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 6月25日,這是一個炎熱的初夏,韓戰爆發,隨著美國為首的16國「聯合國軍」(下面簡化為美聯國軍)在仁川登陸,朝方節節潰退的不利局面出現了。更有甚者,美國各大報紙的不同版面上,都大幅發表了麥克阿瑟將軍「飲馬鴨綠江,回家過聖誕」的採訪報導。在當年的蕭瑟的10月,我志願軍首批入朝部隊,他們以報國為理想,以保家為目標,並以「雄赳赳,氣昂昂」的大無畏精神,跨過了鴨綠江,參加了這場舉世震驚的韓戰。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兩強相遇,勇者勝。當時在地面作戰的甲乙雙方是:甲方,以人民志願軍為首的中朝兩方軍隊,兵力164萬人;乙方是以美國為首的16國「美聯國軍」97萬人。如果打地面戰爭,雖然中國剛剛解放,物資短缺,糧食儲備不足,武器裝備也不先進,但是我人民志願軍旺盛的戰鬥精神,無堅不摧的革命意志,還是讓地面上的任何對手,都會感到「膽顫心寒」。
可是美聯國軍在交戰中,不僅出動了龐大的地面力量,更是派出了1200架飛機,配合地面部隊對朝方地面有價值目標,進行轟炸;對其有生力量,進行瘋狂掃射。並給入朝作戰的志願軍部隊帶來了極大的危險和軍事行動不便。
人民志願軍的地面部隊,面對高空中打不到的對手——飛機,真有一種,渾身有力氣,可是無處使的「懊惱」感覺。
為了儘快打破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空軍(下面簡化為美聯空軍)優勢,我志願軍部隊,決定成立屬於我們自己的空軍。人民志願軍空軍的首位司令員為劉震將軍,後來人民志願軍空軍的司令員由聶鳳智將軍擔任。
我們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戰鬥機操作複雜,必須要果斷迅速。參加空戰,飛行員必須要勇敢,機智,心理素質穩定,戰術動作純熟,在空中交戰這才能佔據上風。
當時,美聯空軍的主戰飛機是F-84和F86戰鬥機,又稱為是佩刀戰鬥機。它是二戰後,美國研製的後掠翼亞音速噴氣式戰鬥機,不僅裝配有空對空飛彈,而且可以執行超音速作戰任務,快速的飛行速度,強大的火力,讓這款飛機,成為了朝方上空的噩夢。同時,它也是該國第一款裝有彈射椅的戰機,令飛機的安全係數大增。
而志願軍飛行員的主戰飛機是米格15,以及後來的米格15比斯戰機,它們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設計的一種高亞音速噴氣戰鬥機,以及其改進型。米格-15比斯可攜帶多種武器,比如航彈、以及57毫米火箭彈,可以在複雜氣象中完成多種作戰任務。
如果兩相比較,美國的主戰飛機,其作戰能力,火力配置,還是稍強米格15。但米格-15的升限比F-86強,也就是可以佔據高度優勢,從上面往打,佔據戰場上的主動權。國內有句古話,叫做「上打下,不費蠟」(意思是不用仔細看)可是有一點,當米格15從上往下俯衝的時候,容易失速,導致新飛行員無法控制,必須果斷放棄飛機,這是它的缺點。
這兩種飛機都沒有裝備機載雷達,可以說,它們並不具備夜間截擊敵機的能力,故此,兩種飛機都有短板,也就是說它們都不能算是全天候作戰飛機。
飛機只是作戰工具,而決定空戰能否勝利的是飛行員。我空軍領導,為了儘快讓這些飛過國內螺旋式飛機的飛行員,熟悉米格-15噴氣式戰鬥機,決定加大培訓的力度。
