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憶創辦人曉雲法師 董事長悟觀法師新書發表

2021-02-08 大崙聖恭

今年是華梵大學創辦人曉雲法師禪寂16周年,董事長悟觀法師與慈蓮苑修慈園長於10月15日帶領全體教職員至慈蓮苑捻香致敬,並於圖資大樓五樓曉雲導師紀念館舉行「創辦人禪意與書法藝術」分享會、董事長三本新書發表會及籤書會。現場座無虛席,大家一邊品茗,一邊追憶曉雲導師行誼,儘管窗外陰雨綿綿,卻澆不熄大家濃濃的思念之情。

  修慈法師於慈蓮苑致詞時表示,曉雲導師早年單槍匹馬闖入教育圈,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創辦大學、開教育研討會、辦比丘尼佛學院、赴國外開會、辦募款園遊會的比丘尼,她的信念是好做的事情就交予他人執行,自己則去實踐較少人願意接觸的事物,箇中辛勞外人無法想像。

  於創辦人曉雲導師紀念館活動中,包括華梵大學高柏園前校長、東南科技大學李清吟校長、萬芳高中劉葳蕤校長、崇光女中吉星臺校長、石碇高中楊憶湘校長、坪林鄉黃銘豐前鄉長、華梵文教基金會李春田董事等多位貴賓均蒞臨參與,現場湧入五百多人,場面盛大,氣氛溫馨。

  活動一開場,董事長悟觀法師見到不少老師帶領學生一同參與,欣慰的表示,能讓學生知道一所學校存在的價值,是件相當有意義的事。

  她感性的說,曉雲導師生前留給她最後一首詩作,提醒她「此生此世甘甜苦,都是醍醐順口嘗」,教誡她「想,向上想」;人間雖夢,但必須好夢一場,在夢中做夢醒之人,好好為眾生服務,才能開拓慧命,悟般若禪。而華梵大學就是曉雲導師生平最後一幅創作,創作得好或不好,就留待後人評斷。

  李天任校長致詞指出,華梵每年對曉雲導師的追思都不一樣,唯有對未來有信念,方能延續創辦人的教育而教育,並鼓勵跨領域學習,若將校訓「德智能仁」拆開,其意義便是將能力建立於道德領域上,並時時懷有慈悲心。

  

  高柏園前校長則表示,念由心所發,念不可留卻要留,因為大家認為它是美好的、應該永恆不墜。留念是為發酵,華梵大學既是曉雲導師的成就,我們大家就是共同的作者,與有榮焉,今天的紀念也該一念永續。

  他更表明目前華梵大學最重要的三件事,分別為繼承曉雲導師法業、落實覺之教育觀念,以及將藝術與美學的陶冶帶給所有人。

  值得一提的是,董事長悟觀法師此次一口氣發表《般若禪,如來使》、《弘願深如海》、《慈意妙大雲》等三本新書,其中最能代表曉雲導師思想的是《般若禪,如來使》,她並分享了般若禪對天台思想的重要性。

  如何產生慈悲智慧?董事長悟觀法師提到,其實內在本來就有,對佛的種性與真實不虛的慈悲智慧本就存在於我們的色身受行之中。

  她也表示,一個人之所以會讓人敬信,是因為展現出菩薩的慈悲與智慧。創辦人將生命歷經的甘甜苦都咀嚼完畢後,重新發展出獨特的體系,歷境驗心,她的菩薩思想、菩薩精神以及菩薩性無需透過語言、文字、書本、經典,從自身的威儀就流露出什麼是佛法,所有身教理念盡在生活中,舉手投足都讓人觸動。曉雲導師就是真正的如來使。

  對於董事長悟觀法師的新作,李天任校長有感而發的說,緣緣之緣不斷衍生,就會變成增上緣,董事長以臉書作為道場,每天貼出的文字與照片風靡許多人,尤其經常在平易間說起佛法,發出的自信與能量其大無比,常讓他有醍醐灌頂之感。他還開玩笑形容,董事長的新書像是運動比賽,「當選手對上更高等級的對手,就會接不到對方的球」。

  華梵大學佛教學院院長冀劍制教授表示,以個人生命經驗為基礎來談論佛學是很重要的,但越是有地位的人越不願意分享自己最真實的修行經歷,因為除了可能影響聲望之外,還得向大眾公開自己的貪、嗔、痴等不足之處。悟觀法師這三本著作充滿了修行人內在真實的各種生命體驗,是非常難得可貴之處。

  有鹿出版社許悔之社長指出,美可以觸動詩性,年近半百的他編過許多書,但編董事長悟觀法師的書對他來說一個身心的學習。他並送給董事長一幅自己的手墨創作「香風吹萎華,更雨新好者」,感謝董事長照亮了他的生命。(圖、文:華梵大學 公共事務處)


