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遼東搞屠殺,導致高句麗崛起?司馬懿說後人的黑鍋憑什麼我來背?

2021-02-23 冷兵器研究所


編者按:在網絡上,有一種非常流行的說法,認為司馬懿在攻滅遼東公孫氏之後,對遼東進行了大屠殺,導致遼東人口減少,高句麗才得以崛起,攫取朝鮮半島上的漢四郡,甚至一度奪取遼東。平心而論,司馬懿在篡魏過程中確實做了很多爛事,在對付政敵時殺戮過重,所以連他的子孫晉明帝司馬紹都感嘆晉祚不長。但一碼歸一碼,高句麗崛起這事,和司馬懿實在一點關係都沒有。

司馬懿攻滅遼東公孫氏燕國,發生於公元238年。當時司馬懿率領步騎四萬出徵,尚且說敵眾我寡。①②可見公孫氏之兵力多於四萬。

▲司馬懿滅公孫燕國之後,【收戶四萬,口三十餘萬】。但這僅僅是遼東的漢人戶口,不包括隱匿戶口、附庸於公孫氏的異族人口,更不包括鴨綠江以南肥沃的大同江流域(樂浪、帶方二郡)的人口。

漢魏之時的朝鮮半島南部,居住著韓種的三支,馬韓、辰韓、弁韓。史載馬韓有五十四國總十餘萬戶。辰韓、弁韓各有二十國。共七十八國。共計為二十萬戶,約近百萬人。既然朝鮮半島南部人口如此之多,則大同江流域的實際人口也當多達數十萬。東漢時樂浪郡有「戶六萬一千四百九十二,口二十五萬七千五十」,足以證明這點。

▲司馬懿領兵徵戰遼東

是以公孫氏擁有人口近百萬,全面動員能動員5萬以上兵力。這也是公孫淵敢於稱燕王的底氣,結果不過一年間,就被司馬懿擒殺。

▲燕王公孫淵

滅燕時,司馬懿確實有屠襄平城的惡行,「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餘人皆殺之,以為京觀」,但這7000人相對於遼東和大同江流域合計近百萬的人口,並不至於造成致命的影響。遼東之役後,高句麗認為有機可乘,多次侵犯魏國邊疆。正始五年(244年),大將毌丘儉率軍討伐高句麗,以一萬步騎大破高句麗舉國戰兵2萬人,殲敵數千,而後攻破高句麗都城丸都(位於當代吉林東部)並屠城,可見曹魏時代高句麗實力根本不足為患。相比公孫氏的動員力,高句麗舉國之兵也不過2萬而已。

▲按漢四郡為漢武帝滅衛滿朝鮮後所設,後來臨屯、真番二郡歸併入樂浪、玄菟二郡。到東漢初年,樂浪郡向北收縮到大同江流域(今平壤一帶)。遼東公孫氏始祖公孫度又從樂浪郡中拆分出帶方郡。玄菟郡到107年(漢安帝永初元年)被東漢王朝內遷,將地讓給了高句麗。

▲不過我們看地圖就會發現,玄菟郡所涵蓋的朝鮮半島東北部的蓋馬高原和吉林東南部的長白山地區都是高山峻岭,人口稀薄而難以控制。對於漢王朝來說,放棄玄菟郡並沒有多少損失,高句麗實力增長也非常有限。無疑,高句麗奪取樂浪、帶方二郡,獲得寶貴的大同江流域平原並遷都平壤,從東北國家變成朝鮮半島國家,是崛起的關鍵。那麼高句麗是何時獲得大同江流域的呢?司馬懿的後人無疑要對大同江流域的丟失負責任。八王之亂起,西晉快速衰弱,五胡亂華很快開始。公元313年,高句麗趁著永嘉之亂,西晉滅亡,開始侵略大同江流域。東晉大興(318年三月-321年)年間,留在北方的平州(包括遼東及大同江流域)刺史崔毖與慕容鮮卑首領慕容廆爭鬥,失敗,丟失平州,不得不投靠高句麗。高句麗應當是藉此機會接收了大同江流域,並獲得大量人口。而崔毖也成為後世朝鮮的崔姓始祖。

這是高句麗首次獲得沿海的肥沃平原,其意義可想而知,以此為基礎,高句麗向南與百濟、新羅爭奪漢江流域。但高句麗實力仍不足以與坐擁更肥沃的遼河流域的鮮卑慕容氏抗衡,在與慕容氏作戰中屢戰屢敗。然而慕容氏目光一直注視著中原,因此高句麗得以保存已經獲得的領土。等到拓跋氏崛起,打殘入主華北的慕容氏後燕政權,令其龜縮到東北地區。高句麗雄主高談德終於擊敗後燕末代君主慕容熙,奪得遼東,膨脹為雄踞東北亞的大國。這時距離司馬懿的遼東之役,已經過了接近200年了。

