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閩南廈門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嗎?鄭成功和廈門什麼關係?

2020-12-16 西元前221年

有人說福州是福建的福州,而廈門是全國人的廈門。在改革開放的春風沐浴之下,廈門的存在感的確一度超過了省會福州,外地人來福建玩首選一般都是廈門。但事實上廈門的歷史遠沒有福州悠久,廈門島也是近幾百年才發展起來的,是一座近代移民城市。

廈門城建史:廈門原本指的只是廈門島,在唐代以前這裡就是一座無名荒島。宋朝時,這座島終於有了名字:新城;後因氣候怡人,稻禾多穗,又名嘉禾嶼。 明洪武年間,為抵禦倭寇海盜,建廈門城,廈門城建史由此正式開始。鴉片戰爭後,廈門成為五口通商之一,城市建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境內鼓浪嶼更是成為「萬國租借」。(與山東的青島感覺好像)

名字的由來:因嘉禾嶼地處九龍江入海口「海門島」的下方,是漳、泉兩地門戶,民間按地理方位稱此為「下門」,後來雅化成廈門。遠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故又稱「鷺島」。

現在的廈門市包括廈門島(思明區和湖裡區),以及大陸上的同安、集美、海滄、翔安四個區,常住總人口430萬左右,其中島內人口佔將近一半,人口密度達到了15000多人每平方公裡,這個人口密度已經快要趕上狹小的澳門了。接下來我們就分為島外和島內兩個板塊來了解一下現在的廈門人基本都是來自哪裡的?

(一)島外:(同安和三都)

島外地區雖然現在有四個區,但在歷史上其實就分為同安和海滄(三都)兩個地區,像集美和翔安都以前都是屬於同安,甚至廈門島最早也歸屬同安縣。

1、銀城同安,開疆2000餘載,同安歷史的第一縷文化曙光始於西漢時期,漢武帝左翊將軍許濙奉令赴閩討越,駐「同安營城」,是為中原入閩第一人。平叛後許濙奉旨「永鎮斯土」,任駐閩都督,推廣中原先進耕作技術。

北方漢人在歷史共有三次大規模移民進入同安地區,始於晉朝永嘉之亂後,第一批漢人開始從河南固始一帶遷入。第二批始於唐末黃巢起義後,河南光州地區義軍在王緒、王潮等率領下進入漳浦、泉州一帶。王潮之弟王審知(開閩聖王/八閩人祖),拜劍同安北辰山,獲封「閩王」。另外像世界時鐘的鼻祖——同安人蘇頌,他的先祖蘇益也是在這一時期隨王審知一起移民到同安的。第三批就是在北宋末年靖康之恥南下的漢人以及忽必烈攻破臨安後從浙江南下的南宋軍隊殘部。

2、廈門地區歷史上主要是歸屬泉州府,今日廈門各區中唯一擁有「漳州血脈」的地方就是島外的海滄區。海滄也是廈門人口最少、島外地盤最小的區,主要分布在海滄、嵩嶼和新陽三個街道。這三個地方都有一個共同的屬性:60年前,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那便是漳州海澄縣,當時三地分屬於海澄縣海滄和新垵兩鄉,清以前統稱為「海澄縣三都」。

海滄的官宅就是南宋末年,宋端宗趙昰一行經海滄南下,在此地建有行宮,民間稱之為官宅。抗疫英雄鍾南山的祖籍據說就是在海滄鐘山這裡,其母親出生於鼓浪嶼上首富廖家。

同安人和海滄(三都)人都隸屬閩南人,其先祖的來源也是一致的,統一講閩南語。閩南語發源於黃河、洛水流域,原稱「河洛語」,曾是中國商朝、唐朝和北宋時期的官方語言。

(二)島內(包含鼓浪嶼)

廈門島是福建第四大島(前三大分別為平潭、東山、南日),廈門島現在分為思明和湖裡兩個區,鼓浪嶼屬於思明區。

廈門島的第一批移民始於唐朝,開元至天寶年間,大陸陳、薛兩大姓氏漢人先後渡海入島。陳氏族人住南邊,薛氏住北邊,現在陳氏也是廈門第一大姓。明朝洪武年間永寧衛的中左千戶所設於廈門島內,帶來第一批軍事移民。

廈門港最早是在明代漳州月港「隆慶開海」的帶動下開始發展起來的,到明末清初時期,鄭成功率軍據廈門、金門,驅逐荷蘭,收復臺灣。當時他將廈門命名為思明州,思念明朝的意思。 思明二字,沿用至今。

