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軍閥部隊鎮嵩軍,到底是土匪還是抗日英雄

2020-12-23 不沉的經遠

綠林出身的鎮嵩軍

鎮嵩軍的前身,是辛亥革命時陝西革命黨人張鍅發動以王天縱為首的豫西各路綠林好漢組成的一支義軍,隸屬於秦隴復漢軍。民國成立以後,各地義軍紛紛裁撤,這支河南綠林義軍也在裁撤之列。

後經張鍅出面運動,這部分部隊被改編為豫西地方部隊。因為改變後部隊駐地在嵩縣附近,加上當時擔任河南都督的是張鎮芳,所以部隊取名為鎮嵩軍。因為王天縱已經應袁世凱之邀赴北京任職,最後鎮嵩軍的統領一職由劉鎮華擔任。

1917年護法運動爆發,張鍅和于右任在陝西響應起事,在陝西聯絡了一大批地方武裝組成了靖國軍,圍攻聽命於段祺瑞的陝西督軍兼省長陳樹藩。段祺瑞任命劉鎮華為陝西省長,率鎮嵩軍入陝支援陳樹藩。

劉鎮華於是利用自己在豫西綠林道上的關係拉攏、收編了大批土匪武裝,入陝和自己的老上司張鍅開打。在劉鎮華的幫助下,加上靖國軍內部成分複雜,缺乏配合,陳樹藩終於擊退了靖國軍的攻擊,將他們趕回了陝北。

此後鎮嵩軍長期駐守陝西。在第一次直奉大戰時,陝西督軍馮玉祥率部離開陝西去河南,劉鎮華更是出任了陝西督軍。

第二次直奉大戰時,直系大敗。早就對河南垂涎三尺的劉鎮華趁機以驅逐吳佩孚的名義,派部將憨玉琨進入豫西。憨玉琨到了豫西以後故伎重施再次大肆收編土匪武裝,一時實力大增。

但是此時段祺瑞已經任命了國民二軍首領胡景翼為河南督軍,國民二軍大舉入豫。劉鎮華覺得河南富,陝西窮,拒絕相讓,以武力抗拒,並親自率部增援河南,雙方因此爆發大戰。

結果鎮嵩軍被胡景翼擊敗,好在鎮嵩軍大多是綠林出身,跑路功夫不錯,大家紛紛重回豫西山中落草為寇。劉鎮華則逃到了山西。

此後不久張作霖、吳佩孚、閻錫山三個軍閥聯合起來發動了對馮玉祥的戰爭,並將其擊敗。吳佩孚再次任命劉鎮華為陝西督軍,讓他收拾舊部打回陝西。劉鎮華於是在豫西召集舊部,順便又拉攏了不少土匪武裝,號稱十萬大軍殺進陝西,奪取除了西安之外的大部分地區。

此時的鎮嵩軍可以說以土匪居多,入陝以後燒殺劫掠,壞事做盡,陝西人民深受其害,說他們是土匪一點也不為過。

不過鎮嵩軍在陝西沒得意多久。隨著北伐戰爭打響,北洋軍閥在戰場上節節敗退。而馮玉祥也在五原誓師,率部殺回陝西。

劉鎮華手下部隊都是一些烏合之眾,自然抵擋不住,屢戰屢敗。最後沒辦法,劉鎮華只能率部向馮玉祥投降,後來又倒向了蔣介石,鎮嵩軍被編為第11路軍,後來又改編為第15軍,由劉鎮華的弟弟劉茂恩擔任軍長,此後就成了國民政府下屬的雜牌軍之一。

抗戰爆發以後,第15軍也投身抗戰之中,先後參加了太原會戰、冬季攻勢、中條山會戰、豫中會戰等多次戰役。

雖然說作為雜牌軍,而且是雜牌軍裡出身不怎麼好的那種,第15軍無論是訓練、裝備都不怎麼樣,戰鬥力只能算一般。不過第15軍在這些戰鬥中也是有一定的表現,算是為抗戰出了一份力。而且第15軍沒有大規模投靠日本人當偽軍的事,因此說他們一聲抗日英雄也沒有問題。

