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草書《千字文》,古今對譯,高清珍藏版

2020-12-26 遠方詩書閣

本文已經開啟全網維權,原文由百家號「遠方詩書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遠方詩書閣所有;謝絕轉載,謝謝!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是公認的「書聖」。

王羲之書法功底造詣之高,泱泱中華,浩浩歷史,難有出其右者,他的書法博採眾長,綜合諸多字體於一身他兼善隸、草、楷、行各體,在原有的漢魏書風上更上一層樓,自成一體,開創新河!他的書法風格筆勢委婉含蓄,平和自然,遒美健秀。後人稱頌其字「飄若遊雲,矯若驚龍」!

其行書被譽為「清風出袖,明月入懷」,代表作《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可惜的是真跡不知何處,現在流傳的只有臨摹的版本。

王羲之的行書字帖代表作《十七帖》、《初月帖》、《行穰帖》、《平安貼》等,皆是精品!王羲之的草書在張芝章草書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使轉靈動,筆試流暢,點畫放縱飄逸,他的草書不是形式上的貫通,而是神採上的貫通,可謂是把草書寫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效果!

為了方便各位書友書寫《千字文》的同時,兼學王羲之草書,特地為大家準備了這王羲之草書《千字文》集字書帖,古今對譯,絕對是練習《千字文》王羲之草書字體的佳作!

寫在文末

感謝您在遠方詩書閣欣賞國粹之書法藝術,遠方詩書閣的創辦初衷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中國國粹藝術!

您的每一次愛心參與都是遠方詩書閣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敬請您的關注、點讚、評論、收藏、分享

