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保姆偷子案「過刑法追訴時效」,不代表不能追責

2020-12-18 騰訊網

  1996年,朱曉娟與剛找回來的「盼盼」合影。圖/新京報網

  隨著重慶母親朱曉娟狀告河南高院做出錯誤DNA鑑定報告侵權一案庭前調解,她索賠295萬餘元的消息受關注,重慶「保姆偷子案」再度受到關注。

  復盤此事經過,讓人唏噓不已:1992年6月10日,朱曉娟1歲的幼子被保姆何某某偷走,家人苦尋未果。3年後,經河南省高院鑑定,一被拐兒童「盼盼」與朱曉娟夫婦「具有生物學親子關係」。但2017年,何某某突然向警方自首:她曾偷走孩子,取名劉某心,如今受一檔尋親節目感召,欲將孩子送回。經鑑定,朱曉娟與劉某心「符合雙親遺傳關係」,而她撫養了二十多年的「盼盼」和她並無親權關係。

  再受關注後,很多人呼籲,偷子保姆何某某應被繩之以法。6月11日,重慶警方回應稱,何某某投案自首時已過刑法追訴時效,因此未立案。

  即便能追責,也是適用拐騙兒童罪

  公安機關所言的追訴時效制度,的確關涉那些陳年舊案是不是還要抓人追責的問題。但我國刑法對追訴時效的規定,也不是僅僅根據時間一刀切的,還需要依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此次事件中何某某偷走劉某心的行為發生於1992年,原則上適用當時的1979年刑法。即該法第141條規定的,「拐賣人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但後來1997年修正後的刑法,區分了拐賣兒童和拐騙兒童的行為,規定了新的拐騙兒童罪。即拐騙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家庭或者監護人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也就是說,非以出賣為目的,拐騙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家庭或者監護人的,要以拐騙兒童罪處理。

  顯然,拐騙兒童罪的法定刑比原來的拐賣人口罪要輕一些。根據刑法之「從舊兼從輕」原則,即便是現在要追究何某某的刑事責任,也應該適用拐騙兒童罪,對其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18年重慶市公安局認定,朱曉娟與「盼盼」親子關係不成立。圖/新京報記者王煜

  是否「過追訴時效」,有待相關部門解惑

  問題在於,何某某的犯罪行為發生於二十多年前,無論是當時的刑法,還是現在的刑法,二者都規定了,法定最高追訴期限為二十年。如果二十年後必須對涉嫌犯罪者進行追訴的,各級檢察機關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同時,兩部刑法也都規定了「在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只不過,現行刑法還補充規定了,「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從報導來看,受害人朱曉娟為尋找兒子,事發幾年後經河南省高院鑑定,錯誤地領回了孩子「盼盼」。這至少說明,朱曉娟已就兒子被拐一案尋求過司法機關幫助。這樣說來,此案應該符合「在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這一規定。

  而且,假如朱曉娟當年「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同樣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為此,如今公安機關認為「何某某投案自首時已過刑法追訴時效,因此未立案」是依據刑法規定的哪一條哪一款,不妨進一步說明,以解開公眾的疑惑。

  即便未立案,受害人也可追究保姆民事責任

  事實上,多年來,對於這種陳年舊案涉及追訴時效的問題,最高檢通過案例指導,一直堅持強調犯罪的情節、後果是否嚴重;經過20年追訴期限後,犯罪嫌疑人有無明顯悔罪表現;是否賠禮道歉、賠償損失以獲得被害方諒解;犯罪造成的社會影響如何;不追訴是不是可能影響社會穩定或者產生其他嚴重後果等因素。

  而據媒體報導,何某某表示,去年曾給孩子生母道歉,「她要追究我的刑事責任就讓追究,不追究也就算了。畢竟我們兩個人一個兒子,就當走親戚吧」。她還說,「我跑不了,也不怕警察找」。

