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躺著、散步…… 哪個才是飯後正確姿勢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民以食為天,吃飯是民眾每天都做的事,飯後該如何養生,是很多人都關注的話題。相關養生建議在網上不少,有的說「飯後不能運動,否則會胃下垂」,有的說「飯後喝杯茶,提神助消化」……這些養生小妙招數不勝數,讓人難辨真假。

  最近,甚至有人提出,飯後「葛優躺」,才是餐後養生的正確姿勢。這個小妙招來自於短視頻APP抖音,相關視頻稱飯後不要站著或坐著,而應該躺著,因為飯後血液集中在胃部、大腦供血不足,只有平躺才能緩解由缺血帶來的不適。

  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網上盛傳的其他飯後養生小妙招靠譜嗎?飯後養生的正確姿勢又到底是什麼?針對上述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

  餐後平臥可緩解腦供血不足? 真相:立即躺下不利於消化

  「飯後『葛優躺』不可取。」青海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楊如意在看過相關視頻後,向科技日報記者解釋道,人們在剛吃過飯後,胃內充滿食物,消化機能正處於運動狀態,此時平躺會影響胃腸蠕動,不利於食物消化和吸收。

  另外,楊如意提示道,若飯後立即入睡,在睡眠狀態下,人體的新陳代謝率會逐漸降低,很容易使食物中的熱量轉化為脂肪,從而令人發胖。

  飯後運動會造成胃下垂? 真相:適當鍛鍊可促進胃腸蠕動

  「從正常生理角度來講,進食與運動無直接關係,餐後可以運動。」楊如意解釋道,但需要注意的是,若在飽餐或充分進食後,立即進行劇烈運動,則可能產生如下風險:其一,由於進食後人體胃腸道過分充盈,從而引起胃腸道在腹腔內的「活動空間」變小,若此時劇烈活動,易導致相關器官在腹腔內扭轉、變形,造成腸繫膜供血障礙,易引起腸壞死,此類情況常見於兒童群體;其二,進食或者飽食後,若進行劇烈運動,可能引起腹腔壓力增高,導致嘔吐,甚至引發某些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楊如意建議,飽餐之後,可適當地活動,比如散步,這樣既可以促進胃腸蠕動,也可以減輕胃食管反流的症狀。

  不過,雖然飯後可以適當運動,但不要馬上開始。

  「飯後不要急著散步。」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醫學科主治中醫師毛偉表示,飯後人體胃內充滿食物,馬上進行直立性活動,會增加胃部震動,加重胃負擔。尤其是有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的患者,若飯後立即活動,可能會加重病情。

  餐後飲茶提神刮油? 真相:茶會抑制胃、腸液分泌

  就「餐後飲茶提神刮油」這一說法,毛偉表示,有人認為,飯後喝一杯濃茶,能幫助排除油脂,減輕油膩感,幫助消食、減肥,但實際上飯後立即喝茶,不僅不能消食、刮油,還會抑制胃、腸液分泌,影響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易導致便秘。

  毛偉解釋道,茶中富含單寧酸,會影響蛋白質吸收,阻礙人體有效攝入營養;茶鹼還會抑制小腸吸收鐵元素,特別是對於一些嚴重缺鐵性貧血的患者而言,更不能過量飲茶或者喝濃茶。

  另外,還有很多人特別關心,餐後能否立即飲水的問題。對此,楊如意坦言,餐後立即喝水會降低人體內酶類物質的含量,且飲水會加速食物離開胃的速度,使飢餓感再次出現,不利於減肥。

  「此外,餐後大量喝水,還會稀釋胃液,不利於食物消化。」楊如意建議,餐後喝水時間與進餐時間,最好間隔半小時左右,同時還需要注意,要適量飲水,以免加重胃腸負擔。

  飯後馬上喝酸奶助消化? 真相:兩小時後才是最佳飲用時間

  飯後喝水、茶都不能助消化,那喝酸奶是否可行呢?

