們能自己決定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以及為什麼要那樣做。我們這裡會有一種非常獨特的思考方式,這種方式將有助於解決那些影響孩子如何與他人相處的典型的日常問題,我還會告訴你們,即使非常小的孩子,也能學會解決自己遇到的人際問題,他們能通過練習一系列的思考技巧學會解決問題。

我們經常會見到下面這樣的畫面:在一個在幼兒園裡,小明把他的玩具給了同學小強玩兒,但後來他想要拿回來。可是小強不肯還給他,小明就想搶回來,於是兩人就開始打架,最終小明通過了一個打架的方式,硬是搶回了屬於他自己的玩具。像類似於這種打架搶玩具的事情,在我們身邊很多很多。當小明想要拿回他自己借給小強的玩具時,遭到了小強的拒絕,於是小明想不出別的解決辦法,從而產生了強烈的緊張感和憤怒的情緒。為此呢,他通過了打架的方式來搶回屬於自己的玩具。因為小明他想不出或者根本沒有去想還有其他辦法,他可能更在意現在怎麼做管用,而不是這麼做以後可能會發生什麼。那麼如何去解決這些類似的問題呢?下面會有具體的方法。

「我能解決問題」的目標是:把這些解決問題的技巧交給不善於解決問題的孩子,讓這些孩子善於去解決問題,且慢慢變成他們的習慣,防止以後的人際衝突。

大多家長在處理孩子之間搶玩具或者打架時會這麼和孩子去交流:

家長:小明,老師告訴我你又和小朋友搶玩具了。你為什麼要那麼做?

孩子:那是我的玩具,我要玩。

家長:那你們應該要麼一起玩,要麼輪流玩,可不能搶啊!

孩子:可是玩具是我的,他不給我。

家長:你要學會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如果你不分享,那你就不要再把玩具帶到幼兒園去了,你和其他小朋友因為搶玩具打架,那麼就沒有小朋友願意和你玩了。

孩子:那是我的玩具,可是他不願意給我。

家長:那你也不能隨便搶東西啊!如果別的小朋友對你這麼做的話,你願意嗎?

孩子:不願意。

家長:明天跟那個小朋友說對不起。

在以上的對話中,家長只是問了他為什麼搶玩具,但是在之後又沒有聽孩子的回答。家長解釋了孩子行為的後果,接著告訴孩子要怎麼做,讓孩子應該學會分享自己的玩具。這樣的家長呢,只是注重教孩子分享,在這裡家長在替孩子思考而不是教會孩子如何思考。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家長如何去引導幫助孩子思考搶玩具的問題。

家長:老師告訴我你又搶玩具了,告訴我是怎麼回事?

(這裡呢家長要首先幫助孩子認識問題。)

孩子:因為其他小朋友拿了我的玩具,他不肯還給我。

家長:你當時為什麼一定要拿回來?

(在這裡家長要了解更多的信息。)

孩子:因為他已經玩了很長時間了。

(這時候呢,家長了解到了一些情況,如果家長只是要求孩子分享,是了解不到這些信息的。家長了解到從孩子的觀點來看,他已經分享了自己的玩具,我們繼續下面的對話。)

家長:如果你那樣搶玩具的話,你覺得其他的小朋友會有什麼感覺?

(在這裡家長要幫助孩子考慮其他孩子的感受。)

孩子:很生氣。

家長:那你搶玩具的時候他做了什麼?

(在這裡家長要幫助孩子思考行為的後果。)

孩子:他打我。

家長:那你有什麼感覺?

(家長要幫助孩子思考自己的感受。)

孩子:我也很生氣。

家長:你生氣,你的朋友也生氣,並且你們打架了。你能想一個你們兩個都不生氣,而且也不會打架的方法拿回玩具嗎?

孩子:我可以請他還給我。

家長:那樣的話可能會發生什麼呢?

(家長要指導孩子思考正面的解決辦法,會產生的後果。)

孩子:他會說不?