  由此看來,何某某對自己偷走他人孩子(去撫養)的行為似乎表現得很淡定,有無充分認識到自己做的是嚴重破壞他人家庭、傷害他人重大權益的犯罪行為,恐怕也存疑。

  而作為受害人的朱曉娟,在公安機關不立案的情況下,可以向檢察機關申訴,請求檢察機關發揮法律監督職能,依法追究何某某的刑事責任。

  無論司法機關是否追究何某某的刑事責任,受害人因為二十多年來一直遭受著失去兒子的痛苦,儘管後來領回了「盼盼」,但錯誤的鑑定再次給其帶來痛苦。

  可以說,何某某給受害人帶來的傷害一直處於持續狀態,即便過去了二十多年,在民事法律上,朱曉娟依然可以向何某某提出侵權損害賠償請求,至少能夠要求司法機關追究何某某的民事責任。

  哲剛(法學學者)

相關焦點

  • 犯罪前科的追責時效有期限嗎?要一輩子追責下去嗎?
    刑法上所講的前科,是指曾經被人民法院判處過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罰,那麼:有無前科由誰來認定?前科的追責時效有無期限?前科的起算時間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於這些問題,《刑法》《刑訴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都沒有相應的規定。筆者試著從法理、立法精神和實踐操作中來作一粗淺分析。首先,有無前科到底由哪個部門來認定?哪個部門說了算?
  • 追訴時效刑種最高刑怎麼理解,什麼意思?
    超過法定追訴時效,司法機關或有告訴權的人不得再對犯罪人進行追訴,已經追訴的,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追訴時效完成,是刑罰請求權消滅的重要事由之一。那麼追訴時效刑種最高刑怎麼理解,什麼意思?
  • 冤假錯案的追責困境:多「止步於國賠」,鮮有一查到底案例
    一旦啟動追責,還面臨一個追訴時效期的問題。根據《刑法》第247條規定:刑訊逼供的基準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但如果出現致人傷殘死亡的特殊情況,則應以故意殺人和故意傷害罪從重處罰。在沒有特殊情況的前提下,刑訊逼供的追訴時效是五年。
  • 「檢答集萃」單位犯罪後,負責人個人再犯行為不對單位產生追訴時效...
    理由是:單位犯罪以自然人犯罪為前提,只有特定自然人實施了刑法所禁止的行為,才可能成立單位犯罪。我國刑法對單位僅配置了罰金刑,這意味著單位犯罪的追訴時效依附於自然人犯罪的追訴時效,因此單位負責人在單位犯罪之後,又實施自然人犯罪的,將會導致單位追訴時效自該自然人犯新罪之日起重新計算。
  • 核准追訴案件辦理疑難問題探析
    (一)「以不核准為原則、核准為例外」是核准追訴立法制度的本質要求  我國刑法第八十七條規定了追訴時效制度,其中第四項規定了核准追訴制度。從刑法條文規定和法理邏輯關係分析,追訴時效制度和核准追訴制度是一般和特殊的關係,後者是前者的例外規定。
  • 收買被拐賣的兒童罪追訴期限何時起算?
    據新京報報導,本案的爭議焦點有兩點:其一為張某某是否明知劉某是被拐賣的兒童,這涉及到張某某罪與非罪;其二為張某某的收買行為發生在2010年4月,是否應適用2010年時《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條的規定,對被買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
  • 27年前的這起故意傷害案,要不要追訴?
    案發是在1993年,案件要適用1979年刑法。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和法律規定,王超涉嫌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的法定刑最高為無期徒刑,應適用二十年的追訴時效。在其歸案之日,已經超過了追訴時效期限。刑法規定,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超過追訴時效,如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必須報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 「南大碎屍案」正式成懸案?公安部刑偵局:永遠追查到底
    案件是否已過追訴時效?  值得注意的是,這篇網絡熱傳的文章,除了回顧了案發事實,還列舉刑法條文指出,「南大碎屍案」已達20年,經過該期限的犯罪將不再追訴。  記者查詢發現,追訴時效是指按規定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責任的有效期限。
  • 史蒂文西格爾性侵案落幕 已過法定追訴期
    據臺灣媒體報導,65歲美國動作男星史蒂文·西格爾(Steven Seagal)今年1月被43歲女模蕾吉娜西蒙斯(Regina Simons)控訴1993年曾強暴她,醜聞劣跡爆發後洛杉磯郡地檢署進行偵辦,無奈21日外媒報導,該性侵案已經過了法定追訴期,依法決定不起訴史蒂文·西格爾,此案只能黯然落幕。