  「飯後喝酸奶,也達不到助消化的目的。餐後不要立刻喝酸奶,飯後兩個小時喝較為合適。」楊如意表示,只有當人體胃液的pH值較高時,才能讓酸奶中所含乳酸菌充分生長,利於身體健康。而飯後兩小時左右,人體內胃液已被稀釋,pH值會上升到3至5,此時飲用酸奶最佳。

  「雖然酸奶不宜飯後立即飲用,但它是個營養很全面的食物。酸奶富含蛋白質、胺基酸以及微量元素,而且含有大量的B族維生素。」楊如意補充道。

  不過,楊如意表示,對於減肥人群,喝酸奶還需控制量。

  資料顯示,100克酸奶熱量為72大卡,即便是脫脂酸奶熱量也不低。對於超重人群而言,在吃早餐或午餐後,輔以酸奶為宜,同時主食量需適當減少。

  「酸奶本身含有一定熱量,飯後喝酸奶,就等於額外攝入這些熱量,天天如此,脂肪就可能悄悄『上身』。」楊如意提醒道。

  延伸閱讀

  餐後養生禁忌有這些

  楊如意介紹道,飯後忌立即喝茶,此時喝茶會妨礙人體對蛋白質、鐵質的吸收;忌立即喝冷飲,此時喝冷飲會引起腹痛腹瀉;忌立即吸菸,此時煙中的有毒物質會比平常更容易進入人體;忌馬上洗澡、遊泳,此時洗澡、遊泳會減弱消化能力;忌馬上睡覺,立即入睡易導致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

  那麼,我們要怎麼做才能真正助消化?

  楊如意表示,秋涼之後,晝夜溫差較大,人們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時要蓋好被子,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在飲食調養方面,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經常有食物和胃酸進行中和;還要注意忌口,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的食物,更忌暴飲暴食;在服藥方面應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飯後服用,以防刺激胃黏膜而導致病情惡化。同時,要講究心理衛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產生。此外,在運動方面,腸胃病人要結合自己的身體情況,適度加強鍛鍊,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復發,促進身心健康。

  「大家要養成定時定量進餐的習慣,不要吃太多澱粉含量高的食物,吃飯時要細嚼慢咽,且心情要放鬆,飯後略作休息再開始工作,但不要立刻躺下。」楊如意提示道,少量多餐可避免胃漲或胃酸過多,胃酸過多可能會使得胃液逆流至食道,刺激食道黏膜。

  另外,很多人喜歡飯後吃水果、喝湯,其實順序反了,這些東西最好在飯前吃。

  飯後吃水果,水果會被先吃下去的食物阻滯於胃中,使人出現脹氣、便秘等症狀,給消化功能帶來不良影響。如果將吃水果的時間提至飯前,對免疫系統有益,而飯後吃水果則沒有這種養生功效。

  許多人習慣吃飽飯再喝湯,而飯前喝湯可以給口腔、食管、胃、腸等食物的必經之道加點「潤滑劑」,以減少硬食物對消化道黏膜的刺激。(記者 張蘊)

