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都護府在輪臺 兩千年前長這樣

2021-02-13 晨報旅遊

遼闊疆域,無限風光,新疆是個好地方

近日,經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等單位專家初步確認,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臺縣境內的奎玉克協海爾古城,就是西域都護府的所在地。

公元前60年,西漢統一西域,設西域都護府作為管理西域的軍政機構。近百年來,學術界一直在探尋西域都護府的所在地,然而,由於自然壞境變遷、缺乏充足史料記載,西域都護府究竟在哪裡,一直是學術界的不解之謎。

近年來,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遙感地球所)、國家博物館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將遙感、物探技術與文獻考證、實地考察等手段相結合,進一步推進西域都護府治所所在地的研究。

中科院遙感地球所研究員聶躍平介紹,研究人員通過查閱相關歷史資料和相關研究,最終將研究範圍鎖定在輪臺縣境內的奎玉克協海爾、闊納協海爾及卓爾庫特3處古城遺址。

研究人員應用多源遙感數據對遺址進行大範圍探測,發現異常後,採用多種地球物理手段對遙感異常區進一步定位和探測,最後由傳統考古鑽探進行驗證。

聶躍平解釋,這裡的異常是指考古異常,當地下存在有考古遺蹟的時候,這些遺蹟與周圍環境之間會發生物理和化學作用,導致植被、水分含量和微地貌的變化,從而產生與周圍環境不同的特殊標誌。通過對遙感影像的觀察和處理的色調、陰影、形狀、紋理和圖案可以探測到這些異常信息。

通過探測,他們發現,3座古城中的奎玉克協海爾古城最符合西域都護府治所遺蹟的特點,「我們初步確認,這座古城就是西域都護府的所在地。」

為什麼能做這樣的初步確認?

首先,奎玉克協海爾古城的規制很符合漢代規制。「漢代西域三十六國流行圓城,而中原多為方城。研究人員通過探測發現,奎玉克協海爾古城內圓外方,是西域與中原兩種建築形式的綜合體。它的城牆邊長約230米,也符合當時漢代規制。」聶躍平分析說,再者,它的建築形制、年代測定、火燒遺蹟等特點,也和歷史文獻記錄的西域都護府情況基本吻合。

研究人員在遙感探測時發現,古城屬於居住區的高臺周邊有一圈環形異常,經採用物探探測確定,這一區域為壕溝,水分含量比周圍要高出很多。對壕溝內填土物質分析,結合多條物探、鑽探剖面,確認壕溝繞土臺一周,是古城的第二道防禦。

根據現場勘察和三維數據分析,研究人員進一步確認古城的建築形制,古城高臺最高處距離地面有6米左右。

「兩千多年前應該更高一些。」中科院遙感地球所副研究員於麗君分析說,高臺由夯土建成,夯土高臺平面上有4至5米堆積,堆積土中含有倒塌夯土(夯土較亂)、灰褐渣土(含燒土、灰燼、白灰點、淤土等)。夯土臺局部圍牆有破壞,或為臺體結構形式所致,「我們推斷該夯土臺遺址可能為『多級高臺建築』,曾遭受火燒破壞」。

他們在這座古城取了5份樣品進行碳十四鑑定,Beta實驗室的測年結果顯示,古城距今2200年

左右,「和歷史文獻中記錄的西域都護府年代也基本吻合,所以,初步確認,這座古城就是當時西域都護府所在地烏壘城。」於麗君說。

據聶躍平介紹,西域都護府遺址位置的確定,可以證明漢朝中央政權對西域各地的有效管控,同時也表明了一個清晰的史實: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聯合月氏、烏孫等共同對付匈奴。公元前101年,在輪臺等地進行屯田,並設置地方官吏管理。公元前60年,控制東部天山北麓的匈奴日逐王降漢,西漢統一西域,同年,設西域都護府為管理西域的軍政機構。

