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2個商朝不忠之臣身上,竟隱藏著一部大秦帝國興亡史?

2021-01-08 漫夜譚

#封神演義#成書於明朝時期,作者一直存在爭議。呼聲最高的有兩位,一是許仲琳,二是陸西星。

但無論封神作者是誰,都應該對歷史有深刻的研究。

在此前的文章中,咱們從北海七十二路諸侯造反分析到,其首領袁福通應該就是元朝末代,『乞顏氏』改漢的姓氏之一,袁氏。

聞仲帶兵平定北海之亂,暗示著朱元璋徹底消滅漠南陰山的蒙元殘餘勢力。

不止如此,作者還在書中安排了很多類似的暗線。推敲之下,都能得出非常有意思的結論。

封神演義能成為流傳數百年的名著,由此可窺全豹。

穿鑿附會也罷,自圓其說也罷。只為諸君茶餘飯後一樂,莫要較真。

咱們本期的主題便是秦人的祖先,以及挖局封神作者埋下的暗線。

關於秦國歷史《史記·秦本紀》記載:秦穆公用由余謀伐戎王,益國二十,開地千裡,遂霸西戎。

但這並不是說秦國在秦穆公時期開國。其正式開國應該是在秦襄公時代。

秦襄公之前,秦只是附庸國,沒有諸侯封號。

直到秦襄公送周平王東遷之後,被封為諸侯,正式成為西戎的一個君主國家。

秦穆公只是擊敗了西戎的古羌人,讓秦國的國土進一步擴大。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然而,在此後的近三百年中,秦國開始衰落。

直到秦孝公時期,公孫鞅從魏入秦,開始了商鞅變法,將秦國再度推向輝煌之路。

歷史可以證明,商鞅這個外姓大臣,在秦國的歷史上名聲比秦穆公還要大上許多。

此後,秦國國力蒸蒸日上,秦始皇繼承了一輛龐大的戰車,橫掃六合,統一天下。

那麼在秦襄公之前,秦國有著怎樣的歷史呢?

秦人的祖先又是誰?

沒錯,秦人的祖先也出現在封神演義中。而且還是兩位,在歷史上是一對父子,封神中卻是一對兄弟。

《史記·秦本紀》中記載,秦人的初祖可以追溯到帝舜時期,有一個叫大費的能人,擅於馴養鳥獸,被帝舜賜姓為贏。

這與歷史符合。

秦人先祖為周朝養馬,也稱天子馬夫。末代周王在秦國東進時,曾悲憤的喊過一句:秦贏,你們這些養馬的家奴!

後來,贏姓族人侍奉殷商直到末代,秦人的兩位有史記載的先祖,也被封神作者寫進了書中。

這兩位是誰呢?

便是紂王時期的兩個臣子,飛廉、惡來。

在封神原文中,兩人不是什麼大奸大惡之輩,所作所為只是作為臣子盡了一些本分而已。只是品行有虧,令人不齒。

在武王伐紂過程中,飛廉幾度為紂王提議抵抗周軍的人選。

第一次是冀州侯蘇護,第二次招納梅山七怪,第三次招納高明高覺,第四次招納丁策、郭宸、董忠。

每一次都對周軍推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力。可見飛廉此人有眼光,也有能力。

然而,後來飛廉和惡來被封為冰消瓦解之神,兩位一體,還是惡煞,並不在365位正神之中。算是姜子牙自己做主封的神格。

這算是怎麼個說法?

原因有兩個。

其一,飛廉雖然為紂王屢次建議掛帥人選,而最後做了一件讓人不齒的事。見商湯大勢已去,連同惡來偷了商朝的傳國玉璽,進獻給周營乞降。說明這兩人雖然有能力,但是品性有缺。

其二,姜子牙對著兩人恨到了骨子裡。大局已定後,殺掉兩人封為惡煞神。實際上就是一種報復。

姜子牙為什麼要報復兩人?

正是因為飛廉的建議,讓周軍在孟津,遭遇了一次史無前例的慘敗。

本來,周軍只要渡過孟津,朝歌唾手可得。

可惜在這個節骨眼上,飛廉建議紂王招賢納士。結果來了梅山七怪。而這七怪並沒有對周軍造成太大威脅。

卻有一人在袁洪掛帥之後也來投奔,簡直是周軍的煞星。

誰呢?

