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風堂】勤廉史跡 | 汪楫 出使琉球卻厚贈
【清風堂】勤廉史跡 | 汪楫 出使琉球卻厚贈 2020-09-18 18: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日本是怎樣一步步把琉球吞併的?又為何曾打算與清朝分治琉球?
自明洪武五年(公元一三七二年),太祖朱元璋遣楊載出使琉球,琉王察度對明朝稱臣,開始向中國朝貢,歷受中國皇帝的冊封,稱為屬邦。琉球定期向中國朝貢,進獻方物,中國朝廷賞賜以相應的物品,類似換貨貿易,中國對琉球並未進行過政治統治。琉球在地理上距離日本較近,自然也有歷史關係。日本古史謂,「推古天皇二十四年(公元六一六年),有掖玖人三名歸化。
-
中國歷史:西域使臣
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帖木兒還曾有致明太祖朱元璋的書信。但是第二年兩國關係卻發生突變,朱元璋派去的使臣傅安等人被羈留,此後便漸無消息。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朱元璋再派陳德文等人去了解傅安出使的情況,結果也被拘羈。第二年朱元璋便病逝,不久朱棣起兵奪位,明朝內部爭戰四年,也就不曾顧及帖木兒和派出的使臣們了。
-
龍巖航海先驅王景弘,曾五次隨鄭和下西洋,後獨自率船隊出使諸國
在明朝永樂三年至宣德十年(14051435)間,王景弘曾先後六次奉命率領巨型船隊出使西洋,其中前五次與鄭和同行,後一次鄭和已逝世,由王景弘獨自率領船隊出使南洋諸國。王景弘在率領船隊出使西洋期間,曾多次途經臺灣,在赤嵌等地登陸汲水,還到過高雄、臺南等地為「土番」醫治痼疾。
-
蘇轍奉命出使遼國認為受屈辱,遠在杭州的蘇軾聽聞,寫詩勸慰弟弟
弟弟蘇轍遷翰林學士兼吏部尚書,八月份蘇轍奉命出使遼國,慶賀遼主生辰,在蘇轍的心目中認為遼國屬於卑事小國,出任使用臣受到了屈辱,寫詩給哥哥蘇軾抱怨不願意前往。蘇軾在讀了弟弟蘇轍的詩後,連夜寫下《送子由使契丹》一詩勸慰弟弟,認為做任何的事情都沒有大小之分,還是要把事情做好。
-
唐使臣出訪的國家有哪些?唐朝使臣出訪,對當時的社會有何貢獻?
幾乎每年,各藩國使臣帶著豐厚的土產物資前來朝貢進獻,以示兩國交好。而唐朝作為一方大國,亦會派遣使臣出訪周邊國家。究竟唐朝的外交制度是如何規範出訪使臣?唐朝使臣出訪的國家又有哪些?唐朝使臣出訪,對當時的社會有何貢獻呢?
-
萬國津梁:看明代朝貢貿易是如何助力琉球開啟大航海時代的
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洪武御製全書》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明朝派遣使臣攜帶詔書前往琉球國,當時琉球國分為中山、山南和山北三個小國家,明朝使者到達的是中山國。同年,中山王派遣其弟跟隨使臣入明。從這時開始,明朝與琉球王國建立起正式的外交關係。
-
古琉球王國的貨幣賞析
此後,不斷有華人遷徙進入琉球地區,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思想文化逐漸在琉球傳播,對古代琉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琉球古代錢幣同樣與中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一脈相承,深受中國古代貨幣文化的影響。現今的琉球群島琉球群島位於東中國海上,包括大隅諸島、吐噶喇列島、奄美諸島、衝繩諸島和先島諸島,共有大小島嶼60多個。
-
琉球王國對古代中國古典文化的受容
典章制度影響列島全貌 明代時,琉球接受中國曆法,奉明朝為正朔,正統元年(1436)再度獲賜《大統歷》。 傳統教育上,早期琉球「無君臣上下之節、拜伏之禮,父子同床而寢」。信仰御嶽崇拜(泛靈、山川河流森林草木),其後儒教傳入,受影響很大,一度成為國教。孔廟祭祀傳承有序。琉球被薩摩藩控制後其影響式微(限久米三十六姓後裔)。不過當時,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辦學授業培養人才思想已成為琉球的制度性選擇。
-
學術研究 | 使臣授職:明代西北絲綢之路上的羈縻政策
明代西域,指的是嘉峪關以西西域諸國,《明會典》稱「嘉峪關外,並稱西域」。對此西域,以哈密為界,可分東西兩部分,一是哈密以東、嘉峪關以西,二是哈密以西部分。如以關係的親疏和對明朝的重要性而言,明朝實際上對這兩個區域的西域使臣在待遇上有所區別。明朝以哈密領西域朝貢,以「關西七衛」作西陲屏蔽。
