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為什麼幹不過特斯拉?

2021-01-08 創業邦

編者按:本文來自遠川科技評論,作者許沁珮,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近日特斯拉和拼多多在網上開撕,在一旁的豐田大哥偷偷地笑了。

要知道豐田和特斯拉過節也不小。7月1日,豐田市值直接被特斯拉給超了。當天特斯拉的市值約2070億美元(約合22萬2400億日元),而豐田則是21萬7185億日元。網友紛紛調侃,豐田大哥被小弟給吊打。

資料來源:Bloomberg

據媒體爆料,豐田火冒三丈,轉身買了一輛特斯拉回去,一邊拆一邊吐槽,電阻是歪的,焊錫水平又不行,憑什麼他賣得好?

可銷量數據確著實打豐田的臉。2019全球電動車銷量前十品牌中,特斯拉穩居第一,銷量為36.8萬輛,而豐田墊底只有5.5萬輛[3]。

豐田,這個於1937年就已成立市值第一的巨頭,為什麼會在電動車領域輸給2003年才成立,中途還遭遇資金危機、產能危機差點破產的毛小子特斯拉呢?

這要從1970年開始說起。

01、1970年-2005年,混動王者誕生

其實豐田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著手研究電動化技術了,並走上混動、氫燃料電池和純電共同發展的道路。

當時石油危機爆發導致油價飆升,日本經濟增長放緩。不僅如此,日本政府還在1971年實施了一些世界上最嚴格的汙染標準。日本國內市場萎靡,汙染標準又嚴格。這導致豐田想要去研發更省油並且可以打開海外市場的汽車。

豐田首先嘗試了發展電動汽車。這的確可以解決油耗問題,但是當時使用的是鉛酸電池,而這種電池是有毒的。其次,電動車是需要充電的,而燃油車不需要。豐田的不願意冒風險去改變消費者的使用和駕駛習慣。

不僅如此,要全面推廣電動車就必須建造足量的充電樁,否則無法解決充電的難題。

2003年,豐田放棄了堅持7年的純電動汽車RAV4 EV,純電探索折戟背後有電池技術,市場要求,政策限制,配套設施,資金投入這些繞不開的產業化難題。

接下來,豐田選擇了一條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發展油電混動。

混動通常是指一輛車有兩個動力源:電池和發動機。除此之外,一些混合動力汽車還用了天然氣,丙烷,乙醇燃料等作為第二動力。混動的優點在於可以減少油耗和尾氣排放的有害物質,油電混動車不需要充電,也不必建充電樁。

對豐田來說,發展混動還有一個最直接的好處,傳統燃油車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並沒有被徹底丟棄,改裝創新,一體兩用。相比之下,發展純電動直接換道從零開始,改良式的創新更能減少大公司的內部阻力。

對大公司來說,能漸進創新,就不要另起爐灶。

於是豐田在1997年推出世界首款量產的油電混合動力乘用車普銳斯。並於2000年進入美國市場。

2003,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發生了嚴重衝突,全球油價飆升。當時也沒有很多充電樁,普銳斯能省油,百公裡油耗僅 3.22L又不用充電,深受消費者喜愛。第一代普銳斯在全球 20 多個國家共售出12.3 萬輛,戰績頗佳。

02、2006-2014年,遭遇三大危機

由於第一代普銳斯銷量可觀,於是豐田決定在2006年進軍中國市場,結果遭遇了第一個危機:普銳斯在華水土不服。

2006年普銳斯才銷售了2152輛。到了2007年,其銷量僅414輛,其中12月僅銷售了9輛。2008年豐田決定打價格戰降價2.4萬,但是一汽豐田相關人士說,由於銷量低,普銳斯不降價也是賠本在賣。

在2008 下半年,豐田迎來了第二個難關——金融危機。

虧損和裁員成為豐田2008年的兩個關鍵詞。

2008年12月22日,豐田宣布本財年(截止於2009年3月底)營業利潤預期將出現1500億日元(約17億美元)的虧損。這將是豐田汽車71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

不僅如此豐田還決定裁員3000人。2009年豐田宣布豐田章男為下任社長。希望可以力挽狂瀾,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

