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的餐桌,野菜從不缺席

2020-12-23 鯨遊公路

南京阿姨去菜場的路上看見圍在金宏興店窗口,像自家6歲的孫子般好奇張望的年輕人時,總不免露出過來人式老沉而不屑的蜜汁微笑。

這時,倘若一個背著書包的大學生走過來,怯怯地問一句,「阿姨,南京的鴨子是不是這家最好吃鴨?

這位阿姨一定立馬控制不住拎布袋的手,拉著小夥兒就往自己家方向拐——

這似乎已經成為南京城亙古不變的定理。

得益於明朝那位皇帝對鴨子執著的忠愛,南京烤鴨衝出重圍,成為來寧遊客必打卡的現象級美食。

然而,作為食本位的國際化大都市,如果你對南京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遊出長江」,那你就如同去阿姆斯特丹旅行卻只買兩顆孢子糖的跟風小青年一般,根本沒掌握當地的文化精髓。

南京在諸多城市中博得出道位的手段,從不是「六朝古都」「文化名城」的城設,而偏偏是它的市井和野魂。

用鹽水鴨和烤鴨來代表南京的「市井味道」不免有些以偏概全,但把野菜用作南京人「野魂」的代名詞卻當之無愧。

正如皮埃爾諾拉所言,「找尋日常場所中藏匿的文化記憶,是挖掘一個區域認同感和歸屬感的最佳方式。」

想要了解南京人,你只需在各大知名不知名的景點走一走,便會發現他們對「挖野菜」的熱情遠比你想像得高。

獅子山不僅有高貴的閱江樓,也有昂貴的香椿頭。中華門附近幾叢馬齒莧羞答答地耷拉在城牆根。

如果你在莫愁湖公園抱月樓旁遇見一群匍匐著的中年人,別擔心,他們沒在給你行大禮也不是要祭天,只是瞪大眼睛尋找悶在草叢中的馬蘭頭罷遼。

春天的江心洲,比小情侶更多的是饒有情趣地採摘野蘆蒿的南京老夫妻,如果你再往裡走兩步,還能碰上幾個從馬鞍山或揚州自駕來的家庭團。

「一起摘野菜」

成為了江北市民們除擁有類似的語系之外又一大建立共識和友誼的法寶。

日本人說一切皆可天婦羅,山東人說大餅卷一切,南京阿姨嗤笑一聲告訴你:

去熱情的南京朋友家做客,在他們的餐桌上除了自家門口斬的半隻鴨前脯,大概率還會出現幾道你過去聽都沒聽說過的野菜料理。煎炸燜煮烤,充滿無限可能的野菜,傾注本地小孩的童年回憶,也真實滿足你對「野味」的全部想像。

如果Hilcrhyme的《春夏秋冬》換資深老南京來唱,歌詞恐怕得變成:

春の櫻も夏の海も あなたと見たい あなたといたい春天的苜杞頭夏天的菊花腦 都要和你去吃啊 都要和你一起吃啊

對南京小孩來說,放學後在婆婆做的一堆三鮮青菜白菜肉餃子裡吃到一粒蝦仁薺菜餃子,或是年夜飯開飯前搶佔先機擓兩口大人剛拌好的開胃素什錦。那種幸福感不亞於幸運餅乾裡吃出一張『明天不上學』的小紙條。

「我媽以前把馬蘭頭和流油的高郵鹹鴨蛋拌在一起做涼拌菜,那味道好得蠻就不談賴。」

「我爺爺跟隔壁東北叔叔學的,用澱粉糊掛住苜蓿頭放鍋裡炸,居然吃出點鍋包you的感覺。」

「茨菇燒排骨肉,配一碗熱騰騰滴絲瓜湯,擺!鮮得掉顎。」

惡童第一次在我家吃到蘆蒿炒臭幹和菊花腦蛋湯時,發出了「哦呼」的聲音。前不著肥腸後不聞榴槤的他,竟拜倒在這黑色塊狀物營造的臭味芬芳裡。他盛讚蘆蒿與臭幹「清香+油膩」配搭得相得益彰,然後就著我媽買的一鳴酸奶吃了一大盆。

而針對菊花腦,惡童這樣表述:

