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崙關:銘記歷史 紅色記憶開始的地方!

2021-02-13 賓陽融媒體
點擊 賓陽網絡電視關注我們

☀立足賓陽,及時發布,真實可信!每天為您奉送最新鮮的賓陽優質新聞內容,關注我們妥妥沒錯!(服務電話:0771-8289078  賓視網:www.bytv.cc)

  南寧市東北方59公裡處,崑崙山巍峨峻險,谷深坡陡,地勢險要,是南寧東北面的自然屏障,有「南方天險」之稱。崑崙山東側是邕柳(南寧--柳州)、邕梧(南寧--梧州)公路必經的隘口,這裡有一座要塞叫「崑崙關」。

  史書記載,崑崙要塞唐元和十四年(819年)裴行立始壘石為關,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建關城,歷代均有加固、重修,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崑崙關是南寧市的門戶和屏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關門上刻有「崑崙關」三個大字,有「南方天險」之稱。為歷代軍事家所重視,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曾發生過9次戰役,其中,最著名是宋狄青與儂智高之戰和1939年十分慘烈的是抗日戰爭「崑崙關之戰」。

  崑崙關所在的崑崙山被稱為「崑崙臺地」,海拔僅有300多米,為大明山餘脈,周圍群山環拱,層巒疊嶂,蒼峰似海,綿亙相偎,中通隘道,北高南低。崑崙關正覆壓在迂迴曲折的山道之中腰,好比食道之咽喉,扼守南北往來之要塞,民國十五年(1926年)開闢南柳公路經山下繞關而出,順坡直下,崑崙關成為桂越國際交通線上控制著賓邕公路的重要關隘,素有「雄關獨峙鎮南天」之譽。

崑崙關的來歷

  崑崙關始建於何時,說法不一。一說是「相傳秦代尉屠睢徵服嶺南後所建」。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西甌越人終於被秦兵擊敗,秦統一了嶺南,在廣西、廣東設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修建了賓陽崑崙關,另一說是東漢時馬援所建,據《廣西一覽》:「崑崙關,在邕賓路旁,距南寧約百餘裡。上有臺。傳為馬援所造。」

1、唐代建成關塞雛形

  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西原州黃峒壯族首領黃少卿起兵反唐,攻陷邕管十八州,佔領賓陽賓州、巒州等地。元和十四年,桂管經略史裴行立奉命進剿黃少卿等部,在「邕管界首賓陽賓州」視察地形地勢時,看到此處險惡形勢,於是便在此地「繕兵補卒,增壘閉途」,建成既可守又可攻的互為犄角的軍事防線,不但堵截黃部由賓州經此地進攻邕管,而且還從此進軍賓州。這是唐代在賓陽崑崙關附近地段壘石為關的開始,只是還未命關之名稱而已。

2、崑崙關名稱開始出現

  宋景佑二年(1035),邕州仍為廣南西道、邕管的首府。為保衛廣南西道重鎮邕州的安全和加速軍情傳遞,宋皇朝在邕州東北通往汴京的宣化縣境內的陸路上,設置賓陽崑崙關、長山驛、大央嶺驛、金城驛、歸仁驛等驛站關隘。這是開始出現賓陽崑崙關名稱的時期,也就是賓陽崑崙關的鼎建時期。

3、崑崙關聞名於世

  宋仁宗皇佑四年(1052),廣源州儂智高攻廣州不下折回廣西,十月路經賓州取道崑崙關返邕州,對崑崙關毫不介意。十二月初一,在金城驛打敗宋將陳曙。後來儂智高偵悉宋仁宗派狄青率大軍南下,於是搶先派兵佔據崑崙關,加緊修建為堅固的關塞,憑藉險關來抗拒宋軍。

