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運動,增加骨量

2020-09-10 中醫運動康復呂醫生

「數據顯示,全球每3秒鐘就會發生一起骨質疏鬆性骨折,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會在50歲後遭遇一次骨折,20%的髖部骨折患者會在骨折後的6個月內死亡。」

「中國骨質疏鬆患者數量約7000萬,50歲以上女性在其中所佔的比例將近80%。」

骨質疏鬆,確實令人苦不堪言。那麼,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相信不少人第一時間會想到補鈣、補維生素D、蛋白質等方式。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預防骨質疏鬆,最簡單最經濟的方法是運動。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預防骨質疏鬆的運動方法也有所不同。今天跟大家聊聊在人生三個不同時期,如何通過科學運動來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

青年時期:趁年輕,用運動多存些「骨」

預防骨質疏鬆得從小抓起,如果在這個階段保持活躍的生活方式,多參加體育運動,可以大大增加峰值骨量和骨質強度,相當於增加了骨的庫存量。

以後在同等的骨量丟失情況下,峰值骨量越高的人,剩餘的骨量就越多,發生骨質疏鬆的機會就越小。反之,患骨質疏鬆的可能性就越大。

 運動建議:

1有氧運動

能有效增加骨量的運動包括有氧運動,如快速行走、跑步、跳舞和球類運動,而散步、輕鬆騎車以及不負重的運動如遊泳等則不能。每周要有5~7次,每次30~60分鐘。

2抗阻力運動

中等強度以上的抗阻力運動對增加骨量和骨質強度非常有效,如舉重能顯著增加下肢及脊柱的骨量,每周至少2次。

3跳躍運動

這類運動能夠明顯增加下肢尤其是髖部的骨量,應該多進行跳繩、籃球和羽毛球、跳臺階等跳躍動作較多的運動。處在生長期的孩子,建議每日進行1小時的戶外活動。

中年時期:心率120,強度才足夠

男性50歲以後,或者女性絕經後,骨量丟失速度明顯加快。在這個階段,要更加注意鈣質和維生素D的補充,絕經女性也可以考慮採用雌激素替代療法

運動仍然是強烈推薦的預防和治療方法。但這個年齡段的人可能會合併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性關節炎等,因此在進行運動鍛鍊前,必須首先向醫生諮詢,進行比較全面的評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運動。

 運動建議:

1強度中等

這個時期的有氧運動同樣應該達到中等強度,運動時的心率應達到120~130次/分,同時運動時感到有點費力,才是能夠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的運動強度。

2運動方式

可以選擇快步走(速度5公裡/小時以上)、慢跑、爬山或有氧操,運動時間為30~60分鐘。在進行有氧運動之前,必須要有5~10分鐘的熱身,之後也要有5~10分鐘的放鬆時間,每周至少要有3次這樣的運動。

 小貼士

骨質疏鬆,小心避開幾個動作:

已患骨質疏鬆的病人,必須避免進行以下運動和活動,因為這些動作對骨頭施力過強,可能會導致骨折:

① 高衝擊運動(如負重跳躍);

② 負重背屈(如臥位懷抱孩子,抬起背部);

③ 舉重過頭(如從高架子上取下重物);

④ 從離身體較遠處抬起重物;

