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書法展將開幕:曾創辦復旦大學 與毛澤東惺惺相惜互背對方詩詞

2021-01-19 北晚新視覺網

于右任出生於陝西省三原縣,原名伯循,以字行,號騷心、髯翁,晚年又號太平老人,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先驅、近代教育家,早年追隨孫中山,投身於推翻清王朝封建統治的辛亥革命。這位被譽為「三原草聖」的革命者同時還是一位有著深厚素養的詩人。他不但以筆墨寫詩,更以詩心作詩。

出版的《標準草書》至今還在使用

于右任的身份很多。他是書法家,又是教育家,既是民主革命的先驅,亦是一位滿懷詩情的詩人。幼年時喪母、父親外出經商,由伯母教養長大的于右任在私塾裡接觸到了詩。1885年,7歲的于右任來到三水,跟隨宿儒第五(複姓)先生讀書。4年之後,回到陝西三原的于右任師從毛班香先生,從此開始學習古、近體詩。因為在閒暇時間幫助先生打理私塾雜事,于右任得見南宋詩殘本。

同樣活在亂世,同樣的土地正被來自更遠地方的列強踐踏著。跨越時空,11歲的少年被千年前的忠烈之士所感染。在文天祥、謝枋得的詩集殘本中,于右任看見了諸位先賢的激越聲調、高昂意氣,感受到了滿紙家國興亡之嘆。由此,于右任悟入詩學殿堂。在這一年(1889年),于右任在四川經商的父親自川返家,父子二人常共一燈夜讀。同樣在這一年,于右任師從太老師毛漢詩學習王羲之行草。此時,一位滿腔詩心與熱血的書法家正在快速成長。

在研習書法的人看來,于右任在書法上的成就最大。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高級註冊教師克鐳稱于右任「是一位劃時代的大書法家」。「後人將于右任視為王羲之之後的『現代書聖』。」克鐳這樣告訴記者,「清代開始,書法分兩派,帖學派以二王及趙孟頫為模範,稱為南派;北派為碑學,因為考古成果的豐富所以在清代逐漸復興。在書法藝術上,這兩個風格很難融合在一起。而于右任卻通過自己的鑽研與實踐,將碑學與帖學融合為一體,這是前所未有的。」

于右任最初學習的就是王羲之行草,以此為起點接觸帖學,研習二王以及趙孟頫的名帖。中年,于右任開始學魏碑,同時致力於收藏碑石。即便一些碑石已經難以找到,于右任也會收集相關的拓片。「光漢代至宋代的墓誌就收集了近400餘方。在收集這些碑石的過程中,于右任遊走於名山大川,寫了很多東西,其中有一首《尋碑》最能代表于右任的經歷與感觸。」克鐳介紹。

這首詩這樣寫道:「曳杖尋碑去,城南日往還。水沉千福寺,雲掩五臺山。洗滌摩崖上,徘徊造像間。愁來且乘興,得失兩開顏。」詩中不但再現了于右任四處走訪找尋石碑的情景,還抒發了找碑過程中的感受,同時也是于右任的人生態度:當憂愁來臨,便調集起自己的全部興致;無論找到與否,都保持著樂觀的態度。在于右任的另一首五絕中,同樣能看出他對於碑文的重視:「朝寫石門銘,暮臨二十品。辛苦集為聯,夜夜淚溼枕。」除了對臨碑的重視外,還不難發現于右任練習書法之刻苦,朝暮都在臨摹,寫著寫著,竟然涕淚落下,夜夜都沾溼枕頭。于右任將其寓所命名為「鴛鴦七志齋」,而這些碑石則被統稱為「鴛鴦七志齋藏石」,後來悉數轉贈與西安碑林。

「于右任在自己的字體中融合了碑、帖二學,使得他的作品中既有碑的雄強剛健,有金石味,又有帖學的柔美、秀麗、飄逸,化解了北碑的生硬,給二王柔美的風格增加了強悍的元素。」克鐳說。

書法藝術中極具獨特美感的草書之所以能夠廣為流傳,其實也歸功于右任的研習與整理。于右任在1934年成立了標準草書社,初期以「章草」《急就草》為準繩,之後以二王草書為本,修補章草的缺失,再輔以歷代書法家之現今優美筆法,重實用,取美藝,從而完成了後來的「標準草書」。1936年7月,于右任的《標準草書》出版,在自序中他這樣寫道:「今者世界之大,人事之繁,國家建設之艱巨,生存競爭之劇烈,時之足珍,千百倍於往昔,廣草書於天下,以利製作而新國運,此其時矣!此其時矣!」

