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春秋:於春紅受邀出席「望故鄉--于右任書法三原故裡特展」

2021-02-13 富於春秋


     忠義二字團結了中華兒女 

     春秋一書代表著民族精神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于姓委員會名譽會長於春紅受邀出席

      「望故鄉--于右任書法三原故裡特展」

5月18 日,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國家文物局、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主辦,中共三原縣委、三原縣人民政府承辦的「望故鄉——于右任書法三原故裡特展」活動,在三原縣于右任書法博物館隆重舉行。

參加此次特展活動開幕式的有原文化部部長蔡武、中國文聯原黨組書記胡振民、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胡冰、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鍾明善、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連輯、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趙學敏、于右任先生三子於中令、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王春新,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金凱、顧亞龍、翟萬益,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于姓委員會名譽會長、北京釋竹文化研究院院長於春紅,以及書法家雷珍民、劉宗超、張炳煌等海外及國內各省市書畫界專家、學者200餘人。開幕式由三原縣人民政府縣長何銳主持,縣委書記孫景宏致辭,蘇士澍、胡冰分別作了重要講話,鹹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嶽亮宣布特展活動開幕。

開幕式後,參加特展活動的專家、學者們參觀了于右任書法博物館、于右任故居和三原縣城隍廟。在城隍廟戲樓前,蘇士澍、趙學敏、連輯、於中令、於春紅等20多位書法大家為了緬懷于右任老先生,還現場揮毫潑墨,抒發情懷,墨寶分別被三原縣博物館和于右任故居永久收藏。

研討會上,於春紅感念髯翁之人品書品皆為典範,特贊於公以抒胸臆也:

瞻仰兮魂傷,揮毫兮如磬。

哀呼兮於公,泣淚兮碑亭。

紫薇兮隕落,難追兮無蹤。

愛國兮愛民,兩袖兮清風。

連綿兮遒勁,筆意兮無窮。

徘徊兮難捨,造化兮神明。

名揚兮中外,法帖兮永生。

矢志兮不移,心願兮傳承。
          己亥夏月

負歷史使命,開萬世太平。在于右任先生創辦的學校中,民治小學是一個小學校,但在先生的心目中她是讓先生時時牽掛的一個學校,因為民治小學校是先生創辦的第一所學校,並且學校在先生的家鄉,與先生有著不解之緣……

民治小學任校長為於春紅講解民治小學

於春紅為民治小學書贈「墨香」 

「不信青春換不回,不容青史盡成灰。低徊海上成功宴,萬裡江山酒一杯。」

于右任先生不僅是陝西三原人民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堅定守衛者。先生起於寒門,勵志報國,治學育人,不遺餘力,始終以民族之美好願景為擔當。先生一生書北宋張載名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不啻數百件,正是其矢志不渝、情深家國的寫照,為後人景仰。

 

二十世紀100年的現當代書法史是重要的時間節點。以于右任、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舒同、趙樸初、啟功等七位巨匠為代表的書家,上承清末民初的碑帖並隆,下啟當代書法繁榮,其功至偉。于右任先生為此中龍象,他的藝術成就、人生經歷、精神高度,充分彰顯了中華民族文化在這個時代所能達到的高度,為當代書法界樹立了德藝雙馨的典範。

 

于右任先生為一代文宗,詩書兼美。詩蘊藉古雅,或激揚或沉鬱,晚年所作《望故鄉》,是先生憂國愛家最平實、最悲壯的流露: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楷書自晉唐入北碑,方整中見俊逸,粗獷中寓高華,得中和之大美,可與古之大家同看;草書綜歷代精萃,承古開新,以碑入草,大氣不雕,自然舒闊,於旭素之外另開新徑,為草書藝術史上的一座豐碑。

 

《望故鄉——于右任書法三原故裡特展》精選三原縣于右任書法博物館館藏71件(套)不同時期的作品,時間跨度近50年,多為首次展出,基本反映了于右任先生一生書法求索的損益過程,無疑會對于右任書法研究提供可資借鑑的史料。展覽中附有文獻專題展,包括了于右任先生生前自用遺物、文稿和交遊酬應書畫等,使展覽更為豐滿。

 

《望故鄉——于右任書法三原故裡特展》對我們踐行習近平同志文藝思想,培根鑄魂,為時代明德,弘揚于右任先生書法藝術意義深遠。同時也是家人對于右任先生最好的懷念。

「望故鄉——于右任書法三原故裡特展」活動中,感恩三原縣渠岸鎮副書記於河(上圖左一)全程陪同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于姓委員會名譽會長、北京釋竹文化研究院院長於春紅!

