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併購】公司收購的流程、方式及風險分析

2020-12-22 騰訊網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在企業之間進行重組與併購已經變得非常普遍,企業併購一方面可以擴大企業運營規模,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也存在著很多風險隱患.而在企業併購戰略中,進行資產評估不但有助於併購企業準確掌握被併購企業的運營狀況,財務情況以及管理模式,同時也可以促使被併購企業更加明確企業自身資產所具有的實際價值.在了解資產評估為企業併購所帶來的好處之後,對於我國企業在併購重組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風險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這對於我國企業在實施併購戰略時意義非常重大。

一、公司收購的流程有哪些?

1、收購方的內部決策程序

公司章程是公司存續期間的綱領性文件,是約束公司及股東的基本依據,對外投資既涉及到公司的利益,也涉及到公司股東的利益,公司法對公司對外投資沒有強制性的規定,授權公司按公司章程執行。因此,把握收購方主體權限的合法性,重點應審查收購方的公司章程。

其一,內部決策程序是否合法,是否經過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

其二,對外投資額是否有限額,如有,是否超過對外投資的限額。

2、出售方的內部決策程序及其他股東的意見

出售方轉讓目標公司的股權,實質是收回其對外投資,這既涉及出售方的利益,也涉及到目標公司其他股東的利益,因此,出售方轉讓其股權,必須經過兩個程序。

其一,按照出售方公司章程的規定,應獲得出售方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

其二,依據公司法的規定,應取得目標公司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

程序上,出售方經本公司內部決策後,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覆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

由於有限責任公司是人合性較強的公司,為保護其他股東的利益,公司法對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作了相應的限制,賦予了其他股東一定的權利。具體表現為:

第一,其他股東同意轉讓股權的,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

第二,其他股東不同意轉讓股權的,符合《公司法》第75條規定的情形之一:

(一)公司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五年連續盈利,並且符合本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

(二)公司合併、分立、轉讓主要財產的;

(三) 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股東會會議通過決議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續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六十日內,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股權收購協議的,股東可以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九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國有資產及外資的報批程序

收購國有控股公司,按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的有關規定向控股股東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履行報批手續。

國有股權轉讓應當在依法設立的產權交易機構公開進行,並將股權轉讓公告委託交易機構刊登在省級以上公開發行的經濟或者金融類報刊和產權交易機構的網站上,公開披露有關國有股權轉讓信息,廣泛徵集受讓方。轉讓方式採取拍賣、招投標、協議轉讓等。

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應符合中國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及《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要求。涉及企業國有產權轉讓和上市公司國有股權管理事宜的,應當遵守國有資產管理的相關規定。

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應依照本規定經審批機關批准,向登記管理機關辦理變更登記或設立登記。

以增資擴股方式進行公司收購的,目標公司應按照公司法的規定,由股東會決議,三分之二通過。

二、公司的收購方式有哪些?

1、收購資產

收購資產指管理層收購目標公司大部分或全部的資產。實現對目標公司的所有權管理層收購和業務經營控制權。收購資產的操作方式適用於收購對象為上市公司、大集團分離出來的子公司或分支機構、公營部門或公司。如果收購的是上市公司或集團子公司、分支機構,則目標公司的管理團隊直接向目標公司發出收購要約,在雙方共同接受的價格和支付條件下一次性實現資產收購,如果收購的是公營部門或公司,則有兩種方式:

1、目標公司的管理團隊直接收購公營部門或公司的整體或全部資產,一次性完成私有化改選;

2、先將公營部門或公司分解為多個部分,原來對應職能部門的高級官員組成管理團隊分別實施收購,收購完成後,原公營部門或公司變成多個獨立經營的私營企業。

2、收購股票

收購股票是指管理層從目標公司的股東那裡直接購買控股權益或全部股票。如果目標公司有為數不多的股東或其本身就是一個子公司,購買目標公司股票的談判過程就比較簡單,直接與目標公司的大股東進行併購談判,商議買賣條件即可。

如果目標公司是個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收購程序就相當複雜。其操作方式為目標公司的管理團隊通過債務融資收購該目標公司所有的發行股票。通過二級市場出資購買目標公司股票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但因為受到有關證券法規信息披露原則的制約,如購進目標公司股份達到一定比例,或非軍事區以該比例後持股情況再有相當變化都需履行相應的報告及公告義務,在持有目標公司股份達到相當比例時,更要向目標公司股東發出公開收購要約,所有這些要求都易被人利用哄抬股價,而使併購成本激增。