到了1937年,于右任修正了《標準草書》中的一些錯誤,本欲付梓,卻因抗戰爆發而不得不中斷。1938年,于右任將《標準草書》第三次修正,並交由上海中華書局出版。1940年進行了對《標準草書》的第四次修正。1942年,《標準草書》第五次修正,書法名家吳稚暉謂《標準草書》「對於中國文字改良之貢獻為許慎《說文解字》之後第一部」。于右任還撰寫了《標準草書千字文》,在自序中指出自己對於草書的要求便是「易識、易寫、美麗、準確」,也說明了《標準草書》「其取材也,兼求之於章今狂三派之作者,使其各盡所長,有平均發展之機會」的準則。

「在于右任之前是沒有標準草書的。《標準草書》更加接近現代社會,也更實用。《標準草書》總結出了篆、隸、楷、行與草書之間的規律性符號,解決了草書與準確之間關鍵性的書寫問題。這本書現在仍然具有實用價值,因為它既是學習草書的入門課本,又是最佳途徑。」克鐳告訴記者,「我自己主要寫篆書與隸書,但是在落款時偏愛草書,如果用二王風格書寫的話與作品整體風格就不太統一,但是用于右任先生的草書落款的時候就會與作品的整體格調統一,作品也會更有質感。」

《標準草書》總共經過9次修訂,于右任還專門與出版社協商,自己不收版稅,但務求出版社定價低廉,以便普及草書。

以詩詠懷寓古今

對于右任來說,極高的書法成就某種程度上「掩蓋」了他的詩情與詩才。毛澤東與于右任二人在詩文之才上更是互相認可。據資料記載,國共第一次合作時,于右任就與毛澤東有過交往:毛澤東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曾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部長,所以和許多國民黨元老都認識。這些人中,毛澤東敬重于右任,在青年時代便喜愛閱讀于右任主編的《民立報》,後來二人還在詩詞上有過多次交往。

重慶談判時,于右任曾和毛澤東見過面,二人還在詩詞上進行了交流。他們不但暢談古詩詞,互相還能夠背誦對方的詩詞。于右任背出了毛澤東《沁園春·雪》中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則誦出了于右任參觀成吉思汗陵時寫的《越調天淨沙》:「興隆山上高歌,曾瞻無敵金戈,遺詔焚香讀過。大王問我:幾時收復山河?」二人的惺惺相惜讓在場的很多學者讚嘆。

于右任的許多書法作品都是他所書之詩或者他所作之詩。例如,于右任曾經題寫過清代詩人、文學理論家趙翼(趙甌北)的《詠孝陵詩四之一》:

戡亂兼能致治平,規模宏遠照寰瀛。身從乞食難俱試,目不知書學自成。養士末流猶氣節,親儒初運已文明。始知三百年天下,儘是開天一手擎。

作為詩人的趙翼曾經寫下過「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這樣的句子,因為他知曉,如果詩人高產,很大程度上意味著詩人所在的國家正遭受著苦難,而他們工整秀麗的句子,又何嘗不是對於苦難的描摹,又何嘗不是滄桑的表現。于右任對趙翼之詩認可,對趙翼家國情懷的認可,這種情懷又能在于右任自己所作的詩中體現。

于右任曾寫過《興平詠古》多首,抒發了諸多自己對於歷史的見解。如在「少治春秋學有加,暮年災異亂如麻。儒生眼界容方寸,抵死昌言罷百家」指摘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學術思想使得春秋豐碩的思想都被禁錮,諷刺了董仲舒的「儒生眼界」。

「椎生凹凸劍生稜,遊俠曾聞徙茂陵。斷自公孫誣郭解,人豪挫折腐儒興」一詩中,又對因人告發門客殺人遊俠郭解深表同情。

對於唐代的絕代美顏楊貴妃,于右任同樣有自己的看法,他在詩中稱「誤國誰哀窈窕身,唐懲禍豈無因。女權濫用千秋戒,香粉不應再誤人」,希望後人以此為戒,不再因香粉而誤人。

而對於漢代史學家班固,于右任則同樣有詩評說,他在詩中說:「博學鴻才賦兩都,園林苑圃盡陳鋪。史家今古真評在,遷固龍豬未盡誣。」稱讚了班固的博學多才以及撰寫史學著作時的客觀精神。

