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 豆子飯

2022-01-04 大靖明月

【大靖明月】微信平臺2018年第024期

天明就是臘八了,按照傳統習俗臘八早晨是要吃豆子飯的。往年臘八都是一家人團聚在老家一起品味母親的傳統美味佳餚――豆子飯的,然而今年搬到城裡定居,把年事已高的父母親也接來了,這一傳統節日似乎被城市氣息衝淡了,今年的豆子飯是無法品嘗了。過了臘八就是年。

    年越來越近了。似乎今年的年來的早了些,孩子們還沒有放假,我也還在繼續上班,各自忙碌也就無閒心惦記了。〞臘八臘八,凍掉下巴。〞今年的冬卻是出奇的暖和,至今未下一場像樣的雪。天不下雪氣溫又不低,放在陰臺窗外的冬果絲毫無冰凍的痕跡,這樣的氣溫下忘記了過臘八節也許是正常的。然而自打記事起,臘八的記憶還是值得回味的――家鄉的習俗是臘八時節要吃豆子飯的。為做這頓飯母親得要提前兩天準備。家鄉是種豆子的,但是大多數人是不願種青豆子的,青豆子產量低自然收入就低,人們更情願種白豆子,白豆子開九層花,結的豆莢多,每個豆莢至少有五個豆子,不像青豆子豆莢少不說,每個豆莢裡豆子數量也就三五個。但是臘八日吃豆子飯人們卻選擇青豆子做食材,這不僅是青豆子做出的飯顏色深,更因為青豆子能煮成豆沙還清香四溢。家中沒有青豆子,母親只好端上半盆子白豆子到鄰居家換點青豆子,其實鄰居家也不種青豆子,只是他們有山區的親戚家裡種這種生長周長較短的豆子,每年都會給他家送上一兩袋子。母親平時和鄰居關係很融洽,母親也是大方的人,鄰居借東西是從不推託的,所以換些豆子還是很方便的。豆子換來了,母親便把豆子盛在簸箕裡,告簸幾下去除豆子中零星點的豆秧碎屑,然後把豆子傾斜倒簸箕一邊,坐在小凳上邊曬太陽邊拋豆子,認真撿除攙雜在豆子中的土塊渣、小石子和豆子秧杆子。這樣兩次三番也就剩下純豆子了。她把豆子倒進盆子中,用水浸泡,把豆子泡醒泡脹煮起會爛的快一些。

   臘八日清晨,母親會很早起床。生火、搭鍋,把浸泡了兩天的豆子倒進鍋中用文火去煮。在煮豆子間隙母親和好了麵團。大約過上一個多小時,豆子煮熟了,豆皮會從豆瓣上脫落飄浮在水上方,母親便用濾子搭出豆皮。此時屋內豆香四溢,我會從被窩爬起央求母親挖給些豆子吃,母親一邊奚落我這個饞貓,一邊給我盛上半碗豆子遞到我手中讓我解饞,那豆子入口不用怎麼咀嚼已成沙狀便咽入腹中。煮熟的半鍋豆子,全部做豆子飯是吃不完的。母親會挖出一部分盛入茶缸中放到閒屋裡準備臘月二十三日給牲畜裝倉,祈求來年六畜興旺膘肥體壯。剩下的部分豆子繼續在鍋中煮,母親擀開麵團成薄片圓形狀,切成麵條,下入豆汁中煮熟後端下鍋。此時,母親會切些蔥未放入鍋內,再調點鹽、花椒等調味品,取出勺子倒些清油放在爐火上加熱,油熟了潑灑在蔥未和調味品上,頓時香氣瀰漫了整間屋子。豆子飯熟了,全家人都起床了,洗漱完畢,開飯了。吃著美味的豆子飯,幸福洋溢在一家人臉上。

   飯後,父親會領著我們去澇池取臘八冰,取回的冰塊一塊立在農家肥上方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一些則被母親放入鍋中加熱融化成水燒開飲用,這時母親會讓我們觀察冰塊中的小氣泡,若是氣泡密密麻麻,母親就會說來年雨水一定充沛,又是一個豐收年。吃了豆子飯,喝了冰融化後燒的開水,臘八節也就過完了,我們只能耐心等待半個月後再過小年。

作者簡介:

買志紅,80後,現為古浪縣泗水中心小學教師。教學之餘喜歡寫寫生活敘事,曾有習作在《甘肅法制報》、《武威日報》、《古浪文苑》刊物及《滿紙荒唐言》、《大靖明月》等微信公眾平臺發表。

往期精彩:

