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一時」,此是何義?
這是誰?像在這裡,人在何處?
註:我每天發表認識自性、淨化心靈的文章,這是我和大家一起淨化心靈。希望藉助於淨化我們的心靈,祈禱中華民族,早日走上文明、幸福之路。
作者簡介:蘇樹華,現住山東-曲阜,上世紀九十年代,隨元音老人參學,2003年獲得南京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2000年後,遵照元音老人的傳法囑咐,隨緣授受,方便接引。凡是發願證得自心真相的人,皆可與我們聯繫。
微信號wohenxihuanni____
微信號huangqiangrjgh
經文的第一句就是「如是我聞」。大家記住咯,所有的佛的經典,第一句都是「如是我聞」,每一部經的開始都是「如是我聞」。
或許有些人會問,都是「如是我聞」,我會背的那個《心經》怎麼不是如是我聞呢?一開始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它怎麼沒有「如是我聞」呢?那麼,我告訴你,《心經》它是從《大般若經》裡邊抽取出來的一段文字,《大般若經》的開始,依然是「如是我聞」。《心經》只是《大般若經》裡邊抽出來的一段文字,所以,它的「如是我聞」就在《大般若經》裡。
那麼,這個「如是我聞」,又是什麼意思呢?真是不好講啊,真是不好說呀。不好說也得說。
什麼叫如是啊?一個人顛顛倒倒,追風捕影,他連他自己是誰他都不知道。你說他如是嗎?你是誰呀?自己問自己。
如果在生活當中,人與人之間交流,你是誰呀?他另有其意,意思是,你啥都不是。你是誰?
但是自己問自己,用佛法的態度,用佛法的方式,來追究這個根源。我,這個能說話的這個我,這個能見到種種現相的我,他還會起心動念,這個起心動念的我,這個我是誰呀?
是我的心在起心動念,是我的心在見色聞聲。我的心就是我。哪個是我的心呢?一個人如果連他自己都不認識,這個人怎麼能夠稱為「如是」呢?如是,就是不顛倒。
釋迦佛悟道之後他說,奇哉,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顛倒妄想而不能證得。
顛倒啦,糊塗啦,糊塗那就不「如是」。簡單說,明心見性了就如是。不明心見性,顛顛倒倒就不如是。
這個「我聞」這兩個字啊,就更加秘密了。我聞,這個能聞的我,到底是誰呀?老師說話,你聽到聲音了。老師不說話,你也聽到安靜了。這個能聞的我,究竟是誰呀?認識我的人,發現我的人,證悟到這個我的人,那就如是。不證得這個我,不認識自我,那就不如是。
如是我聞,這第一句不簡單吶,我不能在這裡詳說,如果在這裡詳說啊,那這一節課也說不完。那什麼時候才說完呢?你明白了,我就說完了,我就不說了。這個明白,還不是你理解了就是明白了。親證了,你不顛倒了,你如是了,你找到這個真我了,徹見了這個聞聲的人,明心見性了,是名如是我聞。
再看下一句。佛的經典,開始前兩句,都是一樣的,「如是我聞,一時」。一時,佛在什麼什麼地方,都是這樣。
「一時」,什麼是「一時」啊?很多人見到這個「一時」,他就會想到,大概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的某一天吧?你可以這樣想,但是,這樣想,是最表面的意思,不是佛法的真實義。
佛法是不二法。既然不二,是唯一,那麼,還有二時嗎?還有三時嗎?一時為真,三時為假呀。三時,過去啊,現在啊,未來啊,都是個現象,都是過來過去的。過去的不就過去了嗎?過去不可得。現在,正說現在,剛說現在,現在就過去了。過去也不可得。未來還未來。你說未來還未來,明天的事情我今天想想。你今天想想,你今天的這個想,就是你當下的事。你當下的事,一想又成過去了。
所以這個一時呢,就是指這個時間維度上的那個根。時間這個維度上的那個根,過去的那些事都在這個根上,你昨天的事不在你心上嗎?你昨天的快樂,你今天想想,它不在你心上嗎?你昨天的煩惱,那些心靈的記憶,你想想,不在你心上嗎?現在我們正在上課,你在你的屏幕上看到老師的這個樣子,你從你的擴音器裡聽到老師說話的聲音。這個樣子這些聲音,不都是你心靈世界裡邊發生的事嘛,也是在心上。明天的事你想想,不是也是你心上的事嗎?所以,這個心,是包括過去、現在、未來的一時。
一時為真,三時為生滅相、生滅法。一時就是當下呀,你還到哪裡去找這個一時啊?你如果到二千年之前的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的某一天去找這個一時,你已經打了一個十萬八千裡的妄想了。你的妄念想到了二千年之前的某一天,你跨越了這一天又一天,你跨越了這一年又一年,你落實在了你妄想的某一天上。你如果想把這個一時當成二千多年之前的某一天,這不是一個大妄想嗎?所以,一時表當下啊,當下的這個歷歷孤明的,包含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切萬相的,就是我們的心。「如是我聞,一時」,就等於告訴你,這個了了常明的心,就在當下,不在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