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道 | 林珈妃當代花道美學

2021-02-19 玄嶽書院

| 花道的文化介紹 |

華道,亦稱做「花道」。起源於供奉佛前的供花後演變成審美鑑賞的立花。

花道是一種表達情感的藝術,通過線條、顔色、形態和質感的和諧統一來追求靜、雅、美、真、和的意境。

從「插花」昇華為「花道」已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藝術,而是作為一種藝術涉及宗教、哲學、修身、社交等多個文化領域,集中地反映了人的自然觀、對美的意識和倫理觀念。

禪宗的審美理念同樣也影響到傳統插花藝術的表現,形成了插花藝術的清幽恬靜、凝鍊素雅的整體風格。它竭盡其簡潔,竭盡其純潔,以簡單的造型和單純自然的元素,在最大程度釋放出植物本來的魅力。

因此,「閒寂、幽雅、樸素」的禪意精神內涵,成為了藝術家們創造空靈、簡樸意境的創造原則。

花道在創作時,強調的是設計師的「心」與「技」的統一,每一盆花都擁有自己的生命,並訴說生命的真諦。花道藝術將生活落實於美學,並讓繁忙中的人停下腳步,靜靜聆聽花朵綻放的聲音,遵循著自然給予的啟示,法古往為師,遵天地為母。

| 花道老師介紹 |

出生於臺灣的林珈妃女士,自17歲起先後赴日本、美國、英國、荷蘭、德國等國家學習東方花道、西方花藝。

40餘年的教學及創作,讓她對生活與美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認知,並將多元的文化與創意注入作品,練就了隨心隨性隨情的獨特創作風格。

這些靜下心來才能領悟的美,變成一幅幅美麗的風景,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生活中的美,這是多年來林珈妃女士一直堅持的事情。

1982年 赴日本學習花藝

1986年 任中華花藝設計協會理事、臺灣花藝雜誌編輯

1987年 獲美國芝加哥花藝設計學校教授文憑

1989年 獲荷蘭花藝設計資格認證

1989年 獲日本JFTD第八屆花藝設計大賽優秀獎

1990年 赴日參加世界盃花藝大賽榮獲國際大賽亞軍

1991年 赴德國及荷蘭進修裝置藝術

1992年 獲德國鮮花藝術學校資格認證

1994年 獲日本華道池坊正教授資格

1997年 日本花道草月流師範資格結業

2010年 任亞諾法國際商務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2013年 任臺灣基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2015年 任武漢金漢禮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總經理

2016年 獲邀全球華人旗袍總會任副會長

2017年 創立武當大山文創公司

2018年 武漢市政協委員列席

| 花道課程介紹 |

四季花材的基本認識

植物的生態美學與意匠美學

盛花與投入瓶花之基本架構

正風體與新風體主義

立花古典之欣賞

當代新風體之作

當代空間美學

結業作品雅集

花道課程達到之效果


花道傳承和禮佛儀軌受到禪宗審美意識影響,無即是有,多即是一,一即是無限。用「少」來追尋精神上的滿足,表現平淡、含蓄、單純、空寂且內省的幽玄美學。

課程內,我們學習與自然合而為一的關係。

無論是形、色或寓意,都是在道的精髓內將其重新組合,並強調作者與花合而為一的精神,將花與環境整合出每一方寸之間的協調美。

| 機構推廣的活動介紹 |

玄嶽書院,位於武當山太子坡,搭建文化藝術創思和合作的高端平臺,深化發展並提升武當文創產業,從而活化武當千年文化推及更深遠的國際舞臺。

生活就是最好的學習,在武當山這片厚實的土壤裡,我們以珍貴的先人智慧為經,取鏡西方,如哈佛、普林斯頓等知名大學裡,Tutor以專業和誠心用生命經驗陪伴的方式學習模式為經緯,規劃出讓學員探索自性,超越自我,到達自在圓滿的境地。

書院客服專線:15907280577

武當山太子坡

長按二維碼,添加書童 小山麻吉

課 程 精 彩

武當山玄嶽書院 | 茶道之美

成為自己心靈的教練

世界心靈大學的生活

武當山玄嶽書院  兒童成長探索---週末工作坊

玄嶽書院道家養生課程 | 精氣神 道家修煉全程

玄嶽書院養心課程 | 喚醒內在生命力----靈覺之旅五日行

花好月圓慶團圓 武當山玄嶽書院・和記黃埔−林珈妃兩岸中秋萬花展

勾,勒,刻,畫,水,墨,紙,筆—遊於藝

靜而後能安 能得 | 玄嶽書院2018一日孩童啟蒙

愛與陪伴 | 一條線 一條弦

愛與陪伴 | 幾句正面的小鼓舞話語

愛與陪伴 | 親子相親相愛 互尊互重到永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張三丰童鞋

萌萌噠看武當,不一樣的絕美

 國際兒童夏令營,給孩子五力人生 悠遊自得

盛夏的武當,屬於孩子的時光

武當山玄嶽書院 | 祈以安頓現代人之身心於自在

太子坡 | 古人經典之作,足以安放現世心靈!

