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役中,需要我們有自己的空軍,沒有制空權的仗不好打

2020-12-22 歷史店

1950年 6月25日,這是一個炎熱的初夏,韓戰爆發,隨著美國為首的16國「聯合國軍」(下面簡化為美聯國軍)在仁川登陸,朝方節節潰退的不利局面出現了。更有甚者,美國各大報紙的不同版面上,都大幅發表了麥克阿瑟將軍「飲馬鴨綠江,回家過聖誕」的採訪報導。在當年的蕭瑟的10月,我志願軍首批入朝部隊,他們以報國為理想,以保家為目標,並以「雄赳赳,氣昂昂」的大無畏精神,跨過了鴨綠江,參加了這場舉世震驚的韓戰。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兩強相遇,勇者勝。當時在地面作戰的甲乙雙方是:甲方,以人民志願軍為首的中朝兩方軍隊,兵力164萬人;乙方是以美國為首的16國「美聯國軍」97萬人。如果打地面戰爭,雖然中國剛剛解放,物資短缺,糧食儲備不足,武器裝備也不先進,但是我人民志願軍旺盛的戰鬥精神,無堅不摧的革命意志,還是讓地面上的任何對手,都會感到「膽顫心寒」。

可是美聯國軍在交戰中,不僅出動了龐大的地面力量,更是派出了1200架飛機,配合地面部隊對朝方地面有價值目標,進行轟炸;對其有生力量,進行瘋狂掃射。並給入朝作戰的志願軍部隊帶來了極大的危險和軍事行動不便。

人民志願軍的地面部隊,面對高空中打不到的對手——飛機,真有一種,渾身有力氣,可是無處使的「懊惱」感覺。

為了儘快打破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空軍(下面簡化為美聯空軍)優勢,我志願軍部隊,決定成立屬於我們自己的空軍。人民志願軍空軍的首位司令員為劉震將軍,後來人民志願軍空軍的司令員由聶鳳智將軍擔任。

我們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戰鬥機操作複雜,必須要果斷迅速。參加空戰,飛行員必須要勇敢,機智,心理素質穩定,戰術動作純熟,在空中交戰這才能佔據上風。

當時,美聯空軍的主戰飛機是F-84和F86戰鬥機,又稱為是佩刀戰鬥機。它是二戰後,美國研製的後掠翼亞音速噴氣式戰鬥機,不僅裝配有空對空飛彈,而且可以執行超音速作戰任務,快速的飛行速度,強大的火力,讓這款飛機,成為了朝方上空的噩夢。同時,它也是該國第一款裝有彈射椅的戰機,令飛機的安全係數大增。

而志願軍飛行員的主戰飛機是米格15,以及後來的米格15比斯戰機,它們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設計的一種高亞音速噴氣戰鬥機,以及其改進型。米格-15比斯可攜帶多種武器,比如航彈、以及57毫米火箭彈,可以在複雜氣象中完成多種作戰任務。

如果兩相比較,美國的主戰飛機,其作戰能力,火力配置,還是稍強米格15。但米格-15的升限比F-86強,也就是可以佔據高度優勢,從上面往打,佔據戰場上的主動權。國內有句古話,叫做「上打下,不費蠟」(意思是不用仔細看)可是有一點,當米格15從上往下俯衝的時候,容易失速,導致新飛行員無法控制,必須果斷放棄飛機,這是它的缺點。

這兩種飛機都沒有裝備機載雷達,可以說,它們並不具備夜間截擊敵機的能力,故此,兩種飛機都有短板,也就是說它們都不能算是全天候作戰飛機。

飛機只是作戰工具,而決定空戰能否勝利的是飛行員。我空軍領導,為了儘快讓這些飛過國內螺旋式飛機的飛行員,熟悉米格-15噴氣式戰鬥機,決定加大培訓的力度。

這些年輕的飛行員們,在教官的指導下,開始了高強度的練習。他們經過20幾個小時的練習,基本上掌握了米格-15的飛行技巧,以及作戰原理,為了奪回朝鮮戰場的制空權,我志願軍空軍2個殲擊師、2個轟炸師、1個強擊師,作戰飛機不足300架,並在我志願軍全體飛行員,並沒有與敵方空軍實戰經驗的情況下,他們在這場大空戰中,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空中拼刺刀」的精神,利用國內飛機場,開始駕駛飛機,飛臨朝方戰場,開始與敵空軍展開了激戰。