相關焦點

  • 鎮嵩軍,它是一支土匪軍隊,也是一支面對日軍死戰不退的英雄部隊
    鎮嵩軍本就是一支由「流氓」組成的軍隊,平日裡欺負良善,說他是「土匪」並不為過,但是就是這樣一支軍隊,在抗日上卻「死戰不退」,說他們是抗日英雄也不為過!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凱的推進下,清廷退位,民國成立。隨即對各省軍隊進行縮編,這裡也包括了原秦隴豫復漢東徵軍東路徵討大都督張鍅所率的陝軍。
  • 鎮嵩軍是抗日「英雄部隊」嗎?衛立煌嫌棄到不行,中條山遭遇慘敗
    不久又調入了第3軍和第14軍等部隊充實建制,反正是不要鎮嵩軍,該集團軍也是中央軍參加忻口會戰和太原會戰的主力部隊,而那個被衛總司令嫌棄的第15軍,則被塞給了在平漢路作戰的第2集團軍,然後總司令和軍長都姓劉。鎮嵩軍的底子不算土匪,而是辛亥革命中反清的河南義軍,所部官兵的籍貫大多分布在以河南嵩山為中心的周圍各縣,且以嵩縣為其根據地,遂起名鎮嵩軍。
  • 一個小軍閥的掙扎史:劉鎮華與鎮嵩軍
    圍攻西安劇照民國時期,西安有兩件歷史大事特別有名:一是西安事變,二是二虎守長安。西安事變改變了中國歷史走向,相比較而言,二虎守長安在重要性上無法與之相提並論,但它對西安人的直接影響力卻超過西安事變。之所以叫鎮嵩軍,是因為首領叫劉鎮華,駐地在嵩山附近,各取一個字,就叫鎮嵩軍。北洋時代,如果一個軍閥的地盤有兩個以上的省份,可以稱為一線軍閥,如段祺瑞、張作霖、曹吳、孫傳芳等;地盤局限於一個省,可稱為二線軍閥,如閻錫山;地盤不夠一個省,三線及以下軍閥。
  • 鎮嵩軍集團,控制了河南省10多個縣,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關於北方地區各個大軍閥的故事,例如奉系軍閥、皖系軍閥、直系軍閥、晉系軍閥等等。今天,我們聊聊盤踞河南省西部的鎮嵩軍集團。與北方的大軍閥們相比,鎮嵩軍的力量明顯弱很多。但是在影視劇《白鹿原》中,鎮嵩軍號稱擁有10萬大軍。
  • 朝秦暮楚 亦軍亦匪——民國小軍閥的生存之路
    民國時期,大小軍閥林立,尤以北洋政府執政時為最。其中大軍閥如直系、皖系、奉系,小軍閥更是數不勝數。小軍閥們為了謀求生存,不得不依附大軍閥,但又都不甘就此了卻一生,便有了今天跟你明天跟他的事情發生,有的甚至還亦軍亦匪,幹得了就變軍,幹不了就從匪。如此種種,實在是琳琅滿目,數不勝數。
  • 河南出身的地方武裝鎮嵩軍,為何最後卻在陝西出名
    說起來這鎮嵩軍在民國時期也是個異數,它原本是河南綠林好漢組成的義軍,卻長居陝西,最後更是因為西安守城戰落下一身罵名。鎮嵩軍的起源說起鎮嵩軍,就必須先提一下張鍅。在清帝退位以後,各省裁撤部隊,張鍅所部也在縮減之列。經張鍅爭取,他手下以王天縱為首的河南綠林義軍返回河南,改編為「鎮嵩軍」駐守豫西。後因王天縱去北京任職,鎮嵩軍改由劉鎮華統轄。此時的鎮嵩軍兵力大約為一個旅,下轄兩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一個炮兵營。只能算是地方上的一個小軍閥。
  • 民國時期各軍閥爭奪部隊番號