便是前一期咱們說過的鄔文化。

鄔文化具有巨人血脈,神力無匹。夜襲周營,配合袁洪一戰殺掉了周軍二十萬人,足足是周營兵力的三分之一。屍體堆積如山,一度阻斷了孟津河。

這是姜子牙帶兵以來最大的一次挫折。你說他狠不狠飛廉?

因此,即便飛廉、惡來帶著傳國玉璽來投,等365位正神封完,姜子牙還是把兩人給殺了。臨時封了個冰消瓦解之神。

但這個神位在任何神話中都沒有提及過。姜子牙只說是惡煞,那麼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這就要說到本文的主題,飛廉、惡來的命運是否暗示著秦朝二世而亡?

冰消瓦解是個成語,意思是土崩瓦解。

秦始皇僅用十年橫掃六合,而在巡遊天下的過程中去世後,歷史車輪急劇走向了下坡路。

大秦帝國在秦始皇死後,二世而亡,僅僅用了三年。

這麼說來,飛廉和惡來被封為冰消瓦解之煞神便成立了。

大秦帝國的基業來得快,去得也快。

由此能證明,封神作者在刻畫這兩個人物的時候,借鑑了秦帝國的興滅過程。

還有一點佐證,飛廉、惡來投奔大周,憑藉的是什麼?

傳國玉璽。

而傳國玉璽正是秦始皇打造的皇帝印璽,前無古人的至高權力象徵。

商朝時期不可能存在這種東西,飛廉、惡來偷傳國玉璽變節,可能是作者的一種諷刺,也暗示著秦國二世而亡的命運。

綜上所述,封神演義寫盡了商滅周興的歷史,同樣也將其他時代的歷史融匯一爐。

令人嘆為觀止!

