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記載神秘三身國,實為舜帝安排監視三苗的姚姓國度

2020-12-14 大白996

《山海經》中有一個奇特的三身之國,這個國家的人有三個身體。在其他的書籍和民間傳說裡並無此說。它的原型到底是誰?有人因為三身之國的母親是娥皇,是姚姓,認為它是舜帝的兒子商均建立的國家,但似乎證據又不足夠。我通過對比《山海經》以及各地民間傳說發現,三身之國的國君確實是舜帝的後人,但並不是商均。之所以說是三身國,就是暗示它的建立是為了就近看住三苗人。

三身國在《山海經》中有兩個,一個是 :

《山海經.海外西經》三身國在夏後啟北,一首而三身。

另一個是:

《大荒南經》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榮水窮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國,姚姓,黍食,使四鳥。

三身國一個在西邊,一個在南邊,我們可以分別分析。先分析西邊的三身國,西邊的三身國僅根據夏後啟北難以定位。傳說夏後啟在西方,上天得「九招」樂曲,可能指他上高山得到巫師的樂曲。夏後啟的奶奶,是四川汶川人,處於川西高山。也許夏後啟是回到了川西奶奶家。三身國可能在四川北部的甘肅。這樣說太過粗略,我們再結合三危山的說法。

三危山這裡有一個堯舜時代遠道而來的國家,《尚書·堯典》載:「竄三苗於三危」。三危位於甘肅敦煌或者天水,目前還是爭論不休。

關於 「遷三苗於三危」之事,在河西民間傳說中更生動 :當年舜押著三苗王晉雲子(在這裡應該是縉雲氏,史書記載三苗為縉雲氏之後,應該包括縉雲氏統領的各部落而非單一氏族。)和數萬人西行 ,來到今甘肅永昌與山丹交界處的焉支(胭脂 )山時,西王母派負責胭脂種植的兩位女弟子出來迎接 。他們登上鸞鳥山乘鸞鳥到瑤池去拜見西王母。舜聽西王母的話,把三苗王晉雲子安置在三危山 ,部族成員分散到河西各地 。部落的分散可能是導致三危山爭論不休的原因。

《山海經》中西北三危山也有載。

《山海經》又西二百二十裡,曰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是山也,廣員百裡。……有鳥焉,一首而三身,其狀如【樂鳥】,其名曰鴟。《山海經·西山經》有鳥焉,一首而三身,其狀如【樂鳥】,其名曰鴟。」 「鴟」意譯指「羽毛美麗者」,又譯「食吐悲苦聲」。

這裡有三青鳥存在,傳說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與民間傳說西王母安排三苗的安居地相符。三青鳥映射的應該是三苗遷徙至此,受西王母管轄,為西王母「驅使(諧音取食)」。再看三危山的三身鴟鳥,其他神話裡並不存在,甘肅當地也沒有這個神鳥。這裡很可能是《山海經》編輯們設置的獨特密碼,沒有跟當地居民打招呼。鴟的一半是氐,氐羌民族這個說法在後世運用很廣,經常泛指西部少數民族。氐人國在《山海經》中是存在的,與魚關係很大,地處西北。鴟鳥,意為三身鳥(苗)遷入氐人國地域,三身是三苗部族。那為什麼三身國是娥皇后人呢?這裡在暗示,舜帝派人跟過去看守三苗部族,也建立了一個國家。

甘肅有一條洮河,有當地人認為是姚墟,舜帝部落發源地。現在的姚姓來源記載中,記載了甘肅羌族姚姓。姚姓起源之一是羌族 ,來自於後漢西羌人燒當羌部首領姚弋仲 。據史籍 《晉書 》記載 ,南安郡赤亭地(今甘肅隴西東南 )羌族首領弋仲,本是漢朝西羌燒當氏的後人 ,他自稱是帝舜的後代,故而改姓姚 ,稱姚弋仲 。 在姚弋仲的後代中,都改姓姚 。現在是羌族還是漢族未可知。

我們再看南邊這個三身國。先看南邊的三苗國。

《山海經·海外南經》曰:「三苗國在赤水東,其為人相隨。一曰三毛國。郭璞註:昔堯以天下讓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殺之。有苗之民,叛入南海,為三苗國。根據注釋和其他文獻可以了解,三苗國領袖被遷往西北,其他氏族四分五裂,到處遷徙。其中一部是南方三苗國。這個赤水、南海到底在哪裡,現在也是眾說紛紜。赤水可能是廣西紅水河。後世廣東有三苗首領之一歡兜後人建的歡兜國。

