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風情 | 香飄百年之石觀音板鴨

2021-02-17 史志崇州

 

石觀音板鴨是成都傳統名菜。

幹而不硬,油而不膩,砂而不綿,皮色金黃,醇香味美,油潤肥嫩,味長耐嚼,風味獨特,佐酒、助餐、饋客十分適宜。這樣的美味,不是各地都有,就在川中蜀地,因其技藝保密性強,亦不是隨處可見,成都人想吃時,大多還得求親煩友或是親去崇州才可一快朵頤,足以見其魅力非凡。

石觀音板鴨首創於清光緒年間,為觀音場周姓大娘所創製,時名「周板鴨」。經三傳而至賈子凡。賈子凡在城關家禽店內繼續加工應市。

石觀音板鴨選料考究,技藝精湛,集醃、燻、滷之工藝精華於一體,獨具幹、酥、香之特殊風味,多年來一直譽滿全川。

製作流程分為五道工序:

首先是選料。要選仔鴨為原料,剔除毛、血、內臟,切開腔骨。

第二道工序是醃漬。碼料不可馬虎,而要像製作醃臘肉那樣,把鹽和香料放鍋裡炒勻炒幹後,再把鴨子放鍋裡沾勻鹽和香料,便可使香味熗入鴨肉肌理之內。然後,碼進大盆或缸內醃約2小時。醃製時間很重要,需根據季節變化作出相應調整,時間短了鴨肉沒底味,時間長了鴨肉又太鹹。這就得由老師傅來掌握了。

第三道工序是板壓成型。這道工序既是定形,又是為了壓榨出鴨肉中多餘的水分,以便縮短煙燻時間,讓鴨肉的口味幹香。

第四道工序是煙燻。煙燻是製作板鴨的重要工序,傳統燻料是柏樹枝、穀草和花生殼,一般需要燻2小時。鴨子燻好以後,還要洗去鴨身上的灰煙,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

第五道工序就是滷製了。滷製時,滷水鍋底可以墊一個竹箅子,但要讓滷水淹住鴨身,這樣鴨坯才會受熱均勻、口味一致,並且還不會粘鍋煳鍋。滷水的香料配比是石觀音板鴨的核心秘笈,由老叩、排草、靈草等18種香料經特殊處理製成。滷製時一般用中火,大約30分鐘即熟。板鴨滷熟撈出來以後,還要趁熱再次用壓板去壓一下,以幫助板鴨定形,板鴨品質由此鎖定。

 

註:本文參考書目《鄉土要覽》(張伯齡先生執筆)