此後,西域都護府共有18位都護相繼統轄西域。西域都護府也從最初西漢時期的烏壘城(今輪臺縣境內),搬入西漢後期到東漢時期的它乾城(今新和縣境內)。公元123年,東漢改西域都護府為西域長史府,繼續行使管理西域的職權。其間,班超、班勇都曾擔任過西域都護,並在它乾城居住過。

據了解,早在1907和1913年,英國的斯坦因先後到庫爾勒和輪臺進行考察,尋找《漢書·西域傳》中的烏壘和渠犁。

1928年,著名考古學家黃文弼開啟西域都護府遺址的考古探索之後,大批中外學者對其具體位置展開調查。

1998至2010年,於志勇(現新疆博物館館長)對輪臺縣附近的14座古城進行了調查。

但是,由於長期以來的自然環境破壞、史料記載不足,西域都護府治所具體位置始終沒有得到確切的結論。

2017年12月中旬,北京大學陳凌教授曾對外公布,他根據5年的現場勘查,結合著名學者黃文弼等前輩的調查資料,以及大量的歷史文獻初步確認,新和縣境內的玉奇喀特古城可能就是東漢時期西域都護府它乾城的所在地。


你說你喜歡太陽,但你在陽光明媚的時候躲在陰涼的地方

你說你喜歡風,但是在颳風的時候你卻關上了窗戶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害怕你說你也喜歡旅遊

因為你連「晨報旅遊」都沒有關注...

