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一篇:徐渭——畫在紙上的戲劇

2020-12-14 騰訊網

徐渭 蕉石圖斯德哥爾摩東方博物館藏

兩宋以來,中國畫出現了一種被稱為「墨戲」的創作方式,北宋二米的「雲山墨戲」是最早的稱名者,南宋法常、玉澗以及畫院畫家梁楷等都善為墨戲。墨戲畫不求形式工細,注重瞬間的揮灑效果,深為中國畫家所重。

徐渭 人物花卉冊

而說到「墨戲」,總和一個名字聯繫到一起,這就是明代天才畫家徐渭。徐渭一生主要以水墨來作畫,很少看到他的設色之作,而且從總體上看,都帶有逸筆草草、墨色淋漓的特徵,都可以說是墨戲之作。徐渭自己也屢有言及,如他說:「老夫遊戲墨淋漓」、「墨中遊戲老婆禪」。但他並不認為這樣的作品是閒來無事的隨意塗抹。他說:「世間無事無三昧,老來戲謔塗花卉。」他在墨戲中追求「三昧」——生命的智慧。如上海博物館所藏的一幅四米多的徐渭《風鳶圖》長卷,作於晚年,帶有自傳性的色彩,畫心上徐渭題有「漱漢墨謔」四個大字,這真是一種「沉重的墨戲」。

徐渭 水墨牡丹圖

徐渭有《墨花圖卷》,其跋詩意味深長:「忙笑乾坤幻泡漚,閒塗花石弄春秋。花面年年三月老,石頭往往百金收。只開天趣無和有,誰問人看似與不?」這裡有三層意思:第一,從筆墨形式上看,他的畫不在形似,而在幵天趣——表現世界的真實,從而「弄春秋」,安頓並不閒適的生命。第二,真實的世界是生命的依歸,而表相世界是虛幻的:「花面年年三月老」,人生脆弱而短暫:「石頭往往百金收」,世界物慾橫流。在徐渭看來,「乾坤幻泡漚」,乾坤就是一場「戲」,一切的執著都如苔痕夢影。第三,因人生如「戲」,所以他用戲謔的態度觀察世界,以遊戲的方式來描寫世界,他的淋漓的墨謔,突出現實的虛幻性、戲謔性,是為了警醒自己,也警醒世人,從這虛幻的遊戲中走出來,回望生命的本地風光。

徐渭 墨葡萄圖 紙本墨筆166.3cm×64.5cm 故宮博物院藏

徐渭的「墨戲」帶有強烈的生命解悟的特點。他是一個演戲者,每個人都是這世界的演員,他也無法逃脫。他又是一個觀戲者,他不是茫然其中的懵懂不醒人,尤其到了晚年,他要覷破人生幻景,思考人生價值。他還是一位寫戲者,徐渭自幼好戲謔,16歲時仿揚雄《解嘲》作《釋毀》,自比捷悟之士楊修等,他一生寫出太多的「戲」,不僅有他的戲劇,他的畫和詩,都是他的戲。演戲者、觀戲者和寫戲者三者統一在他的身上。徐渭繪畫中的「墨戲」之作,正反映了他多種身份集合所體現出的奇異色彩。

四時花卉圖 紙本墨筆 144.7cm×80.8cm 故宮博物院藏

一、畫人間戲

徐渭在評漢代俳優東方朔時說:「道在戲謔」,大道就在戲謔中。徐渭以水墨來寫他對乾坤如戲的感悟。他的墨戲之作,假假真真,迷迷幻幻,雖是戲謔,卻是攸關深心的體驗。

徐渭是一位戲劇家,袁宏道初見他的《四聲猿》,疑是天音,斷為元人所作,當世的大戲劇家湯顯祖也極贊他的成就。徐渭36歲時所作《南詞敘錄》,就顯示出他對戲曲不凡的見識。他的藝術生涯中充滿戲劇因素的影響,他的墨戲之作,可以說是用水墨創造的「畫在紙上的戲劇」。

花卉人物圖冊之一 紙本水墨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徐渭痛苦而充滿戲劇化的一生令人唏噓不已。吳湖帆曾作有一首《賀新郎》詞,題徐渭華清宮圖,其中有云:「且莫問,命誤文章,文章誤命。才子從來多無福,枉說風流孽證。生生借美人弔影,夢裡巴山聽夜雨,憶馬嵬痛哭華清,倖說味得此中境。」

