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是誰發明的家庭作業,就是這個人!
家庭作業是一個叫羅伯特·納維利斯的義大利老師,在1905年發明的作為懲罰學生的一種手段。 幾十年後, 家庭作業在全球流傳出來。於是,基本上各國都有了家庭作業……世界各地老師紛紛效仿這位義大利老師 ,開始給學生們布置家庭作業。 這不布置不要緊,一布置可好 ,學生學習突然變好了,於是 他們加倍加倍再加倍······童鞋們的苦日子開始了。
-
有一種生無可戀,叫輔導作業
學生家庭作業,是一個叫羅伯特·納維利斯的義大利老師發明的。他在1905年發明家庭作業,是作為懲罰學生的一種手段。但現在,卻變成了懲罰家長的一種手段。對此,有專家建議:「輔導孩子作業只有用對了方法,才能減輕家長的焦躁,也能減少孩子的心理負擔。」其實,家長完全可以通過學習輔導類APP來輔導孩子的作業,比如「作業幫」。
-
家庭作業究竟是誰發明的!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家庭作業是份痛苦的回憶。昏暗的燈光下,一摞摞厚厚的各科作業,苦做幾小時含著淚寫,寫不好身邊父母手裡握著的衣架即將發力……對於學渣來說,家庭作業實在是太恐怖了!那麼家庭作業到底是誰發明的呢?
-
為什麼你怎麼說,孩子就是不改?指責也是一種懲罰
每到寫作業的時候,家長的吵嚷,孩子的哭聲,已經是每天的必備戲碼。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恐怕是眾多家庭的常態。好像批評指責是一種遺傳,刻在了基因裡。在親子關係中,指責到底帶來了什麼?他把兩組小白鼠分別裝在箱子裡,第一組通過獎勵養成一種習慣,第二組通過懲罰養成同一種習慣。通過研究發現,通過獎勵養成習慣的第一組,牢固而且持久。而第二組通過懲罰建立起來的習慣,只要懲罰一結束,習慣很快就會停止。
-
作業,我們與它的愛恨交織
版本如是:1905年,義大利教師羅伯特·納維利斯(Roberto Nevilis)發現學校裡的孩子太不聽話了,無論怎樣苦口婆心,都搞不定愛鬧騰的他們,他不清楚這些學生每天都待在一起,怎麼還有那麼多話要說?於是他發明出了家庭作業來對付這些熊孩子,在家庭作業的懲罰下,學生果然變得聽話了。所以說家庭作業一開始是種懲罰手段,後來在全球流傳開來。
-
36年不留家庭作業,班級也沒家長群,該校學生成績照樣名列前茅
文\好孕姐家有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家長們都會被一個同名的小集體「支配」著,它就是——家長群。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小學、初中、高中,都會有家長群,家長在裡面不僅要接收孩子的家庭作業,還有學校的各種通知。原本,這是一種非常方便老師和家長溝通的方式。但是,近年來卻越來越被詬病。
-
巧用體育家庭作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布置體育家庭作業不失為一種好辦法,而這個方法在疫情期間已經得到了大範圍的實驗,目前的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中。小編在這裡為大家分享一篇一線老師在平時布置家庭作業的心得,供大家在疫情期間借鑑。
-
教育部明令禁止:老師不得布置懲罰性作業!這是對孩子的一種保護
不久前,教育部出臺了禁止學校教師布置懲罰性作業的通知。學長相信,很多家長和孩子會特別高興。因為以後再也不用做一些沒有用的事情了!懲罰性作業,看似和學習相關,其實是一種不正當的教學行為。很多人小的時候,可能也接受過懲罰性作業。
-
別讓學習變懲罰 懲戒的誤區
我們常聽到「某同學因為上課期間閒聊被罰抄課文」「因遲到影響班級評分而被罰抄幾十遍數學公式」「因未完成家庭作業導致全組同學集體罰抄幾遍作業」……教師的這種懲罰方式因與學習掛鈎顯得冠冕堂皇進而大行其道,似乎沒有足夠的理由去反對。事實上,浪費餐食和做作業分屬兩個不同領域,且兩種行為活動毫無關聯,作業懲罰方式是不恰當、不合理的,是令人費解的。
-
體育家庭作業來了!溫泉中學、市實驗小學實施,旨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香城都市報訊(記者焦姣)最近,多省市出臺文件,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加強管理,嚴控書面家庭作業總量。不過,有一類家庭作業卻受到多數人歡迎,那就是體育家庭作業。近日,溫泉中學和市實驗小學相繼推出體育家庭作業,對此,記者進行了走訪。