相關焦點

  • 《大秦帝國》:一部精神本位的大國興亡錄,讓你進入那個熱血年代
    《大秦帝國》是一部描述秦興亡生滅過程的長卷歷史小說,秦帝國崛起於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際,建立了一個強大統一的帝國,開創了一個全新的鐵器文明。但她又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巨大的興亡之謎,她只有十五年生命,像流星一閃,轟鳴而逝。這巨大的歷史落差與戲劇性的帝國命運中,隱藏了難以計數的神奇故事以及偉人名士的悲歡離合。
  • 《封神演義》中隱藏的天機(深度解讀)
    一部《封神演義》,背後多少緣由,傳奇中的典範。千秋之世,道德為尊,商朝承載成湯之道德,成湯能求賢於伊尹,風調雨順,傳位六百年。商紂王託梁換柱,力大無比,文有商容、比幹、趙啟,武有太師聞仲,黃飛虎,三宮皇后賢良淑德,四大諸侯威震八方。本來是可以創造一個盛世的條件,紂王卻是個無道者。無道者必不敬神。
  • 《封神演義》寫了3對父子,讓人又恨又爽又遺憾,其中有何玄機?
    在《封神演義》中,有一些對「父子間相處之道」情節的描述。雖然書中提到的內容,並不是那麼深入,但是細讀文本,仍然可以看出作者對於「父子」這一人倫關係的主張。其中,較為重要、陳述較深入的「父子檔」,共有3對。今天,咱們一起來看看書中相關情節的呈現,並藉此分析一下:《封神演義》對「父子」這種關係,究竟秉持什麼樣的理念?
  • 鄒兆龍《封神演義》熱播 詮釋霸氣商王彰顯實力派演技
    由王麗坤、羅晉、鄧倫、何杜娟、鄒兆龍、海一天主演,張博特邀主演,胡靜特別主演,于和偉特約主演的電視劇《封神演義》已於4月8日登陸湖南衛視「青春進行時」劇場,實力派功夫巨星鄒兆龍出演商王。新《封神演義》與以往的封神演義相關影視作品不同,本劇著重講述了楊戩的英雄成長史。在忠實原小說經典內容的基礎上,將中國經典封神故事與言情偶像等年輕觀眾更為喜歡的內容緊密連接,通過各位流量人氣與演技口碑兼備的演員精心塑造的角色,而給觀眾帶了這個經典、精彩、全新的封神故事。鄒兆龍飾演的商王,終結了商朝,是商朝末代君王。
  • 贈書| 原來是這樣一部《封神演義》,李天飛的解讀能信服嗎?
    去年,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在院線大殺四方,最終斬獲50億票房,這也是中國影史票房總榜第二的好成績。 其實《封神演義》是一部並不完善的作品,它在創作之初,有意與《西遊記》《水滸傳》等名著爭勝,但這位作者善於做宏觀架構,細節和體例上的駕馭能力卻不強,所以原文給我們留下了很多不好懂的地方。 不過,透過文本的迷霧,似乎也可以發現一些東西。
  • 《封神榜》中的神仙,為什麼一致反對商朝?又為何會神仙打架呢?
    這些個大小神仙,一致同意推翻商朝,說明商朝的氣數已盡 。其實,說來說去,不外乎是古人心中的天人感應的那一套。《封神榜》又稱為《封神演義》,成書於明代,其作者為誰,現今仍有爭議。不管怎麼說,其作者不是先知先覺的神仙,而是根據史實演繹出來的故事。武王伐紂,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
  • 《封神演義》中,姜子牙是商朝太師聞仲師叔,是從哪裡論的輩分?
    《封神演義》中,聞仲是商朝太師,地位顯赫。姜子牙是周軍統帥,他們在兩個陣營中的地位相當。他們一個保商,一個助周。聞仲雖對商朝忠心耿耿,但還是敵不過天數提,最終戰死於絕龍嶺。封神榜是三教聖人所共同籤壓所定,三教聖人分別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而三教聖人又都是鴻鈞道人的弟子。姜子牙是元始天尊的弟子,他修道雖難得大道,但是他順應天數,是輔周滅商之人,同時又是主持封神榜之人。
  • 封神演義周公的封賞怎會在姜子牙前面?他才是周朝重要的締造者!
    《封神演義》是中國歷史上一部非常有名的神異小說,主要改編於商末周初的這一段歷史,用神話的方式將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事件展現在讀者的面前,裡面主要描寫的是道教弟子姜子牙奉師傅元始天尊之命,下山輔佐周文王、周武王興周伐紂,討伐暴君的故事,但因為受到通天教主的弟子和申公豹等人的阻攔,從而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封神大戰。
  • 封神演義誰才是終極大BOSS?操縱封神大戰,促成商亡周興!
    一部《封神演義》,有人看到了歷史更迭,王朝興衰;有人看到了武將徵伐,兵機奇謀;有人看到了仙人鬥法,絢爛神奇;還有人看到了權謀韜略,步步驚心……  作為中國第一部將歷史與仙幻融於一體的經典名著,《封神演義》確實值得反覆閱讀,再三研究。  整部《封神演義》,寫得是姜子牙借商周興替之戰,進行封神行動的故事。「封神」是整部書的核心。
  • 《西遊記》是結束,而《封神演義》是開始
    而且,《西遊記》探討的人性之自由、身心之修煉等深刻話題,甚至再次一等的《鏡花緣》探討的社會問題,《封神演義》也幾乎沒有。無非就是神仙鬥鬥法,天上地下折騰一回,就得了。但是。這只是我們從課堂上學到的文學知識得出的結論。如果比較《西遊記》和《封神演義》這兩本書對現代網絡文學的影響,還真的不一定能比出高低來。
  • 《封神演義》的作者到底是誰?