相關焦點

  • 《中國名菜譜》無為板鴨名聲響,香飄十裡味鮮美(附詳細配方做法)
    木屑緩慢地半燃半滅地燎著,冒著一股細煙,直燻那掛在鐵鉤上的板鴨,過了一段時間,那隻板鴨竟變得光潔油亮,色呈黃金,泛出一股奇異的芳香,後來林源憑藉著這意外得來的美味,開始做起了板鴨生意,憑藉著異於常人的好口味生意越來越好,最終抱得美人歸!且不論傳聞真假,這一段唯美的民間愛情故事,不得不說,已為這份板鴨更添兩分風味。在無為當地,無為板鴨是人們用來互相饋贈的上等佳品。
  • 板鴨,甘棠鋪飄來的香味
    拉開冰箱一隻久藏的板鴨捨不得動肉裡流著油光腊味裹著醬香那是甘棠鋪的香味一直收藏著  冷藏著想時,拿出來聞聞念時,翻出來端祥 每年的冬臘月是甘棠鋪晾曬的季節樓上天台繃緊的尼龍繩上板鴨迎著陽光取暖門前的院牆上板鴨露著大肚皮裸浴滿院子晾曬的板鴨掛出的是一家人的年味飄來的是一家人的期盼每天勤翻身  勤巡視如同料理家裡襁褓中的嬰兒連續曬足半個月
  • 清雲山的石觀音
    明天就是觀音誕了。小和尚就來科普科普俺們這最具有名氣也是最慈悲的石觀音菩薩像。
  • 四大佛教名山之「海天佛國」普陀山2日遊,體驗海島風情觀音文化
    第一天,初識普陀山普陀山位於浙江舟山群島,相傳是著名的南海觀音的道場所在地,海島之上,香火旺盛,寺廟林立,佛教文化興盛,引得許多虔誠的佛教徒不遠千裡來燒香拜佛,其次島上自然景觀也是非常美麗,海島風情魅力獨特,因此普陀山早早就成為了國家5A級的旅遊景區,前來普陀山觀景的遊客絡繹不絕。
  • 我與板鴨的30年...
    愛不僅是彼此陪伴更是要一起走向共同的遠方最是人間好時節當中秋遇上國慶【走進我們的小康生活】之#我的全家福#一起來探尋這些照片背後的故事每年過年做一隻鴨子,是胡傳榮一家的固定節目。選一隻自然放養的麻鴨,脫毛,柴火灶、大鐵鍋炒鹽醃製、再浸百年老滷後晾掛,最後進行蒸煮。「開飯嘍~」伴隨著鴨油的香氣,一隻體型飽滿,光澤鮮亮的長蘆板鴨就新鮮出爐了。
  • 南京板鴨
    據《玄武湖志》引梁吳均《齊春秋》說,「板鴨始於六朝,當時兩軍對壘,作戰激烈,無暇顧及飯食,便炊米煮鴨,用荷葉裹之,以為軍糧,稱荷葉裹鴨」。清乾隆《江寧新志》記載:「購覓取肥鴨者,用微暖老汁浸潤之,火炙,色極嫩,秋冬尤佳,俗稱板鴨。其汁數十年者,且有子孫收藏,以為業。
  • 楚留香傳奇第二部大反派——石觀音
    ——《楚留香傳奇之大沙漠》石觀音,原本叫做李琦,是黃山世家的子弟,黃山世家與華山世家是世仇,兩家火併以後,華山世家大獲全勝,黃山世家只剩下李琦,為了躲避追殺,李琦遠渡扶桑,和天楓十四郎相戀,並生下兩個孩子,就是無花和南宮靈,無花在上一部自殺,這一部他復活了,投奔親媽石觀音,在親媽的庇護下又開始算計楚留香,最後還是打不過楚留香,被柳無眉殺了。
  • 古龍原著中的石觀音李琦,到底和楚留香有沒有戀愛關係?
    朱孝天版楚留香更令人接受不了的是劇中楚留香的感情線,編劇隨意篡改讓楚留香和石觀音愛得死去活來,愛到天崩地裂天地失色,在原著裡石觀音可是無花的母親,而無花是楚留香的好友,看到這段劇情秋瓷炫版石觀音那麼原著中,楚留香和石觀音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 石觀音真的打不過水母陰姬嗎?
    石觀音和水母陰姬同樣作為《楚留香》系列小說中不可多見的女性高手,武功都是非常厲害的。石觀音以招式詭異見長,水母陰姬則是掌力異常渾厚,可以說各有各的長處。我們來分析一下:武功比較原著裡石觀音和水母陰姬當然是沒有交過手的了,不然這個問題也就沒有意義了。只是石觀音的徒弟柳無眉對楚留香說過「石觀音最怕水母陰姬」這樣的話,這到底是危言聳聽還是真的呢?我們先來看看兩個人都會什麼武功。
  • 百年家族傳承會仙板鴨來了!低至49元/只,送禮必備,自囤年貨!
    而我們想要推薦的板鴨,來自一個「白姓」板鴨世家,就是「白裕隆」老字號。除了擁有廣袤的田野,因為有被稱為「灕江之腎」的會仙溼地的存在,這裡空氣清新,自然條件好到爆炸!即使過去了200多年,每一隻板鴨的製作沿用的依然是百年前的古老方式。
