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都護府還原示意圖
日前,有一群科學家在荒漠中確定了一座古城,它的名字叫做西域都護府。
這座古城的來頭非常之大,我且先來說說。漢武帝時期,張騫通使西域,正式開闢了絲綢之路,打通了東西方文化交流通道。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漢中央政府設立了西域都護府,任命騎都尉鄭吉為西域都護,統轄西域三十六國。西域都護府也成為了西漢中央政府在西域的第一個最高軍事政治中心。西域都護府相繼歷任10餘位都護,代表中央政權對西域實施了有效管轄和社會治理。
龜茲出土西漢李崇私印和東漢「歸義羌長」 臥羊鈕銅印,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根據歷史資料我們可以判斷,西域都護府就在新疆輪臺縣。但是,古城具體在哪個位置呢?考古學界一直在尋找和探索。20世紀初,英國考古學家斯坦因和我國著名考古學家黃文弼先生踏入塔裡木盆地的時候,就開啟了探尋這些府治遺址的考古之旅。20世紀90年代,新疆考古所承擔了西域都護府考古的研究課題,10餘年間做了大量調查和探索工作,也均未能確定其位置。
這就奇怪了,歷史明明記載得很清楚,那為什麼近百年來都不能確定其位置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幾條:第一,年代久遠,史書記錄不詳細,空間位置難以確定;第二,歷經兩千多年的風化、堆積和人為破壞,古城遺蹟已經模糊不清,研究環境惡劣;第三,當時敵我交錯,時局動蕩,考古遺留物很少。這些因素給西域都護府位置的確定帶來了非常大的困難。
2015年,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國家博物館、新疆考古所組成的研究團隊再次踏上了這趟古城尋找之旅。這一次,他們用上了高新技術——遙感、電磁和探地雷達等探測技術。高新技術與傳統考古方法相結合,碰撞出了火花,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通過查閱歷史資料和相關研究,科研人員鎖定了新疆輪臺縣境內的奎玉克協海爾、闊納協海爾及卓爾庫特這三處古城遺址,它們中的任何一座城都非常有可能是西域都護府。
科研團隊應用老航片、快鳥、雷達、無人機、雷射掃描等多源遙感數據對這三處遺址進行了大範圍探測。科研人員驚喜地發現,奎玉克協海爾古城高臺周邊有一圈異常。
奎玉克協海爾的數字正射影像圖(DOM)和數字高程圖(DEM)
經電法、磁法、探地雷達多種物探探測,科研人員進一步確定這個圈為壕溝,因為物探測結果顯示其水分含量高於周邊。對壕溝內填土物質進行分析,並結合多條物探測線、鑽探地層剖面,科研人員確認這條壕溝是繞著土臺而建,因此,這條溝壕可能是第二道防禦系統。最後,科研人員用傳統考古鑽探方法去驗證了以上觀點。
電磁儀探測結果
科研人員正在分析遙感圖像
我們知道,漢代西域三十六國流行圓城,而中原多為方城。而根據遙感探測,科研人員發現奎玉克協海爾古城內圓外方,是西域與中原兩種建築形式的綜合體。且城牆邊長約230米,符合漢代規制(根據現有考古資料,現在學界有「新疆地區漢代邊塞古城百丈長」一說,按照漢代度量衡來計算,漢代一丈≈現代的2.31米)。
此外,科研人員發現城內和壕溝內地表土層下的充填物多為火燒土和灰燼層,經取樣測年距今約2200年左右(約公元前180年左右),考慮到測試樣品埋藏深度以及C14測年誤差對結果的影響,時間與歷史事件基本相吻合。據歷史記載,西漢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李廣利火燒烏壘城,而漢朝政府於42年後在該城的基礎上修建了西域都護府。
通過以上種種分析,科學家們初步確認,奎玉克協海爾古城就是大家多年來苦苦尋找的西域都護府!