-
明代楊掄與《真傳正宗琴譜》
我們知道,按明清制度,冊封琉球是國家級隆重外交大典,政府要在「六科給事中」和「行人司」中選定正、副兩位冊封大使。後由他們在沿海地區監造出使「封舟」,並配備各種航海人員、文化隨從、軍衛儀仗、禮品器物和生活物資等。崇禎帝即位,琉球又兩次前來賀喜和請封。
-
【中亞歷史】明代撒馬兒罕來華使臣及朝貢貿易家族述略
特別是在洪武至永樂時期(56年)和成化至正德年間(56年),《明實錄》記載撒馬兒罕向明朝派遣使臣朝貢分別達27次和29次之多,成就了撒馬兒罕與明朝交往中的兩個高潮。學術界對於明朝與中亞帖木兒王朝關係的研究,已經有許多成果,[2]但是僅就撒馬兒罕地區與明朝的往來,特別是撒馬兒罕來華著名使臣和朝貢貿易家族的研究尚有餘地。研究明代撒馬兒罕來華使臣和朝貢貿易家族,脫離不開當時的歷史背景。
-
朱元璋的愛將奉命出使,卻獨自建立一小國,現為亞洲最富裕國家
其中,明太祖朱元璋的愛將就曾奉命出使南洋,後來還獨自建立一小國,現如今已成為亞洲最富裕國家之一!這個傳奇的人物,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愛將黃元壽。在元末明初時期,黃元壽因雲南戰事諸多被任命為鶴慶守備。後來由於騰衝地理位置重要,朱元璋便派黃元壽重兵駐守,並建造了石頭城,稱之為"極邊第一城"。當時黃元壽在戰場英勇善戰,屢建奇功,遂升為雲南永昌騰衝衛總兵。
-
日本為什麼打琉球?
許多專家撰文或發表評論,認為琉球與釣魚島一樣,是中國領土的一個組成部分,主張收復琉球,行使主權,但遭到日本的強烈反對.琉球到底是誰的,是中國的、日本的或者是美國的?為什麼美國還在琉球設立了那麼多軍事基地且70多年賴著不走?今天我們講一講日本是如何從海上方向打琉球的。琉球群島共有36個島嶼,北部奄美諸島,中部衝繩諸島、南部先島諸島。
-
日本吞併琉球王國始末
1372年,明政府派楊載出使琉球三國,分別冊封了三國國王,三國也明確表示向明稱臣納貢,從而正式成為明朝的藩屬國,被納入以明朝為中心的朝貢體系。1429年,中山國消滅北山、南山王國,完成對琉球的統一,中山國國王被明政府冊封為琉球國王。
-
明朝前期有多猛?鄭和奉命出使日本,對方立馬奉上幾十個倭寇人頭
為什麼海禁政策主要存在於明朝初期和中期呢?了解海禁政策設置的初衷有助於我們解答這個問題。明太祖朱元璋在明朝初年設立海禁政策的目的就是希望它能對海防的鞏固起到很好的效果。到了明朝中期時東南沿岸倭寇橫行,此時施行的海禁政策則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不得已而為之。倭寇即古時來自日本的流寇,中國歷史上的各個朝代都遭受倭寇進犯過。
-
這個莆田人曾受命冊封琉球國王,媽祖途中兩次顯靈護航!
編輯:聞道 圖:琉球風光「他受命出使琉球,冊封琉球國王,備受琉球國人尊崇。琉球國屢屢厚贈金銀珍寶,也被一一謝絕,琉球官民深受感動,特地為他建立了「卻金亭」,以表褒揚、紀念之情。船隊返航時,在媽祖的庇佑下,安然化解了海上巨大風險。
-
琉球定期派學生赴明朝學習,不僅是為了學習和財富,是為了安定
一、明朝對琉球有懷柔之意,而琉球本身文化落後。1、明朝對於琉球非常寬容,才讓琉球留學最終形成了一種制度。早在唐宋時期,亞洲部分與中國交往密切的國家,就已經形成定期派遣學生來華留學的慣例了。到了明代,琉球是向中國派遣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國家。洪武二十五年琉球向中國派出首批留學生,在歷史上有記載:「中山貢使以其王從子及寨官子偕來,請肄業國學,從之。
-
古代琉球和中國什麼關係,到底是不是中國的領土!
琉球群島蜿蜒1000公裡,總面積3600平方公裡,就像一串珍珠撒在西太平洋上。不過別看琉球的面積不算大,但戰略位置非常重要,而且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很多國人甚至把琉球視為中國的故土。那麼琉球和中國什麼關係,到底是不是中國的故土?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
-
琉球亡國後,末代國王移居東京改說日語,衝繩處處有中國痕跡
1591年,豐臣秀吉藉口出兵朝鮮,派薩摩島津義久寫信給當時的琉球國王尚寧,讓他出兵助戰攻打朝鮮,承擔糧草供給,還威脅到"若不奉命,則先滅汝國"。 迫於玉石俱焚的威脅琉球國王一面假意應許,一方面向明朝皇帝通風報信。此時的日本早已將朝鮮和琉球等番邦小國視為囊中之物,想要吞併兩國,與明朝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