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林輝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為進一步推進「三減三健」(減鹽、減油、減糖,健康骨骼、健康口腔、健康體重)等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大河報特推出系列公益科普「專家說健康」,指導公眾強身健體,健康好生活。
53歲的張女士體重200多斤,十多年前偶爾腰部疼痛,因症狀較輕,在進行理療、推拿後,症狀基本消失了。不料,沒過幾個月,腰疼再次出現,而且左下肢也開始疼痛了,在醫院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雖然進行了保守治療,卻一直不能除根。
隨著年齡的增長,張女士腰腿痛麻的發病頻率逐年增加。今年4月初,舊病又犯,腰腿痛麻、四肢無力、走路一瘸一拐,尤其是天氣劇烈變化時,腰疼得整晚都睡不成覺,到醫院檢查後,發現自己不僅是腰椎間盤突出症,還得了腰椎滑脫。
張女士及其家屬輾轉多家醫院,醫生均建議手術治療,但是因擔心手術會破壞脊柱的穩定性以及可能會發生的併發症,予以婉拒。
那麼,不手術能解決腰椎間盤突出合併腰椎滑脫嗎?
今年6月份,經過多方打聽,張女士得知中醫骨科名家張喜海院長擅長用傳統中醫藥治療各種骨病,就抱著試試的心態,來到鄭州市二七區長江西路與鄭密路交叉口西北角的長江路136號。
張喜海院長望聞問切後,決定採用散寒通絡、活血止痛的中藥進行內服外用治療。
經過張喜海中醫骨病團隊一個月的治療,張女士腰不疼了,走路也不像之前只能走100多米了,而是走起來噌噌的。
繼續治療一個多月後,張女士腿痛、麻木症狀基本消失。出院後,擺脫痛楚的她立即出去旅遊了一大圈。
「腰椎滑脫症的發病率較高,腰椎間盤突出症合併腰椎滑脫在臨床也比較常見。」張喜海院長說,腰椎間盤突出症和腰椎滑脫在臨床病理分析上是互為因果的關係。雖然使用手術治療可以解決問題,但傳統手術創傷大、出血多、恢復慢,而且需要做神經減壓,對中老年患者來說都代表著極大的風險。
張喜海院長是張氏中醫的第六代傳人,張氏中醫起源於清朝鹹豐年間,至今已有169年,其治骨病的特色在於傳統中醫藥內服外用,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祛寒除溼、透骨拔毒,使骨質、肌肉、經絡和軟組織實現新的平衡,從而達到治療骨病、解除患者病痛的目的。
近40年來,張喜海院長一直致力於幫助患者擺脫骨質增生、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關節炎、風溼病等一系列疑難骨病問題,屢獲好評。
如果您有骨健康問題,可撥打大河報健康熱線0371-65795671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