1951年1月21日,這是在新中國空戰歷史上,非常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個「大日子」,志願軍空軍第4師第10團第28大隊大隊長李漢來了一個開門紅,首戰即擊傷美聯空軍F-84戰鬥轟炸機一架。1月29日,李漢再接再厲,他在新安州地區的空戰中,李漢又擊落F-84敵機一架、擊傷F-84各一架。

原來美聯空軍不是不可戰勝的,雖然他們的飛行員,有許多人參加過二戰,號稱飛行過1000小時以上,甚至有些飛行員,還是所謂的「王牌駕駛員」。李漢初出「茅廬」,就取得如此「不平凡」的戰績,真的是極大鼓舞了赴朝作戰的飛行員的士氣,凝聚了志願軍空軍必勝的信心。

美聯國軍地面部隊,在進攻頻頻受阻的情況下,更是將勝利的希望寄托在空軍的身上,面對美聯空軍發起的以破壞朝方鐵路為主要目標的「絞殺戰」,我志願軍空軍「逢敵亮劍」,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絞殺戰」。

在這場「反絞殺戰」中,志願軍空軍第4師大隊長張積慧,他在1952年2月10日空戰中,將美國空軍少校王牌駕駛員G·A·戴維斯擊斃,不僅在美國,甚至在世界都引起了轟動。

在這場反「絞殺戰」期間,志願軍空軍共擊落美聯敵機122架,擊傷41架。可謂戰績輝煌,經過10個月的奮戰,志願軍空軍取得了這次「反絞殺」戰的勝利。

美聯空軍的飛行員們,面對高飛如「鷹」,攻擊如「虎」,奔襲如「龍」的志願軍空軍,他們不由得發出了驚呼:「這太不可思議了,志願軍空軍在一夜之間,竟成為了世界上最強的空軍之一」

從1952年6月開始,到1953年7月的第三階段空戰結束,美聯空軍這次除了破壞公路和鐵路的交通線之外,還將破壞的重點,轉到了破壞朝方的水力發電系統、水利灌溉系統,以及軍隊補給系統之上。

我志願軍空軍在友軍的配合之下,輪番作戰,並採取了「一域多層四四制」的戰術,狠狠地打擊了美聯空軍。

在第三階段空戰中,我志願軍共取得了作戰800餘次,擊落擊傷聯軍飛機330餘架的偉大戰績。致使美聯飛機不敢再進入清川江以北地區,最後形成了「獨特」的米格走廊。

美軍參謀部曾經研究志願軍空中的戰術,研究的結果「辣眼睛」,那就是志願軍空軍根本就沒有戰術,而是靠著大無畏的精神在參戰,靠著不畏強敵的勇氣在參戰,靠著可以戰勝世界上任何敵人的豪情在參戰。

人民志願軍年輕的空軍,他們駕駛著並不先進的戰機,為何能以少勝多?為何能戰勝「駕駛時間長,作戰經驗多,飛機性能先進」的美聯空軍?這裡面不僅有「敢打敢拼」的軍事素質的原因;也有經過科學驗證的空戰技術的原因;當然,更多是「前進一步是戰場,退回一步是家鄉」的保家衛國的崇高理想,更重要的是,他們鑄造了我空軍「甘灑熱血永擔當,我用精神鑄國魂」的不屈脊梁。

盤點志願軍取得的輝煌戰績,釐清他們獻身的精神,不僅可以讓我們獲得非一般的動力,更可以獲得排除萬難,獲得勝利的內在動力。這才是我們寫朝鮮空戰,觀看朝鮮空戰這個專欄的原因所在。最後,希望我們的空軍強大,解放軍強大,只有我們的國防力量真正強大了,我們才有一個安定團結的建設環境。

