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世草聖 · 于右任

2021-02-19 書畫文化

書畫文化微信號:Taizhouwenhua

✎每月覆蓋20000000微信用戶 最受歡迎的文化類公眾號

傳播:傳統文化 | 書畫名家 | 藝術品收藏 | 茶道 | 文學 | 視覺


于右任(1878一1964),原名伯循,字右任,號騷心,晚年號太平老人,陝西三原人。著名的教育家、詩人、書法家。于右任早年參加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成立後,被推選為民國首任交通部次長。後長期擔任民國政府的監察院長。

我國著名書法家張新明介紹說,于右任精書法,尤擅草書,首創「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近代書聖」。1932年在上海創辦標準草書社,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整理、研究與推廣草書,整理成系統的草書代表符號,集字編成《標準草書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書局初版),影響深遠,至今仍在重印。著作《右任詩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標準草書》等。

于右任長髯飄飄,是其一大特徵。于右任臨終詩「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海茫茫,山之上,有國殤。」廣為流傳。 于右任陝西三原人。復旦大學校友。記者,詩人,書法家,政治家。早年加入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反對帝制。曾在上海辦《神州日報》、《民呼日報》、《民立報》、《民籲日報》,鼓吹革命。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交通部次長,國民政府常委、軍委會常委、審計院院長,後長期任監察院院長。1905年,協助馬相伯創立復旦公學,後時時關注復旦,曾三度援手救助復旦於危厄之中,有「復旦的孝子」之稱。

