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開頭中的「如是我聞」是什麼意思?

2021-01-19 明月天心

我們許多學佛的人應該都知道,佛經中三藏十二部,每一部經文正文開頭的第一句話就是「如是我聞」,比如在《佛說阿彌陀經》中,經文開篇便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那麼,這個「如是我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每篇經文的開頭都是這四個字?

「如是我聞」,是一切經典開宗明義的第一句話,是我們入佛門的關口。「如是我聞」中的這個「如」指的就是「阿」,「是」指的是彌陀,「我」指的是佛,「如是我」,即「阿彌陀佛」,「聞」就是聞法見道。「如是我聞」則萬法皆成。真正搞明白這句話,就等於貫通了三藏十二部經,貫通佛法與一切世間法。

那麼,「如是我聞」是如何來的呢?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以阿難尊者記憶力最強,被尊為「多聞第一」。佛陀35歲在菩提樹下悟道的時候,阿難才剛出世。20多歲時,阿難出家為僧並成為佛陀的侍者。在阿難侍奉佛陀的歲月裡,佛陀無論到哪裡弘法,他都跟隨左右,將佛陀所講佛法全部記在心裡。

阿難的記憶力特別好,一經於耳,永不忘卻。所以,以此因緣,佛陀所講的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了阿難的心中。佛陀在進入涅槃時,阿難在身邊侍奉,他問佛陀:「您涅槃之後,佛弟子該以誰為師?依什麼安住?惡人該如何調伏?經典的結集,該如何使人信服?」

佛陀說道:「阿難,你和大家要好好記住,你們應以戒為師。只要有一人依教奉行,佛教就有光明。有十人就有十份光明。若百人、千人、萬人,乃至人人都依照戒律而不毀犯,佛教就有無量無邊的光明,可以照破和消滅時間所有的黑暗。依什麼安住?依四念處安住,即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若遇到惡人,不與他爭辯,不要理他,以沉默待之。結集經藏時,經的前面以『如是我聞』作為開始。你們依法而行,就是我的法身常在之處」。

阿難因為記憶力超強,並且長年跟隨佛陀身邊聽經聞法,故而在結集佛陀的經典時,能很容易地將佛陀所講之法完整正確地背誦出來,並結集成冊,為眾人所推崇。最初的經典,比如《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增一阿含經》以及《譬喻經》、《法句經》等等。在結集經典時,阿難依照佛陀臨涅槃時的教誨,在經的開篇加上「如是我聞」四個字,意思就是這是我(阿難)聽佛陀這樣說的。

「如是我聞」,有四個主要的作用。一是斷除眾疑,在佛經開篇加上「如是我聞」,這是佛涅槃時的遺囑,阿難尊者雖沒有佛陀那樣的大智慧大佛果,但是他代佛傳法,是佛陀肯定過的,所以這四個字用以斷除眾生的質疑。第二個作用是息諍,即平息紛爭。阿難身為佛的侍者、佛的法藏,依佛教誨講「如是我聞」,理所當然,所以自然不會有看不慣或眼紅的人和他爭搶。

第三個作用主要是區別外道。每部經典開篇寫「如是我聞」,就是一目了然地告訴大家這是佛法經典,很明顯的區分。第四個作用在於它利於眾生的修行。「如是我聞」通大通小,利於不同修行層次的人進行自我觀照和修持。因此,看似比較平實的四個字「如是我聞」,卻有如此深刻的含義和作用。佛的經典處處都彰顯著智慧與光明,祈願大家勤修戒、定、慧,破除貪、嗔、痴,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相關焦點