▲巔峰時代的高句麗

隋朝的高句麗其實並非巔峰狀態。在南北朝末期,高句麗敗於百濟、新羅聯軍,丟失了漢江流域。但即便去掉水分,這時的高句麗至少也擁有200萬以上的人口。不過,最讓隋文帝和隋煬帝擔憂的是,高句麗積極與突厥、契丹等勢力串聯,試圖組建對中原王朝的包圍網。隋文帝對高句麗的試探性進攻以失敗告終,隋煬帝則以一通瞎操作毀掉了大隋王朝。最終又經過大唐太宗高宗的兩代經略,終於消滅了高句麗。然而由於唐王朝的重心放在西面,缺乏精力來遷移人口到遼東和大同江流域進行同化,終究沒能穩固控制住大同江流域,曾經的漢四郡畢竟回不來了。①《晉書》:景初二年,帥牛金、胡遵等步騎四萬發自京都。車駕送出西明門。②《晉書·宣帝紀》:今賊眾我寡,賊飢我飽,水雨乃爾,功力不設,雖當促之,亦何所為。③《三國志·毌丘儉傳》:正始中,儉以高句驪數侵叛。督諸軍步騎萬人出玄菟,從諸道討之。句驪王宮將步騎二萬人,進軍沸流水上,大戰梁口。宮連破走。儉遂束馬縣車,以登丸都,屠句驪所都,斬獲首虜以千數。句驪沛者名得來,數諫宮,宮不從其言。得來嘆曰:「立見此地將生蓬篙。」遂不食而死,舉國賢之。儉令諸軍不壞其墓,不伐其樹,得其妻子,皆放遣之。宮單將妻子逃竄。儉引軍還。④《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公元313年)(高句麗)侵樂浪郡,虜獲男女二千餘口。⑤《晉書·慕容廆載記》:時平州刺史、東夷校尉崔毖自以為南州士望,意存懷集,而流亡者莫有赴之。毖意廆拘留,乃陰結高句麗及宇文、段國等,謀滅廆以分其地。太興初,三國伐廆,廆曰:「彼信崔毖虛說,邀一時之利,烏合而來耳。既無統一,莫相歸伏,吾今破之必矣。然彼軍初合,其鋒甚銳,幸我速戰。若逆擊之,落其計矣。靖以待之,必懷疑貳,迭相猜防。一則疑吾與毖譎而覆之,二則自疑三國之中與吾有韓魏之謀者,待其人情沮惑,然後取之必矣。」於是三國攻棘城,廆閉門不戰,遣使送牛酒以犒宇文,大言於眾曰:「崔毖昨有使至。」於是二國果疑宇文同於廆也,引兵而歸。宇文悉獨官曰:「二國雖歸,吾當獨兼其國,何用人為!」盡眾逼城,連營三十裡。廆簡銳士配皝,推鋒於前;翰領精騎為奇兵,從旁出,直衝其營;廆方陣而進。悉獨官自恃其眾,不設備,見廆軍之至,方率兵距之。前鋒始交,翰已入其營,縱火焚之,其眾皆震擾,不知所為,遂大敗,悉獨官僅以身免,盡俘其眾。於是營候獲皇帝玉璽三紐,遣長史裴嶷送於建鄴。崔毖懼廆之仇己也,使兄子燾偽賀廆。會三國使亦至請和,曰:「非我本意也,崔平州教我耳。」廆將燾示以攻圍之處,臨之以兵,曰:「汝叔父教三國滅我,何以詐來賀我乎?」廆懼,首服。廆乃遣燾歸說毖曰:「降者上策,走者下策也。」以兵隨之。毖與數十騎棄家室奔於高句麗,廆悉降其眾,徙燾及高瞻等於棘城,待以賓禮。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殘星幾點哥,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550多年前就有男用絲襪?

靠地瓜都能自稱盛世?說說北魏孝文帝太和之治

喜歡冷研的小夥伴們,微信又雙叕改版了!為了避免以後找不到冷君,每天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可以按以下步驟將冷兵器研究所置頂。