⑤ 快速扭轉運動(如高爾夫揮桿)。

若已經發生了骨折,骨折後也應進行運動以恢復體能,增強肌力和平衡感,預防摔倒。

至於在骨折後何時開始運動,以何種方式運動,運動量如何控制,則必須在骨科醫生、康復科醫生和物理治療師的共同指導下來決定。

相關焦點

  • 1素是骨質疏鬆的「天敵」,老人邊吃邊增骨量,骨骼會越來越好
    骨質疏鬆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骨量會流失得越來越多,再加上老年人覺得自己老了,不怎麼運動,成骨細胞的活性降低,我們骨骼中本身的骨量就會減少,骨質丟失的就更厲害了,很容易導致骨質疏鬆。
  • 骨質疏鬆的人,更需要運動!
    因此有熊娃的家庭,應該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三餐營養結構都要合理,多吃富含蛋白質、鈣元素、維生素D的食物,日常還要帶帶他們多做抗阻運動(肌肉訓練),來幫助增加骨密度。■ 中青年預防骨質疏鬆人到中青年,骨密度已處於「滑坡」階段,能做的就是延緩自己的骨量丟失。
  • 年過35,就要關注骨量變化,具備19項風險更要警惕
    年輕時,就要開始骨質疏鬆預防 骨質疏鬆,是1種以骨量低下、微結構破壞為特徵的骨病,會導致骨脆性增加及骨折風險。骨質疏鬆與年齡密切相關,因為,人體骨量變化就像1條拋物線,先增長,到35歲左右達到高峰,然後逐漸減少。因此,年輕人就要開始關注骨骼健康。那麼,有哪些因素會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
  • 骨科主任:不論男女,睡前3個好習慣,增加骨密素,遠離骨質疏鬆
    骨骼保護人體的組織器官、維持身體形態,支撐身體正常運動的重要器官,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骼會經歷從強壯到脆弱易折的過程,這是因為一般情況下,人到中年後,骨量開始丟失,人體的骨骼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像是腰背疼,易骨折等都是較為常見的,骨質疏鬆症的患病率極高的。
  • 忠告更年期女性:不想被骨疏鬆折磨,可常吃1「素」,助骨量提升
    患者可能會出現全身疼痛或者某一部位的疼痛,當增加一定負荷時會導致疼痛加重或者活動不方便,在骨疏鬆發病初期多以腰背部位的骨痛特徵為主。2、牙齒鬆動如果經常有牙床不穩、牙齒鬆動的情況發生,若不是因為曾遭受外力撞擊的原因,多半跟體內的骨疏鬆狀況有直接關係。
  • 首次公開:85歲院士,從重度骨疏鬆到骨量正常,只因常做2件事
    如今的鄧院士不僅骨量正常了,走起路來也是如足下帶風,精神頭和氣色都非常好。首次公開:85歲院士,從重度骨疏鬆到骨量正常,只因常做2件事鄧院士成功克服骨疏鬆,擺脫骨病困擾的秘訣就在於,養成了一系列健康的行為和生活習慣,從而能夠更好提升骨密度和增強骨量,有助於骨骼的正常發育,從而真正扭轉了骨疏鬆的不利態勢。
  • 3個運動處方告訴你科學運動很重要!
    科學運動幫你正確應對骨質疏鬆!嚴翊 教授北京體育大學 運動人體科學學院骨質疏鬆是以骨量丟失為主、以骨折易發為特徵的骨骼性疾病。實際上,人體骨量會從35歲,開始慢慢由以骨量生成為主變成以骨量丟失為主,之後到50歲左右,骨量丟失會表現的相對比較明顯,特別是絕經期的女性。肌肉附著在骨骼上,肌肉的收縮和舒張會牽拉、刺激骨骼,緩解骨量的減少,增加骨骼抗擊外界應力的骨強度。即使已經骨質疏鬆的人,也可以通過提高骨骼的應激能力來降低骨折的風險。
  • 骨科主任:多吃「一白」,少吃「兩黑」,骨量「零」流失更結實
    臨床上判定骨質疏鬆的標準:根據雙能X線骨密度測量儀測量腰椎和股骨近端所得的T值,加以判定受檢者是正常、低骨量或骨質疏鬆。具體判定標準是:T值大於或等於-1為正常;T值小於-1並大於-2.5為低骨量;T值小於或等於-2.5為骨質疏鬆;如患者有一處或多處骨折、其T值小於或等於-2.5可診為嚴重骨質疏鬆。
  • 如今,骨量不足,也能「種牙」
    如今,骨量不足,也能「種牙」 2021-01-08 0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雲飛雜記】說說骨折和骨質疏鬆,補鈣和運動
    種族之間骨量的差異是由骨骼大小的差異還是由骨的材料特性即骨的真實密度的差異引起的目前還不清楚。骨質疏鬆的「種子」可能在母體胎兒期就已經埋下了,而其發病的病理生理學過程則可能在20歲以前就已經開始了,特別是在青春期期間骨量和骨骼發育可能會引起老年以後某一特定部位骨量或骨結構的變化,從而增加骨折發生的危險性。因此,對骨質疏鬆的研究需要兒科學家,病理學家和遺傳學家的共同參與。
  • 從嚴重骨疏鬆到骨量正常,51歲大媽分享:常食1酸,多做2事
    這是因為絕經後女性因為自身雌激素分泌量的迅速減少,從而使得成骨細胞的功能活性受到抑制,不利正常的骨量增長和維持,會出現明顯的骨疏鬆狀況。因此,對於45~55歲之間的圍絕經期女性來講,防範骨質疏鬆也應該成為這部分群體女性的關注重點。鄭大媽,今年51歲,是在2年前停掉的月經。