2010年豐田遭遇了第三個危機——踏板門事件。

踏板門事件是指,油門踏板因設計問題在踩下去之後可能無法恢復到正常位置,很容易出事故。路透社表示,和踏板門事件關聯的事故死亡者已上升到34人。

豐田章男公開道歉並宣布召回所有有問題的車輛。

浙江工商局統計稱,自2004年7月至2009年8月,豐田在中國共有24次召回,涉及車輛近120萬輛。而同期豐田在中國銷售的汽車也就130萬多輛。就意味著大約90%的車都存在安全隱患。踏板門事件之後,有調查表示一萬多名網友中約73%的人不會買豐田汽車。

入華失敗,金融危機,踏板門。豐田從2006至2010年不斷解決危機的同時,特斯拉也並不好過。2008年,特斯拉也差點在金融危機中破產,還是豐田從中幫了一把。

2010年5月,豐田向特斯拉投資5000萬美元,協議共同開發純電動汽車市場,並把矽谷附近的弗裡蒙特工廠賣給了特斯拉,這個工廠負責生產日後大名鼎鼎的sexy系列:Model S/X/3/Y,成為了特斯拉最主要的產能基地。

那是豐田和特斯拉罕見的蜜月期。豐田社長豐田章男對著媒體不吝讚美之詞,「希望學習特斯拉作為新創企業的挑戰精神」。馬斯克也很乖巧地進行了商業互吹,「這是與令人尊敬的豐田展開合作的歷史性日子。」

可此時的豐田依然沒有在純電上花太多心思,雖然重新推出了「RAV4」SUV的電動版,於2012年上市。但核心的鋰電子電池電動機和相關軟體依然是特斯拉提供的,這款車銷量平平。

豐田的RAV4純電動SUV順利達成了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的零排放汽車要求。但美國能源署特別顧問、《未來汽車的全球爭霸賽》作者利維·泰爾曼給出一個評論:豐田汽車的RAV4是一款完全值得讚賞的電動汽車,但它不是一個重量級的產品,也不是一個規則改變者。

這一年豐田也積極在中國推出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凱美瑞,依然希望通過發展混動車逆轉局勢。

03、2015-至今,追趕純電動車來得及嗎?

到了2015年,豐田出現了一個清晰的戰略轉向:逐漸開始重視純電動。側重點分別為提高銷量目標,產品逐漸轉型,創新商業模式[4].

為什麼一直執著於發展混動的豐田,開始側重純電了呢?

這是政策改變、市場變化、競爭激烈三個原因造成的。

2010年以後的全球新能源市場,各國對油電混動越來越不感冒,純電成了香餑餑。世界各國加速禁售燃油車的進程,並對購置純電動汽車給予較高的補貼。然而油電混合動力汽車屬於燃油車,不屬於新能源車所以也無法拿到補貼。

各國選擇發展純電是因為油電混動沒有解決石油進口的問題。此外,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其他國家當然不希望在核心技術上依賴於日本。若能彎道超車,誰想受制於人?

此外,插電混動雖屬於新能源車,但也沒變成主流。

插電混合動力車有兩套電力系統,這導致了其價格更貴系統更複雜。未來當純電動車和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續航裡程相近時,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由於存在著以上問題,可能會失去其吸引力。

競爭對手也給了豐田極大的壓力。

尤其豐田的「前任」特斯拉。特斯拉和豐田兩家公司在渡過短暫的蜜月期後於2014年正式分手,兩者對外聲稱是由於戰略方向不和。

兩者的一個重要分歧是:燃料電池。燃料電池是指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裝置,比如說氫氣與氧氣反應能產生電流。

從性能上來看,燃料電池的充電時長、續航、排放方面更勝鋰離子電池。但一個現實的問題是:豐田押注的氫能源產業化黃金期遲遲沒有到來。

馬斯克堅定地站在了鋰離子電池這一邊,認為燃料電池不是新能源車未來發展的可行方向。他的理由很簡單:由於氫燃料電池結構十分複雜,氫氣罐容易發生事故,它的續航也不穩定,氫氣更適合做火箭燃料而不是車用燃料。

豐田一方也不甘示弱,一位首席研發專家聲稱,「特斯拉並不適合大眾市場[1]。」

從商業互吹到商業互踩,特斯拉和豐田的分歧確有屁股決定腦袋之嫌,但事實上發展燃料電池的確面臨著幾個難點:氫氣成本太高,產業鏈不完善,配套設施匱乏。

2019年特斯拉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第一為36.78萬輛,而豐田看好的氫燃料電池乘用車Mirai,累計銷量也不過一萬多輛。

