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全球每3秒鐘就會發生一起骨質疏鬆性骨折,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會在50歲後遭遇一次骨折,20%的髖部骨折患者會在骨折後的6個月內死亡。」
「中國骨質疏鬆患者數量約7000萬,50歲以上女性在其中所佔的比例將近80%。」
骨質疏鬆,確實令人苦不堪言。那麼,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相信不少人第一時間會想到補鈣、補維生素D、蛋白質等方式。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預防骨質疏鬆,最簡單最經濟的方法是運動。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預防骨質疏鬆的運動方法也有所不同。今天跟大家聊聊在人生三個不同時期,如何通過科學運動來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
青年時期:趁年輕,用運動多存些「骨」
預防骨質疏鬆得從小抓起,如果在這個階段保持活躍的生活方式,多參加體育運動,可以大大增加峰值骨量和骨質強度,相當於增加了骨的庫存量。
以後在同等的骨量丟失情況下,峰值骨量越高的人,剩餘的骨量就越多,發生骨質疏鬆的機會就越小。反之,患骨質疏鬆的可能性就越大。
運動建議:
1有氧運動
能有效增加骨量的運動包括有氧運動,如快速行走、跑步、跳舞和球類運動,而散步、輕鬆騎車以及不負重的運動如遊泳等則不能。每周要有5~7次,每次30~60分鐘。
2抗阻力運動
中等強度以上的抗阻力運動對增加骨量和骨質強度非常有效,如舉重能顯著增加下肢及脊柱的骨量,每周至少2次。
3跳躍運動
這類運動能夠明顯增加下肢尤其是髖部的骨量,應該多進行跳繩、籃球和羽毛球、跳臺階等跳躍動作較多的運動。處在生長期的孩子,建議每日進行1小時的戶外活動。
中年時期:心率120,強度才足夠
男性50歲以後,或者女性絕經後,骨量丟失速度明顯加快。在這個階段,要更加注意鈣質和維生素D的補充,絕經女性也可以考慮採用雌激素替代療法。
運動仍然是強烈推薦的預防和治療方法。但這個年齡段的人可能會合併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性關節炎等,因此在進行運動鍛鍊前,必須首先向醫生諮詢,進行比較全面的評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運動。
運動建議:
1強度中等
這個時期的有氧運動同樣應該達到中等強度,運動時的心率應達到120~130次/分,同時運動時感到有點費力,才是能夠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的運動強度。
2運動方式
可以選擇快步走(速度5公裡/小時以上)、慢跑、爬山或有氧操,運動時間為30~60分鐘。在進行有氧運動之前,必須要有5~10分鐘的熱身,之後也要有5~10分鐘的放鬆時間,每周至少要有3次這樣的運動。
小貼士
骨質疏鬆,小心避開幾個動作:
已患骨質疏鬆的病人,必須避免進行以下運動和活動,因為這些動作對骨頭施力過強,可能會導致骨折:
① 高衝擊運動(如負重跳躍);
② 負重背屈(如臥位懷抱孩子,抬起背部);
③ 舉重過頭(如從高架子上取下重物);
④ 從離身體較遠處抬起重物;
⑤ 快速扭轉運動(如高爾夫揮桿)。
若已經發生了骨折,骨折後也應進行運動以恢復體能,增強肌力和平衡感,預防摔倒。
至於在骨折後何時開始運動,以何種方式運動,運動量如何控制,則必須在骨科醫生、康復科醫生和物理治療師的共同指導下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