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板浦鎮石河村回村任職大學生養殖「小豆丹」變大財富

2021-01-08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9月12日連雲港訊(通訊員 楊筠 任娟)連雲港市海州區板浦鎮石河村去年回村任職大學生孫震在經過一年不斷的摸索中,掌握了豆丹卵孵化技術,成功的找到養殖豆丹的方法。他與村民一起成立豆丹養殖合作社,這樣不僅降低了自己的養殖成本,同時還可以銷售豆丹卵,增加集體收入。

豆丹系豆天蛾5齡幼蟲,蟲體圓筒形,與蠶幼蟲相似,體長約6釐米,蟲體呈嫩綠色,體表有密生小顆粒。豆丹是以吃大豆的葉子為生,是一種在天然無毒、無公害狀態下生長的昆蟲,它的肉漿無毒無害,是特佳的高蛋白食物,中秋佳節將至,家家戶戶冰箱裡都會備上一兩瓶已經擠好的罐裝豆丹,留著全家人一起享用美味佳餚。熟制後的豆丹,肉質緊實,呈淡黃色,具有豆香味,做成菜餚十分鮮美,唇齒留香、回味無窮。蛋白質含量>10%,脂肪含量<5%,所以豆丹的營養價值非常的高。

今年孫震共流轉了本村土地150畝作為豆丹養殖的基地,150畝的豆丹養殖需要一定人數的務工人員,他召集了本村在家閒散的農村婦女為她們提供了一份工作崗位也增加了她們的收入,讓原本留守兒童不在缺失父母的陪伴。創業的過程中他註冊自己的豆丹品牌,棄掉豆丹經紀人這一環節,利用自己的品牌幫助村民們銷售豆丹,他還對豆丹進行深加工,使利益最大化,豆丹的深加工又可以增加勞動力吸納更多的本村閒置勞動力。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一個人的成功不是成功,把石河村的經濟帶動上去,讓每家不在過幾地分居的打工生活,這是作為一名回本村任職大學生村官的最初目標。相信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以及自己的努力下,可以壯大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致富。