相關焦點

  • 軍師聯盟 | 司馬懿神機妙算,四千裡遠徵滅遼東!
    孫權為了報復公孫淵,聯絡高句麗襲擊遼東。此時魏國雪上加霜,再次將討伐遼東提上日程。 毌丘儉 魏明帝召回在南方領兵的司馬懿,向他詢問徵討遼東的方略。魏明帝首先問司馬懿,公孫淵會有什麼對策,司馬懿說:「事先棄城逃走,是上策。憑藉遼水抗拒我大軍,這是中策。
  • 司馬懿徵遼東的成與敗:他究竟比諸葛亮差在哪裡?
    至此,遼東48年的割據狀態就此終結。當然,曹魏徵遼東的勝利,也不單純與司馬懿軍事才能有關,我們來分析一下。就在司馬懿與燕軍對峙的同時,鮮卑響應魏國號召,首領莫護跋從北面殺入燕國腹地,同時,高句麗的部隊也從東面猛攻燕國。
  • 隋唐為何吐血也要滅掉高句麗
    那麼,為何隋唐四代皇帝非要攻打高句麗,並要滅亡它呢?裡面的真相是什麼?高句麗從魏晉時代崛起,與曹魏就有過交鋒,被曹魏大將毌丘儉攻破首都險些滅國。晉朝末年,中原陷入動亂,高句麗崛起,它四面出擊,極速擴張,到了南北朝時代,這個國家已經成了強大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其漢化程度也很深,它的軍事實力很強,觸角深入中國遼東地區,建立城市,形成割據。
  • 清朝時期的漢地十八省,為何不包括遼東?
    漢地十八省手繪圖戰國時期,遼東歸燕國所有;秦漢時期,朝廷在這裡設立了遼東郡;然而至三國時期,據史書記載,司馬懿為了解決遼東公孫氏割據問題,大肆屠殺遼東人口,司馬懿此舉確實解決了遼東割據之患,但是他的這一舉動又導致了遼東地區人口大規模減少。
  • 高句麗與中原王朝的四百年戰爭:漢四郡是如何落入高句麗之手的
    漢武帝時期的遼東而中原王朝在東北的這塊領土,最後卻逐漸被高句麗所蠶食,到了隋唐時期,不得不連續派出大軍徵討高句麗,以收復失地。隋朝四次徵伐高句麗均失敗,到唐朝時,用了24年時間,到唐高宗總章元年,才將高句麗滅亡。那麼,高句麗是如何侵佔遼東及朝鮮半島北部地區的呢?
  • 高句麗是如何跨過鴨綠江的?
    公元49年,高句麗人壯著膽子入侵遼東地區,反而被遼東太守祭彤招降。但是東漢王朝在歷經兩漢動亂後,國力遠未恢復,且北匈奴勢力重新崛起,給東漢王朝北境帶來的威脅很大,所以劉秀權衡利弊,不再試圖恢復西漢時期漢四郡之地,放棄了對嶺東之地(即朝鮮半島東北部和今吉林省南部的山區)的直接管轄,而是讓當地民族區域自治。
  • 李世民入高句麗,毀京觀
    可以說,隋朝的覆滅與「三徵高句麗」有著推之不去的聯繫。其後,原地興起的唐朝,同樣曾在高句麗手中小敗而歸。那麼,為何如此小小高句麗能夠接連硬克中國兩大王朝呢?隨著唐朝強大,高句麗問題再一次擺在了眼前。曾經隋朝徵伐高句麗時,前後幾十萬中國將士魂留疆外,民族大義之下,唐朝何人不想復仇?其次,高句麗並非良邦,時常於邊境生事,李世民就曾稱:「高句麗亡我中華之心不死,將來必成禍患」。因此,在人們看來,唐朝徵伐高句麗,已成既定事實。
  • 高句麗一個不得不消滅的崛起大國,隋煬帝拼到滅國也想踏平它
    此後,高句麗便開始四處擴張。  先是吞併了周邊一些民族的領地,勢力壯大後便發動對漢代所轄的玄菟、樂浪等地的進攻。然而,在漢魏帝國的打擊下,高句麗慘敗。    不過,五胡亂華來了。隨著中原地區陷入動蕩不安的大亂局之中,高句麗乘勢崛起。公元313年,高麗攻破西晉樂浪郡,次年,又佔有帶方郡。自此,朝鮮半島成了高句麗的勢力範圍。
  • 隋朝為何要打高句麗,高句麗是個小國!何必徵發百萬大軍打的國破家亡?
    隋煬帝的名言來解釋就是:勿遺子孫憂也。 而且高句麗雖然沒有隨著疆域遼闊,那也絕不是所謂的小國,我是真正的東北小霸王。否則隋朝也不會因三徵高句麗而間接導致身死國滅了。
  • 高句麗歷史科普系列二——建國700年後,這個導致隋朝滅亡的國家,沒了……
    高句麗以農業經濟為主,境內200多個城邑由國王直接派遣官員治理。如果說,突厥人是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那高句麗就是一個地區性的中央集權制國家,其制度確保了國內行政和軍事職能的統一。後來和唐太宗打仗,高句麗一下子就調動了15萬大軍,組織能力不容小覷。有這樣一個鄰居,壓力山大。
  • 三國時期其實有四個國家,為什麼歷史上只說三個,第四個是誰?