文/趙梅

 圖/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提供

編輯/張星宇

旅遊界大事

找攻略、搶優惠

一更多精彩一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漢代西域都護府城址遺蹟確認在新疆輪臺,它是中央政權對西域有效管控的有力證明!
    時光倏忽已過千年,岑參的兩度出塞,久佐戎幕,漢代將領的金柝鐵衣、寶劍寒光,都已隨曾經的「西域都護府」湮沒於歷史深處,只留下「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的千古絕句。▲考古現場,漢代西域都護府城址遺蹟確認在新疆輪臺引起熱烈關注的兩千年前漢代西域都護府地理位置確認工作,12月10日有了新進展。
  • 九十年探尋,勾勒西域都護府兩千年真貌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時期,張騫通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完成了「鑿空」拓荒西域的壯舉。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即公元前60年,中央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府,任命騎都尉鄭吉為西域都護,統轄西域三十六國,成為西漢中央政府任命管理西域的最高長官。設置在烏壘城的西域都護府相應成為中央政府在西域的第一個最高軍政中心。此後,西域都護府相繼歷任18位都護。
  • 《大寫西域》 烏壘,西域都護府駐地
    站在卓爾庫特古城遺址,輪臺文物管理所所長張華瑞介紹說:這個遺址,我們這邊考古大約推斷是在漢代,年限應該在兩千年左右,根據史學家和考古學家推斷,它應該是西域都護府府邸烏壘城周邊的一個衛星城,也就是我們說的屯田校尉城。它的主要作用是閒的時候屯田、開荒,補充部隊供給;等到戰時,隨時響應西域都護府的調遣,作為戰時的機動部隊。
  • 史書中傳說的西域都護府原來在這裡
    西域都護府還原示意圖日前,有一群科學家在荒漠中確定了一座古城,它的名字叫做西域都護府。這座古城的來頭非常之大,我且先來說說。漢武帝時期,張騫通使西域,正式開闢了絲綢之路,打通了東西方文化交流通道。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漢中央政府設立了西域都護府,任命騎都尉鄭吉為西域都護,統轄西域三十六國。西域都護府也成為了西漢中央政府在西域的第一個最高軍事政治中心。西域都護府相繼歷任10餘位都護,代表中央政權對西域實施了有效管轄和社會治理。
  • 尋找西域都護府 遺址就在輪臺縣十餘處古城中
    漢昭帝地節二年,公元前68年,侍郎鄭吉奉命到西域屯田。他不會想到,自己的名字從此深深印刻在這片土地上。公元前60年,西漢在輪臺建立西域都護府,鄭吉被任命為首任西域都護,管理當地軍政事務。兩千多年過去,輪臺古城以及在此駐守的西域都護的往事早已被風沙雨雪深深掩埋,然而人們對它的探尋從未止步。研討會現場。
  • 漢代絲綢之路的保護者,西域都護府
    西域都護府是漢代在西域地區設立的軍事行政機構。西域地區在漢代初期泛指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的地區。在漢宣帝年間,朝廷設立西域都護府之後,西域地區逐漸變成了特指西域都護府管轄的地區,包括大宛、烏孫……中原地區和西域地區的交往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先秦時期,崑崙山的美玉就已經是戰國王侯喜歡的珍寶了。秦末漢初之際,中原地區大亂,匈奴的勢力逐漸崛起,阻斷了中原和西域地區的交流。
  • 關山迢迢,黃沙漫漫,兩千多年前,漢朝西域都護府是怎樣的機構?
    都護之起,自吉置矣」。同年,漢朝在離輪臺不遠的烏壘(今輪臺縣東),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西域都護府,它代表中央政府行使主權,集軍政為一體。《漢書.西域傳》:匈奴「僮僕都尉由此罷,益弱,不得進西域」,「漢之號令頒西域矣」。
  • 【西域∙地理】吉木薩爾:唐北庭都護府及其遺址
    這是北庭都護府於明代廢棄後首次見於文字的記載,大學者紀曉嵐也就是發現北庭的第一人,看來歷史冥冥中自有安排。古城遺址平面布局,略呈長方形,南北長一公裡半,東西寬一公裡。城分為內外三重,牆殘高約二丈餘,寬約一丈,並築有馬面。內城兩重,為都護府衙署所在地,街坊通衢,四通八達,如今仍歷歷在目。
  • 漢代西域都護府的設立,使古代東西方交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西域都護府是漢朝時期在西域(今新疆輪臺)設置的管轄機構。是漢代西域官階最高的官職。「都護」是漢西域地方最高長官,相當於「郡都尉」。「郡都尉」是一郡太守副職,掌管軍事。西域因地位特殊,故設「都護」,實際上與郡級區劃相等。
  • 【獨家·大寫西域】輪臺——西域都護府/高洪雷
