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石大師馮久和——用不爭的心,結驚豔的果

2020-12-26 尚文玩

馮久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壽山石雕代表性傳承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顧問……除此之外,他還是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

從藝七十多年來,全國、省、市工藝美術作品大賽的各大獎項他早已拿到手軟,可謂當之無愧的的大滿貫,更有多件作品被美術館、博物館收藏。

儘管眾多名譽傍身,但走近馮久和,你卻會發現,這些榮譽並沒有在你和他之間堆積成難以言說的高峰,他坐在那裡,無論是專注雕刻的樣子,亦或是和晚輩談話的樣子,都像一汪秋水,波瀾不驚,平靜祥和。

這種平靜,與其說是歲月磨礪的結果,倒不如說是馮老與生俱來的淡然。

「無為,不爭,寡慾,善為下。」老子的核心思想,也是馮老的處世哲學。「他向來不愛與人爭。」馮老的夫人這樣評價道。「把機會留給別人」是馮老常常掛在嘴邊的話。

大概正是因為這樣的「不爭」,馮老的「譽滿海內外」來得稍晚了些,但也正是這樣的「不爭」,讓他能有更多時間專注於打磨作品,才讓他的那一次亮相足夠驚豔。

1972年,當歷時整整300多個日夜反覆構思和精敲細打的壽山石俏色雕《花果纍纍》被送往北京展出時,觀者無一不為之驚嘆。當時,蒞臨參觀的鄧小平同志在《花果纍纍》前駐足良久:「福建的壽山石雕,俏色利用極美、極美!」

作品《花果纍纍》

不久後,《花果纍纍》又被送往日本展出,同樣引起了日本藝術界的震動,當時日本業界對此的評價是:顏色逼真,光彩耀眼,就像剛剛採下的實物,活生生地擺在花籃內。在作品展出期間,甚至有日本收藏家表示願出高價收藏,但最終未能如願。之後,《花果纍纍》作為國家珍品被中國工藝美術珍品館納入麾下。

如今,距離《花果纍纍》誕生已過去了四十餘年,但其開創性的歷史地位卻仍耀眼如初。它不僅是馮老個人雕刻生涯的裡程碑,在業界看來,《花果纍纍》更是壽山石雕史上一個重要的創作節點,它開創了壽山石大型花果題材雕刻的先河。

「是花卉、瓜果傳統題材推陳出新的佳作」。

——《人民日報》

繼《花果纍纍》之後,馮老又多次應邀出國參展和表演,作品《花果》、《欣欣向榮》、《豐產母豬》等不斷獲國家、省(部)各級獎勵。1996年,馮久和的大型花果石雕《爭豔》以人民幣135萬元賣出,創下了田黃石之外的壽山石雕最高價位。

作品《春華秋實》

如今,馮久和已過鮐背之年,但他對於壽山石雕的熱情卻未曾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有絲毫的減損。「從16歲學藝至今65年如一日,他每天早晨4點多鐘起床,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刻刀刻幾筆。」馮老的夫人說。

