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二字團結了中華兒女
春秋一書代表著民族精神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于姓委員會名譽會長於春紅受邀出席
「望故鄉--于右任書法三原故裡特展」
5月18 日,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國家文物局、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主辦,中共三原縣委、三原縣人民政府承辦的「望故鄉——于右任書法三原故裡特展」活動,在三原縣于右任書法博物館隆重舉行。
參加此次特展活動開幕式的有原文化部部長蔡武、中國文聯原黨組書記胡振民、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胡冰、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鍾明善、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連輯、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趙學敏、于右任先生三子於中令、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王春新,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金凱、顧亞龍、翟萬益,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于姓委員會名譽會長、北京釋竹文化研究院院長於春紅,以及書法家雷珍民、劉宗超、張炳煌等海外及國內各省市書畫界專家、學者200餘人。開幕式由三原縣人民政府縣長何銳主持,縣委書記孫景宏致辭,蘇士澍、胡冰分別作了重要講話,鹹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嶽亮宣布特展活動開幕。
開幕式後,參加特展活動的專家、學者們參觀了于右任書法博物館、于右任故居和三原縣城隍廟。在城隍廟戲樓前,蘇士澍、趙學敏、連輯、於中令、於春紅等20多位書法大家為了緬懷于右任老先生,還現場揮毫潑墨,抒發情懷,墨寶分別被三原縣博物館和于右任故居永久收藏。
研討會上,於春紅感念髯翁之人品書品皆為典範,特贊於公以抒胸臆也:
瞻仰兮魂傷,揮毫兮如磬。
哀呼兮於公,泣淚兮碑亭。
紫薇兮隕落,難追兮無蹤。
愛國兮愛民,兩袖兮清風。
連綿兮遒勁,筆意兮無窮。
徘徊兮難捨,造化兮神明。
名揚兮中外,法帖兮永生。
矢志兮不移,心願兮傳承。
己亥夏月
負歷史使命,開萬世太平。在于右任先生創辦的學校中,民治小學是一個小學校,但在先生的心目中她是讓先生時時牽掛的一個學校,因為民治小學校是先生創辦的第一所學校,並且學校在先生的家鄉,與先生有著不解之緣……
民治小學任校長為於春紅講解民治小學
於春紅為民治小學書贈「墨香」
「不信青春換不回,不容青史盡成灰。低徊海上成功宴,萬裡江山酒一杯。」
于右任先生不僅是陝西三原人民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堅定守衛者。先生起於寒門,勵志報國,治學育人,不遺餘力,始終以民族之美好願景為擔當。先生一生書北宋張載名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不啻數百件,正是其矢志不渝、情深家國的寫照,為後人景仰。
二十世紀100年的現當代書法史是重要的時間節點。以于右任、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舒同、趙樸初、啟功等七位巨匠為代表的書家,上承清末民初的碑帖並隆,下啟當代書法繁榮,其功至偉。于右任先生為此中龍象,他的藝術成就、人生經歷、精神高度,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文化在這個時代所能達到的高度,為當代書法界樹立了德藝雙馨的典範。
于右任先生為一代文宗,詩書兼美。詩蘊藉古雅,或激揚或沉鬱,晚年所作《望故鄉》,是先生憂國愛家最平實、最悲壯的流露: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楷書自晉唐入北碑,方整中見俊逸,粗獷中寓高華,得中和之大美,可與古之大家同看;草書綜歷代精萃,承古開新,以碑入草,大氣不雕,自然舒闊,於旭素之外另開新徑,為草書藝術史上的一座豐碑。
《望故鄉——于右任書法三原故裡特展》精選三原縣于右任書法博物館館藏71件(套)不同時期的作品,時間跨度近50年,多為首次展出,基本反映了于右任先生一生書法求索的損益過程,無疑會對于右任書法研究提供可資借鑑的史料。展覽中附有文獻專題展,包括了于右任先生生前自用遺物、文稿和交遊酬應書畫等,使展覽更為豐滿。
《望故鄉——于右任書法三原故裡特展》對我們踐行習近平同志文藝思想,培根鑄魂,為時代明德,弘揚于右任先生書法藝術意義深遠。同時也是家人對于右任先生最好的懷念。
「望故鄉——于右任書法三原故裡特展」活動中,感恩三原縣渠岸鎮副書記於河(上圖左一)全程陪同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于姓委員會名譽會長、北京釋竹文化研究院院長於春紅!
溫馨提示:《富於春秋》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