相關焦點

  • 古籍張天錫:集王羲之《草書韻會》金人集字草書字典,書法典籍
    張天錫:集王羲之《草書韻會》分上下兩部,是有金人張天錫編纂的集字類草書字典,集成漢章帝、草聖張芝、史遊等一直到金朝趙秉文、王萬慶等258位著名書法大家的草書之字形,均按上平聲、下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等順序排列字體。 張天錫,金人,號錦溪老人,今山西永濟縣人。
  • 歐陽詢曾寫過《草書千字文》?!
    歐陽詢《草書千字文》 歐陽詢書法多以楷書傳世,為唐代「楷書四大家」之一。史書記載歐陽詢書法初學王羲之,曾以重金購得王羲之教子習字用的《指歸圖》,日夜揣摹、刻苦鑽研,險峻過之。
  • 古今書法字體大合集、古代碑刻書法拓本殘本古籍421本約8.7G
    當明白這個道理後,我想,大家都會有意識去選取較高水平的字帖為範本,如寫行書就學王羲之,楷書入門選擇初唐四大家或者顏真卿,草書選擇懷素小草千字文等等,這都是一般學習某種字體大家公認的入門宗師。至於剛開始是寫楷書還是寫隸書或者行書,大多數過來人大部分都誰說必須先學楷書,先立好架子,打好基礎,再寫其他的。
  • 欣賞:宋徽宗《草書千字文》下載
    宋徽宗(文後有《草書千字文》分段圖片)訂閱會員回復5下載高清大圖
  • 這精妙入神的《千字文》,讓後人難以企及
    篆、隸、楷、行、草書,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這則史料是說,元世祖忽必烈經常與身邊的大臣們討論有文學的人,他覺得趙子昂能比肩李白與蘇軾,又說趙子昂品性純良,博學多才,書法更是冠絕天下!世人皆知,趙子昂學王羲之書,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就如同他晚年所寫的這卷行書大作《千字文》。《千字文》現世於南北朝梁武帝時期,由當時的大才子周興嗣所作,乃是從書聖王羲之的作品裡面,挑選出了1000個不同的字,然後編撰成了這樣一篇千古奇文。歷朝歷代寫《千字文》寫得最好的,智永和尚算一位,再往後,那就是趙子昂了。
  • 王羲之留給後人的「草書寶典」,學會這1000個字,書法不用愁
    這件作品總計1000個字,是以歌訣的形式書寫而成的版主記憶草書的作品,王羲之真跡自然已經失傳,如今所存於世的乃是元朝刻本《草書百韻歌》,此刻本不倫不類,對於學習草書幫助不大。王羲之草書《草訣百韻歌》韓道亨此《草書百韻歌》寫成之後,在明代書壇影響巨大,無數草書大師都受其影響,此作也是後人學習草書的經典入門之作。
  • 高清書法大圖(40000多張)
    《落花詩冊》唐摹《萬歲通天帖》姚孟起臨《九成宮》姚孟起臨《九成宮》單字放大版姚孟起臨《唐塼塔銘》墨跡姜夔《小楷跋王獻之保母帖》孫過庭草書《佛遺教經》宋克草書《唐宋詩卷》宋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宋高宗《養生論》(高清版)嶽飛《弔古戰場》嶽飛草書《前出師表》崔止園小楷《南陽小廬記》康熙《金剛經》張即之《楷書度人經帖》張弼《評書卷》張旭《嚴仁墓志銘》張旭《古詩四首》張旭《郎官石柱記》張旭《郎官石記序》張淵
  • 把《千字文》寫的奇美,王羲之是他祖先
    古代的那些和尚身上往往都帶有一些神秘色彩,比如幫助朱棣奪取江山的黑衣僧人姚廣孝,再如將《千字文》寫到極致的智永和尚,實在是讓人欽佩之至。而咱們今天要來說的,就是智永和尚,這位書法史上最牛氣的和尚之一。智永和尚(生卒年不詳),南朝、隋朝人,本名王法極,字智永,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書聖王羲之七世孫。
  • 草書「列」、「別」如何區分?「張」字草書的標準寫法!
    ,如下面懷素《小草千字文》中的"辰"字:懷素草書:辰下面看「宿」字:寫法點撥:①"宿"字上面的"宀"頭草書寫法我們在學"宇"字時已經學過了,詳見《帶你從零學草書|草書千字文「002」——宇宙洪荒》②"宀"頭下面的筆順跟我們現在不一樣
  • 高清 | 王羲之書法作品匯集
    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與兩漢、西晉相比,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增損古法,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美侖美奐的書體。草書濃纖折中,正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勁自然,總之,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實際上這是書法藝術的覺醒,標誌著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
  • 失傳千年王羲之「草書密碼」,揭示不為人知筆法!專家:影響發揮
    王羲之草書《草訣百韻歌》草書,是幾大書體最難掌握,其實早在1000多年前,書聖王羲之就給我們留下一部《草書密碼》,飽含了很多不為人知的筆法奧秘,可惜失傳很久了!王羲之草書《草訣百韻歌》明萬曆二十年(1592),這部《草書密碼》才得以重現天日,全文1000多個字,並有韓道亨整理,編撰,以正楷來標註,命名為《草訣百韻歌》,被奉為《右軍草法至寶》王羲之《草訣百韻歌》對草書結體和行筆中規律
  • 宋拓孤本《鬱孤臺法帖》:宋徽宗草書千字文!
    宋徽宗趙佶也很喜歡千字文,目前已知徽宗所書千字文有四種:上海博物館藏崇寧三年真書墨跡全本;遼寧省博物館藏宣和四年草書墨跡全本;故宮博物院藏政和四年草書宋拓全本;上海圖書館藏宣和四年草書宋拓《鬱孤臺法帖》三頁殘本。
  • 王寵 草書《送李願歸盤谷序》
    除了草書的流暢外,亦參具個人風貌之拗折筆法,神化無窮。孫過庭(活動於公元七世紀後期)《書譜》云:「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勁毫佳紙,堪稱王寵平生佳構。  據王寵自雲此幀書於醉後,姿態橫溢,自然酣暢,頗能顯其情性。書成於嘉靖己丑(1529),時作者三十六歲。王世貞評王寵:「晚節稍稍出己意,以拙取巧,婉麗遒逸。」所言或即指此草書大字而言。
  • 乾貨 智永草書《千字文》最好教程,事半功倍!(附高清下載)
    南朝陳、隋間人,名法極,晉王羲之七世孫,山陰(今浙江紹興)永欣寺僧,世稱「永禪師」。相傳40年不下樓,書《千字文》八百餘本,分送浙東各寺。退筆頭置大筆簏中,簏受一石餘,五簏皆滿。唐張懷 《書斷》評其書:「微尚有道之風,半得右軍之肉,兼能諸體,於草最優。」北宋蘇軾《東坡題跋》言:「永禪師書,骨氣深穩,體兼眾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
  • 智永《千字文》和王羲之《蘭亭序》寫法比較
    郭沫若斷言《蘭亭序》「既不是王羲之的原文,更不是王羲之的筆跡」。書法密碼微店 我們知道,《蘭亭序》真跡是經由智永之手流傳下來的。智永本姓王,名法極,是隋朝時候的人,也是晉代書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孫,是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之後,號永禪師。 智永善書,書有家法。據唐人何延之《蘭亭記》的記載,智永和侄子王孝賓(法號慧欣)一起出家。
  • 書法史上「第一神品」《草書千字文》,永遠禁止出國(境)展出
    《草書千字文》是他40歲而作,也是他書法最為爐火純青時候創作的。 此卷宋徽宗《草書千字文》為紙本,縱31.5釐米,橫1172釐米,為描金雲龍,長3丈,無一接縫,紙面雲龍紋生動規整,留有唐人遺韻。
  • 《智永真草千字文》:骨氣深穩,體兼眾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跡本共26頁,每頁29.3×14.2釐米,8行,行10字,共計202行,2000字。真書與草書分列兩行,此種以真書對釋草書的方式,屬智永首創。真書祥靜,草書流動,二者點畫均秀潤圓勁,真書的點畫相對輕靈,而草書的點畫則較豐腴,各盡其宜。
  • 古人學草書的一部「秘笈」,傳說為王羲之所寫,在後世影響深遠!
    王羲之草書《草訣百韻歌》所以說,草書是每一個書法家所繞不過去,且應該極為擅長的一種書體。在隸書系統當中,從總體上看,是演變出了三種書體,一種書隸書,一種是楷書,另外一種便是草書,而在隸書系統當中,草書是最先產生的書體,也是漢魏之氣,文人士大夫之間書信交流的常用書體。所以,我們今天看到了王羲之的大量的尺牘信札,皆是用草書寫就。那麼應該如何學習草書呢?
  • 「書法問集」105、應該如何學習識讀草書?
    每個字的草書是有標準寫法的,不是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的。有兩本單字草書秘籍《草訣百韻歌》和《真草千字文》。草書單字都不會寫和讀,就不要想著能夠寫和認讀一幅「草書作品」。我是一人。認讀草書單字還是相對容易的。
  • 中國十大草書大家,又見王羲之父子!
    今天,書法思考按歷史順序為大家盤點中國歷史書最著名的10大草書大家。意料之中,王羲之父子倆繼續上榜!晉王羲之對漢、魏書跡,惟推鍾(繇)、張(芝)兩家,認為其餘不足觀。對後世王羲之、王獻之草書影響頗深。張芝刻苦練習書法的精神,歷史上已傳為佳話。晉衛恆《四體書勢》中記載:張芝「凡家中衣帛,必書而後練(煮染)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後人稱書法為「臨池」,即來源於此。尤善章草,有「草聖」之譽,當時的人珍愛其墨甚至到了「寸紙不遺」的地步。評價相當高,尤以草書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