-
老師發明「大漢堡木馬」懲罰搗亂者?好學生和差學生待遇天差地別
老師發明「大漢堡木馬」懲罰搗亂者?好學生和差學生待遇天差地別各位童鞋大家好,如果你做錯了事情,千萬別想著逃避,如果你兩耳不聞當做沒發生,或者對別人的訓斥視而不見,久而久之大家就會讓你的待遇和別人天差地別,而衰衰最近就犯了錯誤,只因亂丟香蕉皮導致校長跌到,金金改造了課堂,同學詢問得知大家喜歡旋轉木馬,於是就由此改造了「大漢堡木馬」獎勵好學生,金金認為衰衰理應受到應得的懲罰,而這也是好學生和差學生思想上不一樣的地方
-
家庭作業究竟是誰發明的?是他就是他
你今天的作業做完了麼?什麼?今天還有作業?垂死病中驚坐起,今天還沒有寫作業。「作業」這個詞相信是很多學生都會頭疼的一件事,大家都是從這個過程經歷過來的,我想最愁人的應該是大人了,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回來還要輔導,力不從心啊,這樣孩子夾在中間也很為難。
-
學生建議設立無作業日,被學校採納,網友:現在轉學還來得及嗎?
文|美芽媽媽(文章純屬原創,歡迎媽媽們轉載分享)學生每天都需要完成大量的作業,以此來鞏固和提高自己學到的知識。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大部分學生還是不喜歡寫作業的,他們都希望回到家之後就可以盡情玩耍,不用焦慮作業完不成而受到老師的處罰。
-
學生不做家庭作業,家長缺位,老師怎麼辦?4點建議
在農村學校,學生不做家庭作業的現象比較普遍,幾乎每個班級都有幾個這樣的學生。有的班級甚至可能更多,達到一二十個的都有。這種情況會致使教學成績難以提高。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家長缺位。
-
體育家庭作業來了!@家長們,準備好了嗎?
以後輔導的家庭作業裡 除了「抄寫生字」「做算術題」外 可能還會出現 「跳XX個跳繩」「跑XX米」…… 體育也要留家庭作業!
-
做好作業的第一步,就是學生經常忽略的審題工作,這步很關鍵
審題是做作業的第一步,也是保證學生完成作業的速度和質量的關鍵,不檢查問題或不檢查問題,勢必給解決問題留下障礙或麻煩,甚至導致錯誤的問題或返工。因此,每個學生都應該學會檢查問題,當一個問題來解決任何具體的問題時,第一步是仔細檢查問題。
-
金老師寓教於樂,發明課堂懲罰搖搖樂,導致學生爭著犯錯搶搖號
金老師準備寓罰於樂金老師向學生介紹起了自己發明的懲罰機器,懲罰自主搖號系統,就是搖搖樂系統,就是機器裡放著球,然後球裡放著懲罰的次數,接受懲罰的學生就要上來搖個數字出來,出來的球上數字是多少,直言這不就是彩票搖號嗎?
-
學生作業變家長作業?咋解決?
小編碎碎念12月1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表示對於教師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要進行嚴處。關於孩子學習,家長老師該怎樣各負其責?
-
家長不批改作業需手寫說明,孩子的家庭作業是如何壓垮成年人的?
因為老師給孩子留家庭作業,除了鞏固課堂知識點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批改的過程中了解孩子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二次鞏固複習。作業全給家長批改了,家長是重視了教育,了解了孩子的學習情況,但是老師了解嗎?不批改作業怎麼知道學生哪些地方容易出錯,哪些地方需要加強?作為教育工作者,難道老師不應該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嗎?
-
布置「體育家庭作業」不合時宜
日前,安徽省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工作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召開,要求通過布置體育家庭作業,引導家長支持和保障學生校外體育鍛鍊每天不少於1小時。筆者認為,布置「體育家庭作業」不合時宜,「體育家庭作業」可以引導家長支持和保障學生校外體育鍛鍊也經不起推敲。第一,體育家庭作業也是作業,有布置就得有檢查,否則老師就難以得到反饋信息,也就失去了作業布置的意義。既然這樣,那麼誰來檢查學校老師布置的體育家庭作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