  • 全國人大法工委、國務院法制辦關於行政處罰「兩年追訴時效...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於提請明確對行政處罰追訴時效「二年未被發現」認定問題的函的研究意見(法工委復字〔2004〕27號)司法部:你處送來的關於提請明確對行政處罰追訴時效「二年未被發現」如果違法的公司糾正其違法行為,並達到公司法規定的條件,且自該糾正行為之日起超過兩年的,則不應再追究其違法行為。這一理解是與行政處罰法的規定相一致的,我們沒有不同意見。
  • 山西逼迫學生寫下不雅檢討的校長被曝20年前涉嫌殺妻,如何評價?
    毆打學生並逼迫學生寫不雅檢討的事情還沒處理完,竟然又生出一個涉嫌殺妻的枝節。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本案中涉及的法律問題。也許有人會說,任某飛20年前既然涉嫌殺妻,那為什麼警方沒有將他抓起來,追究他故意殺人罪的刑事責任呢?那是因為刑法上奉行疑罪從無原則。
  • 刑法以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為基本立足點,任何規範以及對規範的解釋...
    1997年刑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關於訴訟時效制度之規定,包括訴訟時效的一般規定、延長訴訟時效例外規定以及訴訟時效中斷制度。就訴訟時效的一般規定而言,1979年刑法與1997年刑法規定一致,適用何者對實際結果的認定沒有差異。就延長訴訟時效制度而言,1997年刑法第八十八條規定了兩種適用情形:第一,立案偵查或者法院受理案件後,逃避偵查或審判;第二,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應當立案而不立案。
  • 刑法中的實質的一罪—繼續犯
    不法狀態不能脫離犯罪行為而獨立存在。如非法拘禁罪,行為人一旦著手實行拘禁之後,犯罪行為與(被害人被)非法剝奪自由的不發狀態便同時、持續地存在。行為人將被害人非法拘禁之後,犯罪就是既遂。如果行為人繼續扣押被害人,不僅意味著(被害人)非法剝奪自由的不法狀態持續存在,而且意味著其非法拘禁被害人的行為本身也在持續。
  • 刑事追訴有效期為何很少用在貪官身上?
    比如,某犯罪嫌疑人所犯的罪行可能被判五年刑期,但過了五年以後才被發現,法律規定不再追究其刑事責任,這也是法律「寬嚴相濟」的體現。但對於貪官而言,退休十年仍然被查的現象比較多,為啥一般情況下被查的貪官,很少有超過刑事追溯期的呢?為啥被查的官員無論退休多久,只要被查仍被追究呢?我們先從一個案例說起。
  • 檢察官丟失案卷,私蓋公章偽造不起訴決定書,如何定性?|刑法庫
    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衛永峰出於個人目的,為了隱瞞案卷丟失的事實,違反法律程序,利用職務之便,私自製作不起訴決定書,使有罪的人沒有受到追訴,其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條之規定,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以徇私枉法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 免於刑事處罰還被認定為犯過罪嗎?
    刑事犯罪在大家眼中被認為是嚴重犯罪,很多人認為都要執行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其實觸犯了刑法也存在免於處罰的情況,但是不執行刑罰不代表不構成犯罪,下面結合案情向大家介紹構成觸犯刑法但不受刑事處罰的情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張玉環案等改判 「冤假錯案糾正後」引關注
    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在撤銷原審裁判的同時,有關負責人代表該院向張玉環賠禮道歉,並告知其有申請國家賠償的權利。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吳春紅作出國家賠償決定,總金額262萬餘元(人民幣,下同),其中侵犯人身自由賠償金194萬餘元,精神損害撫慰金68萬元。
  • 2021法考刑訴法易錯考點: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關係
    (2)如果認為刑法是朝著「定罪量刑」前進的火車,刑訴如果保障刑法前進更穩定更高效更方便,此時體現工具價值,如2012年沒收違法所得程序的設立使得司法機關對於逃匿死亡的犯罪嫌疑人,可以沒收犯罪所得。與此相應,刑訴如果改變了刑法火車前進的方向,減緩了刑法前進的速度,則體現獨立價值。如二審發現一審嚴重程序違法,應當發回重審(讓刑法開了倒車),這體現了刑訴的獨立價值。
  • 俠客島:不滿14周歲犯罪不負刑責嗎?刑法修正案來了
    來源:海外網昨天,一則消息引發外界廣泛關注——12月22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三審稿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