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熱評|應找好傳統基建與新基建項目平衡點

2020-12-09 新浪財經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評論員 趙李南

3月4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提出,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一石激起千層浪,新基建獲得各方熱烈響應,資本市場,在3月10日A股的觸底反彈中,5G、數據中心等新基建概念成為反彈核心。

近些年來,我們共同努力謀求經濟發展轉型,希望逐步擺脫對低端基礎設施建設、低端製造業、建築業的過度依賴。因為,顯而易見的共識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誰能在接下來的經濟發展大潮中掌握核心技術、掌握供應鏈的核心環節,誰就能得到更快更好的高質量發展,反之則必然被淘汰。

過往,我們在經濟動力放緩的時候,會加大財政支出,以實現對經濟總需求的拉動。然而,這是一把雙刃劍,在起到提振經濟增長作用的同時,也帶來了產能過剩和房價高企等問題。

「前車之覆,後車之鑑。」2016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迄今為止,我們已經堅持這個政策近4年。

在這4年的時間裡,我們有效地遏制了房價過快上漲,研發出了屬於我們自己的晶片,成功打破了外國壟斷,我們在5G領域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我們的人工智慧產品已經開始逐步應用於各種場景,我們的新能源汽車及儲能電池產業蓬勃發展,我們的雲計算大數據中心紛紛落地。

現如今,我們需要謀求更進一步的發展。伴隨著網際網路滲透率逐漸到頂,過往的信息技術產業跑馬圈地式的粗放發展已經一去不復返。這導致了整個信息技術產業一方面進入存量博弈,另外一方面又亟待一場顛覆性創新。

這場顛覆性創新就是新基建的任務,包括了5G、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和工業網際網路等。

然而,我們仍需要正視現實的困難。相比於傳統的「鐵公基」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對新基建所涉及的領域進行投資並不是那麼立竿見影,投資項目的難度也更大,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也更高。這些因素都制約了各地對「新基建」投資的積極性。加之,疫情對經濟帶來的衝擊,各地更是有快速恢復經濟的迫切需要。

