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安塞】塞北名關——蘆子關

2021-02-12 安塞發布

蘆子關東城全景

 

      在乾隆九年《安塞縣誌》的關梁志關口目下記載:蘆關距城一百八十裡(當時的縣城在現在的碟子溝,最早叫天澤溝),北控沙漠,舊設兵固守,今城址尚存,在峻岭之中,崗阜之巔,環設坑窯,別名曰「鐵門砦」,其北門題曰「金明咽喉」。

     民國十四年《安塞縣誌》曾將「蘆關踏雪」列為安塞「十景」之一。筆者還查閱了我國解放後編輯出版的《中國名勝大詞典》,也將安塞的蘆子關收入其中,足見蘆子關在古代邊關要塞中佔有的重要位置。

站在城牆上可以看見左前方谷底狀如葫蘆的城池

谷底舊城池

      蘆子關,現位於安塞區鐮刀灣鄉楊石寺與靖邊縣城河(池河)村接壤處的一個山谷裡,杜甫曾註:「蘆關扼兩冠,有土門兩崖峙立如門,入門地形寬闊,狀如葫蘆」。

改河打壩被破壞的土門的位置就在照片的下邊的位置,葫蘆狀的位置就在現在的壩灘

      2019年3月18日,筆者第5次同朋友去這個地方,再次尋找當時的土門,因在史料中多次提到這個地方,這也是證明蘆子關準確位置的關鍵。進入楊石寺村再向後走3公裡處就到了原來改河的地方,據當地人講,這裡就是最窄的地方,改河把前邊河道的這個口封了,又將葫蘆脖子的地方炸開了個窄口,水從這個窄口流出,狀如葫蘆的峽谷舊城已被淤泥填成了壩灘,十分寬闊,比原來河道高出20多米,原來的延河水流改在了葫蘆口的東邊靠崖邊,河的西邊的土門崖壁給鏟了打了壩了,又朝裡邊修成了公路,還在土門位置錯前一點打了一口油井。原來土門壁崖下的紅沙崖現在還保留著原樣,是延河上遊最窄的河道,河道寬只有4米多,而且兩邊兩崖峙立,十分險要。從這個地方看,東面是40多米高的砂石崖,西邊下面十多米是砂石崖,上面是30多米高的土崖,路就在4米多寬的河道裡,地形極為險要,東邊石崖上還有兩個崖窯,應該是崗哨士兵瞭望關口的地方,因當時滿山遍野是森林,這條通道是走往北邊的唯一一條通道。進入門戶谷底的舊城如葫蘆形狀,頓時十分寬闊,故曰蘆子關。現在站在這裡,細細觀察這個地方確實是易守難攻的關口,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方。在葫蘆狀的舊城往北的山坡上,有東西兩座古城,西城較小,只剩大體輪廓,東城較大,至今還有比較完整的殘垣斷壁的城牆,奇怪的是山上的東城也狀如葫蘆,上小下大,烽火臺就是葫蘆把,像掛在天上的葫蘆。這個地方我來已是第五次了,現在終於看出明目來了。我們可以想像:峽谷下的古城駐守著軍營,山坡上的古城是軍營指揮部以及商家百姓驛站。是當時南扼長安、北通靈州的最大軍事要地和重要關口城市,也是人口較多的城市。

      這裡也是延河的發源地,延河從北邊的周山發源流經蘆子關,水旺而清澈,宋代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也有「周水猶傳檄,蘆關未撤烽」的詩句。其「周水」就是說的延河,「延河」與「蘆關」皆入詩畫之中。

這是2019年3月17日拍的全景

      據史料記載,此地山高坡陡,狹谷狀如葫蘆。古代各封建王朝都派兵把守,視為鎖鑰咽喉。商周屬翟地,秦漢屬上郡高奴縣,唐代屬延州金明縣,宋代屬綏德軍安塞堡,明清屬安塞縣。唐長慶四年(824),李彝為朔方節度使,在蘆關建造城防,以護塞外。後唐長興四年(933)藥彥稠諸將討伐盤踞夏州的李彝超時,首先屯兵蘆關,以壯軍威。宋淳化五年(994),金明鎮使李繼周看到蘆關周圍崖高勢險,便選擇扼要地形修築寨城,以固邊防。民間流傳道「蘆子關、蘆子關,風蕭蕭兮延水寒,安得壯士控北番」的感嘆。這裡的山嶺之巔,防禦密布,別名鐵門砦。至宋元豐四年(1081)復為戍守之所。