相關焦點

  • 辭職回村養豆丹,連雲港小夥當村官帶村民致富
    他是連雲港市海州區板浦鎮石河村黨委副書記,35 歲,2017 年,他辭掉月薪近萬元的工作,回到村裡,流轉土地開始創業,經過兩年多的摸索,建立起自己的豆丹養殖體系,成立家庭農場,帶動本村 10 多位村民就業。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董洪旺 記者 王曉宇 文 / 攝)" 再過幾天,這裡的 50 畝豆丹就可以上市了,一畝能產九十斤,收入應該還不錯。"
  • 連雲港板浦鎮小浦村紮實推動農開項目
    今年3月以來,在連雲港板浦鎮黨委大力支持下,小浦村迎來高標準農田基礎建設的大好契機,而在開溝修路的工作中遇到了部分村民極力阻撓。小浦村東、西三組土地八百餘畝,大部分集中在村莊南邊,貫穿南北的一條土路是農業生產的唯一的一條路,年久失修,每年春種秋收道路泥濘不堪,村民怨聲載道。
  • 貴溪市「大學生回村工程」招聘196人公告
    、決戰脫貧攻堅的智慧和力量,為我市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夯實人才基礎,根據《貴溪市「大學生回村工程」實施方案》,按照「市聘、鄉管、村用」的模式,決定為全市各村(社區)公開招聘大學畢業生。   03崗位職責   聘用大學生回村任職主要負責黨的基層陣地資源整合工作,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綜治中心等村級陣地運行管理和活動組織;負責退役軍人管理的具體事務,做好本村(社區)的組宣、文化、就業、民政等方面的具體事務。
  • 江蘇連雲港的「美魚」傳說
    連雲港的傳統文化中,以蘇北大鼓首當其衝,其原名為「宿遷大鼓」,民間俗稱為「說大書」,廣泛流傳於蘇北的宿遷、徐州、連雲港甚至山東等地。 連雲港菜餚以淮揚菜和海鮮為主,如:鮮美、奇異的佛手魚,長達數尺的銀刀魚,肥碩如盤的「蓋柿」等,均可令人大飽口福,另外,東方對蝦與羊毛蝦、滿殼蟹黃的梭子蟹、身黃尾紅的鳳尾蝦、肉鮮湯美的蟹黃偎魚肚
  • 「一條蟲」變「一條龍」,灌雲豆丹產業鏈帶農民致富
    灌雲豆丹是連雲港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產品之一,被譽為「國內少有、蘇北僅有、灌雲特有」的美味珍品。豆丹,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有滋陰補腎、健胃強身和防治風溼病等功效,向來被灌雲人奉為筵中特有的菜餚佳品。  圍繞一條小蟲,灌雲縣打造起一條龍產業鏈。由灌雲縣農業部門提供的一份數據表明,近年來,灌雲規模以上養殖戶都超過300戶。
  • 新泰:325名大學生回鄉當村官
    像王雲龍這樣的大學生回村任職,這在新泰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近年來,當地探索實施「育苗升級」工程,選聘本土本鄉大學生回村任職,不僅提高了農村後備人才整體素質,還優化了村級班子結構,為農村發展穩定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 上饒:招聘2614名大學生回村 增添「新鮮血液」 注入「源頭活水」
    增添「新鮮血液」,注入「源頭活水」上饒市招聘2614名大學生回村為解決村級組織力量不足和後備短缺的問題,今年以來,上饒市積極總結餘幹縣試點經驗,在全市全面實施「大學生回村工程」。目前已招聘大學生2614名,基本實現「一村一名大學生」的目標,不僅為村級組織增添「新鮮血液」,而且為村(社區)「兩委」換屆提供「源頭活水」。宣傳發動,務求「引得進」轉發《關於餘干縣「大學生回村工程」實施意見的通知》,在全市部署安排招聘大學生回村的工作。各地以縣(市、區)為單位制定實施方案,在充分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全面鋪開招聘工作。
  • 江蘇省斑點叉尾鮰體系質量控制與飼料創新團隊赴連雲港和宿遷養殖...
    江蘇省斑點叉尾鮰體系質量控制與飼料創新團隊赴連雲港和宿遷養殖基地調研交流2020-05-18 09:2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江蘇省鮰魚產業技術體        瀏覽量:4155 次 我要評論 5月13日-14日,江蘇省現代農業(鮰魚)產業技術體系質量控制與飼料創新團隊崗位專家朱曉華研究員、團隊核心成員孟勇副研究員等一行赴連雲港和宿遷鮰魚養殖區開展調研及技術交流活動
  • 關於古麗堅乃提·艾熱提同志等大學生村官任職的通知
    五堡黨發【2015】18號關於古麗堅乃提·艾熱提同志等大學生村官任職的通知各村黨支部:經五堡鎮2015年4月23日黨委會議研究,決定:任古麗堅乃提·艾熱提高得格村主任助理職務;任買合熱依·爾而墾同志博斯坦村黨支部副書記職務
  • 江蘇連雲港最地道的3道美食,很樸實,但是當地人都吃過
    那麼這一站,小編來到的是江蘇省的沿海城市連雲港,探訪一下這裡都有哪些美食值得我們推薦呢!首先第一道當然是連雲港最地道的風味小魚煎餅了。這是連雲港人招待客人時,最具傳統的一個吃食。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但是小編已經記不清他的名字了,他在自己的文章中這樣寫到:連雲港人在招待客人的時候,餐桌上總離不開小魚煎餅。這是極具連雲港地方風味和獨具地方特色的點心。