這些年輕的飛行員們,在教官的指導下,開始了高強度的練習。他們經過20幾個小時的練習,基本上掌握了米格-15的飛行技巧,以及作戰原理,為了奪回朝鮮戰場的制空權,我志願軍空軍2個殲擊師、2個轟炸師、1個強擊師,作戰飛機不足300架,並在我志願軍全體飛行員,並沒有與敵方空軍實戰經驗的情況下,他們在這場大空戰中,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空中拼刺刀」的精神,利用國內飛機場,開始駕駛飛機,飛臨朝方戰場,開始與敵空軍展開了激戰。
1951年1月21日,這是在新中國空戰歷史上,非常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個「大日子」,志願軍空軍第4師第10團第28大隊大隊長李漢來了一個開門紅,首戰即擊傷美聯空軍F-84戰鬥轟炸機一架。1月29日,李漢再接再厲,他在新安州地區的空戰中,李漢又擊落F-84敵機一架、擊傷F-84各一架。
原來美聯空軍不是不可戰勝的,雖然他們的飛行員,有許多人參加過二戰,號稱飛行過1000小時以上,甚至有些飛行員,還是所謂的「王牌駕駛員」。李漢初出「茅廬」,就取得如此「不平凡」的戰績,真的是極大鼓舞了赴朝作戰的飛行員的士氣,凝聚了志願軍空軍必勝的信心。
美聯國軍地面部隊,在進攻頻頻受阻的情況下,更是將勝利的希望寄托在空軍的身上,面對美聯空軍發起的以破壞朝方鐵路為主要目標的「絞殺戰」,我志願軍空軍「逢敵亮劍」,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絞殺戰」。
在這場「反絞殺戰」中,志願軍空軍第4師大隊長張積慧,他在1952年2月10日空戰中,將美國空軍少校王牌駕駛員G·A·戴維斯擊斃,不僅在美國,甚至在世界都引起了轟動。
在這場反「絞殺戰」期間,志願軍空軍共擊落美聯敵機122架,擊傷41架。可謂戰績輝煌,經過10個月的奮戰,志願軍空軍取得了這次「反絞殺」戰的勝利。
美聯空軍的飛行員們,面對高飛如「鷹」,攻擊如「虎」,奔襲如「龍」的志願軍空軍,他們不由得發出了驚呼:「這太不可思議了,志願軍空軍在一夜之間,竟成為了世界上最強的空軍之一」
從1952年6月開始,到1953年7月的第三階段空戰結束,美聯空軍這次除了破壞公路和鐵路的交通線之外,還將破壞的重點,轉到了破壞朝方的水力發電系統、水利灌溉系統,以及軍隊補給系統之上。
我志願軍空軍在友軍的配合之下,輪番作戰,並採取了「一域多層四四制」的戰術,狠狠地打擊了美聯空軍。
在第三階段空戰中,我志願軍共取得了作戰800餘次,擊落擊傷聯軍飛機330餘架的偉大戰績。致使美聯飛機不敢再進入清川江以北地區,最後形成了「獨特」的米格走廊。
美軍參謀部曾經研究志願軍空中的戰術,研究的結果「辣眼睛」,那就是志願軍空軍根本就沒有戰術,而是靠著大無畏的精神在參戰,靠著不畏強敵的勇氣在參戰,靠著可以戰勝世界上任何敵人的豪情在參戰。
人民志願軍年輕的空軍,他們駕駛著並不先進的戰機,為何能以少勝多?為何能戰勝「駕駛時間長,作戰經驗多,飛機性能先進」的美聯空軍?這裡面不僅有「敢打敢拼」的軍事素質的原因;也有經過科學驗證的空戰技術的原因;當然,更多是「前進一步是戰場,退回一步是家鄉」的保家衛國的崇高理想,更重要的是,他們鑄造了我空軍「甘灑熱血永擔當,我用精神鑄國魂」的不屈脊梁。
盤點志願軍取得的輝煌戰績,釐清他們獻身的精神,不僅可以讓我們獲得非一般的動力,更可以獲得排除萬難,獲得勝利的內在動力。這才是我們寫朝鮮空戰,觀看朝鮮空戰這個專欄的原因所在。最後,希望我們的空軍強大,解放軍強大,只有我們的國防力量真正強大了,我們才有一個安定團結的建設環境。
勝利屬於我們,勝利屬於我們偉大的人民志願軍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