于右任精書法,尤擅草書,有《標準草書》一冊行世,被譽為「當代草聖」。1964年病逝於臺灣。


相關焦點

  • 于右任的「標準草書運動」 為什麼可以說是失敗的?
    于右任的「標準草書運動」為什麼可以說是失敗的?于右任「標準草書運動」的目標是將千百年來一個字多種寫法、不規範的草書標準化,釐定出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的標準草書並廣泛推行,以節約時間、方便使用,藉此宏揚中國文化藝術。于右任的「標準草書」在老百姓中不可能普及的原因既明,那麼書法學習者並不接受以「標準草書」為標準構形的原因又何在呢?
  • 于右任楷書對聯,真誘人
    于右任(1879年-1964年),漢族,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是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于右任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同時也是中國近代書法家,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等中國近現代著名高校的創辦人。于右任作品水平代表著清末民初碑學的巔峰。今天給大家展示于右任60副楷書對聯作品,細緻呈現當代「草聖」風範。
  • 于右任與碑林:書法的流派
    上世紀初,于右任的二弟於孝先買下了書院門東邊的這座宅院,那時在西安陝西中學堂讀書的于右任已經高中舉人,但因印行諷刺時政的詩集《半哭半笑樓詩草》,被清廷革去舉人銜,並下密旨捉拿且要就地處死。于右任最後僥倖出城,逃亡至上海,從此開始了革命生涯。在陝西中學堂讀書前,于右任曾就讀於三原宏道學堂,當時他已經表現出強烈的革命意願。
  • 于右任 | 江山萬裡心
    于右任早年系同盟會成員,長年在國民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同時也是中國近代書法家,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中國近現代著名高校的創辦人。1964年因為政治原因而長期鬱悶成疾,病逝於臺北。于右任墓位於臺北市陽明山上,玉山主峰有其雕塑。于右任精書法,早在20年代便有「北於南鄭」之稱,「南鄭」指鄭孝胥。
  • 「草聖」于右任書法大觀
    《高山仰止,旦復旦兮—一代草聖于右任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紀念集》。          2.《草聖于右任墨跡》P160,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10月。展 覽:「一代草聖」于右任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紀念展(上海)復旦大學于右任館作為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的于右任先生,與書法大家鄭孝胥有著「北於南鄭」之稱。
  • 詩經·鄭風《野有蔓草》,偶然的相遇,寫下了曠世纏綿
    詩經·鄭風《野有蔓草》,偶然的相遇,寫下了曠世纏綿 文/成長新視點 一、《野有蔓草》詩文。
  • 于右任題籤,小題「大作」,妙跡天成!
    被譽為「曠代草聖」的書法大家于右任,他的諸多題籤書法作品雖是「小題」,可卻真情洋溢,精益求精,藝術魅力可品可鑑,實為「大作」。 于右任 題曾國威編著《心理學》(左) 于右任 題吳履泰著《無倦廬詩文存》(右)
  • 【線上展覽】赤子丹心——于右任書法藝術特展
    于右任先生楷書自晉唐入北碑,方整中見俊逸,粗獷中寓高華,得中和之大美,可與古之大家同看;草書綜歷代精萃,承古開新,以碑入草,大氣不雕,自然舒闊,於旭素之外另開新徑,為草書藝術史上的一座豐碑。他的藝術成就、人生經歷、精神追求,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文化在這個時代所能達到的高度,為當代書法界樹立了德藝雙馨的典範。     于右任先生為一代文宗,詩書兼美。
  • 書壇點將錄之一: 髯翁于右任
    他寫了一系列詩篇,輯成《半哭半笑樓詩草》,於1903年冬在三原印行,由此遭到清廷通緝,他就是後來的髯翁于右任。       于右任逃到上海,化名劉學裕,在震旦學院讀書。隨後,他將救國宏願寄託於教育,先後創辦復旦公學(今復旦大學)、上海大學、西北農林專科學校(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擔任校長或校董。1906年,于右任在日本得見孫中山,並加入同盟會。
  • 朱文杰:于右任故居紀念館
    周恩來得知這一消息後,專門派全國政協副主席屈武(于右任女婿)等到西安為老婦人祝壽。祝壽的信件和照片傳到于右任手中後,老人深為感動。他以詩詞寄託情感,在一首詩中寫到:「夜夜夢中原,白首淚頻滴」「昨夜夢入中原路,馬首祥雲照庶民」。    直到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先生逝世,他們一家也沒有團聚。
  • 紀念于右任逝世56周年,林散之逝世31周年
    于右任擅楷、行、草,而以大字行書的成就為最傑出。他繼承秦漢魏書法的主體精神,沉雄、博大、樸拙,而又以雄渾奇肆出之。其大字行書創作的代表作品主要是對聯,成就超邁清人。我們看清代名家的于右任在清人碑帖融合的基礎上,可以說是進入了化境,沒有造作氣。于右任的草書也是有大成就的,但藝術的高度遜於魏體行書。出於歷史的原因,於老提倡的標準草書沒有真正推廣起來。加之有代筆現象,影響真偽之辨,這對於我們研究於老的草書,有負面影響。如看於老在臺灣期間的草書千字文以及題跋金石碑帖的寸草、手稿等等,則非常好,寫得尤其渾融圓勁而又簡括、洗鍊、松活,有著鮮明的個人風格。
  • 【11.10】「名士」于右任
    後來在于右任26歲的時候,在《新民叢報》上發了一篇文章,署名是「于右任」。「右任」與「誘人」諧音,且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的服裝前襟向左掩,稱為「左衽」(相區別於中原漢族的「右衽」),後來泛指異族統治,所以他就開始用「于右任」作為自己名字。于右任2歲喪母,父親在外打工,委託于右任的伯母將他撫養成人。
  • 從草書起源和發展,到于右任創立標準草書的得失:漫談草書
    草書的起源及發展:草書產生的原因:「草」在漢字的解釋當中,有不細緻,潦草之意。還有匆促,急促的含意。「草」字用在書體當中,很好的解釋了這種書體產生時的特點:即潦草而快速。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之中,易識易辨、簡便易寫一直是驅動文字發展演變的源動力。隸書、楷書、草書都是在這種實用需求下發展而來的。
  • 于右任:一支筆, 勝過十萬毛瑟槍
    從小家境貧寒,生母趙氏是插著草標買回家裡的,在他2歲時不幸病逝。當時父親於新三還在四川打工,只能由二伯母房氏代為撫養。6歲入名儒毛班香的私塾就讀。1900年慈禧出逃到西安,于右任甚為憤懣,故意照了一張披頭散髮的照片,背景是他撰寫的對子:「換太平以頸血,愛髮妻如自由。」三年後,于右任寫下《半哭半笑樓詩草》,有句曰:「女權濫用千秋戒,香粉不應再誤人。」
  • 專欄 || 朱文杰: 于右任故居紀念館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漢族,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誘人典出《四書》「夫子循循善誘人」。後取諧音因而自稱「右衽」,「衽」即衣襟,「右任」由「右衽」的諧音而來。  于右任先生曾經在西安南門內東側的書院門街52號居住過,如今這座百年老宅,成了于右任故居紀念館,曾稱于右任故宅眷念館。
  • 于右任草書:不求態而儀態萬千,不著意而意境橫生
    所以,少年時代的于右任,以習楷書為主。毛班香是關中有名的塾師,他深諳楷書是學習各種書體的基礎,他教的學生,習字都從趙子昂的「千字文」學起。 數十年後,于右任倡導標準草書,將歷代草聖千字文匯集整理出版,供人目寫,自己又手書標準草書千字文,以為習草聖千字文的參考。
  • 2020松井佑貴井草聖二杭州演唱會:日本的音樂者之歌
    是的呢,你沒看錯哦,2020松井佑貴井草聖二杭州演唱會下個月29號就要開始啦!松井佑貴作為一個80後,松井佑貴酷愛打籃球,不知道各位小姐姐們有沒有從他的外形中感受到這一點呢?井草聖二同樣是個80後的小哥哥,曾經在韓國發展過一段時間,正式發布了兩張專輯。除了音樂之外,據說井草聖二的人緣兒很好,不驕不躁,為人很謙遜。
  • 曠代書聖——于右任
    時到民國那就唯有于右任獨佔鰲頭了。于右任要談于右任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及其成就,我們就必須理清中國書法史上歷代大家的書法藝術特徵。否則我們就無法真正地認識和了解這位書法大師創造性的藝術成就,也就無法審視他對中國書法藝術所做的特殊貢獻。
  • 于右任先生與平涼
    早年師法趙孟頫,後改攻魏碑,精研六朝碑版,在此基礎上將篆、隸、草法入行楷,獨闢蹊徑,形成了一種以碑體作為根基,糅合篆、隸、草、行的「於體魏碑」。中年時期,專攻草書,參以魏碑筆意,打破了「碑不能草」的藩籬,自成一家。尤其是針對當時知識界有人主張廢除漢字的呼聲,出於保存國粹和傳統文化的目的,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整理、研究與推廣標準草書,影響深遠。
  • 于右任題匾書法丨法度莊嚴 遒勁精深
    因書體結構及筆畫特性,匾額書法以篆、隸、楷、行為書史主流,而草書難以寫為大字榜書,作為匾額格局多顯得狹小,因此歷代草匾既已不多,出色傑作更是鳳毛麟角。有論者曾說:「(這種情況)一直要到于右任才成功地突破這千百年來的尺寸藩籬,帶領草書至雄強磅礴的書寫方向,這可說是書法史上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