徐渭 竹枝水仙圖 吉林省博物館

從現存的材料看,徐渭學畫在他中晚年之後,真正以畫家的面目出現不會早於45歲。現存標明時間的徐渭最早作品作於1569,時年49歲。1565年(這一年他45歲)是他人生關鍵的一年,徐渭生平可以此年分為前後兩個時期。此年被拘的胡宗憲在獄中自殺,深為胡氏引許的文膽徐渭決定以死全其節操,並自為墓志銘,雖然最終活了下來,但近十次的自殺以及長時間的精神瘋狂狀態,對他的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

稍後,他47歲時又因誤殺妻而入獄,從此生活狀況和人生觀完全改變,那個滿心向上、孜孜進取、十應科舉、以一篇代作《獻白鹿表》而得皇上歡心的徐渭不見了,他成了一個「未死人」(這一點與陳洪綬在明亡後的處境頗相似),一片在茫茫天際中飄忽的斷線風箏。他就是在這樣的思想背景下進入繪畫領域的,他借墨戲之作,表現心靈深處的痛苦和戰慄,用他的話說,就是「少抒胸中憂生、失路之感」,既有身世「失路」之嘆,又有「憂生」——關於人生價值的思考。

徐渭 蟹魚圖局部

徐渭是乾坤戲場中一位特殊的演員。他太聰明,又太敏感。太聰明,使他能憑著那雙慧眼窺透人生舞臺背後的真實;太敏感,又使他對這戲場中的人情冷暖感受比別人更深切。他是一位高明的看戲人,卻是一位困頓的演出者,這樣的情況交織在他的藝術中,使他寫出的「戲」更有特殊的魅力。

徐渭通過繪畫,寫一幕幕人生的荒誕劇、悲喜劇,從而宣洩他奔突的心。他曾為一位杭州的朋友作《帳竿木偶圖》,並題有二詩,其中一首寫道:

帳頭戲偶已非真,畫偶如鄰復隔鄰。

想到夭為羅帳處,何人不是戲場人?

花卉人物圖冊之二 紙本水墨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這首詩表現出徐渭「畫為墨戲」的思路。帳竿上面的木偶,是為演戲時用,他的畫就畫這演戲的道具。道具是「玩偶」,不是真實的世界。而他畫這「玩偶」世界,與真實的世界隔了兩層,是戲外之戲。

當然,徐渭並非輕視繪畫的意義,而是藉此表現對真實生命意義的理解。他由戲帳,想到天地宇宙不就是一個大的羅帳,每個人都是這帳中人(一如劉伶所說「以天地為一朝,萬朝為須臾,日月為扃牖,八荒為庭衢。行無撤跡,居無室廬,幕天席地,縱意所如。」);帳頭的木偶為演戲之用,而在天地的舞臺上,每個人都是這戲場人,都是戲偶。他的朋友離浙赴北京,徐渭有送別詩云:「不但別離才苦惱,時時悲喜戲場中。」人生如木偶。禪宗有「竿木隨身,逢場作戲」的話頭,徐渭正是要通過繪畫而逢場作戲,表現戲劇背後的真實。

花卉人物圖冊之三 紙本水墨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在這位「世界的劇作家」看來,世界充滿了太多不可把握的東西,透過迷幻的帷幕,他看出許多攸關生命本質的內涵,徐渭的墨戲奠定在一個「幻」字上。

徐渭 荷花鴛鴦

1. 變者為幻相

中國哲學有兩個概念,一是變化,一是變幻,意雖近,卻有本質的差別。儒家哲學講變化,而道禪哲學講變幻。在道禪哲學看來,變化是對事物表相的描繪,而變幻是對世界真實意義的判斷,正因為世界是變化的,所以它幻而不真。道禪哲學的變者是幻相的思想對中國藝術產生深遠的影響,徐渭之藝術極受此一學說沾溉。