    首先說一下什麼是正規番號,民國時期的正規番號是地方軍閥部隊取得一個合法地位的標誌,在當時如果一個軍閥沒有正規番號那麼就和武裝土匪是沒什麼區別的。取得一個正規的番號,也能讓各地的軍閥成為名正言順的部隊。而番號可不只是用來為自己正名的,他還有著許多的功能,他可以直接向當地政府來申請軍費,並且可以公開招募士兵,籌集糧食還可以擴大自己的兵力,如果一個地方軍閥沒有正規番號來做這些事,那麼他就是明目張胆的像中央宣戰。這樣的行為也會招引來其他軍隊的大幅討伐。但在當時想要擁有正規番號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 民國期間各軍閥部隊,為什麼爭著搶著向蔣介石要部隊番號?
    軍閥們開始重視番號是在北伐戰爭時,當時民國中央政府有8個正式的中央軍,其番號從第1軍到第8軍,軍長分別是第1軍何應欽、第2軍譚延闓、第3軍朱培德、第4軍李濟深、第5軍李福林、第6軍程潛、第7軍李宗仁、第9軍唐生智。這些人,都是國民政府的元老級人物,而各軍總司令則是蔣介石。
  • 民國時期軍閥眾多,為什麼只有廣西部隊可以被稱作「鋼軍」?
    民國時期有許多軍隊是功不可沒的,他們在辛亥革命、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中的貢獻相當大,其中不乏那些英勇善戰的將士們,在眾多優秀部隊中,廣西桂系部隊脫穎而出成為了真正的「鋼軍」。其中第一場就要提及中國的鴉片戰爭,這場戰爭不管是對中國人民還是對中國的國土來說,都是不可挽回的傷害,雖然在這場戰爭當中我國損失慘重,但是廣西部隊在與法國的戰爭當中取得了勝利,贏得鎮南關大捷,當時的法國是世界頂級強國,這場戰爭的勝利不僅僅表現了廣西人的作戰能力有多強,也展示出我國中華兒女的奮勇精神。
  • 軍閥混戰時期,虎踞雲南的滇軍戰鬥力到底如何
    滇軍是民國時期佔據云南的軍閥統稱,其前身是晚清時期在雲南組建的新軍。晚清時為了加強國防力量開始編練新軍,除了比較有名的北洋6鎮之外,還在各省也組建新軍。其中雲南的新軍是陸軍第19鎮。為了編練新軍,雲南還建立了雲南陸軍講武堂。
  • 民國軍閥眾多,而擁有抗日名將之稱的軍閥,只有此一人 !
    在袁世凱結束清朝後,中國也結束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正式進入了民國時期。雖然到了民國,但是,袁世凱這位梟雄,依然還想著當皇帝。對於這種逆流的做法遭到了全國民眾的反對,當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不得不取消帝制。然而沒過多久,也就是1916年6月,一代梟雄袁世凱病逝北京。
  • 在軍閥混戰時期,北洋軍最強大的時候共有多少部隊
    以這個標準算,那麼北洋軍的鼎盛時期,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前,總兵力達到了大約87萬之眾。具體分布如下:一、曹錕的直系直系是這一時期國內最大的一個軍事集團,其直接控制的省份有直隸、河南、山東、湖北、熱河、察哈爾、綏遠四個省、三個特別區。
  • 民國時期軍閥林立,為何只有廣西桂系撐起國民革命半邊天?
    其實,在歷史上廣西民眾也是非常有血性,愛國精神也普遍高於全國的其他省份,在抗日期間廣西無論是漢族還是壯族都沒有出現過漢偽軍。遠的明代狼兵不必說,清末的太平天國起義也都眾所周知。今天,揭秘一段鮮為人知的「桂系軍閥」歷史。軍閥,是指在正常的國家體系內,由自成派系的軍人組成軍事集團,對國家地域劃分勢力範圍,使用軍事手段割據一方,並控制其割據地的一切行政職能。
  • 民國時期叱吒風雲的十大地方軍閥,他們到底有多強?