  • 佛經的由來及佛經開頭中的「如是我聞」是什麼意思呢?
    你知道佛經的由來起源嗎?你知道佛經開頭中的「如是我聞」是什麼意思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佛經的由來佛教經典:統稱;藏經,俗稱;佛經,也叫《大藏經》,一般由經、律、論三部分組成。「 經」是指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律」是指佛陀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條。「論」是佛陀的弟子們在學習佛經後所得的心得。
  • 佛經的開頭,為什麼都是如是我聞?圓覺經中的婆伽婆是什麼意思?
    佛經的開頭,為什麼都是「如是我聞」?婆伽婆又是什麼意思?每部佛經的開頭,都是「如是我聞」,這是為什麼?如是我聞,三藏十二部佛經的開篇都是這四個字。這句話的意思是,我這樣聽到。所有的佛經,都是遵從佛陀的遺教。
  • 佛經開頭的「如是我聞」,究竟是什麼意思?
    佛法三藏十二部經,細心的善信可能早已發現,「如是我聞」是大乘經典共有的序分。小乘阿含部的經典中,經文開頭的「聞如是」,其含義也是「如是我聞」,只不過最初的譯經家們,將其翻譯成「聞如是」。那麼,經文開頭的「我聞如是」究竟是何含義,為什麼佛經前都要安立「如是我聞」四個字呢?
  • 《金剛經》:佛經開頭用「如是我聞」,究竟有什麼更高的含義?
    以佛陀成道後,每天講話的頻率以及所講的內容來說,佛經中記載的,可以說是佛陀一生講法的九牛一毛。雖然佛經記載佛陀的話比較少,但是仍然成為人們修行的指導。人們通過佛經,不斷地進行實修以及慧悟,最終證果涅槃。甚至不修行的人,也從佛經中受益良多。千百年來,對人們修心向善的積極影響非常大。
  • 佛法小知識6:佛經中「如是我聞」是什麼意思
    絕大部分佛經的開篇第一句都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與……」的句式,那麼,為何大部分佛經會以這一句作為開篇呢?這個問題得從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與佛弟子集結佛經的典故說起。釋迦牟尼佛29歲出家,經過苦行、禪修等修行,終在35歲時於菩提伽耶的菩提樹下悟道成佛。
  • 字字妙蓮香 | 為何佛經開頭都有「如是我聞」
    本期內容  如是我聞  如是  >  釋:  如是,如果從字面意思來講的話,就是這樣的意思。  聞    釋:  聞,字面意思就是聽到、聽聞。如果引申來說,有三層意思:第一個是聽經聞教,佛法要通過語言文字來傳播,眾生聽經聞教而解脫;第二個呢,是不跟隨聲塵的聞性,比如《大佛頂首楞嚴經》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以能聞之性為聞。第三呢,是聞和無聞無二,雙亡雙照的妙聞。能聞之性與所聞的音聲兩者實為一體。所以如是我聞,既是信成就,又是聞成就。佛經要有六種成就,才能夠開啟說法的因緣。
  • 讀懂佛經的第一關:「如是我聞」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我聞如是」嗎
    大部分的佛經在經文的開頭處都有「如是我聞」,有較少的佛經在經文的開頭處寫的是「聞如是」,有沒有例外呢?答案是肯定的。你會說了,那一定是《心經》吧。其實心經並不能完全地算是。為什麼呢?雖然玄奘法師譯的心經在經文的開頭處沒有「如是我聞」,但是鳩摩羅什等其他法師譯的心經在經文的開頭處也是有「如是我聞」的。我所讀過的佛經中,有三部佛經在經文的開頭處是沒有「如是我聞」的,這三部佛經是佛遺教經、四十二章經、八大人覺經。大多的人會把「如是我聞」理解為「我聞如是」,本文給大家提出一個新的分析角度,或有不如法處,請大師們指正。
  • 「如是我聞」是什麼意思,其中的「我」指的是佛陀弟子中的哪一位
    佛弟子或者常讀佛經者都知道佛經大都以「如是我聞」四個字開篇。比如《金剛經》云:「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金剛經》「如是我聞」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佛經大都以這四個字開篇?其中的「我」又究竟指的是誰?為了解答以上的疑惑,非凡先來介紹一下佛經的一般體例。
  • 《金剛經》中的「如是我聞」,原來就是這個意思
    「如是我聞」就是我聽到佛這樣說。阿難的頭腦,像錄音機一樣,佛所講的東西,他一字不漏記得。為表示負責,他特別說明是「我聞」,是當時聽到佛說的。「如是」兩個字是古文,照我們中國文字的寫法,應該是「我聞如是」,佛經翻成中文,產生了另外一種文學,用倒裝的文。「如是我聞」成為中國佛教文學的一種體裁,優美而有文藝氣息。
  • 《金剛經》開篇的「如是我聞」四個字是什麼意思?