    《封神演義》的作者到底是誰?《封神演義》就在明代萬曆年間出版,還有個廣為人知的名字——《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全書一百回,寫姜子牙助武王伐紂、回國封神的故事,小說極盡想像、誇張。  早期的哪吒在神仙傳記和雜劇裡,有事跡而無性格;到了《西遊記》,哪吒開始有了情感和主體意志;《封神榜》中,哪吒的章節更加豐富,「熊孩子」的形象躍然紙上,鮮活生動,削骨還父、削肉還母的劇情更成為了經典。
  • 唐朝戰神李靖,是怎麼變成《封神演義》裡哪吒的爹?
    主人倒也沒有過多責怪李靖,畢竟人家是凡夫俗子嘛。這也體現了老百姓對他的熱愛之情。 明朝時期,文人吳承恩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結合當時民間流傳的許多故事,創作出了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西遊記》。在《西遊記》裡,李靖成為了天宮裡的託塔天王,統管天宮裡的天兵天將,職務是兵馬總管。當孫悟空反出天宮後,玉皇大帝封李靖為「降魔大元帥」,率領10萬天兵天將去花果山捉拿孫悟空。
  • 封神演義中,哪吒竟然是個混世大魔王,到底是誰把他寵壞了?
    無論是在《西遊記》中還是《封神演義》中,哪吒這個角色都有出場,且對劇情有不小的推動作用。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封神演義》中的哪吒。在《封神演義》第十二回開始描寫哪吒的出場。據說他是靈珠轉世,投胎到李靖的夫人殷氏的肚子裡。
  • 封神演義:小說裡禍亂朝歌的蘇妲己,真的存在於歷史當中嗎?
    小說《封神演義》又叫《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等。這部小說除了用神話的色彩,講述了武王伐紂這件事之外,還有一個女性角色貫穿整部小說始終,被無數讀者牢牢記住。這個女人就是蘇妲己。那麼,歷史上真的存在蘇妲己此女嗎?
  • 大秦帝國:恢弘厚重的民族史詩
    這就是少東家今天要分享的一部中國歷史小說——大秦帝國。《大秦帝國》洋洋五百萬言十一卷,分為六部 :《黑色裂變》 《國命縱橫》《金戈鐵馬》《陽謀春秋》 《鐵血文明》《帝國烽煙》。將戰國後期齊、楚、燕、秦、韓、趙、魏七國群雄並起的歷史蒼勁地鋪展開來,描繪了近200年的戰國風雲與帝國生滅。
  • 《封神演義》中元始天尊為什麼說姜子牙與仙無緣
    後世將其寫在《封神演義》中,刻畫成了元始天尊的徒弟,並執掌封神榜,成了整部小說最核心的人物之一。在小說中,姜子牙在麒麟涯苦學四十載,精通兵法和軍事謀略,還修得一身道術。但元始天尊曾對他說:「你生來命薄,仙道難成,只可受人間之福。」那么元始天尊為什麼說姜尚與仙道無緣呢?既然元始天尊與仙道無緣,又為什麼收姜子牙為徒並修行四十年呢?
  • 封神榜:難怪紂王都能封神,姬昌卻不配位列神尊?這3個點很關鍵
    封神榜:難怪紂王都能封神,姬昌卻不配位列神尊?這3個點很關鍵提起古代神話小說就不得不提家喻戶曉的《西遊記》,而還有一部神話小說比《西遊記》也不承讓,那就是《封神演義》。《封神演義》主要描寫了商朝與周朝的對抗,以及闡教、截教諸仙鬥智鬥法、破陣封神的精彩故事,塑造了很多色彩鮮明的形象。其中就有商紂王的昏庸無道,殘暴不仁。活著他酒池肉林,歡歌達旦,死後卻依然能位列天喜星,長生不死。但是,與之相反的生前勤於政事,重視發展,推演出伏羲八卦,著書《周易》的周文王姬昌。死後卻沒落得任何一個神位,對於他的結局更是一字未題,這是為什麼呢?
  • 新《封神演義》被觀眾差評 魔幻式改造又要毀經典
    《封神演義》劇照。   積壓三年,從《封神傳奇》改名為《封神演義》的新青春神話巨製本周一在衛視和網絡開播。雖然頭頂著中國古典神魔小說經典原著《封神演義》的光環,但這部神話劇卻在開播後受到了觀眾的普遍質疑。說好的東方神話,怎麼改出了一股濃濃的魔幻劇味道?   劇版《封神演義》以楊戩為主角,從劇集開始就交代了楊戩的身世。作為天庭仙女與人類將軍的愛情結晶,他一出生就與眾不同,不僅是作為帝星下凡、擁有神奇的「黑天眼」,而且身上背負著即將終結商朝的歷史命運。
  • 並無楊戩,封神演義中的三目神仙另有七人
    封神演義,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部小說,或許在明代文學上地位不高,但是在中國文化上,有著獨特的貢獻。它基本確定和完善了中國神話譜系,與西遊記一起,確立了我國神話人物的定位和由來。封神演義中人物和角色眾多,有名有姓的角色都有數百,其中人物角色的形象和各種技能也有著各自的特點。
  • 說說歷史——番外篇(聊聊封神演義2)
    上文,咱們把為什麼封神,以及那些上仙為什麼不願意被封神說了說,今天咱們就展開這一幅封神長卷,仔細地說說封神演義。那是創世初期的大神,是人類的祖先,在小說中說更是萬妖之祖,也就是說天下所有的妖精都要聽她的,女媧娘娘看到紂王題的詩,心中大怒,就想去皇宮找紂王的麻煩,結果到了朝歌城,被三道紅光阻路,那是紂王和他兩個兒子的帝王之氣,女媧一看事不可為,就想到了召集妖怪來禍亂紂王的江山,於是就找來了三個妖怪九尾狐狸、九頭雉雞、玉石琵琶,這才一步步揭開了封神的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