4、王守仁重修古關建樓

  明嘉靖七年(1528),「八寨」壯族人民舉義,明嘉靖帝派新建伯王守仁率兵前來鎮壓,王屯兵於崑崙關,重修關城,新建關樓,遣兵經賓州、上林進軍「八寨」。

5、明桂王重建崑崙關

  明永曆二年(1648,清順治五年),明桂王(永曆帝)朱由榔在桂林被明將郝永忠率兵入城劫驅,南下南寧,駐蹕南寧府衙設行在,命副總兵朱桓、趙康轔屯兵崑崙關,重建關城,以防南下的清軍,保衛其南寧行在的安全。

6、宣化縣重修關城、重建關樓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宣化縣知縣柳際清,巡視崑崙關,以關城年久殘破,乃撥款重修關城,並重建關樓三楹(二柱三道桁條木),又在關南口數丈處,跨驛道建亭一座。關樓上,奉祀狄青、餘靖、孫沔三位徵南主將神像。清光緒年間,九塘百姓改奉關帝、關帝太子、周倉三神像。

崑崙關戰事史

  桂南天險的古戰場崑崙關,古往今來不僅是交通要道,而且是兵家必爭的戰場和要塞,在歷史上有重大影響。

1、宋狄青上元間道絕崑崙

  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廣源州儂智高起兵反宋,欲得邕桂七州節度使,不果。四年(1052)佔邕州,自稱仁惠皇帝,建「大南國」,旋掠巒、橫、貴、潯等九州,圍廣州城,汴京震動。宋朝統治者十分恐慌,幾次派兵徵討,因崑崙關被儂智高部署佔領,已修建為堅固堡壘,而且附近山頭,均駐有守兵,居高臨下,宋軍多次衝鋒,均損兵折將,大敗而歸。就在舉國騷動,滿朝文武惶然無措之際,僅作了不到3個月樞密副使的狄青,自告奮勇,上表請行。宋仁宗十分高興,任命他為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經制廣南盜賊事,並親自在垂拱殿為狄青設宴餞行。

  當時,宋軍連吃敗陣,軍心動搖。狄青受命之後,鑑於歷朝借外兵平叛後患無窮的教訓,首先向皇帝建議停止借交趾兵馬助戰的行動。他大刀闊斧整肅軍紀,處死了陳曙等不聽號分之人,使軍威大振,接著命令部隊按兵不動,從各地調撥、屯集了大批的糧草,依智高的軍隊看到後,以為宋軍不會進攻,放鬆了警惕。皇佑五年(1053)元宵節,善於用兵的狄青宣布全軍休息十天,以慶祝佳節,犒賞三軍,安排各營大事張羅,飲宴三天。

  正月十六日晚,部分校尉還在飲宴,狄青卻突然悄悄傳令整頓隊伍,一面派出小部隊佯攻崑崙關,一面親自率領先鋒部隊,用時一晝夜,從賓州繞道潛行崑崙關東約十華裡的佛子坳,經長山驛,在關山堡消滅一守軍後,大軍直抵歸仁鋪,與儂智高親率從邕州傾巢而出的步卒展開激烈的戰鬥。狄青施用「間道絕關」的戰略,成功越過崑崙關,迫使邕州儂智高手足無措,歸仁鋪一役一敗塗地,這就是使狄青傳名於世的「上元三鼓奪崑崙」之舉。

  夜襲崑崙關是儂智高與北宋作戰的轉折點。自此以後,儂智高部形勢急轉直下,最後被全部殲滅。崑崙關成為這位農民起義領袖的滑鐵盧。

2、交趾李常傑潛兵佔崑崙

  宋熙寧九年(1076),交趾(今越南北部)王李乾德派李常傑入侵廣南,圍困邕州,屠城掠婦。敵將李常傑派兵從欽廉橫巒間道潛兵襲據崑崙關,截斷從桂州(今桂林)來援邕州已進駐大夾嶺驛的宋將張守節部。張聞交寇企圖佔崑崙關斷後路,急急回兵以期保關。不料交寇已先佔據,張部至崑崙關前,被伏兵首尾夾擊。此處兩邊高山,無路可逃,全軍覆沒,張守節死陣。