徐渭說:「莊周之言物化曰:久竹生青寧,青寧生程,程生馬,馬生人,人反入於幾,萬物皆出於幾,皆入於幾。夫方其久竹也,安知其為青寧?方其青寧也,安知其為程?又安知其程而馬、馬而人也?此物之變化也,出於幾、入於幾者然也。」幾者,神妙而不可測。儒家哲學也講神妙不可測的「幾」,如《易傳》所謂「陰陽不測謂之神」,但這不可測的東西是確定的,只是難以認識罷了。而道家哲學講的這個「幾」卻是不能把握,無從確定的,並不真切,故而為幻。

徐渭 竹菊圖 遼寧省博物館

他有《自書小像二首》,由自己的身體發為虛幻的議論。其一云:「吾生而肥,弱冠而羸不勝衣。既立而復漸以肥,乃至於若斯圖之痴痴也。蓋年以歷於知非,然則今日之痴痴,安知其不復羸羸,以麻幾於山澤之癯耶?而人又安得執斯圖以刻舟而守株?噫,龍耶豬耶?鶴耶鳧耶?蝶栩栩耶?周蘧蓮耶?疇知其初耶?」人流幻百年間,何能遽然定相!他的畫中充滿了這樣的迷惘和質問,如他畫海棠,題有詩云:「葉葉覆胭脂,枝枝掛彩絲。問渠嬌有許,未到馬嵬時。」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徐渭在時間的流幻中,看出世界如戲的本質,粉碎現實的執著,尋找生命的解脫。

徐渭 芭蕉竹葉圖

這種空幻思想,影響了徐渭繪畫的造型,為傳統畫學不求形似的思想又增加了新的內容。他的《舊偶畫魚作此》詩說:「元鎮作墨竹,隨意將墨塗。憑誰呼畫裡?或蘆或呼麻。我昔畫尺鱗,人問此何魚?我亦不能答,張顛狂草書。邇來養魚者,水晶雜玻璃,玳瑁及海犀,紫貝聯車渠。數之可盈百,池沼千萬餘。述者一魚而二尾,三尾四尾不知幾。問魚此魚是何名?鱒魴鐘趣銳與鯨。笑矣哉,天地造化舊復新,竹許蘆麻悅雲林!」雲林的竹,畫的像蘆(當是蘆蘋)又像麻,他自己畫中的魚,是此魚又是彼魚,物之形態沒有一個定準。是他們畫不像?當然不是,因為「天地造化舊復新」,世事輪轉何能定,一切都是虛幻的。他的《仿梅花道人竹畫》詩中說:「喚他是竹不應承,若喚為蘆我不應。俗眼相逢莫評品,去問梅花吳道人。」 也是這個意思。

驢背吟詩圖 紙本墨筆 112.2cm×30cm 故宮博物院藏

2、顛倒各東西

徐渭《歌代嘯》開場題詞即云:「憑他顛倒事,直付等閒看。」在《四聲猿》中,他通過陰間的禰衡罵曹,以不可能之事,出胸中塊壘,就是這種顛倒伎倆。乾坤戲場變幻莫測,他作畫顛倒世相,表現戲幻的感覺。

北京故宮藏有徐渭《四時花卉圖軸》,此畫雜竹,色蕉、梅花、藤花、牡丹、秋葵、竹、水仙、蘭為一體,不是亂插花枝,而是活靈活現地傍地而生,朵朵開放,躍躍生機,時間的順序被抽去,常識被打破。上有題詩道:「老夫遊戲墨淋漓,花草都將雜四時。莫怪畫圖差兩筆,近來天道夠差池。」詩畫相映,表現這樣的意思,一切都在時間的流動中變化著;一切隨變化而出現的花草形態都是一種表相。他的「墨戲」,盡顯其「差池」之相。

榴實圖 紙本墨筆 91.4cm×26.5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徐渭晚年對傳統畫學中的「雪中芭蕉」又有了新鮮體會。他有《題水仙蘭花》詩云:「水仙開最晚,何事伴蘭苕?亦如摩詰叟,雪裡畫芭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青藤《梅花蕉葉圖軸》,淡墨染出雪景,左側雪中著怪石,有大片色蕉葉鋪天蓋地向上,幾乎遮卻畫面的中段,芭蕉葉中伸出一段梅枝,上有淡逸的梅花數點。右上題云:「芭蕉伴梅花,此是王維畫。」他正是要突出「顛倒」的內核。