鄭成功是廈門島內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當年他屯兵在篔簹港到水仙宮(廈門島西南片區)一帶,發展了為軍工服務的坊肆、商鋪及海洋貿易,也使廈門島這座港城成為閩南海上貿易中心。至今島內還有很多人的祖先是當時鄭成功的士兵。

1843年,廈門正式開埠通商。首先是在鼓浪嶼成為萬國租借,大批外國傳教士、商人進入,隨著開埠後島上經濟的發展,大批福建地區,主要是閩南地區的百姓和南洋閩南籍的華僑開始移民到廈門島上。像鼓浪嶼上的楊家園、廖家花園(林語堂故居)等都是祖籍在漳州的商人建的,現在鼓浪嶼上的本地人很多都是之前歸國的華僑後人。

一百多年來,西方傳教士商人和海外華人華僑的到來,給小島小城乃至於中國帶來外面的文化和先進的技術思想理念,通過在島上創辦現代教育,為國人學習現代知識了解現代文明也打開一扇窗戶。

(三)少數民族

廈門島內最主要是少數民族是畲族,人口近萬人,其先祖也是在600多年前就移民到廈門島上生活的,現在主要居住在鍾宅畲族社區。

廈門在福建省地級市中面積最小,但人均GDP最高。隨著廈門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進入廈門,平均每年淨增長在10萬以上。省內移民為主,像來自泉州的南安、安溪以及漳州的龍海還有福州地區的比較多,佔比在一半以上。現在土生土長的老廈門差不多只有幾十萬人了。

中國人的海上花園,愛廈門,愛鼓浪嶼!