家長:對的,他可能會說不,那你還能想到其他什麼別的辦法拿回你的玩具呢?

(我們繼續把重點放在孩子的問題上,多鼓勵他想出更多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孩子:我可以讓他玩我其他的玩具。

家長:嗯,這是個好主意,你想到的兩種不同的解決方法。

這一次家長沒有用他認為正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他沒有告訴孩子要分享,也沒有向兒子解釋,他為什麼不該搶玩具。事實上他問孩子為什麼當時一定要拿回玩具時,關注的重點已經由原先孩子搶玩具這一問題轉變成了另外一個新的問題的解決辦法,孩子如何拿回他的玩具?在這裡,家長幫助孩子思考了他自己及其他人的感受,他的行為後果以及其他的做法,這位家長是在教孩子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麼,他在用解決問題的方式與孩子談話。

以上呢就是一個我能解決問題的所有方法和步驟,其實很簡單,只是很多家長不會用罷了,只要家長按照這個方法和步驟去學習去使用,都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相關焦點

  • 乖寶寶變身「小土匪」,孩子搶玩具別急著訓,搶玩具源於自我發展
    跑去詢問原因,原來是3歲的小可非要從瑞瑞手裡搶玩具,瑞瑞提議交換,小可也不同意。爭搶之中,小可把瑞瑞推倒在地了。 安撫好孩子,小可媽媽嘆氣說:「不知道為什麼,這段時間小可突然學壞了,總是搶別人的玩具和零食,在幼兒園也是這樣。」其實在私信中,也有很多媽媽向我們提出同樣的問題,那麼孩子為什麼突然變身「小土匪」了,這種狀況又該如何破解呢?
  • 孩子偷錢,如何正確教育?你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偷錢是普遍存在的一件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家長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你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小孩偷錢怎麼辦?在網上,有不少家長焦慮地發出信息求助,寶媽小語(化名)就是其中一位。所以,面對父母關鍵的問題,孩子會下意識地保護自己,並非真的撒謊。如果我們貿貿然地嚴厲呵斥孩子,給他貼上"愛撒謊"的消極標籤,那麼孩子以後的性格也會受到標籤的影響。
  • 孩子總是搶別人玩具?凡勃倫效應在作怪,家長不妨這樣處理
    文丨櫻桃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麗麗最近發現一個事情,自己家裡的孩子在和幼兒園小朋友玩耍的時候總是特別喜歡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每次都把其他小朋友弄的又哭又叫。面對這種情況麗麗感覺到非常煩惱,不知道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教育。
  • 玩具過多不利於孩子專注力,如何正確挑選玩具,三大原則要牢記
    為了處理這些玩具,小張只能將玩具堆放在雜物間,可別看寶寶玩具這麼多,但寶寶好像沒有特別喜歡的,又扔又摔各種破壞,有了新玩具也是三分鐘熱度 看著這樣的寶寶,小張只覺得這都是家人給寶寶慣壞了,不斷給寶寶買新玩具,讓寶寶不懂得珍惜玩具,小張真怕繼續下,寶寶養成更壞的習慣。 相信很多寶媽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的玩具堆成山,家人不斷給孩子買新玩具,孩子索要也無條件妥協。
  • 孩子搶玩具的背後,或許「凡勃倫效應」使然,關注物權意識是關鍵