蘆子關附近的山巒

我們看看當時的歷史背景: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於範陽(今北京),十二月叛軍攻佔洛陽,安祿山在此稱帝,自號大燕皇帝。第二年六月,潼關失守,玄宗逃往鳳翔,後逃至蜀地,其子李亨北上朔方節度使駐地靈州(今寧夏靈武),七月於靈州即帝位為肅宗,改元至德,靈州成為朝廷平叛安邦的大本營。此時移家至鄜州(今富縣)羌村避難的杜甫,隻身北上投奔靈州,途中被叛軍俘至長安,至德二年(757)四月逃出長安,抵達鳳翔,被授予左拾遺之職。此時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殺死,安慶緒下令河東節度使高秀巖從大同進攻太原,並令範陽節度使史思明離開河北合攻太原,意在西進朔方,包抄靈州,滅亡唐朝。在嚴峻形勢下,身為左拾遺的杜甫不顧封鎖,再次北出蘆子關投奔靈州。來到今蘆子關後,又累又餓,本想停下來休息,當看到眼前這座險要的關城時,頓覺渾身有力,登上了最高峰蘆子關的烽火臺,提筆寫下《塞蘆子》一詩,建議朝廷派兵塞斷蘆子關。

       寫到這裡,我們不妨看看杜甫全詩《塞蘆子》

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

邊兵盡東徵,城內空荊杞。

思明割懷衛,秀巖西未已。

迴略大荒來,崤函蓋虛爾。

延州秦北戶,關防猶可倚。

焉得一萬人,疾驅塞蘆子。

岐有薛大夫,旁制山賊起。

近聞昆戎徒,為退三百裡。

蘆關扼兩寇,深意實在此。

誰能叫帝閽,胡行速如鬼。

蘆子關烽火臺的位置修建了網絡發射塔

      詩的前四句寫嚴峻之形勢。五城,指朔方節度使所轄定遠(今寧夏平羅)、豐安(今寧夏中衛)及東、中、西三受降城(均在河套一帶黃河北)。懷衛,指懷州(今河南沁陽)、衛州(今河南汲縣),均屬河北道。迴略,意為迂迴包抄。大荒,本指邊遠之地,此指肅宗駐地靈州(今寧夏靈武)。崤函,指崤山、函谷關,均在今河南,為陝西之屏障。前四句的大意為:五城本為邊防要地,但與討叛前線相距甚遠,又有黃河阻隔,加上城內駐軍盡數東徵,城內空虛,已經不可倚恃。現在史思明放棄懷衛之地奔襲太原,高秀巖不停向西進犯,如果他們迂迴包抄攻向靈州,那麼崤函之險也就形同虛設了。接著四句寫蘆子關的重要。薛大夫,指薛景仙,時為扶風太守兼防禦使,扶風古稱岐周之地。山賊、昆戎,皆指叛軍,因叛軍中多胡兵,故稱。薛景仙克復扶風後,一直堅守此地,遏止了叛軍西進。這四句的大意為:

城牆局部

    

      延州(今延安至綏德一帶,唐治膚施,即今綏德)是秦地關中北邊的門戶,其北的蘆子關距離前線較近,尚可依靠。如果派遣上萬兵馬迅速塞斷蘆子關,那麼守住秦地北方門戶就有了保障。何況蘆子關南邊更有薛大夫駐守,牽制叛軍,近來聽說由於他攻取了扶風,叛軍遠退,不敢冒然進犯。最後兩句,先強調快速佔據蘆子關,可以阻扼史思明、高秀巖兩寇的包抄進犯;接著呼籲有人能提醒皇帝及早採取此策,因為叛軍行動迅速,如同魔鬼,遲了就可能來不及了。(帝閽,為天帝守門之人,此喻肅宗。)

      當時,在朔方節度使郭子儀等的全力徵討下,安史之亂最終得以平定,沒有出現「迴略大荒」的危險局面。然而出現危險的可能性確曾存在,因而杜甫提出的「塞蘆子」之策言之有理。正如清人浦起龍《讀杜心解》評此詩云:「此杜氏籌邊之策也。酌形勢,切事情,以韻語為奏議,成一家之言矣。」