相關焦點

  • 廈門零食承包你童年記憶!古早味閩南特色零嘴,是你的心頭好嗎?
    今天盤點一下福建、閩南、廈門的特色零食!如果你說不夠特色,那你說得對!榜單不分先後,上榜各憑特色!「鷺芳」在哪裡?沒有「鷺芳」說不過去了吧!鹿崽連忙去做了功課,發現真的因為「鷺芳」太常見,導致鹿崽居然忽視了「鷺芳」!「鷺芳」是廈門本土推出的第一批飲料品牌之一,是老牌子老大哥老元老!
  • 廈門老院子景區的《閩南傳奇》秀,究竟有多震撼?
    朋友送我兩張廈門老院子景區的門票,說裡面有個演藝叫《閩南傳奇》秀,講述我們閩南文化的,還向我保證看了之後一定會覺得值,上周末剛好就時間就去看了看,這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的嚇一跳。《閩南傳奇》秀作為廈門老院子景區的靈魂之作,是國際領先的超大型室內實景演藝秀。整場演藝共分六幕:天造鷺島、島城大戰、南洋歷險、漁村人家、龍的傳人、福佑華夏,以閩南文化為主線,融入當地特色,把民俗、民族風、民族音樂和人文歷史,用高科技的展示手法與國際最新的旅遊演藝劇目結合起來。
  • 你知道在廈門租房哪裡的便宜嗎?單間300多塊
    你知道在廈門租房哪裡的便宜嗎?單間300多塊,一房一廳500塊,帶wifi、空調、熱水器、衣櫃,有獨立的陽臺,配備齊全。舊貌換新顏,隨著城市不斷的更新發展,廈門越來越多的閩南古厝逐漸在消失了。剛到這裡,看樣子和廈門其它的村莊沒什麼區別,商鋪林立,很熱鬧。但是,沿著一條主街道往村裡面走,發現這裡有許多的老房子,紅磚白石牆體建築,硬山式屋頂和雙翹燕尾脊,是福建省傳統的閩南古厝。
  • 「兩把刀」鎮臺灣,一首歌望臺灣,那就是廈門
    於是廈門那些可以讓人引以為和別的城市不一樣的東西,比如民國老建築,比如老街巷,比如慢條斯理的悠閒,似乎成為被都市化裹挾其中的累贅,那種你無法從嘴裡說出的違和感會讓你感到彆扭。你又不能埋怨它什麼,都市化帶給廈門的是活力和機會,在這座城市生活和奮鬥的人們都分到了一杯羹,包括你。
  • 廈門人私藏的後花園,鄭成功曾在此囤兵,一起來看看是哪裡吧
    廈門鴻山公園,也是最有歷史感的一個公園,其存在歷史甚至比中山公園還長。明末清初,這裡是鄭成功屯兵的山寨,叫嘉與寨,遺址尚存。後人還在半山巨石上分別刻「延平郡王園」五個摩崖大字。現闢為公園,四周遍種花木,石磴小路環繞峨巖峭壁和林陰之中。廈門鴻山公園。
  • 鄭成功--中國廈門
    永曆五年至六年在福建沿海多次與清軍作戰,相繼取得小盈嶺、海澄(今龍海)、江東橋等地的作戰勝利,殲滅駐閩清軍主力一部,威震閩南。拒絕清廷招降,不為清廷以殺父滅族相威脅所動。其後,被永曆帝相繼進封為漳國公、延平王。改廈門為思明州,設六科理事,分所部為陸師72鎮、水師20鎮。乘清廷勸降之機,加緊整軍備戰。在金門後埔大練精兵,頒行營盤法,建廈門澳仔演武亭。
  • 廈門的閩南文化很豐富,雖然沒這麼美,但很多人喜歡!
    導讀:廈門的閩南文化很豐富,雖然沒這麼美,但很多人喜歡!廈門在沒有去之前,一直都聽別人說這是座漂亮、整潔的海濱城市,大熊一直都很納悶,為何廈門會那麼出名,甚至對於廈門也有很高的希許,但是來到廈門後,才發現廈門和我接觸到的東西是存在很大差異的,首先廈門的老城區,看起來有些破敗,而且也很難談得上整潔,知道後來大熊坐車經過廈門大橋後,隔著一定的距離都能夠看見集美學村,這裡的建築十分的恢弘和別致,只是遠遠地看上去就能夠讓人覺得很有氣質,然後不自覺的發出感嘆
  • 是你的廈門小賣鋪記憶嗎?@廈門的你!
    隨著廈門的天氣越來越熱冰奶茶一直就沒停過可有的時候奶茶太膩太甜太貴就會想喝些別的飲料今天盤點一下福建、閩南、廈門的特色飲料!如有雷同,都怪飲料!如果你說不夠特色,那你說得對!榜單不分先後,上榜各憑特色!01大世界橄欖汁大世界橄欖汁是福建產品。
  • 「閩南燒酒配」遇見「冰淇淋啤酒」,吃飽喝好,什麼都對味
    在一天收尾的時間裡,邀上三五好友,吃一頓充滿煙火氣的宵夜,為生活補充能量,治癒了身體和精神上的疲勞,確是人生一大快事!說到宵夜文化,在廈門就會想起「燒酒配」。「燒酒配」,其閩南語的直譯就是「下酒菜」,但往深了說,它其實是最具廈門本地特色的美食文化,通常指的是數位好友在正餐或正餐後續攤,喝酒、宵夜,談天說地,舒適放鬆,其樂融融。阿季酒食,是我和小夥伴時常光顧的主營閩南燒酒配的餐廳,在廈門已有四家門店,位於航空古地石廣場的這家新近開張。
  • 2018年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文物志願者的「航程」回顧……
    鄉音濃濃,閩南詩歌,李旭鳴一首廈門話詩《登鴻山》,伴隨著少年們暢遊鴻山,領略雨中鴻山,聆聽鴻山之聲。走過長長的鴻山隧道,爬上階梯層層的鴻山公園,沒有硝煙,沒有戰爭,如今的生活美好又充滿希望。希望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們通過學習,銘記「鄭成功文化」。鄭成功39年生命旅程中,在思明生活了14年,形成了「鄭成功文化」,為思明留下了眾多珍貴的歷史遺蹟。