勝利屬於我們,勝利屬於我們偉大的人民志願軍空軍。

相關焦點

  • 曾經沒有制空權,吃了太多虧,如今7架殲20共同巡航老兵熱淚盈眶
    因為沒有制空權,重慶被日軍炸了6年零10個月,軍民傷亡慘重,財產損失無數,並直接導致了「六·五隧道大慘案」。也是因為沒有制空權,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在美軍空襲下犧牲了多名高級將領(其中有39軍副軍長吳國璋、第50軍副軍長蔡正國、23軍參謀長饒惠譚、第40軍第118師師長羅春生、40軍118師參謀長湯景仲、67軍200師師長李雪瑞、20軍58師參謀長胡乾秀等)。
  • 沒有制空權的志願軍是如何對付美軍空襲的?
    對於自建軍起就接連不斷地打了20多年仗的人民軍隊來說,真正感受到來自空中的致命威脅,還是在朝鮮戰場上。那麼,沒有制空權的志願軍又是怎樣對付肆無忌憚的美軍飛機,從而粉碎絞殺戰的呢?當時,志願軍每月必須運過清川江以南2500車廂的物資才能維持最低限度的需要。然而志願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搶運過清川江以南物資1134車箱,這遠不能滿足需要。因此,8月底至9月初,志願軍前方發生了糧荒,抗美援朝戰爭進入困難時期。
  • 中國海空軍如何打贏東方諾曼第?許世友賦詞讚美
    1955年1月,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在浙東沿海打贏了一場「東方諾曼第」登陸作戰——一江山島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年輕的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共出動184架飛機,飛行勇士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奪取了一江山島的絕對制空權,還給島嶼上的敵軍以沉重打擊。等到戰役結束後,我軍的「猛將」許世友將軍還賦詞讚美這場在我軍歷史上擁有劃時代意義的登陸戰役。
  • 抗美援朝中秘密支援的蘇聯空軍:為了不被發現,禁止講俄語
    必須牢記,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打的第一仗。這是中國人民保家衛國不得不打的一仗,我國對抗以美國為首的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18國「聯合國軍」。
  • 信息化戰爭掌握制空權之關鍵
    儘管防空反導地位突出,但是要保證聯合作戰體系島嶼作戰或地面作戰行動的順利實施,需要以空軍航空兵、海軍航空兵、火箭軍飛彈部隊、陸軍空中突擊力量為主,首先奪取制空權,即奪取空中優勢。這是被馬島戰爭、海灣戰爭、敘利亞戰爭等局部戰爭證明的基本信條。  融入聯合體系奪取空中聯合火力打擊優勢。未來作戰,偵察發現即打擊。
  • 二戰德國空軍到底是怎麼喪失制空權的?答案在這場戰役裡
    二戰德國空軍究竟是怎麼喪失制空權呢,其實在傑米揚斯克戰役就初漏端倪了,但是可能因為這場戰役發生在1942年春,在莫斯科會戰和史達林格勒會戰兩場重大會戰之間,所以在這個時間段內發生的事情很難為人們所重視。 1941年12月蘇軍將德軍阻止在莫斯科的前沿,並開始轉入反攻。
  • 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零敲牛皮糖戰法成功挫敗美軍磁性戰術
    志願軍空軍僅有1個殲擊機航空兵師在進行實戰練習,尚未正式參戰。由於沒有制空權,志願軍的大口徑火炮和坦克難以發揮應有作用。「聯合國軍」方面,有坦克1130餘輛,輕迫擊炮以上火炮3720餘門,裝甲車490餘輛,3.5英寸口徑火箭筒7080餘具,不僅具備強大的火力優勢,還有絕對的制空權和制海權。
  • 抗美援朝的不易:後勤補給始終是難題
    本文說說後勤補給對戰爭的重要性,感嘆抗美援朝的不易。//1/。後勤補給決定戰場局勢     中國有句古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無論歷史上,還是現代,很多軍事家都說,打仗打的就是後勤補給。
  • 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雖然打得急了點,但卻不得不打
    抗美援朝五次戰役著實打得急了點,距離被迫反擊的第四次戰役,中間只隔了一天,部分重炮和裝甲猶在途中,卻不得不打。美軍走馬換將以後增兵,志司判斷美軍藉助增強的海空軍力量,有在東海岸的元山和西海岸的南浦北登陸的可能。以實際作戰結果,逼退和制止美軍軍事冒險,現實而急迫地擺在了志願軍面前。
  • 為何說制空權在現代戰爭中尤為重要呢?一旦失去會有什麼後果?
    制空權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一戰時期制空權對於戰爭的影響還比較小,只要陸軍實力足夠強大,即使沒有制空權,軍隊也能打贏戰爭。二戰時期失去制空權陸軍就會處處挨打,德國在戰爭前期依靠著坦克部隊和空軍聯合作戰,使用「閃電戰」打下了大半個歐洲。
  • 現代戰爭中若失去制空權,火炮陣地還能存活多久?
