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瘦子做引體向上,有人輕鬆有人困難,而做的輕鬆的往往是經常練的結果。經常練取得的成績不僅僅是肌肉逐漸強壯,更重要的是,背部、肩部及手臂整個肌肉群之間,神經協調控制肌肉能力的進步,這才是能否完成更多引體向上的關鍵。
圖一:上肢肌群
小臂及手部:手指和手背的小肌肉群和小臂肌群。(圖一)
大臂:股二頭肌、肱三頭肌、肱肌。(圖一)
圖二:肩帶肌群
肩帶:三角肌前束、中束、後束、岡下肌、大圓肌、小圓肌。(圖二)
圖三:背部
背部:斜方肌、稜形肌、背闊肌、豎脊肌、岡下肌、大圓肌、小圓肌……(圖三)
註:岡下肌、大圓肌、小圓肌,屬肩帶也屬背部
手部及小臂:手抓杆這是身體唯一的固定點,握力的大小就像小娃學步能走出第一步才會有第二步,小臂無力,握力不足就無法完成後面的過程。
大臂:當小臂能夠很穩定的固定在單槓上時,力量開始傳遞到大臂,上肢肌群共同完成屈臂的動作。
圖四:大臂和軀幹夾角縮小
肩帶:當屈臂時身體向上運動,此時肩部要保證肱骨、鎖骨和肩胛骨連接關節整體的穩定和緊密固定,同時要參與到大臂和軀幹夾角逐漸縮小的過程中,使軀幹穩步向上運動。(圖四)
背部:最後由背部肌群從四周向軀幹的中心發力,將軀幹向上助推,就像火箭之發動機噴焰,推至最高點時背部肌群達到頂峰收縮。(圖五)
圖五:頂峰收縮
1、懸吊和攀爬能力提高。
2、提拉重物能力的增強。
3、肩關節穩定能力提高。
4、上肢肌肉線條的清晰。
5、背部肌群的增肌明顯。
●當你懸吊時,起碼負重體重的80%重量,除了手抓單槓,沒有任何支點,必須依靠相關肌肉間協調發力,來實現相關關節一起運動,這就是引體向上的難點。
肌肉的神經控制機制
●克服這個難點跟你肌肉量多少、緯度的大小沒有直接關係,也可以忽略胖瘦關係。只跟你的運動神經能否能自如支配這些肌肉有密切聯繫。這需要你經過一段長時間的反覆練習,激活這些肌肉之間協調發力的神經感知,最終水到渠成,自然就會做了!
●下面再延伸理解,我們從手抓單槓開始,力量傳導依次經過小臂、大臂、肩、上背、下背這些部位,形成一個發力鏈條,環環相扣,密切配合,並不是依靠某個區域的肌肉特別發達就能獨立完成的。要求意識統一,各司其職,按需出力,做到力量分配均衡,主次分明。
●這就需要我們通過長期科學的進階訓練,激活並逐步提高運動神經對這個動作中所有參與肌肉的協調控制力。因為肌肉是有記憶功能的,當經過長時間的鍛鍊,肌肉就會逐漸適應這個動作,你可以理解為肌肉的條件反射,最後是習慣成自然。
歸根結底就是在運動中,神經支配肌肉是關鍵作用。任何動作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