    不過當時這個國家太小了,還沒有被別的國家記住,也沒有被後人記錄到歷史的史冊當中,這個國家就是當時的遼東的燕國。但是說這件事情公孫度還殺死了遼東當時這個大富豪家族的100多家的人。當時讓所有的這個組裡邊的家庭,每一個家庭都非常的害怕,對公孫度這個人非常的幸福,沒有人敢不聽公孫度的話。
  • 三國時期,諸葛亮智力排行第一我服,可司馬懿憑什麼排第二?
    但是問題來了,司馬懿憑什麼當三國時代的智力第二名?本文從內政跟軍隊兩方面進行分析。接下來要說到遠徵遼東這場戰役。那更可以說是司馬懿半生以來,作戰經驗的成果發表會。公元238年,當時的遼東太守公孫淵起兵造反,魏明帝曹叡找上已經59歲的老將軍司馬懿。
  • 司馬懿進攻遼東,天上出現流星墜地,在流星落處擒斬公孫淵
    司馬懿雖然被諸葛亮壓制,但是對待其他對手的時候,表現得還像是一代名將。比方說進攻遼東公孫淵的時候,全程掌握著戰爭的節奏,最後一舉消滅公孫淵。
  • 隋唐為何拼命都要滅高句麗?為後世子孫取,不為後世子孫憂!
    之後,高宮又繼續聯合遼東蠻族圍攻遼東太守蔡諷,就在這個時候,漢朝的鐵桿小夥伴、高句麗的死對頭扶餘國國王看到自己表現的機會來了,發兵兩萬,與在遼東的漢軍聯手將以高句麗為首的諸蠻夷聯軍擊潰。這場戰爭結束後,高宮病死了。在漢朝使者的恐嚇下,高句麗人感到害怕,便再次歸降。
  • 從高句麗到女真,與韓國人都沒半毛錢關係,韓國歷史該從何算起?
    女真的祖先是高句麗,韓國人的祖先是高麗,高句麗和高麗不是一個民族。高句麗與當代南北朝鮮,只是地理上重合了一部分而已,民族,血統,語言,文字,習俗都不一樣,且最後被亡國滅種。類似西夏党項人之於漢人王朝,區別是党項是大宋藩屬,所以西夏是中國領土。而高句麗不是新羅藩國,所以新羅無權繼承高句麗法統。
  • 隋朝為什麼一定要打高句麗,高句麗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存在?
    影視劇中的隋煬帝形象幾番徵遼東不利,隋朝方面損兵折將,隋煬帝卻跟高句麗這個偏遠之邦越打越上癮了,哪怕打得國家動蕩不堪,民不聊生,卻依然選擇使勁死磕,不死不休。領導挺較真,但下面的人卻受不了了,誰都不願去遼東送死。最終在王薄的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之中,浩浩蕩蕩的隋末起義拉開了亡隋的序幕。
  • 高句麗軍隊有多難對付?鮮卑人、靺鞨人、契丹人都給他們打工
    高句麗是起源於我國遼東地區,發展到朝鮮半島的一個強大政權。
  • 隋唐死敵,高句麗大有來頭!
    大武神王和遼東太守對峙數月後,兵糧耗盡,這時,大武神王故意給遼東太守送去鯉魚和美酒,以顯示城中糧草豐足,還有守城的能力,遼東太守見狀,順勢退兵,高句麗轉危為安。大武神王養精蓄銳,對樂浪郡早已垂涎三尺,如今終於如願。44年,漢光武帝再次討伐高句麗,一舉收復樂浪郡,並與高句麗以薩水(今朝鮮清川江)為界,規定薩水以南屬漢朝管轄,薩水以北歸高句麗統治,限定了高句麗在朝鮮半島的勢力範圍。
  • 煮酒論英雄之漢末群雄,公孫度篇(上)——遼東公孫氏的崛起
    作為公孫家族在遼東崛起的開端,公孫度的知名度並不高,因為《三國演義》乾脆沒有提及他,反倒是他的兒子公孫康和孫子公孫淵還稍微混個臉熟。這倒不奇怪,畢竟群雄並起的年代公孫度偏居一隅,幾乎沒跟主線人物發生過交集,作為小說沒提他也很正常。
  • 一山不容二虎,從中國古代的分分合合,淺析高句麗的崛起與消亡
    前言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豪言壯語,曾經無數次地讓我們這些炎黃子孫熱血沸騰,讓我們的心情激動不已,久久無法平息。其實不僅在強漢,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有時候中原羸弱,力不從心罷了。至此,高句麗勢力大增,野心也跟著膨脹了起來,耗子腰間別了桿槍,便起了打貓的心。高句麗的野心高句麗的野心,就是要與中原分庭抗禮,在今中國東北、朝鮮半島實現自己的霸權,甚至是想要一步登天入主中原。這麼說有一些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