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費是父母3倍 農民工子女「寒門貴養」為哪般?

2021-01-19 中國新聞網

  一留守子女生活費是父母3倍,每月追星打榜1000元;一隨遷子女全家月收入2600元,報興趣班支出1800元

  農民工子女如此「寒門貴養」為哪般?

  本報記者 劉旭《工人日報》(2021年01月15日 05版)

  閱讀提示

  一些不太富裕的打工家庭,在孩子身上卻很捨得花錢——一雙760元的運動鞋只穿一個月,為明星偶像打榜每月花掉1000元……「寒門貴養」「未富先奢」在農民工子女的成長過程中並不鮮見。

  教育專家表示,父母關愛孩子的出發點無可厚非,但真正的富養是品格和精神上的厚蓄滋養,而不是過分追求超出能力範圍的物質「富足」,吃苦耐勞精神任何家庭都需要。

  盤裡沒肉就嚷著叫外賣,760元的運動鞋只穿一個月,交粉絲群費、反覆購買偶像專輯衝銷量月均花銷1000元,半夜為偶像打榜——這是遼寧瀋陽市康平縣12歲留守兒童張梓萱的生活狀態,而她所在家庭月收入僅有5000元。

  並非所有農民工子女都是如此,可張梓萱卻是農民工家庭「寒門貴養」的一個縮影。

  在農村,很多不太富裕的家庭,在孩子身上卻很捨得花錢。父母迫於生計,把孩子留在老家或者帶在身邊,出於補償心理,或者認為讓孩子吃苦是家長沒本事,寧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給孩子優越的物質和教育條件,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在這樣的「寒門貴養」下,孩子們的狀況到底如何?

  女兒一首歌買108次,父親一袋榨菜分兩頓吃

  張梓萱的父親張天洋在山西太原一家小型鋁合金型材加工廠打工,母親靠擺攤賣手套、拖鞋賺錢。拮据下,夫妻倆仍會每月給張梓萱和奶奶轉帳1500元生活費到微信錢包,這些錢基本都是女兒在花。

  張天洋每天工作12個小時左右,安裝門窗時沒時間吃午飯,他會用饅頭就著榨菜吃。一次吃半袋,剩下折起來裝進塑膠袋下頓吃。一件黑色羽絨服堅持穿了10年。他和妻子每個月的生活費不到500元。

  「約定好了,考前5名1500元,前10名1000元。」事實上,張天洋知道女兒在追星,偶爾查看消費記錄得知,女兒支付3元的消費記錄有108次。他覺得孩子孤獨,聽聽歌、追個星不是壞事,只要學習成績不掉下來就沒事。女兒的「愛好」儘量滿足,名牌運動鞋、堅果零食、迪士尼文具,幾乎每個月,張天洋夫婦都會給女兒郵城裡的「新鮮貨」。

  石春豔是張梓萱的班主任,已經工作31年,她越發覺得如今的家長嬌慣孩子。「以前家長幫著老師一起『教訓』,現在老師教訓一句,家長恨不得衝過來跟我理論。」讓石春豔最為感嘆的是,孩子們的物質條件太過「富足」。23個孩子,人手一部智慧型手機。零食方面,最困難的家庭也會準備一袋乾脆麵,一天裝一兜子的也有不少。

  不只是留守兒童生活「富足」,一些隨遷子女也趕超了城裡娃。

  素描、油畫和鋼琴,14歲的李舒飛在疫情發生前每個周末要上三個興趣培訓班,月支出1800元。看上去李舒飛父母收入不菲,實際上,父親是保安,月收入1800元,母親朱麗是一家超市的臨時銷售員,月收入800元。「李舒飛的興趣班算是少的,班裡哪個孩子不是四五個?周末安排得滿滿的,還有學馬術、滑雪的。」朱麗說。

  補償心理作怪,孩子吃苦竟成家長無能

  「我和她爸一整天在工作,到家累得只想睡覺。沒怎麼陪過她,心裡有愧。」女兒偶爾會給她洗襪子和內衣褲,懂事得讓朱麗心疼。「苦不能苦孩子,窮不能窮教育。」接進城就是讓她能享受更好的教育,提升素質,不能像自己一樣做一輩子「苦勞力」。

  朱麗說,她看到電影中《我和我的家鄉之最後一課》裡那個沒有彩色筆的男孩就哭。她小時候酷愛畫畫,家裡吃飯成問題。小學剛畢業就輟學,「彌補女兒其實就是彌補幼小時的自己。」