相關焦點

  • 坐著、躺著、散步,哪個才是飯後的正確姿勢?
    網友提問:很多人都說飯後是個養生的好時間。有人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也有人說飯後不應該運動,最好坐著或者躺著休息一下。那問題來了,到底哪個才是飯後的最佳姿勢呢?一般認為,在飯後的20分鐘時間內,最好是保持身體直立姿勢(站直、坐直),這樣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為啥不推薦「飯後走一走」呢?其實,飯後適當走一走,確實能幫助舒緩心情、促進消化,是好的。
  • 坐著、躺著、散步……哪個才是飯後正確姿勢
    魯網10月22日訊 民以食為天,吃飯是民眾每天都做的事,飯後該如何養生,是很多人都關注的話題。相關養生建議在網上不少,有的說「飯後不能運動,否則會胃下垂」,有的說「飯後喝杯茶,提神助消化」……這些養生小妙招數不勝數,讓人難辨真假。
  • 坐著、躺著、散步……到底哪個才是飯後正確姿勢?
    飯後喝杯茶,提神助消化。飯後「葛優躺」,才是餐後養生的正確姿勢!網上盛傳的飯後養生小妙招真的靠譜嗎?飯後養生的正確姿勢又到底是什麼?今天,小南就來為大家解答關於飯後養生的真相!飽餐之後,可適當地活動,比如散步,這樣既可以促進胃腸蠕動,也可以減輕胃食管反流的症狀。不過,雖然飯後可以適當運動,但不要馬上開始。飯後人體胃內充滿食物,馬上進行直立性活動,會增加胃部震動,加重胃負擔。尤其是有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的患者,若飯後立即活動,可能會加重病情。
  • 飯後是站著好、坐著好,還是躺著好?不妨聽聽專家怎麼說
    飯後該做什麼,直到今天也是個爭議不斷的話題。一些人說,飯後應該坐著,看看電視。緩解下一天的疲勞,但是有人卻不認同,覺得飯後坐著會發胖。也有一些人講吃完飯就犯困,只想躺在沙發上睡一覺,可是這也有人批評,認為飯後躺著不利於消化。
  • 吃飽後該躺著、坐著,還是站著?醫生給出了標準答案
    「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關於飯後習慣的諺語有很多,但這些做法未必正確,照做反而可能有害健康。 坐著、躺著、散步……哪個才是飯後正確姿勢?一起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剛吃完,該坐著、躺著還是散步?
  • 吃飯後,坐著、躺著、站著,哪個會更好?飯後什麼事不能急著做?
    吃飽喝足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有很多人在吃晚飯以後,都會習慣性地躺著,或者是坐著不動。有的人比較注重健康,聽說吃完飯後,站一站會有助於消化,就會吃完飯站起來走動走動。相對於這幾種說法,你認為哪一種是對的。每個人的看法都不相同,也不知道到底哪個才是正確的,下面我們就來好好地探討探討。
  • 吃完飯後,到底該坐著、躺著,還是散散步?醫生詳細解答
    古人云「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是有一些人吃完飯之後比較難受,甚至出現了脹氣,需要躺下來才能夠緩解,那麼人們在吃完飯之後,應該做點什麼事情才能夠幫助腸胃更好的消化呢?一、吃完飯後,到底該坐著、躺著,還是散散步?醫生詳細解答1、可以坐著嗎?
  • 飯後多久散步才不傷胃?醫生:飯後散步注意5點,胃才能更健康
    但是,飯後立即散步,其實對身體健康反而無益。這是由於在我們剛吃完飯後,胃開始進入消化模式,這時就需要血液流通給胃送去強力支持,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食物消化作用。如果這時候選擇外出散步,血液的供能作用就會被分散,腸胃就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消化運作也就受到了影響,因此,飯後立即散步不僅容易造成消化不良,還可能引發腸胃疾病。
  • 飯後靠牆站可以減肥嗎?你一直堅持的飯後習慣可能是錯的
    在我們通常的認知裡,吃完飯後躺著或者坐著,會讓食物更容易囤積成脂肪,從而導致發胖,所以大家也能經常聽到一句俗語,「飯後走一走,能活99」。A:事實上,無論飯後你是坐著、站著、趴著、躺著,對熱量的消耗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而且久站還有胃下垂的風險。
  • 飯後「葛優躺」才養生?吃飽後的正確姿勢是這個!
    甚至有人說,飯後「葛優躺」才是正確姿勢?今天,就為大家解開這個疑惑~ 餐後平臥可緩解腦供血不足? 真相:立即躺下不利於消化 「飯後『葛優躺』不可取。」
  • 吃飽飯「躺著當廢物」比散步還燃脂,日本名醫教你正確「葛優癱」
    其實吃飽飯「躺著當廢物」比散步還燃脂。差不多就這個姿勢這是為什麼呢正確的躺下姿勢是身體右側在下,左側在上,類似側躺。坐的時候頭和腳要稍稍抬高,令肝臟的位置相對處於低位,從而令全身的血液都往肝臟方向流。建議用手託著頭,雙腳以枕頭墊高,這樣會比較易做!肝臟在消化系統中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更佔了人體的代謝率30%。所以當全身血液集中在肝臟時,身體的新陳代謝便會提升,當代謝率提高,自然比較不容易變胖。