    民國時期,中華大地軍閥割據,各自之間混戰不休,不僅有以北洋軍閥為代表的舊軍閥,還有以黃埔係為代表的新軍閥。很多軍閥割據一省乃至數省,兵力數萬乃至數十萬。這些軍閥中,實力最強大的主要有十位,本文小編帶大家盤點這些民國時期的梟雄,看看他們到底有多強?
  • 民國悍匪老照片:女土匪駝龍的確漂亮,有土匪生前藏了300箱金條
    民國時期天下大亂,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很多人或被迫、或主動當了土匪,以搶劫、綁架為生,給百姓帶來了無窮災難。據統計,民國時全國人口約為4億,而土匪最盛時則達到了2000萬人之多。謝文東這個半禿頭的人就是謝文東,謝文東這個人的歷史確實很彪悍,而且還是那種先正後邪,先英雄後敗類的彪悍!謝文東生在1887年,遼寧寬甸縣土生土長的滿人,他家是當地一個能混上溫飽的小戶人家。後來,他竟勾結販馬時認識的幾個土匪把當地一個楊姓富戶給綁了,要價還挺狠,4000塊大洋。
  • 民國悍匪罕見照:圖1是謝文東,圖5的女土匪確實很漂亮
    民國時期是我國19世紀最為混亂的一段時期,百姓們深受「三座大山」的壓迫,帝國主義、封建軍閥等肆意的壓榨百姓,城市裡有黑社會,農村裡有土匪,雖然有不少為國盡忠的仁人志士,可這些惡徒也同樣不可忽視。謝文東,1887年出生於我國遼寧省寬甸縣永甸村,早年是一位農民,後從戎。
  • 抗美老兵出身土匪窩,戰後被判死刑,部隊將領作證:他無罪!
    剩下一部分的頑硬土匪,解放軍只能一一進行打擊消滅!隨著解放軍大規模進行排查,光土匪人數就接納了三萬多人,而其中將近一半的人投身在抗美援朝的軍隊裡。金珍彪當時正值青年,也加入部隊,在與敵軍作戰時非常的勇猛果斷,絲毫沒有畏懼。一次作戰,在和敵人反覆周旋時,他們的部隊人員犧牲頗多,眼前的情況,讓他十分的悲痛。
  • 北洋軍閥執政時期,為何各方勢力都熱衷於招撫收編土匪武裝
    綠林土匪盛行是北洋軍閥時期的一個顯著特點。從當時全國範圍來看,「遍全國無一省沒有盜匪的,一省之中,又無一縣沒有盜匪的,一縣之中,又無一鄉鎮沒有盜匪的」。北洋政府時期,全國綠林總數到底有多少?土匪泛濫至此,按理說國家應該派出正規軍到各地剿匪,但無奈的是,當時各省各地的督軍省長們正忙於割據地盤和互相混戰,根本無暇他顧。從袁世凱復闢不成鬱鬱而終開始,偌大的北洋軍閥集團分裂為三個主要派系:皖系、直系、奉系。此外在山西還有閻錫山的晉系;在西南地區,則有舊桂系陸榮廷、滇系唐繼堯等多股中小勢力。
  • 民國軍閥知多少(二): 國民政府時期的民國軍閥,有沒有你們省的
    民國軍閥是20世紀初影響中國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他們名義上服從中央政府的統治,但實際上卻在地方建立自己的勢力並想方設法擴大自己的勢力,軍隊是他們的主要政治資本。延續時間從中華民國成立到1949年,分為兩大階段,北洋軍閥混戰階段和國民黨新軍閥階段。我們今天講的是國民政府時期,從1928年到1949年國民政府垮臺。1、西北軍馮玉祥。
  • 民國時期最著名的土匪頭目,幹出一票大案震動全世界
    民國時期兵荒馬亂,散兵遊勇多,土匪也多。民國時期著名的土匪有很多,比如張作霖、馮德麟、孫殿英等軍閥都當過土匪,還有影視作品中大名鼎鼎的土匪「座山雕」。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土匪不計其數,但要論哪個土匪的國內外知名度更高,恐怕非製造了「臨城劫車案」的孫美瑤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