「清涼的味道和毛剌剌的菜葉表面,好像打通了味蕾。鴨蛋代替雞蛋煮湯又腥又清爽,給我一種野性的快樂。」

他將這種感受形容為「通感」。

後來他還提出跟我一同開闢南京野菜代購服務,被我拒絕了。

對野菜的狂熱並非南京家庭的餐桌專屬。

這種偏執放在談戀愛的小潘西和小杆子身上也一樣適用,甚至已然形成了深入靈魂的文化禮儀。

南京妹子一向夾生,哥黛瓦巧克力,M女士小蛋糕還是樂淘冰激凌都無法獲得她們的青睞,給你如數退回不說,還要數落一句「阿犯嫌啊?」

但如果你掌握南京野菜食用指南,也許可以劍走偏鋒捕獲她的芳心。

和潘西吃海底撈火鍋,若你對她有點兒意思,請時刻注意觀察她的表情。

當你遵循減脂塑形期的營養搭配原則準備點倆素的,卻像往常和哥們兒吃飯一樣,在點餐板上按下半份娃娃菜時,麻煩抬頭看看對面的姑娘——就算她沒翻個娣味白眼,估計也神情黯淡了不少。

如果這時你再接再厲點了個西藍花胡蘿蔔啥的,她可能直接低頭玩手機了。

我們再假定你是個幸運愛情王,恰巧碰上個直爽的南京妞,二話不說搶過點餐板劃到最底下,用食指敲下「茼蒿 0.5份」。

而識趣的你立刻get重點,毅然把餐板上的「0.5」取消重新點成「1」。

那麼恭喜,這場愛情追逐中你還有點峰迴路轉的餘地。

開吃之際也絕不能鬆懈。

傻乎乎的你為博她開心,一股腦把所有茼蒿都下進辣鍋,隨著青翠的嫩葉淹沒在紅油的海洋中,你此前的一切逐愛努力也付諸東流。

"茼蒿要一根根涮!不然會老帶!"

妹子怒目圓睜地搶過你的茼蒿盤,繡花似的揀起一束茼蒿下進番茄鍋。她咬著嘴唇微皺眉頭的小表情比今早見你前對著鏡子化妝時都要嚴肅不少。

而對於這盤茼蒿,若你機智地安排了一場雙人聚會,興許還有機會分到倆筷子。但如果與三四個姑娘一起吃,那你今晚的纖維素就註定只能靠一會兒水果攤上買兩根甘蔗來補充了。

不過還有一個不錯的方法,那就是不動聲色地加點2份。這樣,你既能食到殘茼冷蒿,又能讓潘西稍微另眼相看10秒(即使她嘴上不會說)。

如果做到這一步都沒有收穫姑娘的芳心,那我勸你放手。

隔天和南京阿姨一起去菜場搶兩顆江湖人稱忘憂草的黃花菜,用開水汆一下,加點糖和鎮江陳醋用筷子攪攪,

甜過愛情的味道,輕鬆忘記沒煩惱。

正如金山銀山不能取代老城東的紫金山,米其林三星比不過鎖金村菜場的幾株野菜。現如今,「垮」字逐漸擺脫貶義,成為南京人對鄉情特有的懷舊。

或許離家遠行的你,在某個城市的深夜攤吃烤韭菜時,腦中會突然蹦出過去某個寒窗苦讀的夏日晚上,你奶奶悄悄端進臥室的那一小碗剛拌好的馬蘭頭。

你們喜歡吃菊花腦嘛?

