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是明朝末年錦州總兵吳襄的兒子,是名將祖大壽的外甥,從小習武,善於騎射,並且在父親和舅舅的影響下,既學文又學武,不到20歲就考中了武舉,從此走上軍旅之路,在明崇禎年間為遼東總兵。
1644年,吳三桂投降清軍,並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因此受封平西王;康熙元年(1662年),吳三桂在昆明將南明永樂帝殺害,繼而晉封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和廣東平南王尚可喜並稱三藩。
眾所周知,康熙帝年輕時候做出的大成就裡就包括撤藩,相比於明代朱允炆削藩,19歲的康熙帝更有手腕,康熙帝認為「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發,猶可制也。」於是力排眾議堅決決定撤藩。
康熙帝首先打擊的就是吳三桂,對於另兩個藩王則實行招撫,通過分化力量孤立吳三桂,軍事上以湖南為進攻的重點,同時能充分信任漢將,鼓舞了朝廷軍隊的士氣。
1678年,吳三桂已是江郎才盡,但他並沒有選擇投降,他清楚即使是投降,最終不過是死路一條,同年吳三桂在衡州稱帝,立國號周,建元昭武,大封諸侯,這是最後他對於自己的滿足,八月吳三桂就病逝了。
而吳三桂與其妻子陳圓圓的愛情故事在民間也頗為有名,留下了「衝冠一怒為紅顏」之說,那麼吳三桂死後,陳圓圓又去哪了?
陳圓圓出身於貨郎之家,母親早亡,養在姨父時被姨父賣給了蘇州梨園,不過由於陳圓圓十分出色,在嫁給吳三桂之前,也給跟過不少男人,也因此被帶到了北京,成為了田弘遇(明思宗田貴妃的父親)家樂演員,田貴妃去世後,田弘遇逐漸失勢,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以及在亂世中找到倚靠,田弘遇決定拉攏握有重兵的吳三桂,因此將陳圓圓獻了出去。
但是李自成農民軍攻入北京後,李自成的部下劉宗敏奪走了吳三桂的心儀之人陳圓圓,使得原本打算投降農民軍的吳三桂當即就降清了。後來李自成農民軍受到重創,吳三桂在兵火中找到了陳圓圓,陳圓圓並成為了吳三桂的妻子。
不過李自成也只是短暫愛過陳圓圓,清朝前期李自成逐漸得勢後,陳圓圓逐漸失寵,據傳陳圓圓在失寵後傷心地離開了王府,但也有人傳陳圓圓是在吳三桂死後離開的,至於去了哪裡,無人得知。
因為在那個亂世中,人們也只記得吳三桂曾「衝冠一怒為紅顏」,誰人還特別注意美人陳圓圓的最終結局,不過近現代專家卻特別尋找了陳圓圓的蹤跡,在馬家寨中尋到了一處神秘的墓碑,上寫著「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
專家將碑上的「聶」字拆開後有了新的發現,陳圓圓原本姓邢,後寄居在姨父家,並隨了姨父的姓,改姓陳,「邢」與「陳」皆為耳字旁,「圓圓」又是雙音,因此陳圓圓後來很可能是用「聶」代「陳」,在亂世中隱姓埋名度過了自己的後半生。
吳三桂死後,他妻子陳圓圓去哪了?專家:你把碑上的「聶」字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