  • 楚留香傳奇之石觀音
    石觀音,最先出現她的名字是因為她毀了秋靈素的美貌。無他,只是因為嫉妒而已,這是多麼殘忍的一個人啊!她是突然出現在江湖中的,好像無人知道其從何而來,又是何許人也。直到楚留香知道石砣的真實身份,才知道原來她就是黃山世家唯一活著的那位李姑娘——李琦。
  • 琳琅的一生為楚留香,石觀音的一生為兄妹,心疼ing!
    琳琅自己習得一身好武功,在沙漠之中威名赫赫,人稱「石觀音」。石觀音心狠手辣,性格霸道,對自己手下也不例外,導致手下上官紅的不滿。上官紅與無花有一腿,仗著無花對自己的喜愛,上官紅不斷挑唆無花與石觀音的關係,想要無花取而代之。
  • 《楚留香傳奇》:無花為何要與石觀音反目成仇?原來是因為……
    《楚留香傳奇》中,石觀音武功盡失後被無花囚在了密室裡。當石觀音看著牆壁一臉頹然的時候,無花走了進來。石觀音看著無花,一臉冷然地說:「你不是說我的武功都沒了嗎?那何必費那麼大勁來對付你的阿姐呢?」無花打量著石觀音,笑著說:「阿姐的武功實在太高,我不得不防。」
  • 南京板鴨與桂花鹽水鴨(《中國吃》系列)
    若論吃鴨子舉城邑之盛,當屬南北兩京。一個是遼、金、元、明、清五朝帝都北京,另一個則是三國吳、東晉及南朝宋、齊、梁、陳六朝金粉所凝的南京。老北京便宜坊燜爐烤鴨及全聚德掛爐烤鴨自前清起已是名噪京師、譽滿海外了,而南京板鴨也有500年產銷歷史可案,明清兩代上呈進御而呼為「貢鴨」,士紳間相互饋贈而雅稱「官禮」;鹽水鴨的製作歷史相傳亦不下三、四百年。
  • 【重慶農特產品】 白市驛板鴨
    白市驛板鴨,重慶市九龍坡區特產,因產於原巴縣白市驛而得名,以色、香、味、型俱佳聞名於世,是重慶著名特色小吃,其製作技藝被市政府列入
  • 【非遺】濃濃醇香飄百年——高力板酒百年釀造工藝探訪
    在內蒙古科右中旗高力板鎮,有個瀰漫著百年酒香的企業叫做高力板酒廠,其獨特的高力板酒釀造工藝在科右中旗的歷史長卷中佔有濃墨重彩的一筆。穿過酒廠厚重的大門,一條蘊含著酒香的歷史傳承脈絡,在青瓦石牆中漸漸清晰。談及高力板酒的發展之源,不得不追溯一段歷史。
  • 秋天鄉土味,到石家莊吃滷雞
    每到此時,石家莊人最具鄉土感的時令特色美食就是滷雞。石家莊人最具鄉土感的時令特色美食就是滷雞曾有當地人自嘲「雞肉配飯,煩惱減半」。在石家莊的百年變遷中,滷雞不僅是本地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硬菜」佳餚,更是幾代人石家莊人揮之不去的故土記憶。河北人不敢說是全中國最會吃雞的,但河北人堅守吃雞的傳統的確源遠流長。
  • 讓「土專家」「田秀才」香起來——首屆中國江蘇鄉土人才「三帶兩...
    本次活動由省人才辦、省人社廳聯合主辦,圍繞鄉土人才「三帶兩助」作用發揮,採取「展、演、會、銷」四位一體方式,立體呈現2017年以來江蘇鄉土人才工作取得的成就。觀眾可現場觀摩大師技藝技能,近距離目睹各個種類、各個流派鄉土人才的絕技絕活,感受歷史經典文化的魅力。
  • 紅梅香飄雲天外
    千錘百鍊的藝術精品 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文藝作品才能有生命力。 1962年,年輕的共和國剛剛經歷三年困難時期,民心士氣亟待振奮。原空政文工團創作員閻肅從當時風行全國的小說《紅巖》中得到靈感,決定以小說中的主人公江姐為主線創作一部歌劇,反映共產黨人的崇高信仰和革命氣節。
  • 舒蘭「解封」:「果實之城」香飄疫散
    北城街道現代花園小區卡點撤點現場 舒蘭市委宣傳部供圖 (抗擊新冠肺炎)舒蘭「解封」:「果實之城」香飄疫散中新網吉林6月5日電 (蒼雁 石洪宇)6月初的舒蘭,春耕已畢。在黑土地中滋養數月,五穀和蔬菜瓜果在數月後會相繼成熟。「果實之城」此刻終盼來香飄疫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