    義大利人杜黑在著作《制空權》中率先提出制空權是贏得一切戰爭勝利的前提,獨立空中作戰是未來戰爭行動的主要樣式,空中戰場將成為決定性戰場。自二戰結束以來,航空技術的發展使戰鬥機的性能越來越先進,作戰能力也越來越強,制空權的重要性也隨之越來越重要,如今一旦失去制空權,己方目標就會成為敵方的活靶子。所以說像火炮這樣的重武器,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很容易被飛機摧毀,生存能力將受到嚴重的打擊。
  • 抗美援朝中打不垮、炸不爛的鐵路線
    抗美援朝戰爭中,總計有240萬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參加戰鬥,數量如此龐大的部隊需要擁有良好額後勤保障。由於所需補給的數量巨大,鐵路運輸是最理想的方式。但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絕對的制空權,在從鴨綠江到38線數千裡的運輸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 抗美援朝空軍戰鬥英雄韓德彩:沒有不怕死的精神,是打不贏的
    「還有一次我的飛機油箱被敵人打通了,把油漏光了,可是離我們自己的機場還有50公裡。發動機停車了,怎麼辦呢?飛機的下面全是山,我向基地報告說發動機停車了,油也漏光了,基地要求我跳傘。可是我不願意跳傘,我們的飛機本來就少,飛機沒了你還打什麼仗,如果跳傘相當於把飛機扔了。我當時想著一定要把飛機帶回去,回去換個油箱還能飛,結果硬靠是將飛機完整地帶回了基地。
  • 制空權有多重要?專家:有壓著對手打,沒有被對手追著打
    但是,無論斯圖卡還是伊爾-2攻擊機,它們雖然打起坦克來毫不含糊,但卻需要本方有絕對制空權才行。一旦它們面對靈活卻火力不弱的戰鬥機。如果我們只是用反坦克的眼光去觀察制空權的重要性,那未免將制空權看的太過簡單了,也沒有深刻領會,制空權的戰略意義。
  • 17國聯軍火力超我們幾十倍,志願軍怎樣將其打回三八線?
    同一批人不罷休,又說什麼志願軍是靠著蘇聯的空軍和武器才打贏的,蘇聯人都沒好意思這麼說,但這些人說了。他們顯然是不知道直到第四次戰役末期,志願軍才換裝了一些蘇聯武器,在此之前志願軍已經陳兵三八線了。我一直不理解,為什麼都是中國人,自己的前輩打出了舉世震撼的戰績,這些人就是不相信呢?
  • 抗美援朝第六次戰役,上下磨刀霍霍,規模空前,為何最終取消
    中朝雙方領導人都認為,第五次戰役後的短暫被動局面會因為我方發動的一次大規模戰役而轉變,所以這一戰時很有必要的。停戰談判開始前,彭司令就將第六次戰役準備之計劃報告給了主席。他決定將反擊戰定在8月份,若是在這次反攻中能夠取得一兩次以上的勝利,那麼必然會降低美軍的戰鬥意志。
  • 抗美援朝70周年|美空軍參謀長握住他的手:「我當年就是被你打下來...
    機身上繪有9顆紅星:5顆空心的星代表擊傷敵機數量,4顆實心的星代表擊落敵機數量。初試鋒芒:帶隊擊落敵機自己並不滿意1950年6月,中國空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空軍第四混成旅在南京正式成立,這支部隊集中了當時空軍的所有戰鬥力,王海進入該旅。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第二年。
  •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成長的中國空軍
    劉(亞樓)司令員說我們等不及了,戰爭就是要在邊打邊建,在戰爭中學習戰爭。 李漢旗開得勝,他在東北老航校的同學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在向蘇聯空軍學習和美國空軍戰鬥的過程中,中國空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浴火成長,越戰越強。他們在實戰中提出了「一域多層四四制」戰術,高低配合,梯次攻擊,靈活作戰;1951年11月,空8師已能配合志願軍第50軍轟炸大小和島,實施空地聯合登島作戰。到韓戰結束時,中國空軍先後有殲擊機航空兵10個師又1個團、轟炸機航空兵3個大隊參戰,擊落敵機330架、擊傷敵機95架。自身損失231架。
  • 長津湖戰役中,他的隊伍只剩14人,之後孤軍奮戰,獨自佔領小高地
    在抗美援朝的作戰中,發生了這樣一場艱苦的戰役,名為長津湖戰役,它是成為兩軍軍史上最為殘酷的戰役。在長津湖地區,我軍基本沒有制空權,每天需要躲避美軍出動的數量龐大的戰鬥機的轟炸。而第九兵團在之前的參戰歷程中從未經歷過這樣的空襲強度。
  • 海軍少將楊漢黃曾作為空軍飛行員參與抗美援朝 航跡遍布朝鮮
    雙方飛行員軍事素質天差地別,我軍殲擊機飛行員飛行時長也就二三十個小時,而敵人多數有五百至數千小時;我們沒有戰鬥經驗,而敵人不少是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老手。與美國空軍飛行員的戰鬥結果,和我在陸軍戰鬥中目睹太多的敵我傷亡規律一樣,敵人越怕死越要死,我們越不怕死越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