買志紅:圓墩子,老槐樹

大靖明月微信平臺正在評選2017年優秀作品,

請點擊下方汪泉老師題籤開始投票

大靖的臘八火

視頻中視頻與文字等素材選自網絡,向作者致謝

給大靖古鎮平臺發個招聘消息

文/買志紅

編/大靖明月

本期內容作者稿酬由以下商家提供贊助

大靖韻達快遞公司

武威暖熠商貿有限公司

相關焦點

  • 臘八吉祥
    四川、貴州地大人多.臘八粥做法五花八門,甜鹹麻辣,而農村人吃鹹味的比較多,主要是用黃豆、花生、肉丁、白蘿蔔、胡蘿蔔熬成的。異鄉人來此品嘗,雖入鄉隨俗,但很難習慣,現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稱風味各異。
  • 【我的中國年】 臘八飯,鄉愁的味道
    臘八飯,鄉愁的味道嶽定海 川北小城,今年冬天似乎比往年寒冷許多,才過十二月,人就不禁縮頭縮腦,好像回到魯迅先生筆下的鄉鎮,空氣中爆出了火藥香,大嫂在水邊漿洗衣服手臂泡得通紅。是的,這是年關節啊,心心念念的臘月。
  • 臘八的歌謠和9種美食,贊!
    ,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大年三十熬一宿正月初一扭一扭 喝臘八粥,再和孩子說起臘八節的歌謠,一點點進入過年的氛圍嘍! 原料:幹黃豆,生薑,鹽,幹紅椒製作方法:1.黃豆提前泡發,泡好的黃豆入水煮熟,煮好的黃豆瀝乾水分、晾涼
  • 臘八傳統文化、飲食養生全攻略!
    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嶽飛的一種節日習俗。下面,帶大家一起走進「臘八節傳說」。當年,嶽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嶽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嶽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
  • 今日臘八(大寒)要注意
    諺語說,「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過後,說明春節也就不遠了。  2021年臘月臘八這天是陽曆2021年的1月20號,農曆臘月初八,和大寒節氣是同一天。  臘八節拉開了春節的序幕,這個時候人們都要開始忙著準備年貨了,年味也會越來越濃。在很久以前,冬季祭祖之日被稱為「大臘」,逐漸地,臘月初八也就定位了「臘日」。
  • 【名家大作】井石:一鍋香噴噴的臘八飯
    上了初中以後,我約了同村的髮小羅明寶特意去火車站玩,那天的火車站上停著一節貨車車廂,車廂裡全是青不青紅不紅的水果(當時我就那麼認為),因為我們看見他們拿起來就吃,我們兩便悄悄潛入貨車車廂後,撿拾滾落在道旁的「水果」,裝滿口袋就跑,跑到臺地下的那座木橋,我們相互看看,拿出一個就吃,天哪,那個味道,又酸又澀,就像把汙水喝上了,我們幾乎是同時把那東西從嘴裡吐出來,然後相互看看,就把兜的裡的全掏出來,一個一個扔進了河裡
  • 專題丨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的由來和習俗
    臘八節,又稱「臘八」,日期在農曆十二月初八(農曆十二月,俗稱臘月),原意是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相傳這一天是釋迦牟尼成道之日,也稱「法寶節」,是佛教徒的盛大節日之一。乾果裡大的有紅棗、桂圓、核桃、白果、杏仁、慄子、花生、葡萄乾等等,小的有各種豆子和芝麻之類,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母親每年都是煮一大鍋,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還分送給鄰居和親友。母親說:這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煮來供佛的——十八種乾果象徵著十八羅漢,後來這風俗便在民間通行,因為藉此機會,清理廚櫃,把這些剩餘雜果,煮給孩子吃,也是節約的好辦法。」
  • 奇蕾—臘八的習俗和傳說
    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傳釋伽牟尼成佛之前,絕欲苦行,餓昏倒地。一牧羊女以雜糧摻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將其救醒。釋伽牟尼在菩提樹下苦思,終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從此佛門定此日為「佛成道日」,誦經紀念,相沿成節。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
  • 傳承文明,臘八話粥——塔山小區幼兒園甜甜的臘八節主題生成活動
    為了讓孩子們充分感受節日氣氛,對優秀的傳統文化產生親切感和更進一步的了解認知,德清縣塔山小區幼兒園開展了以「傳承文明,臘八話粥」為主題的系列臘八節活動。都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孩子們甜甜的臘八節吧!
  • 臘八節好|回味一粥一飯的醇厚甜香,看看名作家筆下的臘八滋味.
    老舍筆下的臘八 在臘八那天,人家裡,寺觀裡,都熬臘八粥。
  • 2019年臘八節英文祝福語大全 臘八節快樂英文怎麼說臘八英文介紹