  然而,私下裡,李舒飛告訴記者,她不喜歡美術和音樂,學得很吃力,她還因買便宜的顏料被老師和同學笑話過。

  從事農民工心理諮詢工作的心理諮詢師王冠表示,這是補償心理在作怪,農民工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刻意提高孩子的物質和教育供給,希望培養成「小公主」「小王子」,改變後代命運。還有一種心態是因為見識受局限,認為在物質和教育上滿足不了孩子是家長無能。

  「孩子過得不好,肯定是當爹的沒本事。」高勇說,他在建築工地幹活,兒子跟他在鞍山、瀋陽、撫順就讀過。怕兒子在城裡孩子面前自卑,他給孩子買了很多名牌衣服和文具,零花錢給得也足。他覺得,自己在工地打工,不太體面,但只要孩子生活水平夠高,就不會覺得這個爹「沒本事」「無能」。

  更關鍵的是,孩子們看不到父母打工的辛苦。張天洋告訴記者,每次夫婦二人回村都是穿平時捨不得穿的衣服,買的禮品也多,看上去很光鮮。回村後經常串串門,偶爾打麻將,挺清閒。這可能讓孩子覺得家裡經濟狀況不錯。

  「孩子遠離父母,看不到父母工作時的辛苦和忙碌,沒有父母的言傳身教,孩子會覺得賺錢容易,自己花些錢是應該的,甚至是必須的。」王冠說。

  吃苦耐勞精神,任何家庭都需要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吃苦耐勞精神任何家庭都需要。」瀋陽師範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教授秦旭芳認為,關愛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寒門貴養」出的孩子不珍惜勞動換來的金錢,過分依賴父母且不懂感恩,就是在培養「巨嬰」。吃苦耐勞、勤儉能幹是優秀品質,城裡富裕家庭也在培養孩子的吃苦耐勞精神,所以無論什麼家庭,要為孩子長遠考慮,都不能嬌慣出奢侈的習氣。

  「真正的富養,不是物質上的富足,而是品格和精神上的厚蓄滋養。」秦旭芳說,對於孩子應該富養還是窮養的爭論自古至今一直都有,也是一代代家長們常議常新的話題。思想上富養才是正確的教育理念,培養孩子自然而然地自信,持有不卑不亢的態度,有進取心和拼搏精神,才能讓孩子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王冠則認為,物質補償其實只是家長們的自我安慰。家長應當多承擔子女教育的責任,適當讓他們看到自己工作的辛酸,了解到真正的社會並非「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用刻意讓孩子吃苦,但力所能及地鍛鍊還是應當的,比如,孩子從小幫父母掃地、洗碗,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孩子遇到想要的東西可以通過努力勞動換取。培養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知道當家時柴米油鹽貴,才能儘早獨立起來。

  「寒門貴養」也是當下社會「未富先奢」的一種映射。「城裡一些工薪階層把孩子當『富二代』養,攀比下,一些貧困家庭也把孩子當『富二代』養。」 王冠同時建議,全社會應大力弘揚勤儉節約的社會風氣,農民工家長們的思想轉變了,教育孩子的理念才會改變。

  (部分採訪對象為化名)