豐田也將氫燃料用於研發載人月球探測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曾表示,業界達成了短途純電、長途氫燃料汽車的未來願景。

總結說:氫前景雖好,但現實骨感。

04、為什麼贏不了特斯拉

2019年,豐田仍然是全球燃油車No.1,但它必須面對一個極為尷尬的產業現狀:

全球汽車行業的百年變局,從燃油車轉向新能源的第一波產業化大浪潮,它落後了。

這波大浪潮,就是純電化。而始作俑者,就是初期幾乎無人看好的特斯拉。作為一個初創公司,特斯拉從零開始,跟豐田、大眾、通用這些巨頭比,沒錢、沒人、沒資源。但它也有一個天然的優勢:沒包袱。

2003特斯拉才成立,08年發布了第一款汽車產品Roadster,2015年交付Model X,2017年交付Model 3。這其中歷經財務危機、產能地獄,硬是熬了下來。現在成了純電動的領導者。它在全球新能源乘用車中的市場份額穩居第一位。2020年H1市佔率達到了18.8%。

而豐田今年才慢慢悠悠上市了C-HR和奕澤EV版。

試水純電,淺嘗輒止。發展混動,全球不理。押注氫能源,未來遙遙無期。這其中,還遇上了一個不要命的特斯拉。

特斯拉號稱是新能源車屆的蘋果。就像蘋果智能機的出現擊垮諾基亞一樣,特斯拉沒有硬拼燃油車技術,而是改變了競爭的維度。

特斯拉超越豐田的主要關鍵在於:拿著硬核技術換道超車。

豐田霸佔了全球90%的混動份額,地位無可撼動。特斯拉也不想以卵擊石,趁著豐田純電化發展緩慢之際迅速切入賽道佔領市場份額。當初被所有人不看好的純電產業化,特斯拉自己殺出了一條血路。

而且這場較量,是軟硬體全方位的競技。

特斯拉聲稱今年要實現L5級無人駕駛的基本功能。而豐田今年才可以推出真正可以上路的自動駕駛,明顯又比特斯拉晚了一步。日經網稱特斯拉的2019年發布的FSD晶片,最早能在2025年普及,所以特斯拉在電子平臺設計的應用上就已經領先對手六年了。