從這些詩中不難發現,于右任不但用典極為熟練,對於歷史也有自己的看法與見解,並且希望人們能夠以史為鑑,不要重蹈歷史的覆轍。有資料顯示,于右任曾寫過的《興平詠古》組詩共三十四首,如今僅存九首,其他都已散失。

于右任書寫的杜甫詩同樣能看出他的詩歌品位:「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塵匣元開鏡,風簾自上鉤。兔應疑鶴髮,蟾亦戀貂裘。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于右任所書寫的杜甫之《月》,可謂是情景相融,運斤意象無不恰到好處,一股清秋之中的淡然雅趣盎然而生,詩意濃鬱。

從這樣的詩歌品位就不難看出于右任是一個十分有生活情趣的人。1928年,于右任遊鄧尉,在河邊小吃館「石家飯店」就餐,見小飯館內牆上有舊題字,隨即題詩其上。飯店主人恐怕不認識于右任,便露出了猶豫的神色。于右任會意,便多給了老闆一些錢以表歉意。其他食客中有人將此事記下,並在《滬報》上刊發文宣揚了出去。當時之人皆傳頌此事。後來還有人專門去石家飯店吃飯,在水中遊船之人也必去該小店小酌,同時觀賞于右任所題寫的詩。石家飯店因此馳名,後來于右任再去該店,店主人對于右任便像對「財神」一樣尊敬。

于右任行草詩稿《題梁鼎銘畫拐子馬圖》創辦復旦大學及上海大學

于右任是民主革命先驅,同盟會元老。青年時,于右任便顯露出了憂國憂民的革命者氣質,更顯示出對於清廷外軟內嚴政策的不滿。1898年,年僅20歲的于右任就被陝西學使葉雨愷賞識,並被其譽為「西北奇才」。1900年庚子之變後,慈禧太后入陝,于右任曾欲上書陝西巡撫請其手刃慈禧太后,後為其同學勸阻。1904年春天,已經在科考中取得不錯成績的于右任赴開封應禮部試。本來已被錄取,但因為他「昌言革命」而被革除,同時被清政府列為通緝犯人,不得不流亡上海。

于右任到上海之後,教育家馬相伯將于右任招入當時的震旦公學。于右任作詩自述其革命思想形成及亡命之經過:「虎口餘生亦自矜,天留鐵漢卜將興。短衣散發三千裡,亡命南來哭孝陵。」雖然狼狽,雖然經歷追殺,但是于右任沒有丟掉自己的氣節與信念,逃亡三千裡,來到南方繼續自己的鬥爭。他還寫道:「柳下愛祖國,仲連恥帝秦。子房抱國難,椎秦氣無倫。報仇挾兒志,報國烈士身。寰宇獨立史,讀之淚沾巾。逝者如斯夫,哀此亡國民。」縱觀歷史,這寰宇之中哪個國家的獨立不是經由犧牲換來的,讓人想來便心生哀穆。可在于右任看來,自己是可以與春秋奴隸起義領袖柳下拓、不屈服於秦國的魯仲連以及在博浪沙用巨椎行刺秦始皇的張良比肩的志士,這位熱血志士願以自己之身軀報國。

為了自己的理想,于右任於1905年同馬相伯等人共同改造震旦公學,並建議用「復旦」之名命名新學校,以表示不忘震旦舊名,更有復興中華之意,遂為眾人接受。當年八月建校完成,定為復旦公學,推馬相伯為校長。1906年,于右任在康心孚引薦下於日本結識孫中山,當年9月20日加入同盟會。1907年,他創辦《神州日報》,宣傳革命思想,發揚民族精神。1909年的3月26日,于右任又創辦《民呼日報》,但在6月29日停刊。之後又於8月2日創辦《民籲日報》,抨擊清廷管理、揭發日本侵略暴行,兩個月後被查封。于右任並不氣餒,在1910年創辦了《民立報》,如前文所說,這份報紙收穫了一位後來大名鼎鼎的讀者——毛澤東。1922年于右任與葉楚倫、邵力子等人創辦上海大學,並擔任首任校長。積極支持國共合作的于右任,在任上海大學校長期間還曾聘請過李大釗、瞿秋白等人來校任教。