武當山玄嶽書院 | 對話法國修道者 法理中老師

點擊連結▲

相關焦點

  • 馬克·奧斯特曼:靈 境的構建 李百軍的藝術 / 當代藝術創作與美學在線研討會
    >總策劃:黃鳳祝  曾毅當代藝術創作與美學在線研討會第一期研討會於1月16日舉辦主辦:古幹藝術研究院策劃:辛可鄧梅 主持:林裡 許梅第二期研討會預定於2月17日舉辦主辦:清源際美術館,三條社區美術館作品中所具有的原始符號以及隨意的 幾何構成和自由鬆動的用筆,自然地流露出淡淡的憂傷和無法言說的夢幻之美。他的作品在不經意中留下的那些微妙的色彩變化和隨意的幾何構成,形成了一 個個有意味的空間。我們似乎能從他的畫中領略到中國傳統戲曲人物的神態之美,也體 悟到生命中的那些甘美與痛苦,幻想與沉思,都在創作過程中不可遏制的流洩出來,欲 罷不能。
  • 章平藝術在線講座一 / 2021當代藝術創作與美學在線研討會 (第2期)
    龍的畫廊2021當代藝術創作與美學在線研討會
  • 燕語生活美學之小滿嫻雅
    「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滿布庭前。」 初夏是從薔薇開始的,盛開燦爛的花帶給所有人的微笑。
  • 一花一世界:由佛教供花到花道盛行,日本室町時代花道變遷之路
    一、飛鳥時代,日本從中國引進佛教,並出現佛前供花日本花道,是截取植物的枝葉、花朵插入花器中的方法和藝術。花道作為日本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如今的日本社會中依舊有著十分深遠的影響。日本花道源於中國傳入日本的佛教風俗之一「佛前供花」,並在室町時代正式成立。
  • ​【 羅芙奧2020春拍|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 】邂逅王攀元
    用藝術見證大時代下的孤寂美學,畫布上的詩人 ── 邂逅王攀元臺灣前輩藝術家王攀元在2019年下半表現十分亮眼
  • 花道源於中國隋朝的佛堂供花
    日本花道最早來源於中國隋朝的佛堂供花,傳到日本後,其天時,地理,國情,使之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先後產生了各種流派,並成為女子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
  • 尋找中國|宋朝的美學.
    宋徽宗的書法和畫宋朝|比當代更知道什麼是美,什麼是生活在唐代的貧眼所驚之華麗器物,在宋代已經百姓尋常之物。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道:「唐人做富貴詩,多記其奉養器服之盛,內貧眼所驚耳。如貫休《富貴曲》云:『刻成箏柱雁相挨。』此下裡鬻彈者皆有之,何足道在?」。宋人嘲笑唐人貧眼沒有見過世面,那是因為宋代民間財富比前代所取得的飛躍性進步。宋朝的文人除了讀書、是學者之外,他還可以很悠閒,可以很瀟灑,最重要的是他們有一種生活品味。
  • 希廬花道 | 四月清和、山吹花盛開
    陽春四月在日本稱為卯月,因「四月乃百花盛開之月」而得名,另外也有別名稱卯之花月、鳥月、花殘月、清和月、
  • 【羅芙奧2019春季拍賣會】薈萃:國際現代與當代藝術
    拍賣地點萬豪酒店3樓博覽廳5月31日 | 尊釀雲集 |6月1日 | 薈萃:國際現代與當代藝術 |6月1日 | 翰墨丹青—中國書畫專場 |6月1日 | 澄懷—古今人文藝術專場 |6月2日 | 亞洲現代與當代藝術 |預展地點5月11日-12日 臺中豐藝館
  • 日本花道:花道歷史、花道精神、花道流派、花道器皿
    有人說東求堂是日本第一個茶室,也是花道(還有茶道、能劇)的誕生地。足利義政的時期,花道已被各階層接受和欣賞。3)江戶時代中期出現「生花」花形。生花就是使花保持生命力的表現手法,所要展現的就是昂揚的生命力。對於「生花」而言,花器的水面(名「水際」)象徵大地或湖池。生花有「正」「副」「體」三個主枝子,並構成三角形,一般用三種花材。
  • 第一法丨用三十七種方法來學習花道,習花,禮之先行
    花道,是通往內心的一條路。而學習感花印心三十七法是學習花道的三十七種方法,靈活運用這三十七法,就能直接達到花藝師的級別。我會在這裡慢慢更新感花印心的花道體系文字和圖片,也會更新視頻課程。行修言道,禮之質也。禮聞取於人,不聞取人。禮聞來學,不聞往教。第一步,行沃盥禮。