  • 去了趟廈門老院子景區,才知道《閩南傳奇》秀真的不一樣!
    在廈門待了好幾年,竟然還有一個名聲大噪的景區沒去過,簡直不能忍!走,今天就要去看看這個老院子景區到底有什麼了不起的。聽說他們的招牌節目《閩南傳奇》秀大有來頭,世界首創室內環形實景舞臺,360度旋轉行走式巨輪觀眾席,270度超大觀看視角,整個舞臺設備投資竟然是拉斯維加斯秀的5倍!真有這麼牛逼?先看看再說.
  • 廈門延平郡王祠(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
    來到廈門,自然要去鼓浪嶼鄭成功紀念館看看,五六年前來過一次鼓浪嶼,記得本地人船票8元,外地遊客35元,賣票窗口的工作人員告知說船票九十幾元,包括哪些景點等等,我說我只買張船票,不去其他景點,不需要買套票,就35元一張過渡的船票,結果被告知不可以。不知道是船票漲價了,還是不歡迎光買船票不去景點的遊客,既然這樣就決定不去了。
  • 知道閩南的你,了解安海嗎丨故鄉
    在閩南,流傳著許多俗諺和歌謠。如春分的「趁早備耕忙,豐收有希望。驚蟄豆,齊出透。驚蟄前後,種瓜點豆。春分晝夜對半分」,如立夏的「立夏小滿,雨水相趕。早四月底,晚五月節」,說的都是和節氣相關的農時。而每一個節氣,都是鄰裡巧婦之間「明爭暗鬥」的演兵場。
  • 王忠孝與鄭成功家族的姻親關係考
    歷史上不少史籍和地方志如《清史稿》《福建通志》《泉州府志》《臺灣府志》《惠安縣誌》等,均有記載王忠孝與鄭成功的關係。其實,王忠孝與鄭成功不僅僅是共同的抗清復明的同志關係,也非僅僅是幕僚、高級參議和依附關係,而是與鄭成功家族有著密切的姻親關係,各種史志、各史志專家對比並未予以考究,故未為世人所知。
  • 愛拼的閩南人,後臺比誰都硬核
    不是我普通話不好,是你名字太難念。 他們迷信得要命,上至喪葬嫁娶,下至吃喝拉撒都得讓神明拿主意...... 由這麼多傳說拼湊起來的閩南人,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坐動車經過福建,當列車不斷在隧道穿行的時候,你就會體會到什麼是八山一水一分田。
  • 鄭成功後人公布重磅史料,解順治失蹤之謎?在廈門被大炮轟成肉渣
    到了2004年,現居安海的石井鄭氏族人鄭夢彪在其族兄處發現這一彌足珍貴的抄本複印件,並將之向有關部門和學術研究機構匯報。經過學者們的仔細閱讀,竟從中發現了順治皇帝的足跡。與此同時,還提出順治皇帝一個新的死因,那就是在廈門,順治皇帝竟被鄭成功的紅衣大炮轟成渣。
  • 民族英雄鄭成功和他手下的無敵艦隊
    要說起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大家最耳熟能詳的肯定是鄭成功了,今天小編就來講講鄭成功和他手下鄭家軍的英雄事跡。鄭成功父親鄭芝龍為東南沿海臺灣及日本第一大海盜,先後歸附明清兩朝為官,擁有一支強大的私人海軍。鄭成功早年求學於江南大儒錢謙益門下,深受儒家思想所薰陶,擁有一腔報國熱情,時逢南宋國力日衰,清軍大舉進犯,眼見著國破家亡,而他父親決意降清,被慘遭殺害,他不願屈服,率領父親舊部,據閩南一帶以抗清,建立了一支強大的鄭家軍,憑著這支無敵艦隊,他一鼓作氣,打敗了強大的荷蘭艦隊,一舉收復臺灣,被臺灣人民歌頌為「開臺聖王」。
  • 6元一個,這家30年的油蔥粿店卻毅然承包了廈門人從平日到春節的甜蜜
    這裡又像一個記憶糕點鋪,買走一個油蔥粿,或是買個麻餈邊走邊吃,還有那些熟悉卻已經不再多見的古早小零嘴,炸棗、豬腰餅、寸棗……這些閩南人聽了就能會心一笑,路過,準是忍不住想捎些什麼。或許是來買油蔥粿的人多了,也越來越懂廈門人的胃口了吧;也或許是東西的確實實在在,來金寶,老早就不止買油蔥粿這件事。家中的茶配、拜拜的供品,解饞的零嘴,小店門口的堆頭,也堆滿了廈門人生活裡的甜蜜。
  • 推薦一個學閩南話的好地方,不花錢不費事,不看後悔!
    你是不是也和小編一樣,不是廈門人,卻很想學習這座城市的語言?讓自己更好地融入它,和朋友們聊天時,也不會雲裡霧裡的。今日,廈門日報社「百家村之聲」網絡電臺、視頻臺的「閩南好客情」欄目又要推出新內容啦:學講閩南話、廈門好所在、正港廈門人、閩南鄉音……這些和閩南文化有關的好玩好聽的,今天起打開手機就能聽到,聽地道的閩南鄉音,講述最動聽的廈門。
  • 中秋博餅跟鄭成功有關?不同說法來了:其實鄭爺爺真沒空發明
    博餅咱們年年博但今天日報君要說的這些冷知識你可能真的從未聽說過哦~博餅起源於鄭成功的說法最早於1986年提出,認為1659年或1661年,鄭成功屯兵廈門,部將洪旭巧制中秋會餅讓將士搏餅中秋夜,鄭軍的戰船行駛在江蘇、浙江海面……」當時留廈的洪旭怎樣跟鄭成功請示博餅?失利的鄭成功,還有心情過節?何況戰船都在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