3、綜合證券收購

綜合證券收購是指收購主體對目標提出收購要約時,其出價有現金、股票、公司債券、認股權證、可轉換債券等多種形式的組合。這是從管理層在進行收購時的出資方式來分類的,綜合起來看,管理層若在收購目標公司時能夠採用綜合證券收購。即可以避免支付更多的現金,造成新組建公司的財務狀況惡化,又可以防止控股權的轉移。因此,綜合證券收購在各種收購方式中的比例近年來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三、收購企業時收購方需要哪些方面的風險?

第一、目標公司是否合法地與其原有勞動者籤訂和有效的勞動合同,是否足額以及按時給員工繳納了社會保險,是否按時支付了員工工資。考察這些情況,為的是保證購買公司以後不會導致先前員工提起勞動爭議方面的訴訟的問題出現;

第二、明確目標公司的股東之間不存在股權轉讓和盈餘分配方面的爭議,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籤訂的購買協議能夠保證切實的履行,因為併購協議的適當履行需要股權轉讓協議的合法有效進行支撐;

第三、確保目標公司與其債權人不存在債權債務糾紛,即使存在,也已經達成了妥善解決的方案和協議。因為收購方購買目標公司後,目標公司的原有的債權債務將由收購方來承繼。

第四、最後,需要考察目標公司以及其負責人是否有犯罪的情形,是否有刑事訴訟從某種意義上影響著收購方的收購意向。

四、公司收購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資本、資產方面的風險

(一)註冊資本問題

目前,隨著新公司法對註冊資本數額的降低,廣大投資人通過興辦公司來實現資產增值的熱情不斷高漲。但是,根據我們的辦案經驗,註冊資本在500萬以下的公司都有一些註冊資本問題。我們辦理了大量因出資瑕疵而低價轉讓股權的問題、虛假出資怎樣進行破產的問題等等。所以,在打算進行收購公司時,收購人應該首先在工商行政管理局查詢目標公司的基本信息,其中應該主要查詢公司的註冊資本的情況。在此,收購方需要分清實繳資本和註冊資本的關係,要弄清該目標公司是否有虛假出資的情形(查清出資是否辦理了相關轉移手續或者是否進行了有效交付);同時要特別關注公司是否有抽逃資本等情況出現。

(二)公司資產、負債以及所有者權益等問題

在決定購買公司時,要關注公司資產的構成結構、股權配置、資產擔保、不良資產等情況。

第一、在全部資產中,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的具體比例需要分清。在出資中,貨幣出資佔所有出資的比例如何需要明確,非貨幣資產是否辦理了所有權轉移手續等同樣需要弄清。只有在弄清目標公司的流動比率以後,才能很好的預測公司將來的運營能力。

第二、需要釐清目標公司的股權配置情況。首先要掌握各股東所持股權的比例,是否存在優先股等方面的情況;其次,要考察是否存在有關聯關係的股東。

第三、有擔保限制的資產會對公司的償債能力等有影響,所以要將有擔保的資產和沒有擔保的資產進行分別考察。

第四、要重點關注公司的不良資產,尤其是固定資產的可折舊度、無形資產的攤銷額以及將要報廢和不可回收的資產等情況需要尤其重點考察。

同時,公司的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也是收購公司時所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公司的負債中,要分清短期債務和長期債務,分清可以抵消和不可以抵消的債務。資產和債務的結構與比率,決定著公司的所有者權益。

2、財務會計制度方面的風險

實踐中,有許多公司都沒有專門的財會人員。只是在月末以及年終報帳的時候才從外面請兼職會計進行財會核算。有的公司乾脆就沒有規範和詳細的財會制度,完全由公司負責人自己處理財務事項。因為這些原因,很多公司都建立了對內帳簿和對外帳簿。

所以,收購方在收購目標公司時,需要對公司的財務會計制度進行詳細的考察,防止目標公司進行多列收益而故意抬高公司價值的情況出現,客觀合理地評定目標公司的價值。

必要時,收購方可以聘請專門財務顧問來評估目標公司的價值,但是,如果收購金額本身比較小,可以聘請懂財務會計的法律顧問單位,由其對收購中遇到的法律和財務問題進行綜合指導。