    二寶的早教班上,就有一個喜歡搶他東西的小男孩。老師分發奧爾夫音樂玩具給大家,二寶拿到一個沙錘,興奮的剛搖了兩下。那個小男孩很快地走過來,一把奪走了二寶的沙錘。二寶頓時大哭起來,還沒等老師過來主持公道,小男孩早就玩膩了沙錘,丟下玩具,尋找下一個爭搶目標了。
  • 孩子玩具被搶,你會怎麼做?媽媽不同的處理方式,會影響孩子性格
    以前在遊樂場玩,女兒正在玩的玩具,被其他孩子搶了。我總是安慰女兒「沒事我們要分享、要謙讓」,或者就是拿其他玩具,分散女兒的注意力,安撫他。 但有次,我看到一位媽媽,對搶她孩子玩具的小朋友說:「小朋友,妹妹先玩的,你不可以搶哦,你把玩具給阿姨,還給妹妹。」
  • 孩子玩具被搶後的反應暗示性格,父母這樣教育,高情商解決危機
    其實,孩子面臨的任何一個小問題,都是未來人生的小預演,玩具被搶該怎麼做看似是一件小事,實際上與孩子的競爭能力、社會適應性、情商、反應能力等有關,父母的合理教育會讓孩子受益匪淺。當孩子的玩具被搶走後,他們的表現不同,性格也會有所差異。
  • 3~6歲幼兒搶玩具,是鼓勵分享還是以自我為中心?針對年齡找方法
    閨蜜向我們抱怨,孩子在幼兒園和小朋友再一次大打出手,原因是:搶玩具。明明孩子手裡有玩具,偏偏就看上了旁邊小朋友手中的一輛小汽車。剛開始說一起玩,旁邊的小盆友不同意,沒商量下來。閨蜜家的孩子上手就去搶並扭打在一起,最後兩個人都哭唧唧地找媽媽。閨蜜也很生氣,明明自己都有,還要惦記別人手裡的東西,就算想一起玩就好好溝通啊……其實這就是由於孩子年齡小,以「自我為中心」的年齡特點,導致小班幼兒經常會出現爭搶、獨霸玩具的現象。
  • 孩子被同學打了,家長應該怎樣處理?做到4點,孩子不會產生陰影
    麗麗放下電話,趕緊開車去到幼兒園,老師告訴麗麗,兩個孩子因為搶玩具而發生了矛盾,同學把小軒推到在地,還踹了他一腳。 麗麗繼續對小軒說:「你做的沒有錯,可以去搶那個玩具,如果再有人打你,你要馬上去找老師,如果同學總是欺負你,你要還手,媽媽永遠在背後支持你、保護你。」
  • 玩具被搶時孩子的反應,暗示著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別大意
    所以,媽媽就隨手拿了幾個大孩子不玩的玩具給自己的兒子玩,並且給孩子講解,就吸引了搶玩具男孩的注意力,他就跟我要,可是自己的孩子聽得正高興呢,孩子的媽媽說你拿走了小弟弟就沒有得玩了,你拿一個玩具和我們換吧。孩子不想給,3歲孩子的媽媽也沒給他。
  • 如何處理孩子打架問題,聰明的家長都這樣做
    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打架的問題上都十分不淡定,也有很多家長在極力規避孩子與他人發生衝突,但是,其實衝突也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一種方式,只要我們妥善處理,更加有利於提升孩子融入集體的能力。
  • 孩子玩具被搶時的表現,暗示著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一般錯不了
    阿沁的女兒從小就喜歡洋娃娃,阿沁索性給她買了一堆,看著女兒每天都喜滋滋地抱著洋娃娃去幼兒園玩,阿沁也很開心。但有一天,女兒放學後卻哭著向她抱怨:「媽媽,小朋友們都搶我的洋娃娃玩,我又搶不過他們,這該怎麼辦啊?」
  • 孩子不停地要買玩具怎麼辦?學會這五招教會孩子如何節制
    做父母的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歷,帶孩子經過商場玩具局域的時候,孩子總會不停地要買玩具,明明家裡已經有很多了,甚至還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孩子還是會大哭、大鬧、甚至在地上打滾就是要買。相信很多家長經歷過這種事情都會特別的苦惱,那今天小編就來教大家幾招。
  • 小孩搶玩具父母該怎麼辦?只要知道3點,你就可以養育出有序的娃