3、八塘團練固守崑崙關

  清鹹豐九年(1859),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從金陵(今南京)率部折回廣西,其驍將賴裕新經賓州圖取南寧,領軍二萬之眾欲渡捷徑崑崙關。不料被八塘團總歐陽光、韋懷玉率團練據關守險。賴部強攻數日夜,傷亡很重,不能取勝乃退兵,只得繞道武鳴高峰隘前往南寧。

4、桂軍勇奪崑崙關

 1925年2月,滇軍進攻廣西,佔領南寧,派兵扼守崑崙關。5月16日,桂軍李宗仁等部分兵進攻崑崙關。一支由馬嶺直接正面攻擊關的北面,另一支繞道包抄九塘圩,從南面進攻崑崙關。兩軍在崑崙關地段血戰一晝夜,滇軍經受不了首尾夾擊,不得不棄關,向南逃竄。桂軍咬尾不舍,追至八塘,又勇擊滇軍一晝夜。

5、滇軍枉守崑崙關

  1930年7月,滇軍再次圍困南寧城,又派兵據守崑崙關和高峰隘。10月,駐桂林、柳州的桂軍李宗仁、白崇禧部企圖馳救南寧被困的桂軍,但因崑崙關和高峰隘駐有滇軍重兵,無法通過。李、白桂軍轉而取道忻城縣至武鳴縣境,找識路徑之人當嚮導,選擇在兩處險隘之間的山林小徑,跨過高峰山脈,抵達邕郊。在內外夾攻的形勢下,滇軍終於10月13日撤離南寧。而扼守崑崙關、高峰隘的滇軍,枉然空守。

6、崑崙關大捷

  1939年12月18日,國民黨軍隊在廣西崑侖關殲滅日軍5000餘人的戰役,也稱桂南戰役。這是抗戰相持期間中國軍隊首次取得攻堅戰的勝利。

  1939年秋,日軍為封鎖中國後方,阻止中國取道越南運送物資,同時積極準備發動桂南戰役,以侵佔中國通往西南大後方的沿海交通線。

  11月15日,日軍集結10餘萬人,由北部灣開拔,向廣東北海(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大舉進犯。日軍第五師團及臺灣旅團主力在海、空軍掩護下,在欽州灣登陸。

  11月16日登陸日軍佔領防城,17日佔領欽州。

  11月24日,日軍第五師團第十二旅團在空軍掩護下,攻佔南寧。隨後,日軍北犯桂南要隘崑崙關。崑崙關在南寧東北50公裡處,山巒起伏,地勢險要。從南寧至柳州的公路從此通過,是由桂南進入桂中腹地必經之道,是南寧的重要門戶。

  從11月29日起,日本空軍出動五六十架飛機分批輪番轟炸中國守軍陣地。

  12月4日,日軍佔領崑崙關,即以一個旅團的精銳部隊扼守,並在該關以北的仙女山、老毛嶺、四四一、六五三、六OO、羅塘南等高地,以及立別嶺、枯桃嶺等地,修築據點式的堡壘工事,企圖固守。雙方處於對峙狀態。

  國民黨第五軍軍長杜聿明奉命率部擔任對邕(寧)賓(陽)路的正面攻擊,意在先行擊破崑崙關及八塘附近之敵。其作戰部署是:以鄭洞國榮譽第一師正面戰鬥;戴安瀾二○○師為總預備隊;邱清泉新編第二十二師迂迴敵後進出南寧以北,向六塘守敵攻擊,以截斷南寧、崑崙關交通聯絡,孤立崑崙關之敵。第五軍在戰車、炮火掩護,對崑崙關日軍發起攻擊。鄭洞國師與日軍展開白刃戰,首先佔領仙女山。當晚,各部乘勝夜襲,相繼佔領老毛嶺、萬福村、四四一等高地,最後攻佔崑崙關。