牡丹蕉石圖 紙本墨筆 120.6cm×58.4cm 上海博物館藏

藏於上海博物館的《蕉石牡丹圖軸》,水墨渲染,分出層次,沒有勾勒,墨不加膠,有氤氳流蕩的趣味。圖中所畫為芭蕉、英石和牡丹花。這是一幅極端情緒化的作品,上有題識數則,記錄一次癲狂作畫的經過。初題說:「焦墨英州石,蕉叢鳳尾材。筆尖殷七七,深夏牡丹開。天池中漱犢之輩。」又識:「畫已,浮白者五,醉矣,狂歌竹枝一闋,贅書其左。牡丹雪裡開親見,色蕉雪裡王維擅。霜兔毫尖一小兒,憑渠擺撥春風面。」旁有小字:「嘗親見雪中牡丹者兩。」在右下又題云:「杜審言:吾為造化小兒所苦。」

「為造化小兒所苦」,為這幅畫的點題。這件醉意中的放曠之作,與其說是酒酣後的沉醉,倒不如說是生命的沉醉。「為造化小兒所苦」,不是對天地造化不敬,而是強調人生無常,人生如戲,沒有一事不為無常吞去。

菊蟹圖 紙本墨筆 83.5cm×38.5cm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3、夢裡田水月

徐渭有「田水月」之號,晚年多以此為款。顯然是拆「渭」字而得,然又深有寓意,我以為,當是取水中月、鏡中花之幻意。從他的詩文中似可窺出端悅。其《題近泉和尚卷》詩云:「方諸取水月光寒,非月非珠非是盤。何處流泉繞君舍,君於此際作何觀?」他的《醉月尋花賦》,說「尋花者指月以詠嘆,醉月者無花之可尋」的道理,從中體會「審幻真於眇微,覺天地之瞬息。一盈虧則月於焉而低回,黜生滅使花亦為之解釋」的思想。這種鏡花水月的虛幻精神正是「田水月」所隱含的意思。

徐渭晚年好以「風鳶」主題作畫,今有他多種此類作品存世。風鳶,即放風箏,此風俗於我國早有之。《帝京歲時紀勝》云:「清明掃墓,傾城男女各攜紙鳶軸,祭掃畢,即於墳前施放較勝。」徐渭寫風箏,於其中賦予特別的人生感受。

黃甲圖 紙本墨筆 114.6cm×29.7cm 故宮博物院藏

他用風箏比作人的命運,他的《風鳶圖偈》二首之云:

風鳶牛鼻孰堅牢,總是繩牽這一條。

借與老夫牽水枯,溈山和尚不曾饒。

人生總為「繩牽」,而徐渭所求在「不為繩牽」。詩中所用禪宗公案就表現他的這種企望。溈山靈祐為唐代高僧,「向山下作一頭水牯牛」,是禪門一重要話頭,由南泉普願提出,溈山曾開堂說過此法,這是一條自由的水牯牛。

花卉人物圖冊之三 紙本水墨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上海博物館藏有徐渭四米多的風鳶圖長卷,畫心題有「漱漢墨墟」四字,圖畫清明前後兒童放風箏之事,未紀年,從筆墨上看,當為晚年之作。有識云:「郭恕先為富人子作《風鸞圖》,富人子怒而謝絕,意其時圖必毀裂,餘慕而擬作之,恕先何人,餘殆跛鱉逐驥耳,葷髡渡海,禮補陀那得便見一葉蓮,相取其意而已矣。王元章放鳶詩元十一首,存者八首,先子抄本具焉,當亦慕恕先作矣,因書於此。」這幅長卷共題有風鳶詩十二首,前八首乃和王冕之作,後附四首。《徐渭集》中有《風鳶圖歌》二十五首、《風鳶圖詩》四首,共二十九首,上海長卷的十二首詩均見於這兩組詩中。