相關焦點

  • 野菜在詩詞裡透著香!穿梭古今,從田野到餐桌,覓春色識春味
    打卡春季的方式之一,就是吃一點時令野菜,用舌尖感受春天的氣息。春筍冒出了芽尖尖,薺菜、馬蘭頭譁啦啦從地裡生長出來,不食兩撮野菜,春天都沒有意義。那些野菜,在詩詞裡透著香!就在古人的詩詞裡穿梭古今,從田野到餐桌,覓春色識春味。
  • 農村專享卻很少吃的野菜,現在成了餐桌上的美味,它就是「馬泡」
    在農村的朋友一定見過形形色色的野菜,有一些味道吃起來非常美味,還有一些是在以前沒辦法用來充飢的食物,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當然不會為了填飽肚子而去專門吃野菜,漸漸的吃野菜到成了一種「潮流」,今天說的這一種野菜,在農村相信見過的人是十之八九,但是真正吃過的人就不多了,那就是「馬泡瓜」。
  • 【天水城事】餐桌上的幸運野菜——苜蓿菜
    每年春天,苜蓿是出現在天水城鄉人家餐桌上的第一道野菜。
  • 恩平人常吃的野菜,全都是寶貝!轉發收藏...
    野菜,也就是非人工種植的可以食用的植物。野菜無汙染、營養豐富、清新可口,是絕佳的食材之一。
  • 過年南京人餐桌上的必備菜:十樣菜
    我們南京人叫「十樣菜」,而不是「什錦菜」,或「素什錦」。但實際上,重點是「素」,「十樣」和「什錦」,是同樣的意思。並不因為一個「十」而只局限於十種食材。(插嘴,美國歌手卡倫卡朋特,除了「昔日重來」的經典以外,「什錦菜(Jambalaya)也是經典,這個意義上我其實還是很願意叫「什錦菜」的)通常南京人餐桌上的十樣菜,食材都在十三四種以上,具體是什麼,看你在菜市場行進的路線而定,也看心情,看食材質量。我絞盡腦汁,羅列了南京「十樣菜」的食材,總共二十四樣。
  • 書中野菜香
    就像野菜從未離開過中國人的餐桌,素食、隱居,也一直是中國文人的一個傳統。有一本叫《空谷幽蘭》的書,作者是一個對東方文化充滿好奇的美國人。他八九十年代到中國的終南山尋訪深山修煉的隱士,尋訪到了不少有代表性的佛、道、文人隱士。作者形容他們「在雲中,在松下,在塵世外,靠著月光、芋頭過活。
  • 春食野菜:春天裡最不可辜負的美味
    所謂野菜,顧名思義,就是那些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野菜種類繁多,古書中多有記載,家中老人們說起來,也往往如數家珍。但是對野菜的紀錄往往零散混亂,最成系統的,恐怕還是南京人口中的「七頭一腦」了。「頭」指的是嫩莖葉等植物的新生部位,南京傳統的「七頭」分別指的是枸杞頭、馬蘭頭、薺菜頭、香椿頭、苜蓿頭、豌豆頭、小蒜頭,而蕨菜頭則也成為新興的野菜;「腦」則是稱呼菊花腦。
  • 馬蘭頭、螺螄、青團……南京「春菜」正當時,莫負人間四月鮮
    南京野菜多種多樣。南報融媒體記者 鄧建鷹攝南京人向來有吃野菜的傳統,甚至能將野菜端進豪門盛宴。春季,萬物萌發,綠意盎然,大自然已經備好了各種野菜,靜靜長在地裡等人挖掘。南京人向來有吃野菜的傳統,甚至能將野菜端進豪門盛宴。曹雪芹就把野菜「請」進了大觀園,寫在了《紅樓夢》裡——劉姥姥帶著瓜果蔬菜去賈府,「姑娘們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膩了,吃個野菜兒……」 「南京一大怪,不愛葷菜愛野菜」。很多人都聽過這句民間俗語,其實,南京人不怪,怪只怪這裡的野菜太好吃了。
  • 又是挖野菜好時節,遵義的這些野菜你最中意哪種?
    折耳根學名魚腥草,曾經排在最難吃的九大蔬菜之首,因為味道實在太奇特,對於咱們本地人來說它就是「生命之光」,餐桌上沒有折耳根是不完整的。但對於外地人,第一口大概可以吃得下,第二口難以下咽,第三口再能吃下算我輸。這可謂天堂和地獄的分界線。
  • 馮延豐返鄉創業記——我回村裡種野菜