高速公路從城的東北邊城壕經過(照片的右前方)

谷底裡的窯洞遺存

      杜甫還有一首詩《彭衙行》,其中也寫到了蘆子關。彭衙,地名,即彭衙堡,在今白水縣東北六十裡。安史亂軍破潼關後,杜甫曾攜家人從白水縣逃難北走,經彭衙,抵同家窪,得友人孫宰殷勤招待。一年之後的至德二年秋,杜甫自鳳翔赴鄜州探家欲出蘆子關,又經彭衙,惜不能再晤孫宰,故以詩代簡,作《彭衙行》寄贈老友,追憶當年逃難之景、顛沛之狀。全詩四十六句,其中有這樣兩句:

早行石上水,暮宿無邊煙。

少留同家窪,欲出蘆子關。

      石上水,指朝露;天邊煙,指暮靄;少留,意為稍留。兩句追憶詩人起早貪黑,艱難跋涉,曾暫居同家窪,欲北出蘆子關投奔靈州的情景。

蘆子關城下現還住著一戶人家,保存的搗米搗面的懟

      民國十四年《安塞縣誌》藝文志有詩讚曰:「蘆關居要塞,北連沙漠邊。陰山橫其背,積雪岡巒巔。騎驢尋梅者,推敲訪名賢。鴻爪留印跡,坐寒五夜氈」。其中「騎驢尋梅者」寫的就是杜甫。

      以上可以看出蘆子關當時確係南扼長安、北通靈州的重要門戶,確屬名關。

       勝水名山留給人們的是不同的情愫和感慨,或讓人振奮,或使人傷感,或促人煥發,或令人深思。蘆子關以它豪邁的氣勢和雄險的英姿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安塞人。隨著時間的流逝,蘆子關其地雖難免湮沒於世,然而蘆子關其名卻會伴隨著杜甫的《塞蘆子》不朽的詩篇永垂千古,永留後世,我將圖片附之,使其永載史冊。

     作者簡介:者 馮生剛,1959年2月生。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協會會員,陝西省攝影家協會常務理事,陝西藝術攝影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攝影通訊社記者,《中國旅遊信息報》陝北記者站站長,延安作協會員,安塞攝影家協會主席。

     從1978年開始學習寫作、攝影,創作了不少反映安塞境內的民俗和民間故事,拍攝了大量陝北的攝影作品,在《中國文化報》、《人民日報·海外版》、《陝西畫報》等報刊雜誌上發表作品一千餘幅,為《中國攝影家全集》入集攝影家,7幅作品收入《中國當代攝影家作品鑑賞》大型畫冊,5幅作品收入《今日中國攝影》大型畫冊,2005年《古戰場》獲陝西省第四屆藝術節書畫攝影作品展銅獎,《醉了》在「第二屆陝北過大年」全國攝影大賽中獲一等獎。主編了第二輪《安塞縣誌》、《全景延安——安塞卷》、《魅力延安》、《安塞攝影》大型畫冊,《安塞年鑑》、《我是安塞人》、《新聞典藏安塞》上下卷、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叢書《陝北寺廟》、安塞馮岔《馮氏家譜》。著有《安塞民俗》,和人合著了《塞北風雲》、《安塞腰鼓探秘》等書刊。