由於醉心雕刻,他常常忘乎所以,竟還不小心惹出了夫人的醋意:「我和石頭同時掉到水裡,你先救誰?」這雖是一樁笑談,但從中我們卻能感受到馮老對壽山石雕的一片痴心。

當年,馮老憑藉一手卓絕的手藝為業界,為國家奉上了一道道精美的蔬果盛宴,現如今,馮老又捧出自己的真心意圖為國家再奉上芬芳桃李。

「為國家再培養些人才,我很樂意。」馮老如是說。因此,當眾多學生慕名請教時,他從不吝惜才學,「技藝不要怕人學」馮老強調。

談及如何看待自己的從藝生涯,馮老祥和地坐在靠背椅上,輕輕地說:「我很滿了。」

相關焦點

  • |中國工藝美術|福建博物院|馮久和|展覽|匠心|壽山石
    憨態可掬的豬,展翅欲飛的鶴,青綠沁香的苦瓜……11月27日下午,"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在福建博物院開展。此次展覽薈萃了馮久和、馮其瑞、吳美英、馮偉一家三代創作的壽山石雕精品近300件,見證壽山石界匠心傳承。馮偉發言開幕式現場當天下午3時開幕儀式在福建博物院隆重舉行。
  • |馮久和|展覽|匠心|壽山石|中國工藝...
    憨態可掬的豬,展翅欲飛的鶴,青綠沁香的苦瓜……11月27日下午,"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在福建博物院開展。此次展覽薈萃了馮久和、馮其瑞、吳美英、馮偉一家三代創作的壽山石雕精品近300件,見證壽山石界匠心傳承。馮偉發言開幕式現場當天下午3時開幕儀式在福建博物院隆重舉行。
  • 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
    近日,由福建博物院、福建省工藝美術研究院、福州雕刻工藝品總廠、首開集團主辦,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福州市壽山石行業協會、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承辦的「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在福建博物院舉辦,展覽將持續至12月20日。
  • 馮偉邀您共賞馮氏三代壽山石雕藝術大展
    《國富延年》馮久和、馮其瑞、馮偉合作吳志躍/文福州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澎湃入海的閩江,「福」源深厚的閩地,孕育了先輩們創造的智慧和靈感。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馮久和先生領銜的馮氏三代人,就是福建壽山石雕藝術最具有代表性的名片之一。馮氏三代創作交流馮久和與馮偉馮久和,1928年生,福建福州人。
  • 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27日起亮相省博
    福州新聞網11月26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由福建博物院、福建省工藝美術研究院、福州雕刻工藝品總廠等單位主辦,福建省非遺保護中心、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等單位承辦的「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27日下午將在福建博物院3號展廳開展,本次展覽聚集了馮久和、馮其瑞、吳美英
  • 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作品亮相福建博物院
    ↑11月27日,參觀者在觀賞壽山石雕作品《國富延年》。當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馮久和領銜的馮氏三代人壽山石雕刻作品在福建博物院亮相。此次「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展出的雕刻作品近300件,呈現了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 「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
    壽山石雕刻藝術就是這顆耀眼的明珠,隨著這門藝術的發展,壽山石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符號傾倒了無數愛好者,其石質晶瑩、脂潤,色彩斑斕,色界分明,是中華瑰寶,2003年被確定為「國石」。在過去,精美的壽山石雕是文人墨客的雅好,是達官貴族的珍品。在現代社會,壽山石雕已經融入中國人獨特的玉石文化價值體系中,並有逐漸成為主流的趨勢。
  • 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