在豐田眼裡特斯拉配置粗糙到一言難盡,門都裝不好還漏水,缺點夠豐田吐槽一萬回。然而它選擇了改變競爭的維度和方向。不與豐田爭混動,而是另闢蹊徑。

打不過混動王者,那就做純電霸王。

豐田跟特斯拉的競技過程,有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悲情。豐田不是不強,只是時代變了。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豐田RAV4將推出電動版?2021年開搶特斯拉飯碗
    雖說豐田早已在油電Hybrid、插電式油電PHEV等車型,彰顯其強大的技術力,但真要講到純電電動車,相信大多數人心中浮現的第一個印象應該仍會是美國電動車巨擘特斯拉;或許是有意跟特斯拉挑明著幹,日前便傳出豐田有意在現行RAV4、RAV4 Hybrid、以及RAV4 PHV(美規名為RAV4
  • 豐田章男,豐田「直男」,豐田「慫男」……特斯拉要稱霸了?
    話說,豐田汽車最近開財報會議,聚光燈下的豐田章男談到特斯拉,先是揭了所有傳統車企的傷口,「目前特斯拉的估值超過了日本七家汽車製造商的總和……」並表示要帶頭向特斯拉學習,「這家公司已經通過電動汽車銷售和軟體更新持續獲利,這是豐田需要學習的地方……」最後是話鋒一轉,把輿論引爆了!
  • 甩開豐田!市值超3000億美元!馬斯克的特斯拉為什麼這麼牛?
    近日,備受關注的特斯拉發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在近期的生產中斷的情況下,特斯拉仍具備了交付超過50萬輛的產能。也就是說,2020年特斯拉交付50萬輛汽車的目標將維持不變。除此之外,財報中的另一個亮點在於,特斯拉將繼續在柏林超級工廠和上海超級工廠打造Model Y的產能,並按計劃於2021年在這兩地開始交付。
  • 特斯拉model Y為什麼瘋狂降價16萬,中國的「特斯拉」又在哪裡?
    特斯拉model Y為什麼瘋狂降價16萬,我們的「特斯拉」又在哪裡?新年伊始,車圈裡最重磅的新聞無疑是新能源車巨頭特斯拉瘋狂降價16萬的事情,這一消息一經公布,瞬間引爆了特斯拉的4S店,排隊開車的人絡繹不絕,據我上海的朋友講,現在試車都得排隊到年後了。
  • 特斯拉市值達3倍豐田,豐田終於挺不住開噴了,電動為何擊敗氫能
    豐田章男如此急切的站出來炮轟電動車,是有著其背景原因:1、是電動汽車的代表企業特斯拉市值已經達到豐田汽車的三倍,特斯拉當前的銷量雖然遠不如豐田,但投資人也都不是傻子,說明大家更加看好特斯拉的未來,看好電動汽車的未來。
  • 特斯拉市值超越豐田背後:反擊「後浪」知易行難
    豐田恐怕沒想到,跟大眾糾葛多年,本已穩固的霸主地位,被特斯拉連夜空襲。6月10號,特斯拉股票大漲5.5%,收盤時市值高達1900.15億美元,超越豐田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特斯拉「獨善其身」對於向來把特斯拉當作「超越對象」的眾多車企來說,其實早已對今天的結果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建設,所以才會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形成對特斯拉的強效阻擊。只不過,這條戰線隨著時勢變化越拉越長,就連豐田都被甩在了特斯拉的身後。
  • 唱衰電動車、嘲諷特斯拉背後:豐田電動化轉型的困與變
    上月初,據海外汽車社交平臺「whichcar」稱,豐田章男曾在公開場合對特斯拉發表犀利觀點,言語間無不是對特斯拉及其車型的輕蔑,豐田章男表示:「特斯拉不僅嚴重高估了自己4000億美元的價值,而且還沒有成熟到足以影響全球汽車趨勢,尤其是在電動汽車技術領域。」
  • 豐田章男為什麼要炮轟電動汽車?_易車網
    這,對於豐田汽車不啻為一個打擊。不過,拋開政策窗口、產品投放和技術路線等原因,作為全球市場銷量第一的車企,豐田汽車同樣躲不過「船大難掉頭」的市場規律。畢竟,飯還得一口一口吃,老業務還得接著做。拋開每年1000多萬的燃油車主,迅速轉型,甚至將凱美瑞等車型迅速電動化,既不現實也不一定能夠爭取到消費者的買單。
  • 松下與特斯拉、豐田上演三角關係,動力電池領域暗戰不斷
    松下聯手豐田松下與豐田新合資公司名稱為「泰星能源解決方案有限公司」,擬定2020年4月1日成立,總部設在日本東京都。其中豐田汽車持股51%,松下持股49%,員工人數約5100人(含中國子公司2400人)。
  • 被時代選中的幸運兒,特斯拉市值超越豐田一戰「封神」
    作者 | 秦章勇編輯 | 吳巖6月10日晚,全球汽車業迎來歷史性拐點——成立17年、上市10年的特斯拉超越豐田,成為全球市值最高車企。截至發稿,特斯拉股價大漲8.97%至1025.05美元,市值1901.22億美元,超過豐田的1811.97億美元。
  • 在「用電」這個領域裡,特斯拉都得喊豐田一聲「前輩」?
    面對科技新貴特斯拉Model 3的標杆級表現,工業名門一汽豐田電動領域的拳頭產品奕澤E進擎將鑄就何等華彩呢?不過不同的是,特斯拉採用的是近4500顆電池單體組成的圓柱形電池組,而一汽豐田奕澤E進擎採用的是288顆松下方型鋰電池,相比特斯拉而言技術更為先進。此外,由於電池數量少,電池單體和模組之間的布局就可以安排得更加適度,從而使電池組散熱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故障率直線下降。