    由於這其中,我們只考慮到給最小的孩子玩具,而沒有考慮到較大孩子的內心想法。再者,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沒有「搶」字,根本無法解決問題。兒童為什麼會有「搶」行為,他們是否知道自己的行為所產生的影響?當然,我們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明確在孩子的心中,他們是否有自己的這種行為是不正確的想法?的確,對於不同的孩子,他們會覺得搶玩具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 賈靜雯女兒跟小夥伴搶玩具,她的做法被贊智商高!
    沒面子的咘咘看著小夥伴怡然自得地玩著自己的玩具,還拒絕了自己的邀請,可能有一點點生氣,於是上前去搶奪自己的玩具,兩個小朋友你推我搶,互不相讓。尤其3歲左右的小朋友之間,最容易發生爭搶玩具的事情了。如果處理得不恰當,不但會損傷小朋友的心理,還容易造成大朋友之間友誼破裂呢!這時,抱著波妞的賈靜雯跟閨蜜都看到了這一幕,賈靜雯不慌不忙地對咘咘說:「你們兩個要好好溝通,自己處理吧!」
  • 孩子玩具老被搶還不反擊,是軟弱嗎?與其替他出頭不如教他3件事
    還有一些也會搶別人的,有些家長覺得只要自己家孩子不吃虧就行,但還有一些也會焦慮,覺得孩子這樣太霸道。01明明是孩子們的問題,卻讓大人丟了風度網上有很多關於孩子搶玩具,家長們因此大打出手的新聞。還有之前一個深圳的商場裡,本來是兩個小朋友在搶玩具,最後發展成雙方家長的混戰,還有一位男家長被打趴在地暈了過去……孩子之間的矛盾,讓家長變得這麼粗魯野蠻,在誰看來家長們都丟了風度。
  •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地宣洩情緒?
    11月,不少學校迎來期中考試,心理聊吧的一則傾訴中,一位母親在為孩子亂發脾氣而痛苦時,通過溝通發現孩子情緒不穩的背後是學習壓力。作為家長,如何從孩子的日常表現看出他需要宣洩呢?又如何合理地引導孩子宣洩呢?聽心理老師聊一聊。傾訴:孩子亂發脾氣,我氣急敗壞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我對孩子,經歷了狂怒到心痛的過程。
  • 小朋友間搶玩具大人要不要管?這個做法我給100個贊
    其實搶東西這事,還真是娃界的「國際化」問題——全世界幼兒園都在發生。比如這群英國孩子,他們在舉行一場比賽。按照規則,贏得比賽的小朋友,可以獲得巧克力作為獎勵。那麼在孩子欺負了別人或者被欺負的時候,大人就什麼都不能做了嗎?並不是。我們最好的角色,是在矛盾發生的時候,儘量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給孩子更多嘗試的機會;當事情過去後,用高質量對話讓孩子明白下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怎麼才能更地好解決問題。這樣,孩子的社交能力才能不斷提升,情商才能不斷提高。
  • 家庭教育丨如何處理家長的憤怒,讓孩子免受傷害
    但如果孩子被說成醜陋、愚蠢時,他們會傷心、會憤怒,甚至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消極行為,這些行為甚至是為了讓父母不高興而產生的報復行為,比如:搞破壞、搗亂等。很多父母常常因為孩子的一次錯誤便無意識地給孩子貼上標籤,例如:膽小、愚蠢等,但卻不知這些標籤讓孩子失去了多少嘗試的機會。
  • 孩子「玩具被搶」,通過孩子的反應,就能了解孩子的性格
    孩子「玩具被搶」,通過孩子的反應,就能了解孩子的性格1.不哭不鬧,去找大人幫忙這類孩子的性格是比較沉穩的那種,懂得如何正確的處理困難,心思比較細膩。2.堅定決心搶回來這類孩子通常會是比較外向的性格,是那種做事雷厲風行,不讓自己吃虧的人。敢於面對困難,並且能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對自己的權益進行維護,表現出強物質欲和捍衛自己權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