    這件長2.33米、高1.88米、厚1.6米的作品是由馮氏祖孫三代人歷經11年共同創作而成,是少有的大型壽山石雕作品。《國富延年》原石是重達3噸多的壽山五彩善柏石,作品主體是一棵古藤纏繞的蒼松,19隻形態各異的仙鶴立於其上,或漫步山林,或嬉戲打鬧,利用石質上的紅色雕成牡丹,整件作品雍容華貴、大氣沉穩。
  • 石有花語誰能解 馮氏刻刀留餘香——訪福建省壽山石雕「非物質文化...
    說起爺爺馮久和,馮偉的話語間總是充滿著敬重。他說自己出生在這樣一個壽山石雕世家,從小就耳濡目染,對石頭有著一種天然的親切感,感覺雕出一件東西並不難,但現實卻並非想像的那樣簡單,要想真正學好這門手藝,每一步都要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馮偉動情地對記者說:「是爺爺帶我走進雕刻藝術之門的。記得小時候,我們一起吃飯時,爺爺常會用帶魚的骨刺在桌子上迅速地擺出一個仙鶴的圖形,後來還教我怎樣分辨螃蟹的公母,怎樣表現荔枝的形態,怎樣雕活一粒花生。
  • 常熟展「石之天成」,看壽山石雕刻的文房與雅玩
    清 壽山白高山石百壽章清 壽山石筆筒現代 壽山荔枝洞石花鳥東成西就壽山石雕刻盛於清,在清雍正年間,福州壽山石石雕的銷售已納入官府的徵稅範圍。善於因材施藝,巧掩瑕疵,刀法圓熟,層次分明;還擅長用薄意深刻的手法薄雕,作品構圖多採取中國畫散點透視進行布局,流麗自然,山水、樹木多依石勢、石紋而成。王雷霆與王炎銓、江依霖等人繼續弘揚林清卿的薄意雕法,形成一個很有影響力的「西門薄意派」。「東門派」也稱「圓雕流派」,是壽山石雕刻藝術史上的一個重要流派。
  • 印石三寶:壽山芙蓉石
    原標題:印石三寶:壽山芙蓉石   中國四大名石的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多年來的成交價格都是穩中有升,而排在首位的壽山石近年來更是以其色彩斑斕的品種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睞,其中壽山石中的芙蓉系,目前尤其受到追捧。同時,與其他石頭品種相比,壽山石以其色彩絢爛的「天姿國色」打動人心。
  • 《魔獸世界》鑰石大師成就怎麼解鎖 鑰石大師成就達成攻略
    第三賽季鑰石大師成就完成條件
  • 那些分量十足的壽山石雕大師!有一件他們的作品就值了!
    ,傳名於世,隨之而來,石雕工藝師不斷湧現,如元、明代時的李贄和李卓吾先生的兩枚遺印,清代的楊璇與周彬,楊璇又叫楊玉璇,清康熙年間漳蒲人,客居福州,精於壽山石人物,獸、鈕的雕刻,他首創了「審曲面勢」的雕刻法,根據壽山石的豐富色彩依色巧雕,即「取巧」,人物、動物、花鳥等的造型達到形、神、情、趣兼具,他的構思精妙,刀法古樸,是眾所周知,是公認的壽山石雕的鼻祖,周彬是同時代的另一位石雕大師,他喜用誇張的手法刻獸鈕
  • 專訪馮偉:馮氏家族與壽山石的三代「情緣」
    作為2019年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會上福建壽山石雕唯一代表,馮偉先生藝出名門,傳承並創新了其祖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馮久和的雕刻技藝,續寫了一段祖孫三代的「石頭記」。採訪團隊對馮偉先生進行了專訪,探尋馮氏家族與壽山石的三代「情緣」,體悟石雕文化背後的工藝技法和匠人精神。
  • 人生三不爭:不爭對錯,不爭輸贏,不爭得失
    不爭,是人生大智慧!01不爭對錯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非黑即白,非對即錯。人生最簡單的活法,就是不爭。心簡單,人才能簡單;人簡單,日子才能簡單;而日子簡單,人才能活得輕鬆自在。楊絳在《我們仨》裡分享過這樣的故事:「我和鍾書在出國的輪船上曾吵過一架,原因只為一個法文的讀音。」
  • 五月,壽山石韻北京綻放
    清末民初·田梅花鳥薄意方章 壽山鱟箕石 林清卿 作《祝壽》壽山太極石 馮久和 作《鐵拐李渡雞》壽山善伯石 林元康 作20世紀90年代,參評中國國石的活動中,壽山石位列榜首,備受矚目,成為人們鍾愛的收藏品之一,壽山石文化與產業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八閩大地掀起了壽山石文化熱,一時名家輩出,行業繁榮。
  • 問題又來了:李克強為何以壽山石印章為國禮?
    繼習大大點評文藝之後,克強總理以壽山石印章為國禮的消息在朋友圈又火了。10月15日晚,李克強在米蘭會見歐洲理事會主席範龍佩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並為兩位歐盟領導人各準備了一份禮物:用壽山石(目測為芙蓉石)為二人篆刻的中文名印章。
  • 都是石頭,壽山戶口憑什麼了不起?
    乾隆皇帝最愛的田黃三連璽 故宮博物院傳說中,女媧補完天路過福建壽山一帶,見此處風光綺麗,一時心生喜愛,就把補天剩下的五彩石隨手撒落到這裡。人們用地名為這些石頭命名,稱其為壽山石。01石出壽山女媧補天當然只是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