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靖明月】微信平臺2018年第024期
天明就是臘八了,按照傳統習俗臘八早晨是要吃豆子飯的。往年臘八都是一家人團聚在老家一起品味母親的傳統美味佳餚――豆子飯的,然而今年搬到城裡定居,把年事已高的父母親也接來了,這一傳統節日似乎被城市氣息衝淡了,今年的豆子飯是無法品嘗了。過了臘八就是年。
年越來越近了。似乎今年的年來的早了些,孩子們還沒有放假,我也還在繼續上班,各自忙碌也就無閒心惦記了。〞臘八臘八,凍掉下巴。〞今年的冬卻是出奇的暖和,至今未下一場像樣的雪。天不下雪氣溫又不低,放在陰臺窗外的冬果絲毫無冰凍的痕跡,這樣的氣溫下忘記了過臘八節也許是正常的。然而自打記事起,臘八的記憶還是值得回味的――家鄉的習俗是臘八時節要吃豆子飯的。為做這頓飯母親得要提前兩天準備。家鄉是種豆子的,但是大多數人是不願種青豆子的,青豆子產量低自然收入就低,人們更情願種白豆子,白豆子開九層花,結的豆莢多,每個豆莢至少有五個豆子,不像青豆子豆莢少不說,每個豆莢裡豆子數量也就三五個。但是臘八日吃豆子飯人們卻選擇青豆子做食材,這不僅是青豆子做出的飯顏色深,更因為青豆子能煮成豆沙還清香四溢。家中沒有青豆子,母親只好端上半盆子白豆子到鄰居家換點青豆子,其實鄰居家也不種青豆子,只是他們有山區的親戚家裡種這種生長周長較短的豆子,每年都會給他家送上一兩袋子。母親平時和鄰居關係很融洽,母親也是大方的人,鄰居借東西是從不推託的,所以換些豆子還是很方便的。豆子換來了,母親便把豆子盛在簸箕裡,告簸幾下去除豆子中零星點的豆秧碎屑,然後把豆子傾斜倒簸箕一邊,坐在小凳上邊曬太陽邊拋豆子,認真撿除攙雜在豆子中的土塊渣、小石子和豆子秧杆子。這樣兩次三番也就剩下純豆子了。她把豆子倒進盆子中,用水浸泡,把豆子泡醒泡脹煮起會爛的快一些。
臘八日清晨,母親會很早起床。生火、搭鍋,把浸泡了兩天的豆子倒進鍋中用文火去煮。在煮豆子間隙母親和好了麵團。大約過上一個多小時,豆子煮熟了,豆皮會從豆瓣上脫落飄浮在水上方,母親便用濾子搭出豆皮。此時屋內豆香四溢,我會從被窩爬起央求母親挖給些豆子吃,母親一邊奚落我這個饞貓,一邊給我盛上半碗豆子遞到我手中讓我解饞,那豆子入口不用怎麼咀嚼已成沙狀便咽入腹中。煮熟的半鍋豆子,全部做豆子飯是吃不完的。母親會挖出一部分盛入茶缸中放到閒屋裡準備臘月二十三日給牲畜裝倉,祈求來年六畜興旺膘肥體壯。剩下的部分豆子繼續在鍋中煮,母親擀開麵團成薄片圓形狀,切成麵條,下入豆汁中煮熟後端下鍋。此時,母親會切些蔥未放入鍋內,再調點鹽、花椒等調味品,取出勺子倒些清油放在爐火上加熱,油熟了潑灑在蔥未和調味品上,頓時香氣瀰漫了整間屋子。豆子飯熟了,全家人都起床了,洗漱完畢,開飯了。吃著美味的豆子飯,幸福洋溢在一家人臉上。
飯後,父親會領著我們去澇池取臘八冰,取回的冰塊一塊立在農家肥上方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一些則被母親放入鍋中加熱融化成水燒開飲用,這時母親會讓我們觀察冰塊中的小氣泡,若是氣泡密密麻麻,母親就會說來年雨水一定充沛,又是一個豐收年。吃了豆子飯,喝了冰融化後燒的開水,臘八節也就過完了,我們只能耐心等待半個月後再過小年。
作者簡介:
買志紅,80後,現為古浪縣泗水中心小學教師。教學之餘喜歡寫寫生活敘事,曾有習作在《甘肅法制報》、《武威日報》、《古浪文苑》刊物及《滿紙荒唐言》、《大靖明月》等微信公眾平臺發表。
往期精彩:
買志紅:圓墩子,老槐樹
大靖明月微信平臺正在評選2017年優秀作品,
請點擊下方汪泉老師題籤開始投票
大靖的臘八火
視頻中視頻與文字等素材選自網絡,向作者致謝
給大靖古鎮平臺發個招聘消息
文/買志紅
編/大靖明月
本期內容作者稿酬由以下商家提供贊助
大靖韻達快遞公司
武威暖熠商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