相關焦點

  • 塞北名關—蘆子關 馮生剛
    塞北名關—蘆子關                   馮生剛民國十四年《安塞縣誌》曾將「蘆關踏雪」列為安塞「十景」之一。筆者還查閱了我國解放後編輯出版的《中國名勝大詞典》,也將安塞的蘆子關收入其中,足見蘆子關在古代邊關要塞中佔有的重要位置。
  • 【印象閱讀】蘆子關--宇 鵬
    蘆子關      宇 鵬說起我國的古代名關,人們自然要說的是長城兩邊的山海關和嘉峪關。一個東頭一個西頭,那是長城的龍頭龍尾。一個太陽升起的地方,一個夕陽落下的地方。長城,使這兩大名關名垂華夏。我的思緒隨著寧靜的場景,走進了歷史的時空······蘆子關,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關塞。在唐代,在宋代,抑或在另一個朝代,這裡都是邊關要塞,軍事重鎮。在古代,安塞被譽為「上郡咽喉,北門鎖鑰」,可見其歷史地理位置的重要,而蘆子關則是這要塞中的要塞。安塞民謠說道:「蘆子關,蘆子關,風蕭蕭兮延水寒,安得猛士控北蕃。」
  • 孫喜玲:陝北印象—蘆子關
    這首詩歌是杜甫當年因「安史之亂」背井離鄉,路過蘆子關時寫下的。蘆子關也稱蘆關和蘆關嶺,位于靖邊縣天賜灣鄉池河村與安塞縣接壤之處,蘆子關北控河套,南制延州,東扼綏州,西抵靈武。蘆子關主峰大墩山、小墩山海拔均約一千七百米以上,其四周崖高險阻,東西兩邊崖立如門,深迎開闊,形似葫蘆,故稱蘆子關。秦漢以後一直是兵家必爭的邊塞重地。
  • 邊城古塞——蘆子關
    安塞舊《縣誌》(清·乾隆本)曾將「蘆關踏雪」列為安塞「十景」之一。我國解放後編輯出版的《中國名勝大詞典》,也將安塞的蘆子關收入其中,足見蘆子關在古代邊關要塞中佔有的重要位置。站在古烽火臺上向下俯視,蘆子關谷底的舊城如葫蘆籽形狀,故曰蘆子關。在舊城不遠的山坡上,至今還有舊城的殘垣斷壁。延河從北邊的周山發源流經蘆子關,在沙石間穿開石斛,留下水潭,其水極其富有情致。在東西兩邊還有舊城遺址。傳說秦漢以至後來一直為延州的北部要塞,故安塞有「上郡咽喉,北門鎖鑰」之稱。其地北控河套,西番靈武,是兵家必爭之地。西漢以來,有不少名將鎮守蘆子關。
  • 【旅遊】塞上古寨 --蘆子關
  • 陝北延州十三誇之三:安塞人
    於是坊間就流行了這麼一句順口溜:紅旗車子飛鴿胎,帶著婆姨走安塞。這句話當時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種下了很深的印象,就是安塞可好了。不然,為什麼要騎上車子走安塞呢?還帶著婆姨。安塞一定有美不勝收的景致,將來一定要去看一下。高老師會彈三弦,卻不會說書。
  • 【兔種大全】塞北兔
    塞北兔是張家口農業專科學校以法系公羊兔與比利時兔為親本雜交選育,經過雜交創新、選擇定型、培育提高三個育種階段,繁衍12
  • 陝西安塞腰鼓在南投 氣勢磅礡
    陝西安塞腰鼓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傳在秦漢時期,戌邊守塞士卒,打仗時用腰鼓助威,勝利後用它來歡慶。中共建政後,安塞腰鼓也被稱作「勝利腰鼓」,紅色根據地的人民在歡迎毛澤東和工農紅軍,歡慶勝利的時候就曾跳起氣勢磅礴的腰鼓。1990年北京亞運會上,安塞腰鼓的表演成為開幕式上的一大亮點,至今為人稱道。
  • 雙建文攝影•安塞腰鼓
    1996年,安塞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在的安塞人由榆林橫山遷過來,也把橫山的腰鼓帶到了安塞。
  • 安塞腰鼓「鼓動」南投燈會
    安塞腰鼓壓軸出場,100多人上場齊舞,動作整齊劃一,氣勢磅礴,讓現場民眾大呼精彩。演出每到精彩處,現場數千名觀眾就「點亮」手機和演員一起舞動。和丈夫一起來看演出的南投本地人簡女士告訴記者,以前只在電視上看過安塞腰鼓的表演,漫天黃土,鼓聲震天,覺得很有氣魄。「第一次在自己家鄉看到腰鼓表演,很意外也很高興,如果明年有還會來看。」安塞腰鼓是流傳於陝北安塞的民間廣場舞蹈藝術。
  • 安塞腰鼓:1984年張藝謀拍攝《黃土地》,被安塞腰鼓深深地震撼了
    腰鼓舞的文化傳承 腰鼓舞最出名的就屬安塞腰鼓了,它氣勢滂沱,豪邁粗獷,被稱之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縣還被稱為中國腰鼓之鄉 1984年,陳凱歌導演,張藝謀拍攝的《黃土地》就是在安塞,150名身穿黑襖、頭扎白羊肚手巾,腰扎紅色布袋的陝北漢子,在安塞這片黃土地上,如龍似虎的舞蹈起來。 整個表演過程飛揚激越、酣暢淋漓,如黃河咆哮、如萬馬奔騰,拍完這段戲,整個拍攝組的人都驚呆了。