    佛陀謂:「一切經首置『如是我聞』等言。」在佛陀涅槃後,阿難弘法時均按「佛陀的授意」,以「如是我聞」作為開頭。《佛所行贊.分舍利品》記載了阿難講經時的情景:「阿難大眾中,升於師 子座;如佛說如說,稱『如是我聞』。合座悉涕流,感此『我聞』聲,如法知其時,如處如其人,隨說而筆受,究竟成經藏。」
  • 金剛經密碼—如是我聞
    那麼佛究竟說了什麼呢?佛說,我不曾說得一字。正法眼藏,說也是他,不說也是他。他就在那裡。既是空又是色,既是色也是空。不因說法而來,也不因不說法而走。言語道斷,不可思議。最貼切的描述是什麼呢?其實每篇佛經的開篇就已經給出了。沒錯就是,如是我聞,聞如是。
  • 於曉非:如是我聞《金剛經》系列導讀之十八
    我個人的看法是,昭明太子加的這些名字,也許對學習《金剛經》有所幫助,有所提示,但經中畢竟原本沒有這些名字,所以只能作為參考。佛教徒誦持《金剛經》時,這些名字是不應誦持的,它們確實不屬於經的內容。所以這次共同學習《金剛經》,這些名字都是略過去的。如是我聞看《金剛經》第一句話:「如是我聞:」一部完整的佛經都是這句話開頭。
  • 「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佛經,究竟要告訴我們什麼
    佛教,在我國流傳已久,很多佛經也被朋友們所熟悉:《地藏經》、《無量壽經》、《金剛經》、《心經》等等,大家在聊天時,也會不經意地帶出幾句佛經中的語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空不異色,色不異空」等等。
  • 「如是我聞」是什麼意思?
    這是佛經的結集有這樣的嚴謹,這是我們應當要相信。所以阿難說「如我所聞,如是當說」,我所說的一定跟我所聽到的完全相符合,不敢增加一個字,也不敢少一個字,這是我們能信得過的。所以這個「如是」是「信順」的意思。(二)「我聞」,標師承。「我聞」是「師承」。「我」是阿難尊者自稱,「我聞」,這是代表親聞,不是傳說,是親自聽佛說的,所以這句是說的「師承」。
  • 「如是我聞」、為什麼每部經典都有這句,它有什麼作用!
    我們詳細地把經文解釋一下,「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開篇「如是我聞」,在學術性研究觀念裡、認為它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佛在每部經的題首冠以「如是我聞」,到底有沒有意義?
  • 「如是我聞,一時」,此是何義?
    微信號huangqiangrjgh 經文的第一句就是「如是我聞」。大家記住咯,所有的佛的經典,第一句都是「如是我聞」,每一部經的開始都是「如是我聞」。或許有些人會問,都是「如是我聞」,我會背的那個《心經》怎麼不是如是我聞呢?一開始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它怎麼沒有「如是我聞」呢?
  • n開頭的股票是什麼意思?n開頭的股票為什麼漲幅大?
    而在股票市場中,只有n開頭的股票漲幅最高了,n開頭的股票是什麼意思?n開頭的股票為什麼漲幅大?關於這些問題,請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n開頭的股票是什麼意思?  第一個含義是:在美國上市的外資股票,這些股票都用紐約交易所的第一個字母N作為名稱。它與A股,H股,B股一樣都是一種股票的類型。只是上市的地點與將要面臨的投資目標不同而已。
  • 佛經裡的比丘和苾芻有什麼區別,是什麼意思?-廣行法師開示
    佛經裡的比丘和苾芻有什麼區別,是什麼意思? FOJINGLIDEBIQIUHEBICHUYOUSHENMEQUBIESHISHENMEYISI回答一位居士的一個問題,這位居士問:請問法師,有的佛經裡說「比丘」,有的佛經裡說「苾芻」,請問法師,比丘和苾芻有什麼區別嗎?是什麼意思? 比丘跟苾芻是一個意思,只是翻譯的版本不同。
  • 聽高僧法師講《金剛經》:如是我聞
    【直譯】「如是我聞」這四個字直譯成現在白話文,與我們平時的說話方式有點不太一樣,多少感覺有點彆扭,我們不妨把這四個字倒置成「我聞如是」,這樣就很好理解了,意思是「我聽到的就是這樣」。【意在言外】法師在演講的時候,特別提到:「佛法之難,難在它所說的意思是在言語之外,意在言外,說的是這個話,意思在外面。因此你不能執著言說,你執著言說,你什麼也不會,什麼也得不到,你要懂得它言外之意,那你就喜歡了,你就得受用了。」
  • 佛經中的「五不翻」指的是什麼?
    所謂「五種不翻」,指的是佛經由梵文翻譯成漢文時,在五種情況下,應該採用「不翻」原則,即「音譯」原則。這五項原則依次為:秘密故不翻、多含故不翻、此無故不翻、順古故不翻、生善故不翻。「五種不翻」是玄奘譯經理論的重心,也是他為「翻語」設立的法則。■ 秘密故不翻意思是說,具有神秘色彩的詞語不用意譯,而應採用音譯。佛經中有大量的「秘密」,如「咒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