廣西與湖南是相鄰兩省,廣西和湖南兩省都有大量舜帝傳說。兩地爭奪舜帝埋葬地從古代就開始了,山西鳴條舜帝陵話都插不上。所以湖南廣西完全可以存在一個舜帝後人之國來看住三苗。不過廣西,湖南當地並沒有三身國的說法,這也是因為這是山海經編輯獨特腦洞。但我們還是可以找到線索。

舜帝葬地我們暫且不討論,葬地和封國不一定在一處。我們可以以水流來找舜帝後人封地。《尚書·堯典》:"(堯)釐降二女於溈汭,賓於虞。"溈水到處都有,湖南也有一個溈水。《水經注》云:"(湖南)寧鄉、益陽交接處有溈山,為大溈山······"《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曰:"溈水源出湖南寧鄉縣西大溈山,東北流會烏水入長沙縣界,名新康河。"《寰宇記》曰:"大溈山,溈水出焉。"《名勝志》曰:"四方皆水,故曰大溈。"

溈水不長,是一條湘江支系,它從長沙市西部的寧鄉縣發源,注入長沙的湘江,流經地區基本就是在寧鄉縣。這個地方,有很多跟舜帝有關的東西,有當地人認為這裡是舜帝故裡。

湖南溈水位置

西北和南方三身國,有沒有哪個是商均呢?以我看都不是。商均原名義均,因出生於商(今河南商丘虞城縣)、被封於此,於是叫「商均」。商均後來成為夏朝虞國開國之君。 商均墓位於商丘市虞城縣利民鎮楊莊村西南。商丘到兩地都是千裡之遙,而且商均根本就不是娥皇生的,他是女英生的。歷史記載娥皇沒有生孩子,個人認為正是因為娥皇沒有生,作者才說三身國是娥皇生的,故意讓人搞不明白是不是舜之國度。

那這兩地的姚姓後人是誰?遠古的帝王,背後都有他的小氏族。舜帝是有虞氏人,這是他的家族勢力,他們都姓姚或者媯。舜帝可以指派族中的人到西北和南方建立國家監視三苗遺民。後世三苗徹底解體,中原也政權更迭,看守三苗的國家變得不再重要,慢慢淹沒在歷史中。只留下洮河,溈河標記著有虞氏曾經來過。