    漢代輪臺是一個國家,又名倉頭國,它一露面就以羸弱不堪和不自量力而聞名。說它羸弱不堪,是因為這個國家只有數千人,只相當於今日中國東部的一個鄉;軍人不足千人,只相當於現代的一個步兵團。輪臺國王,充其量就是一個鄉長;輪臺軍事首腦,往高處說就是一個團長,連利比亞政變前的卡扎菲都不如。說它不自量力,是因為一次戰爭。
  • 唐朝在西域有哪些都護府?
    西域都護府是漢朝強大國力的產物,漢朝打敗西域的匈奴勢力後,任命鄭吉為西域最高軍政長官,監護西域諸多小邦國的安全,因此稱為「都護」,其機構為西域都護府。到了盛唐時期,隨著國力強盛,為了更好地管理越來越大的疆域,不但在西域設立了都護府,而且在東、南、北各個方向邊疆地區都設立了相應的都護府。都護府有大、上、中之分,職能為:「掌統諸蕃,撫慰徵討,敘功罰過」。
  • 神遊西域漫記(二)北庭與安西都護府
    北線總圖天山的這一段叫博格多山脈,沿山脈二側,唐朝自七世紀中先後設置了安西都護府(現交河故城)和北庭都護府(現奇臺),用以折衝北方突厥和穩定羈縻(讀作「雞迷」)西域邦國。各府下又各有守捉城若干,比如安西都護府下,有赤亭守捉、柳中城、龍泉館。北庭都護府下,為了守護絲路北線,從東向西每隔數十至百裡,分別為:羅護守捉、獨山守捉、沙缽城守捉、馮(憑)洛守捉、耶勒守捉、俱六城守捉、張堡城守捉、輪臺。(見上面總圖)
  • 什麼是北庭都護府?
    「 可考的北庭都護官銜中不再有「大」字。但其作用是明顯的,北庭都護府在地位上實現了與安西都護府的平起平坐,整個西域由二府東西分疆而治。NO.為了統治廣袤的西域邊疆,有效管理眾多的少數民族,唐朝效法漢朝建制設置都護府,都護府負有「撫慰諸藩,輯寧外寇」之責,進而穩固唐朝的統治。唐朝在西域先後設置了安西都護府與北庭都護府。而北庭都護府便是武則天時期主管天山北麓軍政的機構。它興於一座城——庭州。
  • 新疆新和縣漢西域都護府美食文化節開幕
    本報訊 1月8日,為期3天的「冬遊新和·悅享漢唐」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之漢西域都護府美食文化節正式開幕。雖是三九寒天,但文化園內遊客熙熙攘攘,接踵擦肩,商販叫賣聲此起彼伏。據了解,此次活動設在位於新和縣尤魯都斯巴格鎮漢西域都護府文化園中,該文化園的建設以該縣烏什喀特古城(漢西域都護府遺址)為原型,分東西兩區,其中西側區域主要建設西域都護府文化展廳、城牆、商鋪;東側區域主要建設兵營、演武場、射箭場、蹴鞠場看臺、瞭望塔等,突出展現了「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展示出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建設美麗新疆的歷史進程,兼具未來「
  • 文化傳承 四十年考古還原千年北庭都護府故城
    隨著考古發掘的深入,考古人員發現高昌回鶻佛寺東部被當地人稱為「破城子」的故城竟然是唐代赫赫有名的北庭大都護府所在地,是中原王朝有效管控西域的見證。北庭故城,就這樣在40年的時間裡,一點點被我們認識,許多歷史謎團被一點點破解。高昌回鶻佛寺的發現當年發現高昌回鶻佛寺的地方,現在被稱為西大寺。
  • 大名鼎鼎的西域都護府,「都護」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西域都護府,由西漢中興之主漢宣帝劉病已於公元前60年所立。漢宣帝劉病已是漢武帝的曾孫。西域都護府的設立,使得西漢的政令第一次貫徹到了西域諸國;其意義非同小可。西域都護府的確立,跟一個人的關係非常重大,那麼這個人就是鄭吉。 鄭吉,西漢會稽郡人,今江蘇蘇州吳中區。
  • 白楊沙沙聽故事:兵團的前身--西域都護府
    各位同學你們好,這一期我們來聊一聊兵團的前身——西域都護府,西域都護府是在漢朝的時候逐漸形成的一個權力機構,這也是為了更好的管理和保護西域地區而設置的,在當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西漢從張騫通西域開始,到鄭吉出任西域都護,終於完成了統一西域的大業。西域都護府是漢朝時期在西域設置的管轄機構。是漢代西域官階最高的官職。
  • 阿克蘇新和縣打造漢西域都護府、唐安西大都護府文化園
    漢西域都護府、唐安西大都護府文化園的建設以歷史為依據,採用厚重的漢唐建築風格,重現漢唐時期中央政府有效治理新疆的歷史,展示中華統一多民族的形成過程,展示各族人民共同開發建設新疆的歷程
  • 唐朝在邊疆設置的六大都護府
    唐朝的府制,依其形式和地位,分為三種類型:府、都督府、都護府。 唐朝周圍的異族很多,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紇、靺鞨、鐵勒、室韋、契丹等,分別設立了安西、安北、安東、安南、單于、北庭六大都護府。都護府是唐朝在邊疆民族地裡設置的特別行政機構。分為大都護府和上都護府。大都護從二品,上都護正三品。
  • 西域都護府,到底有多重要?
    可以說西域都護正是西域地區的命脈,它為中原地區與西域的聯繫建立了一個溝通橋梁。後世學者在研究西域都護的時候,也認為其對西漢有著非凡的意義,而西漢統治者也為西域都護不遠萬裡地增派了許多駐守官兵。下面我們就來探究一下西域都護的設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