  • 盤點連雲港人不得不了解的特色美食!
    來連雲港不嘗嘗涼粉,確是一件憾事。而不吃板浦的涼粉,更是遺憾。它形體光滑富有彈性,入口爽嫩,滑而不膩,在蘇北極為出名。連雲港人吃涼粉,更加習慣於在涼粉中加入板浦鎮出名的汪恕有滴醋,陪上蒜泥和辣椒,味道自然不言而喻。
  • ...街道)事業編制人員、村(社區)幹部和大學生村官中選拔鄉鎮(街道...
    ,經研究,決定開展南昌市2020年度從優秀鄉鎮(場、街道)事業編制人員、村(社區)幹部和大學生村官(以下簡稱「三方面人員」)中選拔鄉鎮(街道)機關領導幹部工作。其中從鄉鎮(場、街道)事業編制人員中選拔22名,從村(社區)幹部中選拔13名,從大學生村官中選拔14名,從事業編制駐村第一書記中選拔1名。
  • 江蘇連雲港:大學生飛鏢比賽在江蘇海洋大學舉行
    2020年12月5日,為期兩天的江蘇省大學生飛鏢比賽在位於連雲港的江蘇海洋大學開賽。來自江蘇省13所高校的135名大學生參加了個人項目的角逐和校際對抗賽。王健民攝 12月5日,為期兩天的江蘇省大學生飛鏢比賽在位於連...
  •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走進石河村——結對助銷農副產品
    「消費扶貧老區行 結對助銷穩增收」 ,10月17日是全國第七個「扶貧日」,10月也是我市「結對幫扶行動月」,為積極響應上級號召,9月28日,在「扶貧日」來臨之際,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發動該局40多名黨員志願者,走進石河村,開展結對助銷農副產品活動。
  • 濟寧設立在外「歸雁回引」工作站,回引優秀人才返鄉創業任職
    今年以來,濟寧市紮實開展農村黨組織帶頭人「四雁」行動,依託在外流動黨員黨組織,設立「歸雁回引」工作站,常態化回引農村優秀人才返鄉創業任職,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人才支撐。積極提供政策解答、信息諮詢、協調聯絡、組織對接等服務,定期向優秀人才介紹家鄉發展情況,鼓勵返鄉創業任職,不斷擴大覆蓋面和影響力。通過抓好「歸雁回引」工作站建設,著力打造鄉村振興人才回引的「服務站」。
  • 百名記者進百村|船山區老池鎮芋禾村:荒山變果園 村民笑開顏
    改善基礎設施 鄉村面貌變美了寬敞的水泥路在田野間蜿蜒延伸,直達農戶家門口。林間,整治後的溝渠裡流水潺潺,坡地上的山坪塘裡水量充足。基礎設施建設曾是芋禾村的短板和不足。不僅如此,芋禾村還大力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老百姓的資產入股有股金、流轉土地有租金、進園務工有薪金,從而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芋禾村貧困群眾在業主承包的柑橘園裡勞作。李四海/攝「利用好村裡剩下的2000多畝閒置土地,引進更多的業主推動全村產業壯大,帶動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 2020年蘄春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高層次人才、引進大學生到村掛職或...
    根據《2020年蘄春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高層次人才公告》《蘄春縣2020年引進大學生到村掛職或任職公告》有關規定,現就2020年蘄春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高層次人才、引進大學生到村掛職或任職遞補及考察工作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 遞補情況(一) 主動放棄人員:
  • 伊州區天山鄉頭道溝村:村容變美了 村民變富了 村風變新了
    近年來,伊州區天山鄉頭道溝村發揮自身優勢,從生態保護、鄉村旅遊、特色養殖等方面著手,紮實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和美麗鄉村建設。如今的頭道溝村村容變美了、村民變富了、村風變新了。  這幾天,頭道溝村村民努爾比亞•阿里木正忙著為自家的農家樂創建星級做準備。努爾比亞是大學畢業生,她根據年輕人的喜好,改造升級了農家樂的設施設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空殼村」三年大變樣 養殖黑豬致富發家
    如今,下五家子村卻成為村級集體經濟「大戶」。接下來我們跟隨鏡頭一起去看看缸窯嶺鎮下五家子村的變化吧。「空殼村」,如何實現集體經濟「零的突破」,是最讓 村黨支部書記 張慶平 和 駐村第一書記 趙國芳 掛心的事兒。
  • 灌雲縣:一條蟲子「吃」出億元大產業 | 強國小康路②
    連雲港灌雲縣地處江蘇北部,經濟相對欠發達,曾經是江蘇12個省級重點幫扶縣之一。「十三五」以來,灌雲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扶貧開發工作相關精神,在江蘇省委駐灌雲工作隊及後方單位的傾力幫扶下,大力推進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緊盯低收入人口脫貧和經濟薄弱村轉化兩大目標發起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