  • 【宜之】來自臺灣花東海岸的生活美學Kamaro'an
    這是一系列深根於臺灣・花東的美學態度,第一次欣賞到 Kamaro』an 的設計之時,即被他們那在簡單、純粹中自然而然地體現出存在於設計與大地之中,那抹優雅的質調給深深吸引~再進一步地認識Kamaro』an後,你將會發現
  • 【IUMR】 數位美學與新媒體藝術的交織
    再者,根據萊特(Richard Wright)指出,數位科技與電腦影像程式的擴散是伴隨著美學化的技術(aestheticized techniques)而來的,但是此美學化的技術卻僅流通於藝術菁英領域中,使得當代的藝術家不斷地努力,希望發展出足以對抗主流、現代主義式,且以工程模式為主的數位美學[1]。
  • 以阿多諾(Theodor Adorno)與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文化工業」之美學分析
    【IUMR本文乃分析及彙整 Adorno 和 Benjamin 的論述,個別分析 Adorno 及 Benjamin 對文化工業的批判, 再比較兩者觀點的異同,進而由「藝術」的自律性與他律性重新審視「藝術」的美學定位。
  • 劍道、花道、茶道……日本為何那麼多「道」?
    例如常見的茶道、花道、香道、劍道……武士道等等,就是吃個拉麵也有面道,某種意義上來講,把尋常的事做到極致就成了「道」,而這又剛好符合日本人的特質。從什麼時候開始,日本人專注於「道文化」了呢?日本學習我國最積極的時候就是在唐朝,從唐朝之後,日本在每個時代都會吸收我國的文化,道文化從此在日本的歷史文化中生了根,道文化自古以來被日本人所推崇,即使在現代,日本也非常崇尚以及熱衷「道」。
  • 池坊花道 莊嚴之花 清淨蓮華
    池坊生花七種傳 蓮 柴田英雄千葉寶蓮  有化如來坐寶花中  頂放十道百寶光明  一一光明
  • 【IUMR】 洪席耶的《感性分享:美學與政治》
    事實上,這乃是對影像的存在方式究竟是在哪裡和個體或集體的「習性」有關進行辨識的特定政體。也正是在這種政體中,哲學家乃透過了影像對市民觀眾進行了教育,並將他們給納入了共同體事務的分派(partage)體系之中。
  • 池坊花道
    ▼池坊華道發祥於京都六角堂,源自中國佛前供花,經過長年以來池坊代代與師生的傳承,今天池坊於日本國內與海外各地開枝散葉,廣為流傳。池坊的花型| 立花 |室町時代的建築樣式「書院造」構造中的一部分──「押板」,為和室「床之間」的原形,由此產生了立花的樣式。
  • 燕語生活美學之元旦吉祥如意
    椒是花椒,古人說椒是玉衡星之精,氣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輕耐老;柏是柏樹葉,古人視為仙藥,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別浸製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飲用。飲椒柏酒可去病長壽。南朝庾信《正旦蒙賚酒》:「正旦闢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描繪了元旦朝賀受到賞賜椒柏酒的喜悅心情。而唐代武平一《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一詩,以「願持柏葉壽,長奉萬年歡」之句,表達以健康長壽之身服務萬年天子的願望。
  • 【日本茶掛】花道掛軸
    日本飛鳥時期的政治家小野妹子 (565 - 625) 作為遣隋使到中國後,帶回了佛前供花的敬佛禮儀,直到池坊的出現才真正形成日本花道的形態,這大約發生在 1462 年左右。因此,日本正式形成茶道和花道,大約相當於在中國的明朝中期, 而在這之前,中國已經經過唐代、宋代、元代和明朝初期,在雅道方面積累了非常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為日本雅道的興起提供源源不 斷的精神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