  19日午後,日軍在飛機掩護下,進行反撲,奪取崑崙關。雙方展開反覆爭奪。27日,是崑崙關爭奪戰最激烈的一天,中國空軍第三大隊出動6架飛機支援陸軍戰鬥。雙方傷亡甚重。杜聿明經過縝密的觀測,了解崑崙關周圍地形和敵陣地兵力火力,決定採取"要塞式攻擊法",逐步縮小包圍圈。其部署是:令第二○○師副師長彭壁生率部從公路左側越過崑崙關,形成包圍之勢;邱清泉師把戰車埋伏在公路兩旁的叢林地帶;鄭洞國師則加強右翼攻勢,進入崑崙關內敵軍縱深陣地,將敵指揮部及炮兵陣地摧毀,並乘勝攻擊,大敗敵軍。

  經過18天的激戰,至31日日軍被迫向九塘方面退卻。崑崙關戰役勝利結束。據日本戰後公布的材料說,此役日軍第十二旅團班長及軍官死亡達85%以上,士兵死亡4000餘人。旅團長中村正雄在崑崙關南5公裡的九塘被鄭洞國師第三團擊斃。中村正雄臨死前在日記本上寫道:「帝國皇軍第五師團第十二旅團,之所以在日俄戰爭中獲得了"鋼軍"的稱號,那是因為我的頑強戰勝了俄國人的頑強。但是,在崑崙關,我應該承認,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國更強的軍隊。崑崙關戰役是國民黨正面戰場自武漢失守以來取得的一次重大勝利。」

  5月18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授牌儀式在崑崙關戰役博物館舉行。據了解,自2006年以來,國家民委命名了四批共105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今年頒發的是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廣西共有3個,南寧市崑崙關戰役舊址是其中之一。

  據了解,南寧市崑崙關戰役博物館自建成以來,在宣傳民族政策,普及民族知識,弘揚中華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優良傳統,引導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歷史觀、民族觀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原標題:南寧崑崙關千年歷史鉤沉

