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的故事家喻戶曉,你知道諸葛亮當年住的茅廬在哪嗎?

2021-01-16 白菜吉聊世界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簡單的一個成語背後都隱藏著很多的歷史故事,就像我們今天所解答的三顧茅廬這個詞語,對於這個四字成語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其背後的歷史故事更是值得我們深究,即使故事已經成為過去式,但是依然被後人廣為飲用,那麼三顧茅廬的發源地是哪裡呢,這個你有真正的去了解過嗎。

即使我們三顧茅廬這個詞語出口成章,但很多人不知道當時所說的三顧茅廬到底在哪裡,當時諸葛亮真正的居住地址在哪。其實我們所說的這個地方是諸葛亮的故居所在,位於湖北襄陽地帶。

但是我們所知道的應該是諸葛亮的本家應該是屬於山東地帶的,當時為什麼稱湖北是他的故居呢。其實諸葛亮只是出生於山東,但是當時山東地帶戰亂比較嚴重,很多子民流離失所,當時諸葛亮為了躲避當地的戰爭一路跑到了湖北襄陽這個地區,並且在這裡建造了屬於自己的房子。

對於我們所熟知的三顧茅廬指的是劉備為了請諸葛亮作為軍師出站,一度頻繁去拜訪諸葛亮最終得到諸葛亮的幫助而大獲全勝。諸葛亮在世人的心中一直都是清潔廉明的賢臣子弟,並有擁有非凡的聰慧,不是一般人能夠相媲美的,可以說他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物。雖然湖北襄陽這處住所一直比較簡陋,但是後人一直不斷進行修繕,這也是對於諸葛亮的一種緬懷之情。據說康熙念經竟然還給這裡修建了草廬亭,可見在世人的心中諸葛亮的地位是很高的。

現在的襄陽因為諸葛亮的故居所在已經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景點,很多人都想看看一代偉人居住的地方是什麼樣的。,他們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籌謀國家大事,制定戰略方針的。而且當地政府圍繞此處故居還修建了不少的景點,以供來玩的遊客玩的更加的開心,也會收穫更多的內容。如果我們想出去遊玩的話,這裡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去處。