相關焦點

  • 生活費是父母3倍 農民工子女「寒門貴養」為哪般?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一留守子女生活費是父母3倍,每月追星打榜1000元;一隨遷子女全家月收入2600元,報興趣班支出1800元農民工子女如此「寒門貴養」為哪般?閱讀提示一些不太富裕的打工家庭,在孩子身上卻很捨得花錢——一雙760元的運動鞋只穿一個月,為明星偶像打榜每月花掉1000元……「寒門貴養」「未富先奢」在農民工子女的成長過程中並不鮮見。教育專家表示,父母關愛孩子的出發點無可厚非,但真正的富養是品格和精神上的厚蓄滋養,而不是過分追求超出能力範圍的物質「富足」,吃苦耐勞精神任何家庭都需要。
  • 大學生活費等級排行榜,各個級別差距明顯,「寒門」家庭很無奈
    大學生活費等級排行榜,各個級別差距明顯,「寒門」家庭很無奈1.「土豪」級別生活費3000到4000元土豪級別的家庭條件也是非常好的,學生在學校生活的質量也比較高,除了滿足日常的需求之外,還可以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學校的生活是非常滋潤的。3.
  • 《裝臺》原著刁菊花,驕橫跋扈三觀不正,誰該為寒門貴女負責?
    成年後應該積極尋找工作,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為父親解憂解壓。但事實恰恰相反,刁大順做苦力挨白眼受欺壓,辛苦養大的女兒刁菊花,卻是個冷酷刁蠻狠毒,毫無感恩之心的人。20多歲的刁菊花完全無視父親的辛苦,整日遊手好閒,虛榮攀比。過著與家庭環境完全不相符的生活:穿名牌衣服,背名牌包包,出入各種高級場所。
  • 農民工實行「月薪制」?企業每月發1000生活費,合法麼?答案來了
    導讀:農民工工資一直以來都是民生關注的熱點,2020年初,國家便頒發了保障農民工工資的相關條例,條例中明確規定農民工工資應實行「月薪制」,任何單位不能無故拖欠農民工工資,違者工程將被停工,同時受到5倍的罰款,最高可罰10萬。可面對這份強制條例,有些企業卻開始悄悄地耍起了心思。
  • 【以案說法】撫養子女是父母的法定義務
    在之前的案例中我們了解到——子女有責任贍養父母。但同樣的,撫養子女也是父母的法定義務。那麼當父母拒絕承擔撫養責任時應當怎麼辦呢?讓我們通過案例了解一下吧。案情回顧張某甲3歲時父母離異,人民法院判決張某甲由母親鄭某負責撫養,父親張某乙每月支付生活費150元,醫療費和學費憑正式票據由父母雙方各負擔二分之一。
  • 法律說:成年親生子女不能與父母斷絕關係
    十四歲以下的未成年子女可以通過送養,斷絕父子關係。成年親生子女是不能與父母斷絕父子關係的,成年養子女可以協議解除。一、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子女可以通過收養關係解除父子關係根據父母子女關係的產生原因,將父母子女關係分為兩大類:一是通過生育形成的,為自然血親的父母子女關係;二是撫養關係形成的,為擬制血親的父母子女關係。
  • 為啥寒門很難出貴子?盲目「富養」不可取,需理解富養的真正含義
    3、只在意成績貧困家庭中的父母見識是有限的,這也就表示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只會一味的追求孩子的成績,認為孩子只要成績好就可以了,其他的並不需要去培養。3、培養孩子積極的內心家長正確的富養方式是需要讓孩子清楚,努力是為了的什麼?讓他們知道只有通過付出才可以獲得成功。
  • 基於佛山市L鎮新生代農民工隨遷子女教育的階層分化調研-虎嗅網
    相比於上層老闆群體,一般條件好的農民工將子女和父母帶在身邊,其隨遷子女一般在本地公立學校上學,考慮到貴族私立學校太貴,在務工地實現積分入學的機會不大,家鄉縣城和市中心的教育條件相對較好,他們大部分將子女和父母留在家鄉縣城和市中心生活。
  • 曲婉婷為貪汙3.5億母親喊冤為哪般?
    曲婉婷為貪汙3.5億母親喊冤為哪般?春秋時期,石碏對兒子石厚助紂為虐、欺凌百姓的行為十分不滿。石碏為了國家利益,不徇私情,懲罰州籲和兒子石厚,這種大義滅親的故事,流傳千古。不信諸君看看近些年來落馬的貪官,在他她們的子女眼裡肯定是慈母祥父,因為這些貪官所得的財富是供其子花費的,所謂一切為子女的前程著想嗎?所以,諸君經常看到,一些貪官落馬之後,其子女一直為他她們喊冤,那是因為貪官父母被抓,斷了其經濟來源之路。以往我們講,不義之財不可取,而今我們是發財莫問出處。
  • 看看父母的「應該」想法,是如何「綁架」子女的?
    這個同事有兩個女兒,相差兩歲,兩個女兒今年都參加高考(大女兒是初中畢業的3+2大專)。成績出來後,大女兒沒考上,準備參加工作,小女兒考上一個三本院校,學費很高,所在城市消費水平也很高。同事今年剛剛買了房子,還貸壓力很大,於是就和大女兒說,讓她儘快工作賺錢給妹妹生活費。大女兒有點不願意,因為她想工作後,攢些錢,圓自己的大學夢。
