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久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壽山石雕代表性傳承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顧問……除此之外,他還是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
從藝七十多年來,全國、省、市工藝美術作品大賽的各大獎項他早已拿到手軟,可謂當之無愧的的大滿貫,更有多件作品被美術館、博物館收藏。
儘管眾多名譽傍身,但走近馮久和,你卻會發現,這些榮譽並沒有在你和他之間堆積成難以言說的高峰,他坐在那裡,無論是專注雕刻的樣子,亦或是和晚輩談話的樣子,都像一汪秋水,波瀾不驚,平靜祥和。
這種平靜,與其說是歲月磨礪的結果,倒不如說是馮老與生俱來的淡然。
「無為,不爭,寡慾,善為下。」老子的核心思想,也是馮老的處世哲學。「他向來不愛與人爭。」馮老的夫人這樣評價道。「把機會留給別人」是馮老常常掛在嘴邊的話。
大概正是因為這樣的「不爭」,馮老的「譽滿海內外」來得稍晚了些,但也正是這樣的「不爭」,讓他能有更多時間專注於打磨作品,才讓他的那一次亮相足夠驚豔。
1972年,當歷時整整300多個日夜反覆構思和精敲細打的壽山石俏色雕《花果纍纍》被送往北京展出時,觀者無一不為之驚嘆。當時,蒞臨參觀的鄧小平同志在《花果纍纍》前駐足良久:「福建的壽山石雕,俏色利用極美、極美!」
不久後,《花果纍纍》又被送往日本展出,同樣引起了日本藝術界的震動,當時日本業界對此的評價是:顏色逼真,光彩耀眼,就像剛剛採下的實物,活生生地擺在花籃內。在作品展出期間,甚至有日本收藏家表示願出高價收藏,但最終未能如願。之後,《花果纍纍》作為國家珍品被中國工藝美術珍品館納入麾下。
如今,距離《花果纍纍》誕生已過去了四十餘年,但其開創性的歷史地位卻仍耀眼如初。它不僅是馮老個人雕刻生涯的裡程碑,在業界看來,《花果纍纍》更是壽山石雕史上一個重要的創作節點,它開創了壽山石大型花果題材雕刻的先河。
「是花卉、瓜果傳統題材推陳出新的佳作」。
——《人民日報》
繼《花果纍纍》之後,馮老又多次應邀出國參展和表演,作品《花果》、《欣欣向榮》、《豐產母豬》等不斷獲國家、省(部)各級獎勵。1996年,馮久和的大型花果石雕《爭豔》以人民幣135萬元賣出,創下了田黃石之外的壽山石雕最高價位。
如今,馮久和已過鮐背之年,但他對於壽山石雕的熱情卻未曾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有絲毫的減損。「從16歲學藝至今65年如一日,他每天早晨4點多鐘起床,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刻刀刻幾筆。」馮老的夫人說。
由於醉心雕刻,他常常忘乎所以,竟還不小心惹出了夫人的醋意:「我和石頭同時掉到水裡,你先救誰?」這雖是一樁笑談,但從中我們卻能感受到馮老對壽山石雕的一片痴心。
當年,馮老憑藉一手卓絕的手藝為業界,為國家奉上了一道道精美的蔬果盛宴,現如今,馮老又捧出自己的真心意圖為國家再奉上芬芳桃李。
「為國家再培養些人才,我很樂意。」馮老如是說。因此,當眾多學生慕名請教時,他從不吝惜才學,「技藝不要怕人學」馮老強調。
談及如何看待自己的從藝生涯,馮老祥和地坐在靠背椅上,輕輕地說:「我很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