相關焦點

  • 傳說諸葛亮隱居的地方,劉關張三顧茅廬所在地
    襄陽的隆中風景區,是傳說中三國時期諸葛亮躬耕務農的隱居地,這裡也是「三顧茅廬」、「隆中對」等故事的發生地。有的人可能會有疑問,諸葛亮在《出師表》裡云:「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明明說自己在南陽耕田,現在咋被安排到襄陽去了吶?
  • 劉備當年「三顧茅廬」是假的,不可信?誰在說謊?
    歷史疑案:劉備當年究竟有沒有「三顧茅廬」?三顧茅廬這一段故事早已是耳熟能詳,羅貫中在其小說三國演義中對這段故事進行過大筆墨的渲染。劉備禮賢下士,廣納賢才的人均風法和諸葛亮雄才大略,韜光養晦的臥龍形象也更加深入人心,為世人所稱頌。
  • 再講三顧茅廬裡面的故事,你知道嗎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再講三顧茅廬其中的故事。課本上的三顧茅廬,美名流傳,歷史的真相真的如三國演義寫的那樣嘛,那麼,什麼是可能的真相?據史料記載,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自己曾經見過劉備。建安十二年,我們的老曹已經平定了北方。
  • 「三顧茅廬」是真是假?諸葛亮劉備誰先找的誰?
    三顧茅廬,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然而這又是一段被演義籠罩的歷史。"三顧茅廬"是諸葛亮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諸葛亮由此成為劉備一生中最重要的謀士。在《三國志》裡,有關"三顧茅廬"的記載只有五個字:"凡三往,乃見"。更有史書記載,是諸葛亮毛遂自薦,而不是劉備三顧茅廬。那麼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三顧茅廬"的故事為什麼會一再傳唱?
  • 劉備【三顧茅廬】背後的故事
    諸葛亮不投靠曹操,不投靠孫權,甚至不就近就便為劉表服務,他就是要為自己選一個最好的老闆,而劉備無疑是最好的人選,他豈肯在南陽坐等劉備「三顧」呢?那劉備不顧呢,不來找他怎麼辦?所以劉嘯說,這等於說諸葛亮在那兒下了一個決心,你劉備不出來請我三次,我就在這個地方做一輩子農民了,這可能嗎?你說他這樣一個自比管仲、樂毅的人,他待在南陽幹什麼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 劉備三顧茅廬的地方在哪裡 有南陽臥龍崗,襄陽古隆中兩種說法
    知道《三國演義》的網友肯定也都知道「三顧茅廬」的典故,這是《三國演義》中最有名的一個事件之一,劉備誠心邀請臥龍出山,為此三次親自上門請諸葛亮,最終諸葛亮死心塌地的跟著劉備打天下。那麼劉備「三顧茅廬」的「茅廬」在什麼地方呢?根據網上的資料顯示,劉備三顧茅廬,當時諸葛亮住的地方叫隆中,是位於湖北襄樊的隆中。
  • 與三國故事有關的成語、俗語,你知道多少?
    在中國,《三國演義》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名著,人們不僅熟知三國故事、三國人物,就是在交談中也大量使用與三國故事、三國人物有關的成語、俗語,如:
  • 三顧茅廬被傳為佳話,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如果不出山會是什麼樣
    前言相信大家都知道劉備三次去諸葛亮家是三國時期的一個非常完美的故事,當年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先生來幫自己,還曾經三次去跑到諸葛亮的府邸來進行求人才,諸葛亮在感受到劉備這麼強大的真實能力以及誠意之後,和劉備談了自己的看法,在劉備的誠懇的要求之下,諸葛亮決定出山輔佐當時勢力還不是很大的劉備
  • 論提升身價:管仲拜相齊桓公齋戒三日,諸葛亮出山劉備三顧茅廬
    鮑叔牙和管仲是知己,知道管仲的心思,就讓齊桓公拜管仲為相,並舉行拜相儀式。齊桓公十分信任鮑叔牙,他本來是想讓鮑叔牙做自己的丞相。但是鮑叔牙堅決不受,並表示,管仲之才,十倍於自己。雖然,鮑叔牙有些誇張和謙虛,但是管仲之才在鮑叔牙之上也確實不假。齊桓公見鮑叔牙如此推薦管仲,也就同意採用當時的最高禮儀來請管仲做丞相。
  • 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還是諸葛亮主動北上投靠劉備?
    在《三國志》中,曾提及劉備對諸葛亮有三顧茅廬的舉動。在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這段時間裡,劉備拜訪了由水鏡先生司馬徽與徐庶舉薦的人才。當時劉備帶領關羽和張飛先後三次到南陽拜見諸葛亮,而在見到諸葛亮後,書中並沒有記載劉備到底有沒有邀請諸葛亮出山,只是諸葛亮向劉備說出了一番話,為劉備規劃好了將來的戰略方向,而劉備則只說了一個「善」字,在此之後,只提及諸葛亮與劉備之間的關係日益交好,而沒有其他的記載。
  • 諸葛亮是否被過於神化,還原歷史,帶你走進真實的諸葛亮