相關焦點

  • 巴基斯坦摩亨佐.達羅古城出土《山海經》三身國印章
    達羅古城出土《山海經》三身國印章  圖一在巴基斯坦摩亨佐.達羅古城出土了一枚圖畫張(圖一),畫面情節,完美的印證在《山海經》裡。《山海經·大荒南經》說:「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帝俊就是太昊伏羲。摩亨佐.達羅古城出土的這一枚圖畫張(圖一),印章上雕刻著三個人物,一個是端坐在案几上的娥皇,這是作者迄今發現哈拉帕中唯一以帝王姿勢端坐的女性帝王,兩側跪著一對男童,男童身後分別有一條象徵著伏羲家族的圖騰----蛇。《山海經》記載伏羲三娶的第一站,就是在他的家鄉與妹妹女媧(《山海經》稱娥皇)成親,並孿生后稷和臺璽兩兄弟。因為生了雙胞胎,所以《山海經》稱「三身國。」
  • 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非衣與巴基斯坦摩亨佐·達羅古城出土印章共同講述《山海經》中伏羲女媧之子三身國故事
    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非衣與巴基斯坦摩亨佐·達羅古城出土印章共同講述《山海經》中伏羲女媧之子三身國故事
  • 舜帝是姚姓人的始祖,姓姚名重華
    今天是網際網路+時代,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是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記者、作家、攝影家、娛樂家、專家,還要時時遇到這樣的人和事。姚寒松:他說,陳國滅亡以後,有一部分陳姓後裔改為姚姓。老頭子:@姚寒松 ,多講幾句 。
  • 姚姓,源於舜帝姚重華
    製圖 | 陳麗    公眾號 | 廉廉look(ID:lianlian-look)姚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101位,在2007年中國百家姓氏排行第51位。相傳為虞舜之後 【源流一】源於舜帝姚重華,《通志·氏族略》記載:"舜有二姓,曰姚曰媯。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媯水之居而姓媯。"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姚氏正宗。【源流二】史記載︰春秋早期有姚國,於山東。虞舜後代,子孫以國為氏,稱為姚氏。【源流三】源於羌族,出自後漢西羌燒當羌部首領姚弋仲。
  • 用山海經來解釋世界神話的起源,給外國文化找宗流祖庭!
    《山海經——大荒南經》:「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榮水窮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國,姚姓,黍食,使四鳥。」根據這個記載咱們就逐一解開,姑且從簡。在大荒當中,有座不庭山,榮水最終流到這座山。帝俊的妻子叫娥皇,這三身國的人就是他們的後代子孫。三身國的人姓姚,吃黃米飯,能馴化驅使四種鳥獸。不庭山有可能就是喜馬拉雅山南面,而榮水就是印度河。因為從描述上來看,這兩者太像了!印度河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喜馬拉雅山與喀喇崑崙山兩山脈之間,流向西南而貫穿喜馬拉雅山。
  • 揭秘《山海經》十大詭異國家!
    山海經可以說是上古奇書之一了,其中記述著許許多多奇怪的生物,風貌等,譬如之前所介紹的十大人面獸。 不僅如此,山海經中還記載著十大異國,個個都與眾不同,甚至讓人驚嘆:難道世界上真的有這種奇怪的國度存在嗎?
  • 孔子讀《易》,韋編三絕,推行忠孝仁義,是因為崇拜舜帝嗎?
    《孟子·離婁下》記載:「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諸馮,就在今天的山東省濰坊市諸城北15華裡處的濰河(濰水)西岸。舜是「三皇五帝」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又稱舜帝、帝舜,《山海經》中稱帝、帝俊。舜姓「姚」,名「重華」,傳說舜的眼睛是「重瞳」(兩個瞳孔)。
  • 欺騙了千年的上古中華始祖之謎,原在《山海經》中早已記載了答案
    在我國歷史中,留下的寶典奇書數不勝數,但是要說最經典最具有神秘色彩的一本書,那就是《山海經》。《山海經》中,帝俊可能是出現的次數較多的天帝,關於他的記載共十六條。但是《山海經》中也沒有詳細記載的記載帝俊究竟出自何處,這就更加增添了帝俊的神秘性。據《山海經》記載,帝俊是上古眾多帝王先賢的始祖。
  • 古典志怪文獻中的海外三十六國都是哪些?
    在古典志怪文獻中,對於廣闊的海外世界,人們幻想出三十六個國度,被統稱為海外三十六國。分別為:1、君子國,《海經·海外東經》記載國人喜歡穿衣戴帽,身上配戴著劍,喜歡吃吃野獸,每人有兩隻老虎幫忙幹活。謙讓有禮,不喜爭鬥。
  • 舜帝,不靠譜的「道德楷模」