于右任行書扇面去世前希望回到故鄉

作為同盟會成員以及國民黨黨員,于右任擔任過很多職務。1912年1月1日于右任就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交通部次長;4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于右任被推為參議。1924年,于右任在中國國民黨大會上與孫科、廖仲愷等十九人被推為黨章審查委員會。與胡漢民、張靜江等二十四人當選為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1926年,于右任在國民黨第二屆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1929年于右任在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與胡漢民等九人共同被推舉為主席團成員,並再次被選舉為中央執行委員。1932年任國民政府監察院長。

1948年,于右任被提名競選副總統,其競爭對手李宗仁、孫科等人天天宴請代表、免費提供代表住行以爭取選票。于右任不似其他人那樣為代表們所準備金錢禮品,他準備的乃是一紙書法:「為萬世開太平。」最後,于右任未當選,但落選之後,全體代表起立向于右任鼓掌10分鐘,向他的清正、廉潔表示欽佩。

于右任所書的「為萬世開太平」六字實際上是北宋思想家,理學、關學創始人張載的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據于右任的兒子於中令說,這六字于右任寫過很多,估計至少有三萬幅。晚年,于右任還寫過「垂老還期致太平」的詩句。

1949年,于右任到臺灣,直到去世都嚮往祖國統一,克鐳告訴記者這樣一則故事:「據說于右任先生在去世的前幾天還給前來探望的學生晚輩們留下了無言的謎:已經病重無法言語的于右任用手比劃了個『一』,又比劃了個『三』,人們都不解其意。直到老人去世,才有人將這解讀為這是于右任盼望祖國統『一』,然後回到自己的故鄉陝西『三』原。」