    無論是《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的美化還是網絡上對其的醜化都不盡客觀,可是歷史中最真實的諸葛亮又是什麼樣子呢?我們先從劉備三顧茅廬說起,通過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我們便可以看出,在劉備心目中諸葛亮所佔據的地位,也側面說明了諸葛亮非凡的能力。
  • 諸葛亮為何要等到劉備來了才肯出山,他在劉備身上看到了什麼?
    說到典故,三國時期典故很多,尤其是經典故事。三國時期,重情重義的人是世界的楷模。他們從小就受到長輩話的影響。尤其是諸葛亮,可以說是一位無人知曉的偉人。現在他已經成為中國智慧的代表。除了劉備、關羽、曹操之外,三國時期最著名的人物就是諸葛亮。正是因為他的才華才讓劉備三顧茅廬,之後將諸葛亮請出山中。
  • 劉備三顧茅廬前,諸葛亮在隆中做什麼,做了很多事只有一件最重要
    諸葛亮與隆中對按這個說法,諸葛亮說他自己在隆中親自耕地,給人的感覺就是說諸葛亮自己在種地養活一家人,其實這只是諸葛亮謙虛的說法,要知道諸葛亮出身名門望族,他會不會種地都是個問題,再說了種地可是個力氣活,像諸葛亮這樣的書生能種地嗎
  •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下山時,司馬徽說了10個字,後來字字靈驗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相信所有人都知道。它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當中的《三國演義》中,寫的是劉備三次到茅廬之中請諸葛亮出山輔助他成就帝業的故事,將劉備禮賢下士的態度寫的是栩栩如生,同時也把劉備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關羽和張飛的居功自傲描繪得是惟妙惟肖,真可謂是入木三分。
  • 諸葛亮真的聰明?《出師表》是誰寫的?解密真實的「三顧茅廬」
    官宦世家的出身看過三國的讀者都會知道,小說中諸葛亮的對手都會稱其為「諸葛村夫」,說明他出身鄉野身份卑微。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歷史上諸葛亮實則出自官宦世家,年少時父母雙亡他投靠到叔父門下。後來叔爺去世後,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隴上。由於諸葛亮向來志向高遠,常常自詡比肩古代名相管仲、樂毅,因此在南陽一帶圈子裡小有名氣。
  •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真正目的只是因為才華嗎?其實另有隱情
    諸葛亮的三顧茅廬眾所周知,那麼歷史上的三顧茅廬真實是什麼樣子的?劉備只是為了請諸葛亮出山當軍師這一個目的嗎?在三國時期,可謂是人才濟濟,眾多優秀的將領和高深的謀臣輩出,諸葛亮其實在眾多謀臣裡並不算是最優秀的一位,但是劉備卻三次前往拜訪,想請諸葛亮這樣的人出山效力,這又是為什麼?
  • 諸葛亮為什麼三顧茅廬就願意出山,原因究竟是哪樣?
    今天小編和大家要聊的是諸葛亮有智慧的人為什麼會因為諸葛亮為什麼會因為劉備的三顧茅廬而出山呢?正常小編的邏輯是什麼呢?諸葛亮這種如果他不想為劉備出山的話,我覺得別說是三次就算是三十次也是不會出山的!你們大家是怎麼看呢!
  • 劉備三顧茅廬的真正用意
    三十五回之前劉備是不知道有諸葛亮其人的,只是在水鏡庄司馬徽向其推薦說「今天下之奇才盡在於此……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方引起了他對諸葛亮的好奇。諸葛亮真的如司馬徽說的那樣才識非凡嗎,劉備固然是要自己做出考查。三顧茅廬的過程就是劉備考查諸葛亮的過程。  劉備通過對司馬徽和徐庶的詢問了解到諸葛亮。三十五回司馬徽告訴劉備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 諸葛亮那麼厲害,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曹操為何不請他出山?
    在演義中,諸葛亮十分聰明,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善於用兵打仗以及各種謀略,可謂是真正的智多星。諸葛亮早年隱居在茅廬之中,自恃其才,十分清高。那時候的諸葛亮自詡管仲樂毅,十分好學,以至於年紀輕輕就有了經世之才。
  • 電視劇裡的三顧茅廬,和實際差距有多大?張飛認為孔明是江湖神棍
    我們不管是在看電視劇裡面演的三顧茅廬和課本裡面學習的,都覺得三顧茅廬是一個明君請高人出山的故事,然而實際上的故事卻沒有這麼美麗。劉關張三個人原本就是穿一條褲子的兄弟,但是劉備說需要請諸葛亮,關羽和張飛還半信半疑的,竟然認為孔明不過是一個江湖騙子。為何他們如此小巧孔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