  • 運動是良醫,居家也要合理運動
    然而,居家,並不是只能「葛優躺」,宅家也需要開展合理的室內運動,這樣能有效提高身體素質,增強機體免疫力,如此,才是最好的防護手段。那我們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居家運動方案呢?運動時又該如何保護好自己?運動有什麼好處,給大家列舉以下幾點:1、運動有利於改善體型。運動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改善體形,通過健身運動可以有效地塑造身體肌肉的形態,除了可以增加身體肌肉力量外,還可以讓形體富有美感。2、運動可促進骨骼生長,有利於長高。
  • 合理運動抗衰老
    然而,絕大多數的女性都羞於練習抗阻運動,其實這些運動都能防止下垂,且有利於提高有氧運動能力。抗阻運動與有氧運動的結合能更有效地防止下垂,所以你應該讓健身教練為你制訂一套合理的健身計劃,這樣你就知道如何鍛鍊才是正確的。減掉麒麟臂很多女性一上年紀,麒麟臂就漸漸顯現了,幸運的是,如果你吃對、健身,很容易就能擺脫困擾。
  • 我國骨質疏鬆症患者近7000萬 2.1億人骨量低於正常標準
    根據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發布的《中國骨質疏鬆白皮書》,截至2009年,我國至少有6944萬人患骨質疏鬆症,另有2.1億人骨量低於正常標準,存在骨質疏鬆的風險;而隨著老齡化社會進程的加快和人口壽命的延長,這一比例還將逐步增加。   同時,令人堪憂的是骨質疏鬆並未被大眾所重視。
  • 健康的體魄離不開合理的運動
    長期科學合理的健身運動可以帶給我們很多好處,健康積極的體育鍛鍊可以為我們帶來健壯的身體。不僅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質量,還可以帶給我們快樂的身心,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長期合理的健身對身體的好處:1.可以控制體重的增長。
  • 患有骨質疏鬆的中老年人,該如何選擇運動?如何科學與骨松對抗?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隨著身體的老化,更年期激素水平的變化,各方面的功能也會出現異常,骨形成的將會越來越少,骨吸收的往往越來越多,慢慢的骨密度和骨頭的量就會有明顯的減少,這種情況就是骨質疏鬆。早期的骨質疏鬆不會給患者帶來任何的症狀,所以我們也稱骨質疏鬆為寂靜殺手,但是當骨量丟失超過10%以後,很多患者就會表現出骨痛了,而如果當骨量丟失超過20%患者就非常容易出現骨折,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脆性骨折,如果這個骨折發生在髖部將會影響患者的生命,發生髖部骨折的老年人,一年之後的死亡率高達50%,所以也被稱之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所以中老年人絕對有必要控制骨質疏鬆,學會如何與之對抗!
  • 久坐的人危害大,該如何合理增加運動呢?
    每天坐著超過6小時的人,早亡風險比不到3小時的人增加19%。坐著時下肢肌肉活動會基本關閉,新陳代謝速度下降50%,分解脂肪的酶產生減少90%,不可避免要變胖。大家已經越來越意識到「久坐不動」的危害,也知道應該增加運動
  • 骨質疏鬆了,還能運動嗎?掌握這3項運動方法,防治骨質疏鬆
    為了防治骨質疏鬆,很多老年朋友不敢再運動,不敢上下樓梯,生怕發生骨折的情況。骨質疏鬆了,到底能不能運動呢?首先我們看一下骨質疏鬆的發病機制。老年人骨質疏鬆症主要是由於年齡增加導致的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骨微結構破壞,造成骨脆性增加,從而容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 人到60歲,要和4種食物成為「敵人」,少吃,骨量或許會留得住
    尤其是骨骼上的問題非常嚴重,在生活中也會發現,周圍的老年人,都有駝背,腰椎間盤突出,骨折等情況,這都是由於骨量下降導致的。可以說骨量下降對老年人是非常嚴重的問題,骨骼的過分脆弱,在日常會出現腰腿酸疼,容易摔倒等症狀。再加上某些老年人不注意飲食上的問題,症狀只會越來越嚴重。
  • 堅持運動反而增加猝死風險?如何合理有效的強身健體
    堅持鍛鍊能夠身體帶來以下好處●有助於預防體重增加和肥胖沒有最佳的運動時間,你運動的時間就是最好的時間。熬夜會給人體器官帶來一定負荷,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機率。新聞報導中出現過很多猝死事例,其中部分熬夜猝死人群是心源性猝死,即心血管疾病問題導致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