    我國古代「堯舜之君」之一的舜帝,傳說就葬在這裡。舜(約公元前2187- 約公元前2067),軒轅黃帝八世孫。姚姓,名重華,號有虞氏,又稱虞舜。歷史上的「三皇五帝」之一。舜帝陵大殿牌匾不過,仔細看看有關舜帝「德」的記載,卻不免疑竇重生。歌頌舜帝有「德」,首先是說他孝悌。
  • 三苗的由來
    在經過幾百年的生產發展後,至堯、舜、禹時期,他們又強盛了起來,建立起歷史上著名的強大部落聯盟或國家,這就是「三苗」或「三苗國」。「三苗」是苗族歷史發展的又一個重要階段。「三苗」以苗族族群為主體,也包涵有其他一些小的部落族群。史籍《尚書》、《史記》、《帝王世紀》等上百種歷史文獻,對三苗或三苗國都有記載。
  • 【崀山神話故事】舜帝行宮
    舜帝就是崀山的大仙,夫夷江的真龍。北大門美麗,除了與山、與水有關,與谷、與溪有緣,更重要它與歷史、與舜帝南巡密切相聯。  舜帝是中華民族遠古歷史上著名的五帝之一。最早記載舜帝的文獻是《子夏易傳》。《子夏易傳》卷八記述:「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周易》、《尚書》、《禮記》、《論語》、《孟子》均有記載。《史記》記述:「虞舜者,名曰重華。
  • 《山海經》記載的長生不老:120年重生1次,專家:這是科學
    在我國歷史中,留下的寶典奇書數不勝數,但是要說最經典最具有神秘色彩的一本書,那就是《山海經》。《山海經》裡記述了大量的神話故事,夸父追日、精衛填海、西王母、女媧、黃帝與蚩尤、大禹治水、王亥、刑天等等等等,其中還記載了長生不老,甚至是可以重生。那麼這是真實存在的麼?
  • 三苗南遷與湖南境內虞夏傳說的發生,看完真的長知識!
    《山海經大荒南經》:「赤水之東有蒼梧之野,舜與叔均之所葬也。」   《山海經海內經》:「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   《禮記檀弓上》:「舜葬於蒼梧之野。蓋三妃未之從也。」   《史記五帝本紀》:「(舜)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   《淮南子修務》:「(舜)南徵三苗,道死蒼梧。」
  • 《山海經》中記載的西王母來自非洲?半人半獸的異人早就有跡可循
    實際上,西王母最早就是出現在《山海經》中的,她是崑崙山的神,只不過《山海經》中記載的西王母,其形象與我們常見的影視作品中的王母娘娘形象相差甚遠。《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是這樣描述西王母這一人物的,「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
  • 舜帝宗族十大姓:有你嗎?
    陳氏先祖——舜帝的故事》講了一些關於陳氏先祖舜的故事,在結尾處提到了,舜帝不僅僅是陳氏的祖先,舜帝的後代衍生出來的姓氏有現將帝舜後裔十大姓淵源追溯如下:姚姓:姚姓歷史比較悠久,為上古八姓之一,《新唐書·宰相世系》雲:"姚姓,虞舜生於姚墟,因此為姓……",舜本姓姬,因生地而得姚姓,姚姓是帝舜後裔中主要姓氏,其他諸姓都是姚姓衍生出來的,在當今中華姓氏中名列第64位。
  • 《山海經》中所記載的「扶桑」其實並非日本,而是「墨西哥」
    《山海經》中所記載的「扶桑」其實並非日本,而是「墨西哥」,或者說拉美的瑪雅文化!《山海經》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山經"主要記載上古時期的山行地貌,珍奇異獸。第二部分"海經"記錄了海內海外的國家與人文,在《山海經·海外南經》所書:"海外自西南陬至東南陬"譯為:"海外從西南角到東南角的國家地區" 。由此可見《山海經》一書中的世界觀並非僅限於亞洲,而將整個世界劃分為"海內、海外"兩大部分的,這對下文是一個很重要的論點。
  • 雜·圖 除了饕餮,《山海經》中還有哪些珍禽異獸?
    ▲  饕餮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山海經·南山經》狌狌就是今天的猩猩,性情頗像人,高約四五尺,口內有牙齒三十二顆,鼻梁塌陷。狌狌一般在山林中用樹葉建造小屋,然後居住其中。——《山海經·海內北經》《山海經》中還記載了132個國度,裡面有各式各樣的奇人,這裡,我們也大體把它劃分為三類:按相貌命名的、按獨特民風命名的,還有一類是神話人物。三身國在夏後啟所在之地的北邊,該國的人都長著一個腦袋,卻有三個身子。
  • 舜帝後裔10大代表姓氏,有你的嗎?
    在中華姓氏中,其實有許多姓氏是同根同源的,其血緣先祖同為舜帝。 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國總人口13.7億人,其中舜裔總人口約為2億人,約佔總人口的14.5%。
  • 舜帝本來叫什麼名字?舜和娥皇女英的故事是怎麼樣的?
    不過,舜帝也並不是他的本名,那你知道舜帝的本名是叫什麼嗎?舜帝的本名叫做姚重華,那麼這個名字是誰給他取的呢?姚重華這個名字有什麼深刻的含義,為什麼要取這樣一個名字呢?舜帝到底是不是重瞳呢?  1.人物簡介  舜(約公元前2287- 約公元前2067),軒轅黃帝八世孫。姚姓,媯氏,名重華,字都君,冀州蒲阪諸馮裡姚墟(今山西省永濟市虞鄉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