  •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飯後百步走,正確散步才能更健康
    老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導致很多人吃完飯就喜歡去散散步,覺得有益健康。其實飯後百步走也是有講究的。據調查,有75.86%的大學生喜歡飯後散步,並有46.55%的人保持在半小時以內,還有41.38%的人能保持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之間。其實飯後散步還真的有好處,只不過並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
  • 飯後站著還是坐著好?這樣做養生不傷身
    比起中午吃什麼這個「世紀」難題,飯後該怎樣做也是一個傷腦筋的事。 有一部分人說,飯後應該坐著,煲煲劇,休息休息,但是又有人覺得,飯後就不應該坐著,這樣容易胖。
  • 早上散步空氣好?晚上散步助消化?到底哪個時間散步最好?
    散步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無論你多大的年紀,只要腿腳靈活都可以從這一項活動當中受益,但是散步的時間和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小康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散步的這些講究!早上散步和晚上散步哪個好?如果在清晨散步,無異於在大口吸入有害氣體,對健康危害比較大。2、 晚上散步?許多人選擇晚上散步,大概是為了飯後消食。但晚上臨近睡覺時間,我們的身體器官會逐漸進入修復期,這個時候長時間散步會導致心跳和體溫過高,使我們過於興奮,難以深度入睡。
  • 晚上飯後去散步好嗎?哪個時間段散步比較好呢?
    我們現在很多都喜歡吃完飯後去散散步,特別是晚上,飯後散步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吃完飯遛著狗,和家人外面邊散步邊聊天,感覺是一件很享受很愜意的事情,但是有沒有想過晚飯散步真的好嗎?其實飯後散步不僅是一天忙碌生活後的一种放松方式,而且大部分是想起到幫助消化的作用,飯後,血液會大量流向腸胃幫助消化,如果飯後馬上去散步的話,血液就會轉向流向雙腿供能,對於年輕人可能無大礙,但是對於老年人,可能就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 吃過飯後多久才能散步?專家:這幾類人不能飯後散步,會走出疾病
    其實大家不知道的是,飯後散步也有一定學問,方式走錯了可能反而會導致疾病,大家注意一下。總聽人說飯後散步好,那麼是不是飯後立刻就能散步呢?不是,大家最好在飯後半小時左右去散步,因為飯後身體大部分血液都集中在胃部,若是立馬去散步會導致消化不良,嚴重的可能會引發闌尾炎。當然事情都有兩面性,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飯後半小時散步,這幾類人望你們知道,別給自己添麻煩。
  • 飯後散步真的是養生嗎?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散步是最好最悠閒的養生方式,很多人認為飯後散步有助於消化,但飯後散步真的是最好的養生方式嗎? 其實,飯後立即散步是不科學的。飯後,食物進入腸胃,血管擴張充血,形成腦部血液供應不足,因此,有不少人飯後出現打瞌睡,甚至頭昏的現象。
  • 每天飯後走1小時,身體能得到什麼?正確運動很關鍵
    堅持飯後散步,對消化功能會起到積極的影響。gt;減輕體重,維持體型勻稱現在很多人在吃飯之後,都會直接坐著或者躺著堅持飯後散步也能夠幫助改善血液循環,讓身體更好的吸收和代謝,幫助人們更好的減輕體重,也能讓人的體型更加勻稱。
  • 飯後如何散步更科學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飯後散步的確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不僅可以怡情,趕走一整天的疲憊,還具有養生作用。但該如何科學的散步?走多長時間才更養生?這些都是有講究的,要是走的不對,一不小心還有可能患上胃下垂或者急性腸胃炎,那就得不償失了。
  • 如何正確的「飯後散步」?4個技巧,活到九十九不用愁
    大家都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老話,就是飯後百步走,可以活到九十九,雖然說這只是一句民間流傳下來的老話,但是卻存在著一定道理。不少從事醫療行業的朋友都知道,我們在每天吃完飯以後,如果立即運動或者走路很容易出現胃下垂,但是如果散步的方式正確,不但對身體沒有壞處,反而會緩解很多亞健康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