    以下小編推薦臘八節英文介紹,教你臘八節的英文單詞怎麼說,以及關於臘八節的英文祝福語。臘八節英文介紹臘八節The Laba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holiday celebrated on the eighth day of the twelfth month of the lunar Chinese calendar.
  • 「臘八」味道:「施甸水豆果兒」
    臘八凌晨氣溫度逐步下降,天亮時,氣溫便達到最低程度。故而,施甸有句俗語叫做「天亮才見馬牙霜」。施甸人正是用臘八這天的臘八水來泡出香美可口「施甸水豆果兒」。要說施甸的土特產,首推的要算「施甸水豆果兒」。多年來,「施甸水豆果兒」由於色香味絕佳,外地人吃到一次後便難以忘懷,久久回味不盡。於是,便有了「施甸莫兒,愛吃水豆果兒」之說。故而,一說到水豆果兒,人們就自然想到是指施甸人啦!
  • 臘八節 記者帶你探訪長沙縣安沙鎮食品工廠的臘八豆製作
    曾詩怡 攝紅網時刻1月3日訊(星沙時報記者 熊冰俏)過了臘八就是年,昨天是臘月八日,在長沙縣,臘八節吃臘八豆的習俗歷史悠久。臘八豆多在每年立冬後開始醃製,至臘月八日後食用,因具有特殊的香味,味道鮮美,深受人們的喜愛。「小時候,媽媽做的臘八豆特別香,特別爽口。」
  • 今日臘八,八種風俗,八大福運!(寫的真好)
    臘八時間:2021年1月20日 星期三 農曆臘月初八。臘八節,俗稱「臘八」。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臘八節,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祭祀儀式。6、臘八飯   寧夏、河南等地的臘八節習俗是吃臘八飯。用八種以上的穀物乾果,製作臘八飯,慶祝一年的辛勤勞動碩果,祈求來年五穀豐登。7、臘八冰民間有「來年成不成,先看臘八冰」的說法。臘八前一天,人們用鋼盆舀水結冰,到了臘八節將冰脫盆,並敲成碎塊。
  • 農諺「過了臘八,長一杈把」,什麼意思?「杈把」指的是啥?
    今天已是農曆庚子年的臘月初四,承載日子的日曆只要再翻過4頁,就是一年一度的臘八節了。雖然說臘八,原本只是佛教上為了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而設立的一個節日,不過如今它早已經演變成了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並且被東西南北中的全國各地民眾所普遍重視。喝臘八粥也好,吃臘八飯也罷,反正這臘八無一例外地都是要過的。關於臘八有一句農諺,說是「過了臘八,長一杈把」。
  • 臘八節:過了臘八就是年,一年一歲一團圓
    轉眼歲末,臘八已至。農曆十二月初八是臘八節,也被稱為臘日。作為一個傳統節日,臘八節有上千年歷史。天上人間,共此良辰。在這一年一度佳節之際,不管你是獨在異鄉,還是闔家團圓,不管苦也好,樂也罷,都祝你:臘八節快樂!
  • 臘八遇上大寒,華南烹飪祝你萬事「粥」全
    河南人吃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特等八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後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穀豐登。陝北高原在臘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乾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
  • 【時分八節】臘八情思
    而「臘八」,是一個很少見的詞語組合,專指「臘月初八」這個節日。中國人過臘八節據說與佛教有關。佛家記載,佛祖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的一位王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的折磨,毅然捨棄王位,出家修道,以探求普度眾生的真知,解萬民於水火之中。佛祖苦修6年,終在臘月初八日,於菩提樹下悟道成佛。於是,"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 冬至節的黑豆飯,勾起苦澀又甜蜜的時光
    黑豆飯今天是冬至,對於一個像我這樣的中年人來說,也不過是個普通得不再普通的傳統節日。反正,之前的生活水平和今天是無法比擬的。要是在三十年前,那可是要盼到年到節才有那麼一頓飯乾飯吃啊。我們現在每天過的吃就是我們之前過的節日一樣,所以我們是多麼幸福的一代。今天冬至節又要煮黑豆飯,勾起我三十年前或深或淺的記憶,苦澀而又甜蜜的往事縈繞腦際,揮之不去。
  • 過了臘八就是年!從詩詞看古人如何過臘八節
    臘八節,每年農曆十二月初八,北方俗稱臘八,有喝臘八粥的習俗。民間說法是,過了臘八就是年,意味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每逢臘八,老百姓一家人齊聚,泡臘八蒜、喝臘八粥,一派熱鬧的節日氛圍。溯其起源,臘八節起源於兩晉南北朝時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臘八本是佛教的盛大節日,因佛祖釋迦牟尼當天成道,臘八節又被成為「法寶節」「佛成道節」,後幾經演變,逐漸成為民間流行的節日。家喻戶曉的臘八粥,最早的文字記載則見於宋朝,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