西域都護府地圖
研究人員還依據現場調查、勘探及對古城地形的數位化模擬,確認古城高臺最高處距地面六米左右,推斷夯土臺遺址為「多級高臺建築」,初步模擬復原了奎玉克協海爾古城原貌(就是文章開頭我們看到的這個模擬圖)。
西域都護府遺址位置的確定,可以更加證明漢朝中央政權對西域各地的管控,也有力證明了自漢代起,新疆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兩次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聯合月氏、烏孫等共同對付匈奴。公元前101年,在輪臺等地進行屯田,並設置地方官吏管理。公元前60年,控制東部天山北麓的匈奴日逐王降漢,西漢統一西域,同年,設西域都護府為管理西域的軍政機構。
此後,西域都護府共有18位都護相繼統轄西域。西域都護府也從最初西漢時期的烏壘城(今輪臺縣境內),搬入西漢後期到東漢時期的它乾城(今新和縣境內)。公元123年,東漢改西域都護府為西域長史府,繼續行使管理西域的職權。其間,班超、班勇都曾擔任過西域都護,並在它乾城居住過。
據了解,早在1907和1913年,英國的斯坦因先後到庫爾勒和輪臺進行考察,尋找《漢書·西域傳》中的烏壘和渠犁。
1928年,著名考古學家黃文弼開啟西域都護府遺址的考古探索之後,大批中外學者對其具體位置展開調查。
1998至2010年,於志勇(現新疆博物館館長)對輪臺縣附近的14座古城進行了調查。
但是,由於長期以來的自然環境破壞、史料記載不足,西域都護府治所具體位置始終沒有得到確切的結論。
據《漢書西域傳補註》考訂,三十六國是:婼羌國、樓蘭國、且末國、小宛國、精絕國、戎盧國、扜彌國、渠勒國、于闐國、皮山國、烏稈國、西夜國、子合國、蒲犁國、依耐國、無雷國、難兜國、大宛國、桃槐國、休循國、捐毒國、莎車國、疏勒國、尉頭國、姑墨國、溫宿國、龜茲國、尉犁國、危須國、焉耆國、姑師國、墨山國、劫國、狐胡國、渠犁國、烏壘國。
繪圖:絲路君
國名
現所在地及描述
烏孫
現新疆伊寧市附近及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的部分地區
龜茲
現新疆庫車、拜城一帶
焉耆
現新疆焉耆回族自治縣一帶
于闐
現新疆和田一帶
若羌
現新疆若羌東南,羅布泊西北,離古陽關最近
樓蘭
現新疆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羅布泊旁沙漠中。後改國名,為鄯善。現存有樓蘭遺蹟。
且末
現新疆且末縣西南,現有周圍二十裡古城兀立,牆垣斷續。唐玄奘取經,在此停留過。
小宛
現新疆且末臣河南,有人口只有一千五百多人,國家最小。
戎盧
現新疆于田縣南
扜彌
現新疆南疆于田縣東北
渠勒
現新疆策勒縣南
皮山
現新疆皮山縣東南,藏桂附近,尚有漢皮山國城墟,當地人叫破城子。
西夜
現新疆皮山西南
蒲犁
現新疆葉城西一帶
依耐
現新疆塔什庫爾幹,依耐和蒲犁兩國雖小,但是漢唐以來東西交通要道。唐玄奘從天竺(現印度)取經回國,取道於此。
莎車
現南疆莎車縣,後被于田吞併。
疏勒
現新疆喀什市和疏勒縣一帶。
尉頭
現新疆南疆烏什、巴楚地
溫宿
現新疆阿克蘇和溫宿一帶
尉犁
現新疆庫爾勒、尉犁地方。後被焉耆吞併。
姑墨
現新疆南疆阿克蘇一帶
卑陸
現新疆阜康縣以北
烏貪訾
現新疆離現瑪納斯北和昌吉附近
卑陸後國
現新疆阜康縣東
單桓
現新疆瑪納斯東北
蒲類
現新疆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西北
蒲類後國
現新疆巴裡坤哈薩克自治縣西北
西且彌
現新疆昌吉縣一帶
東且彌
現新疆烏魯木齊市內
劫國
現新疆阜康縣境內
狐胡
現新疆吐魯番以北
山國
現新疆南疆尉犁縣東
車師前國
現新疆吐魯番交河城
車師後國
現新疆博格多山脈北麓至奇臺西南
車師尉都國
現新疆吐魯番東南
車師後城國
現新疆奇臺周圍
子合國
現新疆莎車東南部
烏壘國
現新疆輪臺以東的小野雲溝附近
精絕國
現新疆民豐縣北
危須國
現新疆和碩縣以東一帶
無雷國
現新疆塔什庫爾幹附近
難兜國
現克什米爾東北部地區
捐毒國
現新疆烏恰縣境內
休循國
現新疆阿克陶西部地區,帕米爾北部阿賴谷地一帶
康居國
現中亞巴爾喀什湖至鹹海之間
奄蔡國
現哈薩克斯坦鹹海一帶
大月氏國
現烏茲別克斯坦的阿姆河流域
大宛國
現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幹納盆地
大夏國
現阿姆河以南,興都庫什山以北地區
罽賓國
現克什米爾一帶
匈奴
現蒙古高原一帶
安息
現伊朗、伊拉克一帶,又名「帕提亞」
大秦
古代中國對羅馬帝國及近東地區的稱呼
身毒
現印度一帶
吐谷渾國
現青海一帶
來源:古籍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