但是,有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重新回到嚴重依賴「鐵公基」的老路上去。展望未來,如何利用財政資金、地方平臺資金去引導產業資本向新基建領域靠攏,實現傳統基建項目與新基建項目,促進經濟恢復與經濟結構轉型的平衡,是各級決策者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長效機制的建立並非一天兩天就能做到,這需要我們付出耐心、努力以及智慧。我們相信,只要眾志成城,定能共克時艱。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新基建」一詞的熱度,「新基建」究竟是個啥?
    「從高層的多次部署,到資本市場的資金熱捧,給予大眾最明顯、最直觀的感覺就是:『新基建』真的火了。」「上觀新聞」網站提出一個問題,《異常火爆的「新基建」,究竟是個啥?》文章認為,「新基建」與以「鐵公基」(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基建和公共設施)和房地產為代表的傳統基建不同,它更強調5G、物聯網、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信息化技術,賦予傳統交通和城市等基礎設施科技內涵的信息化建設,兼具科技與基建的雙重屬性。這篇文章同時認為,「新基建」一旦落實有效推進,將提供一個彌合數字鴻溝、縮小地區差距的機會。
  • 中資企業境外開發新基建項目的SWOT分析
    二、劣勢(weaknesses)首先,目前「走出去」的中資企業主要參與的是傳統基建項目,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高新技術領域還涉及不多。三、機遇(opportunities)首先,國家大力推進新基建,預計接下來對於新基建的項目還會推出一系列的優惠政策。
  • 什麼是新基建 它與傳統基建相比有哪些不同?
    近期,新基建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新基建具體內涵是什麼,新在哪兒?如何建好用好新基建?本版推出「新基建的創新密碼」兩篇報導,敬請關注。——編 者目前,中央對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接連作出重要部署,多地推出了許多投資和建設計劃,科技行業特別是數字型科技公司紛紛參與新基建。
  • 新基建 正當時
    「將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深度應用於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融合基礎設施。」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工業經濟所副所長馮媛舉例說,目前不少地區正在建設「智慧高速公路」,通過架設5G通信技術設備支持自動駕駛,從而加速了傳統產業的數位化。新基建突出創新。
  • 新基建,是什麼?
    黨中央密集部署之下,市場開始熱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迎來風口。據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中旬已有13個省區市發布了2020 年新基建相關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其中 8 個省份公布了計劃總投資額共計 33.83 萬億元。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在新聞發布會上首次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的範圍。
  • 「基建狂魔」——中國,「新基建狂魔」是誰,你知道嗎?
    中國——「基建狂魔」這一稱呼由來已久,不時,微博熱搜榜就會出現這一暱稱。中國特有的制度,在舉國之力辦大事上在全球可謂獨樹一幟,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我們通過一些數據來看看中國為何被稱為基建狂魔:今年3月,《人民日報》刊發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張勇的署名文章《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創新發展空間》,在文章中,他呼籲抓住數字新基建的機遇:」數字基建將為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消費驅動經濟增長、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等方面提供堅實支撐,同時
  • 新基建「燃」了
    幾個數字,讓人們一睹新基建的「燃」勁:截至今年10月,中國累計開通5G基站超過70萬座,終端連接數超過1.8億個;國家電網開發的智慧車聯網平臺,已接入充電樁超過103萬個;推進智能製造、柔性定製,全國範圍內「5G+工業網際網路」建設項目超過1100個……新基建之新,絕不是停留在宏大的數據和高深的術語上
  • 新基建深度報告:新基建開啟創新大時代,七大行業深度研究
    我們認為,「新 基建」的「新」,不應僅僅指的是「新興產業」的「新」,只要能夠發掘出基建領 域的新增長點,便能夠被納入「新基建」的範疇。因此,「新基建」的概念也適用 於傳統的基建領域。我們可以將發掘傳統基建領域新增長的過程,稱為對傳統基 建的「補短板」。
  • 新區「新基建」按下快進鍵
    天津港基於5G網絡的無人集卡遠程控制測試以新基建為抓手培育新動能加快建設以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是著力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戰略支撐。日前,生態城宣布在「十四五」期間將實施一批「新基建」重點項目。
  • 新基建的模式與制度創新
    新基建需要充分調動包括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在內的多元市場主體力量,在市場激勵機制的作用下發揮好企業的創新活力,讓企業在新基建的投資運營中發揮更大作用。從組織效率的角度,新基建需要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模式。長期來看,邊際成本遞減和邊際收益遞增使新型基礎設施具有廣闊的價值創造前景。
  • 人民日報:新基建究竟新在何處?如何加速落地?
    何為「新基建」?日前,國家發改委明確範圍,新基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具體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3個方面。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相比,新基建究竟新在何處?
  • 三十年前美國靠新基建改變國運,而現在中國將靠新基建崛起!
    今年三月,我國提出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讓新基建成為有效帶動經濟發展的龍頭,助力中國經濟走出疫情衝擊。隨即24個省市公布未來投資計劃,總共有大約2.5萬個項目,投資額高達50萬億。
  • 90年代美國新基建讓美國崛起,今天,中國新基建將帶領中華強盛
    面對2020年的全球變局,中國再次殺出基建狂魔的大招,這一回是全球的新基建概念,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七大領域。可以看出,科技是這一輪國家基建的重頭戲。
  • 胥正川:新基建重科技,不可盲目投資
    各地應結合當地產業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去投資企業真正需要的或是地方有相應優勢的項目。這樣,一個產業才更加地科學。「政府對新基建的部署逐步加深,包括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科技巨頭,都在加速布局投資這一領域。業內人士表示,5G、物聯網等已經感受到了新基建帶來的提振作用。同時,與以往的各類投資相比,新基建的投資也更加精準。」
  • 洪京一:提速新基建建設 激活高質量發展源動力
    不過他也指出,推動新基建建設,應尊重市場規律、尊重經濟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有序推進。以下為發言全文:各位領導、嘉賓:大家好!今天這個分論壇的主題是「新基建與東北產業結構升級」,我就談一下關於新基建幾點認識,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新基建主要包括5G網絡、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數據中心等領域,本質上都是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與傳統「鐵公基」相比,新基建內涵更加豐富,涵蓋範圍更廣,更能體現數字經濟特徵。
  • 「新基建」之下,人工智慧的機遇和挑戰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近期中央密集出臺相關政策,各省市陸續出爐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新基建」成為當前各界關注重點。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將加快推進國家規劃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明確提出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 新基建,澎湃中國經濟新動能
    新華社上海5月9日電 題:新基建,澎湃中國經濟新動能  新華社記者周琳、龔雯、朱涵  從中央密集部署,到地方積極響應;從企業主動投資,到資本市場熱捧,  三大運營商發力5G基站投入,開啟「商業元年」;華為、騰訊等在數據中心軟硬體領域傾力投入;阿里、百度、京東等網際網路企業進行大數據平臺研發……大到科研軍工,小到民用醫療,新基建都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活力。  專家認為,新基建有著「一業帶百業」、加速傳統企業快速升級的加持效果。
  • 作文素材|2021高考熱點素材之「新基建」……
    【解碼新基建】以往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指的是鐵路、公路、機場等建設項目,也被稱為「鐵公基」。而「新基建」主要指以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的基建。據《經濟參考報》報導,江蘇、上海、天津等多地連出新政,謀劃千億、萬億級新基建項目;到2025年,預計我國新基建領域的投資將達10萬億元,帶動相關投資累計或超17萬億元。
  • 中國基建如火如荼,美國為什麼不加大基建?
    今年以來,中國的基建事業如火如荼,新基金的概念非常火熱,對於經濟的拉動作用也非常明顯。相比之下,美國在基建方面就沒有什麼動作,美國總統的時間好像都用來「打嘴炮」了。01 美國也曾經是「基建狂魔」其實,在中國之前,美國也曾是基建狂魔,美國經濟之所以強盛於世界,與其大範圍搞基建不無關係。20世紀,美國發展速度驚人,基建項目不僅包括地標工程,還包括鐵路、公路和機場等等基礎設施。
  • 「新基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幹?
    表明政府開始把「新基建」作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基礎設施對經濟社會的引領帶動作用十分明顯。根據《大眾日報》報導,基礎設施建設增速每提升1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速0.11個百分點左右。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給經濟社會按下了「暫緩鍵」,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受到極大挑戰,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亟需政府部門採取對衝措施,加大投資力度,把經濟發展拉回正軌。在這個過程中,「新基建」被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