  • 農村雙胞胎分別考上清華、北大,父母做好3點,寒門也能出貴子!
    都說「寒門難出貴子」,但貴與不貴不僅是大家眼中的優雅華麗,也不僅是涵養文藝,而是通過自己的力量改變自己、改變家人,甚至是改變家鄉的命運,這便是最接地氣,最簡單直接的貴氣。這個故事發生在湖南,但也是全國各地的寒門學子們一個小縮影。像這兩個雙胞胎的父母,是老實巴交的農民,是世人口中的「農村貧寒之父母」。
  • 新型「養老潛規則」正在上演:子女裝糊塗,父母看破不說破!
    二、跟父母分開住,逢年過節見一面小李是山西人,畢業後就留在了北京,後來和一個四川同事結了婚。結婚以後,小李一家人是山西人吃什麼都愛放醋,而兒媳婦是四川人吃什麼都愛放辣椒,所以他們吃飯總吃不到一起,每次都弄得不歡而散,最後父母實在受不了,就回了山西老家。
  • 窮爸爸養出5個博士1個碩士:孩子的優秀,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近年來,寒門難出貴子、階級固化的聲音不絕於耳。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不少父母在孩子未出生之際就開始籌謀:選哪裡的房子、幾個月開始上早教、未來就讀哪所幼兒園……優越的家境確實可以給孩子提供搶跑的機會,但教育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最終拼的還是父母。
  • 「齊妹子說法」父母與非婚生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為更好地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淄博市婦聯與市司法局、市律協聯合開展了公益律師值周接訪活動,即公益律師在市婦聯值班接訪半天,並負責本周婦女兒童法律諮詢的解答。雖然近些年來人們對非婚生子女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改變,但仍然有一些人還是將對非婚生子女父母行為的歧視和鄙視,發洩在非婚生子女身上,致使一些非婚生子女的身心受到了極大的危害。2、非婚生子女的生父、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
  • 「寒門難出貴子」的真相
    就以網際網路行業為例,這個行業最新,沒有子承父業這一說。在網際網路行業,當今中國最為成功的七個人:馬雲、馬化騰、李彥宏、劉強東、王興、程維、張一鳴。這7人裡,真正出身寒門的,只有劉強東一個人。劉強東之外,這7個人裡家庭背景最弱的程維,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中學老師,這個看似普通的家庭,在中國佔比多少呢?
  • 才華橫溢的寒門貴女:24歲英年早逝,北大為她在八寶山辦葬禮
    曾經有一位才華橫溢的寒門女神童,卻在24歲時英年早逝,連北京大學都在八寶山為她舉辦葬禮,這個女孩到底有何過人之處呢? 二、金子發光,清華才女兼顧學業和家庭 當時對於一個偏遠小城村培養出了一位北大才女,是一件足以登上報紙的大事,所在的鄉鎮乃至城市都為張培祥父母培養出如此出色的女兒而道喜,對於一個小家庭來說,這已經是這一輩子最值得驕傲的事情了。
  • 姐姐情況緊急,妹妹熱搜第一出道,為什么子女關係總是讓父母失望
    《了不起的offer》中王穎飛是個小透明,她分享的一個經歷讓人印象深刻,她說自己3歲的時候爸爸去世了,媽媽照顧她很辛苦,奶奶出了很大的力,從小時候奶奶就囑咐她長大之後一定要對叔叔好。
  • 大一新生開學,父母給多少「生活費」最合理?過來人說出了實情
    每年的9月份,是大一新生開學報到的日子,現在距離新生開學,也就僅剩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這時候一些學生和家長已經開始準備學生開學所需的東西,有一樣東西卻讓家長犯了難,那就是學生的生活費,家長不知道該給學生多少,給多了怕學生胡亂花錢,給少了怕學生在外受苦,這是一個很為難的問題。
  • 子女「不再繼承」父母房產?2021年新規有變,老人贍養更難了
    在解決這個問題前,我們來說一說,子女對父母應所需要承擔的責任。 1、贍養是子女應盡的義務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叫「你養我小,我養你老」。
  • 臺灣五大都會區房價所得比7.08倍 成難以承受之重
    中國臺灣網3月29日消息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根據最新統計,臺灣五大都會區的房價所得比為7.08倍,臺北市則為9.06倍,雖然尚未突破去年第四季的最高點,但仍遠遠超過國際認定「嚴重難以負擔」的門坎5.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