相關焦點

  • 佛教在線二十周年 華梵大學董事長修慈法師題詞祝賀
    華梵大學董事長修慈法師題詞慶祝佛教在線二十周年
  • 著名佛教道場法鼓山的創辦人--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1930年出生於江蘇省南通市,1943年出家修行,2009年2月3日圓寂。著名佛教道場法鼓山的創辦人,分支道場遍及歐、亞、美、澳等各洲,門人弟子遍天下。佛教界第一個博士學位獲得者,1975年獲日本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
  •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江蘇祖屋前發現罕見大靈芝
    聖嚴法師在南通狼山出家時所住的寮房法聚庵直徑達十五釐米的野生靈芝佛教在線江蘇訊 「聖嚴法師出家時所住的寮房前,出現了一株直徑達15釐米的野生大靈芝。」2012年9月18日,位於江蘇省南通狼山的聖嚴法師佛學成就展示館工作人員於依木向記者報料,記者隨即趕赴現場一探究竟。
  • 2018年2月3日 臺灣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圓寂紀念日
    臺灣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2018年2月3日,禪宗曹洞宗第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第五十七代傳人、臺灣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圓寂紀念日。 聖嚴法師,1930年出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在狼山廣教禪寺出家,1949年從軍跟隨國民政府到了臺灣,服役十年後,於東初老人座下再度披剃出家。 閉關與留學 小沙彌時期的聖嚴法師,已深深體會到:「佛法是這麼好,可是誤解它的人是那麼多,而真正了解和接受的人是那麼少。」
  • 首屆比丘尼傑出獎——證嚴法師
    首屆「世界佛教傑出比丘尼貢獻表揚獎」,慈濟基金會創辦人證嚴法師等51位法師獲獎。
  • 妙華法師、心定法師、中滿法師、書法家袁世冀做客中華佛緣
    中華佛緣網5月31日訊/書法家袁世冀、妙華法師、心定法師和中滿法師分別於周末兩日做客中華佛緣演播室,接受獨家專訪。著作頗豐,有《智慧與解脫——<維摩經>釋論》、《六祖惠能說》、《金剛經新說》、《從心開始》、《啟悟本心》、《換個活法》、《遊禪》、《和尚眼中的塵界》等。本期將著重採訪妙華法師在大學的弘法經歷和收穫,佛法與傳統文化的融合,以及現代社會對佛教文化的傳播等問題。
  • 葡華之聲 || 星雲大師「成佛之道」葡文版舉行新書發表會
    9月21日,由葡萄牙出版社EditoraNascente出版的星雲大師葡文新書「成佛之道」"O caminho para a iluminação
  • 風雪中的行腳僧:聖嚴法師
    法鼓山創始人聖嚴法師(圖片來源:法鼓山提供)聖嚴法師(1930—2009),佛學大師、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師、日本立正大學博士,也是禪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的第五十七代傳人、臺灣法鼓山的創辦人。聖嚴法師1930年出生於中國江蘇省南通縣(今南通市),後去臺。他13歲出家,青年時期留學日本,1975年獲日本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回臺灣後,法師歷任臺灣地區中國文化大學教授、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所長、美國佛教會副會長及譯經院院長,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發行佛學學報及佛學研究年刊,為輔大、政大、文大博士及碩士研究生擔任論文指導。
  • 《全職法師》完結後,白金大神亂的新書已經88萬字,你去看了嗎?
    不知不覺間,白金大神「亂」的新書《牧龍師》已經88萬字了,這本寵獸文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看呢?這本小說是在今年3月15號上線的,到現在快半年時間了。猶記得開書前,閱文官方將「魚的天空」這個筆名合併到了「亂」的名下,從此結束了「魚的天空」和「亂」到底是不是同一人的爭論。
  • 為什麼有很多學佛的人,都尊敬「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英語:Master Sheng-Yen,1931年1月22日-2009年2月3日),江蘇南通人,俗姓張,乳名保康、私塾學名志德,曾服兵役十年,更名採薇,以準尉退伍。聖嚴是臺灣佛教宗派法鼓山之創辦人,也是禪宗曹洞宗的五十代傳人、臨濟宗的五十七代傳人,為一代佛學大師、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師。日本立正大學博士,是臺灣第一位獲得碩、博士學位的比丘,法鼓山的弟子信眾尊稱為「聖嚴師父」。我沒有詳細讀過聖嚴法師的著作,也不愛看那些俗世所加給他的名頭。