在這二十九首風鳶詩中,徐渭盡訴其人生之嘆息。其中有道:「柳條搓線絮搓綿,搓夠千尋放紙鳶。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輩上青天。」又道:「我亦曾經放鷂嬉,今來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駐遊春馬,閒看兒童斷線(上海藏本作「線斷」)時。」以放風箏象徵年輕時欲高飛騰踔的願望,隱括他45歲之前一意高飛的情懷,他也有「結客少年場,意氣何揚揚」(《俠客》)的時刻,但到頭來總是折翅而歸。

佛手圖 絹本 墨筆 29.5cm×21cm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徐渭還用放風等的動作比喻人在欲望驅使下的愚蠢行徑。風鳶組詩寫道:「風微欲上不可上,風緊求低不得低。渡海一憑儂自渡,可憐帶殺弄餳兒。」徐渭自注云:「海上人相傳,一兒將食餳,寄線於腰,忽大風拔鳶向海,兒竟墮死,收其骸,餳猶在掌中。」他又有詩道:「愛看鑽天鷂子高,不知前後只知跑。風吹昨夜棠梨折,臥刺如針伏板橋。」滾滾紅塵中,到處都是陷阱,人稍有不注意,就會落人其中。風鳶組詩更突出風箏憑風飄飛的特點,徐渭說:「村莊兒女競鸞嬉,憑仗風高我怕誰?自古有風休盡使,竹腔麻縷不堪吹。」風箏是借風而上,風停跌落,徐渭認為「風」最不可信,最不可依,其中體現了徐渭對獨立人生價值的體認。他也有過「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的渴望,但到頭來都一一破滅,惟有一個南腔北調人,蹉跎於世界中。

徐渭 雪竹圖 故宮博物院藏

徐渭45歲之前可以說是放風箏階段,45歲之後是風箏線斷階段,他的畫都作於「命運的風箏」斷線之後,充滿了幻滅之尋找解脫的感受。他在詩中寫道:「百丈牽風假鷂飛,不知斷去寸難持。若留五尺殘麻在,還好漁翁搶釣絲。」「箏兒個個競低高,線斷箏飛打一交。若個紅靴不破結,若人紅襖不鏖糟?」線兒斷了,鞋子破了,衣服摔髒了,滿懷天上願望的人,被重重地拋向地上,這正是徐渭生命的寫照。風鸞詩畫作為「漱漢墨謔」,是一場關於人的生命的警醒劇。