來源:法融匯俱樂部

相關焦點

  • 非上市公司重組併購的法律實務
    01 企業重組的一般模式 1股權併購 股權併購操作方式: 1、協議轉讓 2、要約收購 3、合併或分立
  • 北交所馬洪芬:助力上市公司併購重組
    近三年,中國A股市場上市公司併購重組規模較大,這裡既有上市公司處置資產、併購資產,也有上市公司控制權交易,這些都屬於一二級聯動操作。在過去幾年中,證券資本市場和產權資本市場沒有實現很好的聯動,產權資本市場的作用在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中的功能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 科創板首單重組併購來了,華興源創溢價4倍收購資產,釋放...
    歐立通作為智能手錶和無線耳機的上遊設備廠商,此次華興源創溢價近4倍收購,顯然是看上了其後續發展潛力。科創板市場上的第一單重大重組併購就此獲批,華興源創後續與歐立通的相互融合、協同發展仍有待觀察。在「科創板速度」的鼓勵之下,華興源創為其他上市公司再融資可算是開了一個好頭,將為科創板重組起到示範性作用。
  • 3大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案例解讀
    併購重組是上市公司開展資本化運作與現代化經營的重要方式。企業開展對外併購投資時,往往更關注對投資標的的選擇、投資價格的談判、交易結構的設計等,這些是併購過程中非常關鍵的環節,但有一個環節往往被擬開展併購的公司所忽略,即併購主體的選擇與設計。而實際上,選擇什麼併購主體開展併購對公司的併購規模、併購節奏、併購後的管理、及相配套的資本運作行動均有十分重大的影響。
  • 年內「重組退」公司達14家 專家建議發展專業併購基金
    年內「重組退」公司達14家 專家建議發展專業併購基金 本報記者 吳曉璐最近一周,退市新規成為資本市場熱詞。作為多元化退出渠道的一種,併購重組退市也是上市公司退市的一個重要渠道。「重組退市能夠化解存量上市公司風險,不斷提升上市公司質量,也有利於發揮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進行上下遊產業鏈整合和延伸,最終通過市場化出清,推動資本市場優勝劣汰。」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併購重組過程中既要講規則也要講風險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朱寶琛在12月11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第四屆新時代資本論壇之首席經濟學家分論壇上,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表示,併購重組是解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核心手段,上市公司如果要通過這一方式去擴大資本
  • 科創板首單併購重組項目過審
    至此,「科創板第一股」華興源創,拿到了科創板的又一個頭名——第一單通過審核的併購重組項目。根據方案,華興源創擬作價10.4億元收購蘇州歐立通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同時,華興源創擬通過詢價方式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值得一提的是,在科創板進行併購重組,適用於註冊制。
  • 【法律解讀】託管式併購 為何受上市公司青睞?
    受託經營運用得當,可以是上市公司進行併購重組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尤其是在股權直接轉讓條件尚不具備的情形下,受託經營更顯價值。 筆者將從實際案例出發,結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分析受託經營在上市公司併購重組中的重要作用,梳理監管部門的關注要點,探討受託經營的注意事項,以期為上市公司在併購重組中運用受託經營提供借鑑或參考。
  • 【華洋論稅】併購重組專題—併購法律(下)
    3.補充上市公司股份回購的規範要求。為防止上市公司濫用股份回購制度,引發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利益輸送行為,增加規定上市公司收購本公司股份應當依照證券法的規定履行信息披露義務,除國家另有規定外,上市公司收購本公司股份應當通過公開的集中交易方式進行。
  • 中企在馬來西亞併購的主要風險和規避措施
    海外併購雖然是企業獲得協同效應、追求資本增值的有效途徑,但同時也是一項操作複雜、風險極高的交易行為。根據國內外一些著名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表明,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只有不到20%能夠真正成功。深入分析海外國家投資環境、解讀投資併購相關規範,對於提高海外併購成功率、助推中國企業「走出去」實現跨越式發展具有重大而迫切的現實意義。
  • 科創板併購重組落地!哪些企業能重組併購後「曲線登場」科創板?