    9月17日,馮延豐(右二)和工人一起在田間採摘野菜。  今年45歲的馮延豐是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郝橋鎮東薛屯村人,曾在外從事五金生意。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苜蓿芽、苦苦菜等很多以前被認為是雜草的野菜,現在都上了市民餐桌。瞅準這一商機,馮延豐決定返鄉生產便捷即食的野菜速食產品。  2016年,馮延豐把自己家的五畝地全部種上了綠葉莧菜,同時建冷庫、廠房,購買蔬菜清洗機、真空包裝機等。野菜產品一推出,就受到不少餐飲配料批發商的青睞。
  • 這一種不知名的野菜,竟然還有這種功效,我們一起來看看
    導語:現在各家各戶的餐桌上經常出現野菜,以前是春天的時候野菜比較多,但是現在人們保鮮技術在不斷提高,所以一年四季人們都能吃得到新鮮的野菜。同時野菜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所以適當的吃些野菜,也是非常有益處的!
  • 春季著名野菜大全
    陽春三月,野菜正當時。這綠瑩瑩、鮮嫩嫩的野菜一進入人們的視野,不禁讓人食指大動。
  • 這些野菜,都是上天的恩賜.
    人類進入21世紀的最大特點是能源緊缺、環境汙染、生活快節奏、賴以生存的食品和飲水及空氣遭受汙染,城市的人群出現各式各樣的疑難雜症,近年來,野菜的養生功效漸漸為人所知,就連都市人都有了吃野菜養生的習慣,那麼,哪些野菜具有養生功效呢?一起來看看吧。
  • 轉告父母:3種野菜聰明人從不碰,尤其第二種,堪稱「致癌大戶」,別不聽勸
    敻焌袌桗鎔灮儗蕼顨逰礭岰澇哽栳癰鵆覇畗幋袒縶欞繒艢囧銚逓濽頰贄句藦迻譆讈拮諈嘒貾諤嵙邘糒孤捥覷愾駿鑩但是根據調查顯示,並不是所有的野菜都適合人食用,因為有些野菜當中含有的某些物質很可能會加重身體的負擔,久而久之便會導致身體素質變得越來越差
  • 祖傳老中醫告訴你,三伏天哪些野菜最養生 豫記
    而其中,遵循這個季節萬物生長的特點,向自然中尋找一些合適的野菜來食用,是一種最普遍也最實惠的養生之法。「三伏天」裡人們為什麼喜歡吃野菜?經常食用的野菜有哪些?常見的吃法是怎樣的?豫記兩位作者寫出了他們自己的經驗。
  • 涿鹿風物誌 野菜和野果
    涿鹿縣南部山區有很多可食用的野果和野菜。
  • 這5種野菜長得不起眼,卻是很多城裡人眼中的寶,味道鮮美口感好
    這5種野菜長得不起眼,卻是很多城裡人眼中的寶,味道鮮美口感好隨著春天的到來,萬物也慢慢的開始復甦,很多野菜也隨之上了人們的餐桌,農村人吃野菜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只需提著個籃子上地頭或是田頭去挖就好這些在農村隨處可見的美味野菜,你吃過幾種呢?艾草是農村人再熟悉不過了的野草了,像我們贛南客家人,每年的清明節都要用艾草做艾米果吃,在端午節的時候還會用艾草插在門頭上。除了可以做艾米果,其實還可以用曬乾的艾草做艾灸,或者是泡腳,煮水洗澡,可以起到驅寒的效果。夏天裡用艾草,還能起到驅蚊的作用呢。
  • 春食野菜正當時 健康食用有講究
    俗話說「春食野,夏吃苦」,春食野菜,有益健康,更激發味蕾。春季正是野菜盛產的季節,吃野菜的季節。春季的順時而發,讓吃膩了大魚大肉的人們把綠瑩瑩、鮮嫩嫩,口味鮮嫩的野菜搬上餐桌,作為養生保健的寶貝。不同的野菜有哪些功效呢?
  • 農村一種會「流血」的野菜,鈣、鐵含量極高,治腸炎,提高免疫力
    以前吃這些野菜只是為了飽腹,而如今這些野菜卻搖身一變,成了餐桌上的「頭牌」,由於野菜的數量較少,它們反而更受歡迎,價格也比一般的蔬菜高很多!其實,這些野菜也有價高的理由,它們在營養、藥用、補益價值等方面都超越蔬菜!
  • 從田野到餐桌、覓春色識春味
    現在是野菜上市的季節,野菜有著純淨的品質,無汙染,營養豐富,清新可口,是絕佳的食材,也是極好的藥材。它們是大自然的美妙饋贈,也是人與自然相生相伴的見證。 打卡春季的方式之一,就是吃一些時令野菜,用舌尖感受春天的氣息,不僅能夠豐富餐桌,還是防病治病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