徐渭 十六花姨圖 費城藝術博物館

————————————————————

作者:朱良志

來源:文玩茶畫匯

相關焦點

  • 徐渭《觀音圖》,詩文入畫,心學狂禪
    蓮舟觀音圖 紙本水墨116cm×29.2cm中國美術館藏《蓮舟觀音圖》中,觀音身形嬌弱纖細,坐於蓮花瓣形小舟上,呈顧盼之姿,兩旁濺出的水花以皴擦方式幾筆帶過。畫中題詩云:「幻有知花,涉無盡波。一剎那間,坐見波羅。天池渭。」
  • 喬國強:一幅畫、一首詩、一生悲涼——淺談徐渭的《墨葡萄圖》
    晚年納苗氏婢女為妾,生一子,即徐渭。徐渭出生百天時父親徐鏓去世,由於生活所迫,徐渭約十歲,生母苗氏離開徐家。幼年的失父之痛和母子離別無疑在徐渭幼小的心靈上遭受的打擊是沉重的。後隨長兄徐淮生活,嫡母苗宜人知書達禮,對徐渭的生活百般照顧。1534年,嫡母苗宜人去世。徐渭曾云:「其保愛教訓渭,則窮百變,致百物,散數百金,竭終身之心力,累百紙不能盡。渭粉百身莫報也。」
  • 生不逢時,一生落魄,明末才子徐渭
    近代大師齊白石也曾多次在自己的畫作上題寫這句話,表達他的欽佩之情。徐渭在民間被稱為徐文長,他一生坎坷,從青年時代開始一直參加科舉卻沒有中舉,中年時因為發瘋殺死妻子而入獄,晚年窮困潦倒賣畫賣書,賣一切能賣的東西,最後死於饑寒交迫。他的才情和際遇之間的對比,讓很多人感到唏噓驚愕,以至於在民間故事中,給他安排了很多華彩篇章,讓他的事跡流傳至今。
  • 徐渭|書畫雙絕,而且還不止於書畫
    古代的戲文與小說裡總喜歡講才子佳人的故事,可見「才子」這個身份並不罕見。會吟詩作文,恐怕任是誰客氣奉承一句,都能用上「才子」這個褒獎之詞。但全才就不多見了,至少會寫詩、寫戲文、作畫、還能當軍師的人,放眼大明朝,也就徐渭一個。
  • 徐渭、文徵明領銜明清寫意人物畫
    來源:北京日報徐渭《驢背吟詩圖》明史上有這樣一位傳奇式人物——在世間的聲望算不上奇高,可推崇他的書畫界大師卻接二連三。他就是有「中國梵谷」之稱的徐渭。這位開創了明代大寫意花鳥畫先河的書畫大家,主張繪畫自當從「寫意」入手,使文人畫從重「形神兼備」轉向「意在象外」的高階境界。人們以往見識這類作品多在其花鳥畫上,而北京畫院推出的「雲展覽」之「帶您再看明清寫意人物畫」,給了觀者一次欣賞其寫意人物畫的良機。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驢背吟詩圖》便是難得的人物佳作,描繪的是詩翁在驢背上吟詩的景象。
  • 徐渭的《黃甲圖》
    徐渭的《黃甲圖》 2012-12-19 09:31  來源:新浪收藏
  • 天真爛漫的無為—中國寫意畫開拓者徐青藤
    徐渭多才多藝,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獨樹一幟,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才子」。 齊白石則有句:「青藤(徐渭)、雪個(八大山人)、大滌子(石濤)之畫,能橫塗縱抹,餘心極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為諸君磨墨理紙。諸君不納,餘於門之外,餓而不去,亦快事。」
  • 明朝徐渭:畫驢時畫錯了一筆,卻成神作,齊白石:放大看確實太牛
    老年時期的齊白石因為思念童年家鄉景色,就畫了一幅「牛屁股」,該畫用放大鏡擴大100倍還能清晰看到其中奧妙。 故此有人說齊白石對畫動物的部位很講究,這不有一日,當齊白石在欣賞古代同行的畫作之際,突然興奮的對當中的一幅驢畫產生了濃鬱的興趣。而這幅作品的作者是明朝人,名字叫徐渭。
  • 美術研究|徐渭的繪畫與王維的傳說
    徐渭並不像沈周或文徵明那樣,僅僅停留在對王維傳說的祖述上,而是以熱烈的浪漫氣質,涵蓋王維的傳說,一方面在繪畫題材上恣意推演,一方面又通過題畫詩自由闡釋,從而排遣胸中的憤懣。王維的「雪蕉」在徐渭的詩畫裡,最終具有一種可以自由闡釋的意義。這種恣意推演、自由闡釋,和徐渭恣意任情的水墨大寫意畫法,有著共同的精神來源。
  • 徐渭行書《秋興八首》,金聲玉振,不愧為八法散聖,字林俠客
    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大才子」的徐渭,半世癲狂,詩文書畫皆以奇絕著稱,而正是這種奇絕,一般人也看不明白,但懂行的人卻為之痴迷,鄭板橋就對徐渭崇敬不已,曾刻一印,自稱「青藤門下走狗」。明代名臣梅國楨曾有言:文長病奇於文,人奇於時,詩奇於字,字奇於畫,無之而不奇,斯無之而不奇也。
  • 「狂人」的較量:八大山人V S徐渭