1964年11月10日晚8時8分,于右任因肺炎轉肝腎衰竭而逝世。

相關焦點

  • 「轉載」《于右任傳》——創辦復旦
    某日,因有重要議程,蔣親自出席並主持會議,還邀請各院院長參加,于右任時任監察院院長,亦得與會。當原定議程討論完畢時,蔣照例問一下,還有什麼事?如無人吭聲,即宣布散會。蔣話音剛落,于右任即欠身說,復旦大學改為國立一事,早有報告送陳(立夫)部長,是否討論一下?蔣猝不及防,只得說:可以。因而命陳立夫將復旦的報告簡述一遍,蔣問:你們有什麼意見?
  • 三原歷史名人于右任先生
    于右任先生早年是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同時也是中國近代書法家,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重要奠基人之一!是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創辦人,復旦大學、私立南通大學校董等。
  • 于右任:一支筆, 勝過十萬毛瑟槍
    于右任草書五言聯——「明月一壺酒,清風萬卷書」 于右任早年曾主編過思想激進的《民立報》,毛澤東在學生時代喜歡閱讀此報,當時就知道了于右任的大名,對其很仰慕。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與于右任曾在一起暢談詩詞。
  • 復旦創始人于右任:醉酒寫「不可隨處小便」,改變順序成處世警言
    提到我國的書法家,我們不得不想到張旭、王羲之等人,而于右任是民國時期的一個書法家,他也寫下了許多的流傳很久的書法作品。他在一次醉酒的時候隨便寫了「不可隨處小便」這句話,在他酒醒了之後,將這句話的順序進行了重新排列,排列之後的句子更是一語驚人,成為了處世的警言。
  • 于右任書法魏碑十八篇
    于右任擅長詩詞、書法,他是中國近代書法史上的書法藝術大家,尤擅魏碑與行書、章草結合的行草書,首創「于右任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近代書聖」「中國書法史三個裡程碑之一」。于右任的書法,便是在北魏楷書中融入了行書和隸書的筆意,可謂融碑帖於一爐,形成他獨特的書作。
  • 毛澤東詩詞的字斟句酌
    毛澤東對這本詩集十分審慎,他給發表過的27首作品署明了寫作日期;補上了一些詞的題目,如將《浣溪沙》改成《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改動了少數題目,如將《遊仙〈贈李淑一〉》改為《蝶戀花·答李淑一》;對部分詩詞正文和附註作了訂正;為一些和詞附上了原作。「六三年版」是毛澤東親自參與審訂、編輯的毛澤東詩詞版本。
  • 于右任 | 江山萬裡心
    于右任早年系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同時也是中國近代書法家,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中國近現代著名高校的創辦人。1964年因為政治原因而長期鬱悶成疾,病逝於臺北。于右任墓位於臺北市陽明山上,玉山主峰有其雕塑。于右任精書法,早在20年代便有「北於南鄭」之稱,「南鄭」指鄭孝胥。
  • 曠世草聖 · 于右任
    于右任(1878一1964),原名伯循,字右任,號騷心,晚年號太平老人,陝西三原人。著名的教育家、詩人、書法家。于右任早年參加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成立後,被推選為民國首任交通部次長。後長期擔任民國政府的監察院長。
  • 朱文杰:于右任故居紀念館
    于右任先生曾經在西安南門內東側的書院門街52號居住過,如今這座百年老宅,成了于右任故居紀念館,曾稱于右任故宅眷念館。一塊「源遠流長」藍底黑漆字木匾,高懸在門頭,顯得特別莊重有氣場。    1937年始,于右任先生就將他的結髮妻子高仲林和長女於芝秀安排到這裡定居。於先生每次回陝也一定在此居住,並在這裡接待親朋好友,門生故舊,三原鄉黨。
  • 「草聖」于右任書法大觀
    《高山仰止,旦復旦兮—一代草聖于右任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紀念集》。          2.《草聖于右任墨跡》P160,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10月。展 覽:「一代草聖」于右任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紀念展(上海)復旦大學于右任館作為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的于右任先生,與書法大家鄭孝胥有著「北於南鄭」之稱。
  • 復旦大學——竟然走出了這六大知名人物,你知道哪幾位?
    學校前身是1905年創辦的復旦公學,是中國最早由民間自主創辦的高等學校之一。1952年院系調整後,學校成為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復旦大學。當然,從復旦走出來的大牛更是數不勝數,今天我們來了解其中六位,你都知道哪些復旦名人呢?
  • 【11.10】「名士」于右任
    當時的「震旦學院」是法國人贊助的學校,因為法籍神父試圖將學校徹底改為教會學校,馬相伯憤然離校,諸多學子跟隨退學。于右任四處奔走,出錢出關係,和邵力子等人協助馬相伯,在1905年一起創辦了「復旦公學」,即復旦大學的前身。「復旦」這個名字,就是于右任建議的,典出《卿雲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 專欄 || 朱文杰: 于右任故居紀念館
    1937年始,于右任先生就將他的結髮妻子高仲林和長女於芝秀安排到這裡定居。於先生每次回陝也一定在此居住,並在這裡接待親朋好友、門生故舊、三原鄉黨。  從1947年起,于右任將家室由外地遷回陝西,與其弟於孝先一家同住在書院門於家老宅。後來,1949年于右任被裹挾去了臺灣,而妻子高仲林和女兒於芝秀則留落大陸,後輾轉重慶、成都,無奈回到西安就一直生活在書院門。
  • 周退密書法展開幕:60餘幅作品帶你重溫「海上寓公」的筆下風骨
    昨天,在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開幕的「周退密書法展」上,其夫人施蓓芳整理出他生前的60餘幅書法作品,帶大家重溫這位「海上寓公」筆下的風骨。圖說:文史大家、書法家周退密周退密是上海文化界的一張名片,相比書法上的造詣,他在文史界與詩壇的成就更為人所熟知。
  • 《從善如登——得一抄毛主席詩詞、習主席用典》書法展開幕
    (開幕式現場) 12月30日,湖南人文科技學院主辦,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如意館承辦的《從善如登——得一抄毛主席詩詞、習主席用典》書法作品巡展,第一站在美麗的湘中明珠婁底開幕。本次書法展的內容是作者得一以毛主席寫於各個歷史時期的詩詞和習總書記用典為書法創作題材,既讓觀眾有書法上的「悅目」,又有深刻體悟內容的「賞心」,相得益彰,兩全其美,因此這是一次非常值得大家關注的書法展。現在我們生活得比較奢侈,比如我們隨便就可以通過各種途徑,讀到各種好的藝術,好藝術是滋潤人的,如沐春風,所以精神奢侈。
  • 西安于右任故居博物館簡介
    于右任(1879—1964),名伯循,字右任,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
  • 復旦大學八大知名校長
    復旦大學(Fudan University),位於上海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一所世界知名、國內頂尖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復旦大學前身是1905年創辦的復旦公學,是中國最早由民間自主創辦的高等學校之一。
  • 邯鄲都有復旦大學的分校區了?復旦大學邯鄲校區?
    有網友表示復旦在邯鄲有校區? 以後考上復旦大學得不去上海讀書了?原諒我們的沒文化,一看到邯鄲我還以為復旦大學在河北邯鄲有分校了!激動一下,原來人家是在上海邯鄲路校區。復旦大學邯鄲校區,是復旦大學的主校區,通稱「本部」(廣義上的本部),因位於邯鄲路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