  • 股價飆升 特斯拉市值超大眾/豐田/本田市值總和
    因為過去一周內股價的大幅飆升,特斯拉的市值已經「正式」超過了豐田、大眾和本田三家公司市值的總和。北京時間7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得益於在過去一周內股價的大幅飆升,特斯拉的市值已經「正式」超過了豐田、大眾和本田三家公司市值的總和。豐田、大眾和本田目前分別位居全球市值第二、第三和第四大汽車製造商。
  • 豐田掌門人急了!炮轟電動車,警告稱比燃油車更汙染!並直言特斯拉...
    02豐田章男:特斯拉嚴重高估!刺激到傳統車企神經的絕不止是未來發展趨勢,今年以來,美股特斯拉股價大漲730%,總市值超過6500億美元,相當於豐田、通用、大眾等九大車企的總和;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更是紛紛大漲,成為今年美股中概股乃至全球市場的焦點。
  • 超越豐田,特斯拉成全球市值最高車企!
    原標題:超越豐田,特斯拉成全球市值最高車企!券商:仿佛看到了蘋果智能機對諾基亞全球汽車工業迎來歷史性時刻!美東時間6月10日,特斯拉股價大漲接近9%。公司股價收盤首次攀升至1000美元上方,市值達到1901億美元,首次超過了豐田汽車,就此成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圖片來源:Choice有業內人士慨嘆,世界上最掙錢的汽車公司市值被最虧錢的汽車公司超越了,汽車電動化、智能網聯化的時代正在到來!
  • 特斯拉老闆:擼起袖子加班加點,今年要幹50萬臺
    一個人迫使BBA降價求生,把自動駕駛帶入現實、實現大躍進,能把公司市值做成3倍豐田…有太多太多的成績,小編無法一一贅述。曾經網上有個段子說,現在最厲害的巨頭好像都姓馬,馬雲,馬化騰,馬斯克…用現在一句很流行的話說,與其說是時代中的馬斯克,還不如說是馬斯克開創了一個時代。
  • ...特斯拉市值超大眾、豐田、通用等9大車企之和 但銷量卻不到全球1%
    原標題:一夜暴增1850億,特斯拉市值超大眾、豐田、通用等9大車企之和,但銷量卻不到全球1%……  這些汽車製造商為大眾、豐田、日產、現代、通用、福特、本田、菲亞特克萊斯勒和標緻。  與此同時,特斯拉CEO馬斯克最近給員工發送了一封電子郵件。馬斯克表示,公司留意到,當前市場對電動汽車有著強勁的需求,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這種需求,公司需要立刻提升產量,交付儘可能多的車輛。
  • 豐田章男:特斯拉高估自己,不足以影響全球趨勢
    在媒體面前一貫保持低調沉穩形象的豐田汽車掌門人豐田章男罕見的在公開場合發表犀利觀點,對特斯拉極其車型表達了帶有輕蔑意味的評論。據外媒稱,在11月舉行的豐田汽車年度財務業績會議上,豐田章男非常尖銳的指出:「特斯拉不僅嚴重高估了自己4000億美元的價值,而且還沒有成熟到足以影響全球汽車趨勢,尤其是在電動汽車技術領域。」2020年以來,特斯拉的股價一路飆升,市值高漲至4075.50億美元。
  • 特斯拉市值為什麼那麼高?特斯拉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當「矽谷基因」遇到「中國市場」「中國製造」,今年以來特斯拉大漲5倍,市值突破5000億美元,已經超過傳統汽車龍頭豐田(2200億美元),登頂全球第一大市值汽車公司。特斯拉近年快速崛起,意味著汽車百年大變局正在到來,市場對新能源和智能汽車技術及商業模式變革的未來充滿巨大期待。
  • 特斯拉一夜暴漲1591億元:市值等於2個豐田
    據國內媒體報導,截止當地時間8月20日收盤,特斯拉股價首次突破2000美元大關。特斯拉市值一夜之間暴漲230億美元(約合1591億元人民幣),已經達到3730億美金。在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中,特斯拉市值排名第八,已是全球車企市值排名第二的豐田汽車市值的兩倍。換算下來,還相當於8個法拉利、9個通用、14個福特、23個蔚來。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身家也水漲船高,一天之內增加了46億美元(人民幣約318億),高達946億美元。
  • 豐田王子復仇記
    於是他馬上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投資5000萬美元獲取特斯拉2.4%的股份,並將豐田加州的NUMMI工廠作價4200萬美元賣給特斯拉,並由其代工純電版RAV4。 所以章男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既然電池包出問題,那可以從特斯拉買電池包過來自己開發。萬萬沒想到,致命一擊來自剛剛被豐田從生死懸崖上拉回來的特斯拉。馬斯克表示:電池包是特斯拉的核心技術,性命交關,堅決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