  • 祖庭資訊丨臺灣法鼓山副住持果品法師一行參訪祖庭五祖寺
    2017年5月24日,臺灣法鼓山副住持果品法師率領法鼓山僧伽大學6位法師一行到五祖寺參訪,交流兩岸佛教文化,尋訪東山法門。    五祖寺知客通如法師帶領果品法師一行沿山門中軸線參觀,為他們介紹了真慧禪寺與大雄寶殿的歷史滄桑與重建歷程,並就寺院有代表性的造像藝術及寺院的文物進行了詳細講解,果品法師一行還瞻拜了五祖弘忍大師的真身殿。
  • 心道法師在湟源
    本科、碩士畢業於蘭州大學,青海省作家協會會員,有詩文發表於《青海日報》《西海都市報》《群文天地》《河湟》《金銀灘文學》《青海組織工作》《湟水》《西海文藝》《河清海晏》等報刊雜誌。心道法師在湟源 湟源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多文化融合、多種宗教和諧共處的地方。
  • 隴原佛教高僧心道法師
    最初利用在塔爾寺學密的機會和地方政府的關係,在青海省的西寧、通海、湟源等地區創辦了佛教會和居士林,後來又在甘肅、寧夏、新疆等地先後組織成立了佛教會和居士林,講經弘法和發表講演,闡明了正信的佛教與迷信、佛教與外道的區別,佛教的教化作用與附佛外道的害處等佛教基本信仰知識,使得當地政府官員認識到了佛教的好處和外道的危害,當地百姓在心道法師的引導下紛紛放棄外道而歸依佛教,使得青海地區的佛教得到了快速發展,對社會的安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 臺灣信行寺邀民眾燃燈供佛緬懷法鼓山聖嚴法師
    將代表佛法、智慧與光明的主燈,傳遞給法師;再由法師逐一點燃與會信眾手中的缽燈,燈燈相續,願人人都成為無盡燈!(圖片來源:法鼓山)信行寺在元宵燈節前,除了舉辦燃燈供佛法會外,也於2013年2月23日晚間7點至9點,邀請民眾一同念佛、傳燈、發願,緬懷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對於社會大眾的教澤。信行寺監院果增法師於開示時表示,聖嚴法師曾說「我今生做不完的事,願在未來的無量生中繼續推動;我個人無法完成的事,勸請大家來共同推動。」
  • 心道法師與法幢宗
    為了西部佛教的弘揚創立了「法幢正宗」,以「破邪顯正,高樹法幢」為宗旨,使得法幢宗在西部廣泛流傳,成為今天中國西部佛教的主導力量,開啟了中國近代佛教史上開宗創派的先河。大師高瞻遠矚,在西部開辦佛教實業、創辦佛教刊物、興辦佛教教育;並於抗戰期間發表抗日演說,慰問抗日部隊,支援抗日救國運動,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愛國護教」高僧。
  • 【活動報導】佛畫大師夏荊山學術研討會、新書發表會同步舉行 各界專家學者祝賀 共推公益美學
    由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南京大學夏荊山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 「般若・丹青:2019夏荊山學術研討會暨夏荊山專書出版新書發表會
  • 釋惟覺法師:茫茫大夢中,惟我獨先覺
    惟覺法師察看此地,乃風水寶地。阜崗群抱,背倚巍秀屏障,四季如春,空氣清新,風光靈秀,乃禮佛學法之聖地。釋惟覺法師修建寺廟,專門照顧年老僧人和參戰老兵及烈士父母的的事跡被媒體報導後,他本人被推選為第二十八屆中華大地之光「十佳新聞人物」。在2017年11月26日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頒獎會上,國家領導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為釋惟覺頒獎,並與他親切合影。釋惟覺法師獲中華大地之光「十佳新聞人
  • 憶法尊法師二三事
    有幸的是法師的回信後來保存下來了,收在《法尊法師佛學論文集》裡面第391頁,題名《與福海先生書》。其中所討論的:藏文來源、吐蕃與土伯特、活佛轉世、清帝是否真正信佛等問題,這些問題60年來仍在討論。於是民委每月資助菩提學會300元,承擔一些翻譯工作,主力當然就是法尊法師,翻譯過《中國革命讀本》。重頭戲是翻譯《論人民民主專政》。當時組織了法尊法師、毛爾蓋·桑木旦[4]法師、張克強和我集體討論修改。傳統的藏文裡佛學詞彙雖然很豐富,但是當代的政治、社會詞彙很缺乏。
  • 三藏法師
    三藏法師道源長老「三藏」即經藏、律藏、論藏,釋迦佛所說的法門,諸大弟子結集出來叫經藏,釋迦佛訂的戒律,諸大弟子把它結集起來,叫律藏,諸大菩薩解釋經律的文章,把它結集起來叫論藏。所謂「藏」者即含藏之意,經藏裡面含藏著很多的經,律藏裡含藏著很多的戒律,論藏裡含藏著很多的論文,所以叫做「藏」。
  • 律航法師弘揚《無量壽經》會集本
    律航法師的老師就是淨宗學會創辦人夏蓮居老居士。他尚未出家以前追隨參加淨宗學會歷次佛七法會,法喜充滿。在一九四七年蓮公有意將彌陀法門弘揚到臺灣,此時的黃臚初居士(律航法師俗名)正以此因緣關係,意欲前往臺灣,並願承擔先行赴臺考察之使,蓮公欣允。於年秋,居住夏府一個月之久,蓮公示其淨宗綱要與《無量壽經》會本精義,以充弘傳之資料。至此,他對了生死之心愈加堅定,因此發願往生西方淨土為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