新聞來源:今日頭條

新聞整合:賓陽網絡電視

今日責任編輯: 星晴醬汁

相關焦點

  • 紀念崑崙關大捷81周年作品展在南寧市圖書館開展
    銘記歷史 致敬英烈 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紀念崑崙關大捷,廣西美術家協會、廣西書畫藝術研究會、南寧崑崙關戰役遺址保護管理委員會、南寧市圖書館共同主辦了此次藝術作品展。 藝術家深入採風後創作 開幕式上,現場觀眾和嘉賓共同參與了歌唱《保衛黃河》的快閃活動,抒發了愛國熱情。
  • 銘記紅色歷史 傳承紅色基因 魯東大學紅色歌曲《紅色魯東》MV發布
    《紅色魯東》歌詞時代感強、深入淺出、易記易懂、朗朗上口、形象生動,鮮明彰顯了「紅色魯東」這一核心要素。歌曲旋律大氣磅礴、激動人心,傳統交響樂隊與時尚迷笛音樂有機圓融,非常適合大學師生傳唱。校黨委書記徐東升與歌曲《紅色魯東》詞作者曲波共同為歌曲《紅色魯東》專輯揭幕MV畫面時空交錯,展示了學校的紅色記憶和新時代蓬勃發展,50餘個場景展現了學校傳薪火、育棟梁的光輝歷程,精彩畫面配以及激昂的歌聲祝福九秩魯大再譜新篇,更鑄輝煌。
  • 79年前,在廣西崑侖關下,這些英烈用血淚祭「芳華」
    廣西南寧市區50公裡以外,險峻關隘矗立依舊。79年前,舉世聞名的崑崙關戰役爆發。清明節,祭祀先祖的日子,人們不會忘記長眠於此的抗日英烈。為奪回崑崙關,中國軍隊先後六次對崑崙關發起猛攻,以傷亡1萬多人的代價全殲日軍第21旅團,擊斃日軍少將中村正雄,取得崑崙關大捷。慘烈的戰鬥,記錄了中華民族英勇抗擊外來侵略者的歷史。
  • 平湖開展「銘記歷史 吾輩當自強」國家公祭日系列活動
    平湖開展「銘記歷史 吾輩當自強」國家公祭日系列活動 加入時間:2020/12/14 17:12:18 點擊:28抗日戰爭時期,獨山港鎮是平湖市對抗日軍最激烈的血與火浸染之地,衙前的磨子橋百人坑就是那段歷史的見證;獨山港鎮也是平湖市第一名黨員誕生的地方,是金平湖最早日出的地方
  • 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 — 記愛爾達紅色之旅
    2017年9月16日銘記歷史開創未來——記愛爾達紅色之旅        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北京愛爾達電子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餘人麟親自帶隊,組織全體員工參觀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的名為「銘記光輝歷史開創強軍偉業」的主題展覽,回顧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軍隊的光輝歷程,展望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光明前景。
  • 9月4日發團:橫縣苿莉花科普體驗+賓陽崑崙關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二日遊
    體驗生活,緬懷先烈,不能忘卻的紀念,請從你我做起!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具體活動細則如下:1、活動線路:橫縣苿莉花科普體驗+賓陽美食+崑崙關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二日遊。晚上朋友們可自費品嘗賓陽美食,如狗肉、蓮藕湯、酸粉等地道美食。(只含中餐,其他用餐自理)第二天(9月5日):早上7:30起床,自由早餐,8:30分集中,乘車前往八塘崑崙關景區,進行參觀遊覽,銘記歷史,緬懷英烈。崑崙關景點主要有:南牌坊、北牌坊、紀念塔、忠烈亭、古關樓、紀念館。
  • 重溫紅色記憶 感受信仰力量
    昨日,由平城區檔案局主辦,平城區檔案館承辦,大同市雕塑博物館、市美術家協會、西街街道黨工委等單位協辦的「重溫紅色記憶 感受信仰力量」主題教育系列展覽在市雕塑博物館開展。從即日起至12月9日,全市各單位幹部職工和市民可前往觀展。
  • 銘記歷史,是對英雄最好的致敬
    原標題:銘記歷史,是對英雄最好的致敬 4月4日,在銀川市興慶區景嶽小學操場上,500餘名銀川英才學校學生肅穆而立,深切緬懷77年前在此犧牲的崔景嶽、馬文良和孟長有3位革命烈士。 一周之內,景嶽小學已舉行近10場祭奠英烈活動。不同學校的師生紛紛來到這裡,在烈士紀念碑前默哀,參觀革命紀念館,向英雄致敬。
  • 崑崙關戰役是抗日戰爭勝利的經典戰例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著名崑崙關戰役,又稱血戰崑崙。      1939年11月15日,日本軍在北部灣龍門港登陸,攻佔欽州、防城後,以一個師團又一個旅團的兵力於11月24日沿邕欽公路北犯侵佔南寧,12月4日進佔崑崙關,桂南會戰打響。
  • 銘記歷史 傳承精神 小學師生接受紅色洗禮
    紅網時刻9月18日訊(通訊員 劉麗娟 江洪)「我們會銘記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好好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9月18日,衡陽市雁峰區天后街小學五年級學生周子皓在紅旗下許下誓言。開展紅色紀念活動。