  • 【西部風情】黃土高原的奇葩——安塞腰鼓
    這就是「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歷史悠久,是寶貴的文化遺存,是黃土高原上一種獨特的民間鼓樂表演藝術形式。有「中華民族之鼓魂」、「天下第一鼓」、「地上活化石」之美譽。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黃土地上的狂飆,洶湧地席捲著整個大西北,展示出黃土高原農民樸實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其動作豪邁粗獷,舞姿剛勁奔放,淋漓盡致的體現了黃土地的博大胸襟與渾厚底蘊。
  • 最關注|安塞腰鼓課,是真的嗎?
    整齊的鼓點兒、跳躍的舞步安塞腰鼓真的很讓人心動呢就連留學生小哥哥也選了這門課  安塞腰鼓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有著「天下第一鼓」的美稱。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延安安塞腰鼓再次「鼓動」臺灣南投燈會
    陝西延安安塞腰鼓演出團隊在臺灣南頭燈會一展陝北風採   當晚,陝西延安安塞腰鼓演出團隊的表演以一場熱鬧的陝北大秧歌開場,豪邁的舞姿、多樣的動作、瀟灑的氣概安塞腰鼓壓軸出場,100多人上場齊舞,動作整齊劃一,氣勢磅礴,讓現場民眾大呼精彩。今天的演出是陝西延安安塞腰鼓演出團隊今年春節在臺灣南投的第四場演出。當腰鼓演出每到精彩處,現場數千名觀眾就「點亮」手機和演員一起舞動。和丈夫一起來看演出的南投本地人簡女士告訴記者:以前。只在電視上看過安塞腰鼓的表演,漫天黃土,鼓聲震天,覺得很有氣魄。
  • 跳安塞腰鼓的清華網紅老師遇「對手」,閔行鼓娃的教材已在安塞傳播!
    安塞腰鼓!江西採茶戲!蒙古舞!新疆舞!你忍住不笑了麼?第18秒畫風突變,請做好心理準備你知道麼?學生現在學習的腰鼓,其實是學校從陝北引入的安塞腰鼓。唐為民告訴記者,在1997年的閔行區首屆藝術節開幕式上,由顓橋小學和顓橋中學組成的400多人的隊伍進行了安塞腰鼓的表演。
  • 《煙雨江湖》怎麼騎馬 塞北西域騎馬條件一覽
    導 讀 現在玩家在煙雨江湖中的塞北西域地方可以去騎馬了,不過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才可以,很多玩家對此可能並不知曉,下面就分享下騎乘西域馬的具體方法,感興趣的玩家快來看看吧
  • 長慶安塞油田產能建設「雙壟齊種」
    中國石油網消息(特約記者李盼星)12月15日,記者從長慶安塞油田產能建設項目組獲悉,單井產能達2.72噸/日,產建到位率提升至51.5%,與2019年同期相比,單井產量提升0.8噸/日,這是今年「戰嚴冬」取得的成效。
  • 安塞腰鼓進校園--教育--人民網
    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杜康鎮石獅小學把動作豪邁粗獷、剛勁奔放的安塞腰鼓引進校園,通過傳統文化進校園、大課間展演等形式,令其在校園中得到了廣泛傳承。圖為5月21日,石獅小學的學生在練習安塞腰鼓。
  • || 析 || 獻給韋利米爾·奇勒貝尼 | 安塞姆·基弗
    「紅豆生南國」展覽現場圖片,林冠藝術基金會,紐約,2019年,《獻給韋利米爾·奇勒貝尼科》,安塞姆·基弗,2015-16年,混合媒介舞臺裝置
  • 長知識 | 中國古代十大名關,你知道幾個?
    十大名關,顧名思義是我國歷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十大著名軍事關口,在歷朝歷代的保衛戰役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贏得了地位,它們分別是山海關、潼關、嘉峪關、居庸關、友誼關、雁門關、紫荊關、劍門關、娘子關、武勝關。(有的版本加入了「函谷關」、「平型關」、「南津關」)它們以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著稱。山海關山海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東北15公裡處,因位於山海之間而得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