    哪些企業能重組併購後「曲線登場」科創板?明確45天審核期限,支付方式是亮點。  科創企業夠不到科創板的門檻?通過重組併購「曲線登場」或許是條新捷徑。  上交所介紹稱,併購重組是科創公司持續提升質量、增強研發實力、保持商業競爭力的重要方式。《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科創板要建立高效的併購重組機制;科創公司併購重組由上交所審核,涉及發行股票的,實行註冊制。
  • 美股上市專題|SPAC併購上市的流程及優勢
    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即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是一種以上市併購目標公司為目的、但其自身並無實際業務的現金殼公司。1、相比借殼上市而言,目標公司面臨的風險更小。由於SPAC公司是一個乾淨的現金殼而無任何實際業務,SPAC併購上市不需要擔心殼公司存在著訴訟、債務以及經營等方面的問題。2、而與傳統IPO或轉板相比,SPAC上市流程更有效率,成功率也更高。
  • 夏緯文:併購重組,沒有最優只有共贏!
    最近我遇到了一件麻煩事,作為併購重組中間人,上市公司訓斥我,說我沒有站在上市公司的立場,促使其利益最大化;同時標的企業覺得上市公司的條件太苛刻,埋怨我沒有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幫他們說話,不地道!在併購重組中,根本就沒有利益最大化的方案!任何一方的利益最大化都是對另一方的傷害。我重申:在併購重組中,沒有最優,只有共贏。併購重組在交易方案設計中,我一直堅持一個原則:滿足各方的核心利益的情況下,促成合作,達到共贏。
  • 乾貨:科創公司如何通過併購快速成長
    下面晶鼎智慧財產權小編帶你去了解01何為併購重組?併購重組是兩個以上公司合併、組建新公司或相互參股。它往往同廣義的兼併和收購是同一意義,它泛指在市場機製作用下,企業為了獲得其他企業的控制權而進行的產權交易活動。併購在國際上通常被稱為「M&A」,即英文Merger & Acquisition。
  • 涉資1817億元年內665起併購重組計劃 助力上市公司轉型升級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孟珂近年來,在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實現公司內生和外延式協同發展的過程中,併購重組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變化都導致併購重組市場於去年年底開始見底企穩,目前開始進入快速增長通道。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併購重組對公司質量的提升,一方面體現在經營良好的企業通過併購,進一步做大做強,延伸服務維度和服務半徑;另一方面體現在經營較差的企業通過重組,注入優質資產,實現業務轉型或業績的實質性好轉。
  • A股併購變奏:從跨界併購到產業鏈整合
    如今,A股已是全球第二大併購市場。隨著資本市場估值體系的重構,併購重組市場也在孕育新的嬗變——一個產業縱橫、強者恆強的新時代併購畫卷緩緩展開。開啟市場化併購熱潮若將2006年頒布《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和2008年頒布《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作為A股併購重組市場標誌性的開端,至今已有15年。
  • 企業流程重組案例分析
    另外,鼓勵企業在流程管理和分析時多使用流程圖工具,這也是業務流程重組( BPR)或業務流程再造(BPR)中的重要手段。流程圖能夠清晰地展示各個流程之間的相互關係,便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流程圖描述清楚了,就知道每一步活動到底該如何去優化。
  • 「併購王」重組告吹 網友反而嗨了:重大利好...
    來源:數據寶作者: 劉俊伶 素有「併購王」之稱的通化金馬昨日公告,終止3年前籌劃的重組收購事項。超高清視頻和5G高新視頻技術迭代實施方案落地,據賽迪智庫,超高清視頻產業至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33600億元。
  • 「併購王」重組告吹,網友反而嗨了:重大利好...
    素有「併購王」之稱的通化金馬昨日公告,終止3年前籌劃的重組收購事項。超高清視頻和5G高新視頻技術迭代實施方案落地,據賽迪智庫,超高清視頻產業至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33600億元。12月7日晚,通化金馬發布公告稱,此前公司籌劃的重大資產重組預案因新冠肺炎疫情對本次交易及標的公司經營產生較大影響,為集中精力發展主業,與交易各方友好協商後決定終止此次重組事項。
  • 剛拉6個漲停 重組卻突然告吹!ST亞星終止收購景芝酒業 白酒...
    受益重組消息,ST亞星已斬獲六連板   追溯此次重組信息,1月10日,ST亞星發布公告稱,2021年1月9日,ST亞星與景芝酒業籤署《合作意向協議》,雙方同意上市公司或其下屬子公司以現金收購的方式取得景芝酒業白酒業務的經營性資產。   早在1月8日,ST亞星在低開後即大幅拉升,最終以漲停收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