  • 興賓區人民檢察院組織黨員到崑崙關戰役遺址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興賓區人民檢察院組織黨員到崑崙關戰役遺址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2020-12-16 23: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史今日12.18——崑崙關戰役
    第38集團軍中央軍第5軍奉命主攻崑崙關,12月18日凌晨戰鬥開始打響。12月30日第5軍第三次攻克崑崙關,殲滅第21旅團5000餘人,第21旅團班長以上的軍士官死亡達85%以上,擊斃敵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
  • 太湖籍一戰士參加崑崙關戰役的故事
    80年前,中國抗日軍隊在這裡用鮮血和生命寫下了「驅除日寇、保家衛國」的壯麗詩篇,80年後,當我們重溫這段刻骨銘心的歷史,仿佛硝煙並未散去,耳邊猶聞抗日英烈們的怒吼聲······1939年9月,日軍發動桂南戰役,目的是徹底切斷中國的最主要補給路線——法屬印度支那線,運進中國的補給物資的85%經過此線。日本認定,切斷這條路線將必然使中國喪失抵抗能力,從而可以立即結束在華戰爭。
  • ...銘記抗戰歷史 凝聚奮進力量 龍門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石墩圍血戰日軍留青史龍門縣龍江鎮石墩村有一座客家圍屋,舊稱石墩圍,是劉姓族人聚集的地方。在抗戰時期,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發生了震驚南粵的「石墩圍血戰」。1947年2月26日,為了銘記歷史,龍門當局在縣城東較場為石墩圍抗日英烈建立紀念碑,國民黨愛國將領張治中題詞「忠烈可風」。
  • 陽明小學:行走在紅色歷史的感召下(圖)
    一二九運動又稱為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這是中國人永遠難以磨滅的一段歷史。12月9日這一天陽明小學全體學生在輔導員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教師講座、學生漫談、隊員誦讀、資源共享、漫畫宣傳等一系列的紅色教育活動。少先隊員用手中的筆,紀念「129」青年運動,緬懷那些在運動中英勇獻身的烈士們。
  • 四院系聯合舉辦「銘記歷史——林炎志學長的『一二·九』記憶...
    清華新聞網11月10日電 近日,以「銘記歷史——林炎志學長的『一二·九』記憶」為主題的「一二·九」主題教育活動在清華大學明理樓舉行。本次主題教育活動由清華大學工物系、化學系、社科學院、車輛學院四院系團委聯合舉辦,邀請清華大學1978級校友、中共吉林省委原副書記林炎志學長為大家講述他的「一二·九」記憶。工物系楊振偉老師、社科學院張開平老師、四院系輔導員及300餘名同學參加活動。
  • 為了尋找散落的「紅色記憶」
    在章丘,有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均年逾花甲,白髮蒼蒼,本應在家安享退休後的幸福晚年生活,卻頭頂烈日、不辭辛勞,經常奔波於大街小巷,去尋訪離休幹部和新中國成立前老黨員,整理記錄他們的先進事跡,傳承紅色記憶、革命精神。他們就是章丘老幹部先進事跡採訪團群體。
  • 崑崙關陣亡將士安葬雞母嶺 賓陽村民:希望能紀他們立個碑!(附無人機視頻)
    在這一特別日子裡,賓陽印象和縣民政局《賓陽地名詞典》拍攝組,將繼續推出崑崙關系列的特別報導之《探訪魯班村黃氏宗祠(崑崙關戰地醫院)》,向廣大網友講述崑崙關戰役背後的故事。魯班村的黃氏宗祠  位於新橋鎮魯班村的黃氏宗祠,作為1939年崑崙關戰役戰時後方醫院之一,距離崑崙關約20公裡,當時負責前線受傷部分官兵的救治工作。
  •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汲取奮進力量 山東各地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連日來,山東各地舉行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銘記歷史緬懷先烈,讓革命精神薪火相傳。烈士紀念碑巍峨高聳,烈士塑像昂然屹立。推動紅色保護,加快紅色基因傳承,需要更多載體和平臺。今天,位於濰坊市奎文區的樂道院·濰縣集中營博物館開館,迎來大批參觀者。1942年,日軍在濰縣樂道院設立集中營,關押了2008名西方僑民,這也是二戰時期亞洲最大的西方僑民集中營。
  • 銘記歷史,吾輩自強!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多種形式紀念中國人民抗日...
    銘記歷史,吾輩自強!今天,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的官兵們舉行紀念日主題活動,追憶戰鬥歷史,深切緬懷戰鬥中犧牲的革命先烈,感悟紅色精神。武警兵團總隊執勤第一支隊某中隊開展「傳承抗戰精神·砥礪奮勇前行」為主題的系列紀念活動,教育官兵不忘紅色記憶,銘記歷史,珍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