    徐渭《黃甲圖》局部 徐渭可能是明朝最不幸的知名文人 徐渭《四聲猿》裡「擊鼓罵曹」的才子禰衡,史稱他「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
  • 徐渭|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
    《四時花卉圖》卷 徐渭用在讀畫上,也不過如此。那麼,徐渭的畫對我的胃口,也就不足為怪了。我常一廂情願地將明、清這兩個時代看作末世,一直如此。末世裡最能出奇人,徐渭當仁不讓。他的詩、書、畫並駕齊驅,皆屬翹楚。
  • 畫國畫怎麼能不畫蘭花,趕緊來看看歷史上最偉大的蘭花作品吧
    而從花鳥畫的筆墨語言來說的話。黃賓虹從蘭花中看到中國繪畫空間上十分重要的「不齊弧三角形」的形式語言。一方面我們讓蘭花所透露的「高潔」品格來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另一方面也讓我們可以更好的在筆墨技巧上去訓練自己。
  • 徐渭的詩有哪些?徐渭的詩詞全集86首
    無由苗上見,畫取兩雄雌。賦得漁人網集澄潭下 - 明代·徐渭紅椒碧鮓數夔州,百網家家白鷺洲。柳外鳴榔喧隔浦,夜來燃竹滿中流。長鯨未必愁連弩,公子仍煩餌一牛。提向酒家都藿葉,可憐無計避鐺油。畫竹 - 明代·徐渭萬物貴取影,寫竹更宜然。穠陰不通鳥,碧浪自翻天。戛戛俱鳴石,迷迷別有煙。直須文與可,把筆取神傳。沈君索題所畫卉賀人新婚 - 明代·徐渭蓮花如妾葉如郎,畫得花長葉亦長。
  • 稻熟江村蟹正肥 細品徐渭筆下蟹的不同風味
    中秋節吃螃蟹的習俗由來已久,古人在中秋吃蟹講究頗多,許多文人墨客還會將螃蟹寫入詩中或是繪入畫中。在畫螃蟹的畫裡,明代畫家徐渭筆下的蟹獨樹一幟。徐渭,字文清,後改字文長,是浙江山陰(今紹興)人,他的別號很多,有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田水月、漱仙等。徐渭算得上是一位奇才,集詩文、戲曲、書畫成就於一身。
  • 人體藝術:徐渭:苦到極處休言苦
    橔錩盹胄麴搣刊鬗蔲嬙蚣枽葾痓耀厪篦芞犥潼喤繯菩糈釅硑睻溈譢齗壤虯壼悥貜婡嬖鬆譞煁廀踑襶軫迍騡俐鞏霑偖按徐渭自己的說法,九歲時他已開始學習應舉的八股文,但此後十多年都心有旁騖,他博覽群書,寫文章,練書法,學琴,練劍,畫畫,所有這些,都與八股文不沾邊,一耽誤就是十多年,等醒悟時,已經遲了。
  • 君子之風——徐渭、夏昶等人筆下虛心有節的竹子
    夏昶擅以楷書筆法畫竹,徐沁《明畫錄》稱其畫竹『煙姿雨色,偃直濃疏,各合矩度,蓋行家也』。此圖作於一四六一年,筆法瀟灑,所繪墨竹風格挺秀,意氣連貫,同時通過濃淡虛實相生的墨色,並配合客觀的摹擬,將陰陽向背和前後參差的空間感表現得淋漓盡致。陳淳(一四八四—一五四三)《竹石圖》軸,紙本墨筆,縱一百零二點六釐米,橫三十四釐米。
  • 徐渭的畫意境悠遠,卻不被故宮收藏,因為有他們的畫存在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明朝時期,以徐渭為代表的繪畫家,創作了非常多的繪畫作品,不過卻因為當時的保守力量,導致他的繪畫作品無法在故宮收藏。而與徐渭不同,沈周等人創作的繪畫作品,因為呈現了四平八穩的狀態,因而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一時間亮瞎了大家的眼睛,看得出來,徐渭還是非常無奈的。
  • 徐渭究竟是三大才子亦或是瘋子
    位居三大才子之首的解縉主持編纂了《永樂大典》是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裡面涵蓋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結晶,是人類文明的偉大豐碑。楊慎,《明歷》評論「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最後一位便是徐渭,也是我最為喜愛的一個人,他詩、文、書、畫、戲曲、兵法樣樣精通,但是人生卻是非常令人同情。但是我卻非常欣賞他的為人處世。
  • 文人畫家徐渭不愛畫竹愛牡丹?他筆下的牡丹花有什麼不一樣?
    徐渭生活在明代中後期,在水墨大寫意花鳥畫上創造出了震古爍今的藝術成就,開創了極具個性化的粗筆文人寫意花鳥畫的新局面。徐渭作品,來源百度歷史上的寫意畫大家均擅長於在繪畫中無拘無束地宣洩個人情感,表現內心世界,徐渭的大寫意花鳥畫作品便是他通脫豪恣、獨立不羈的人格性情在紙上毫無保留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