溫馨提示:《富於春秋》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相關焦點

  • 【三原動態】三原:「望故鄉--于右任書法三原故裡特展」活動盛大開幕
    5月18日,由中國文聯、國家文物局、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聯合主辦,三原縣委、三原縣人民政府承辦的「望故鄉--于右任書法三原故裡特展」活動在三原縣于右任書法博物館隆重舉行。中共三原縣委書記孫景宏致歡迎辭
  • 【線上展覽】赤子丹心——于右任書法藝術特展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字右任,號騷心,又號髯翁,晚號太平老人,陝西三原人。中國近現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先生畢生以民族之美好願景為擔當,勵志報國,治學育人,不遺餘力,堪稱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堅定守衛者。先生一生書北宋張載名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不啻數百件,正是其矢志不渝、情深家國的寫照,為後人景仰。
  • 三原歷史名人于右任先生
    ,創立了「於體」書法藝術。毛澤東和周恩來等對文化名人的去留極為關注,其中就有于右任老先生。 後來,于右任在臺灣時,毛澤東對他的書法卻極感興趣。曾找許多人廣泛收集他的作品。後來,資深報人陸鏗覺得應該這樣去理解于右任的「一個指頭、三個指頭」:將來中國統一了,將他的靈柩運回大陸,歸葬於陝西三原縣故裡。「三間老屋一古槐,落落乾坤大布衣。」這是人們對先生的評價。位於三原的故居和那株三百多年的老槐樹也在深深的感念先生。
  • 【劉寧之】三原于右任故居門票
    三原于右任故居門票劉寧之文章來源:《門票研究》2020年第四期今年「五一」假期趁著疫情稍有緩解,立馬跟孩子驅車回三原探望已經大半年沒有見面的大哥一家。從西安開上延西高速公路(G65w)向北僅半個多小時就到了三原收費站,沿出口的大路直行右拐到了環島,這裡是通往縣城的西大門必經之路,同時也是包茂、西延兩條高速路的出入口。此前回家都是走西銅路從東邊進縣城,這次則是從西口入城,當車途經環島南側時發現那裡立有一尊碩大的于右任先生的面部浮雕像。在駛入縣城的街道兩旁隨處可見的路燈杆上豎有「右任故裡,人文三原」、「中國書法之鄉,三原歡迎您」的醒目宣傳標牌。
  • 于右任書法特展即將截止,請大家抓緊時間觀展!
    12月12日下午,平涼博物館一樓的「赤子丹心——于右任書法藝術特展」展廳裡,數十名市民圍繞在講解員的身邊,一邊聆聽講解,一邊仔細欣賞每幅作品。在展廳的入口,講解員會定時向前來觀展的觀眾介紹于右任先生的生平,講解每幅作品的創作背景。于右任(1879—1964),陝西三原縣人,舅親甘肅平涼靜寧。
  • 清河灣廣場看中國書法之鄉——陝西三原
    當地特產有蓼花糖,泡油糕,金線油塔,疙瘩面等;名人有李靖,于右任,王恕,周瑩,劉自瀆等;古蹟有城隍廟,文峰木塔,古龍橋,李靖故居,于右任故居等。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于右任《望大陸》一統山河壯 , 中興萬事新。——于右任倚南窗以寄傲,臨清流而賦詩。——于右任李靖,三原人,軍事家,封衛國公。
  • 于右任書法魏碑十八篇
    于右任擅長詩詞、書法,他是中國近代書法史上的書法藝術大家,尤擅魏碑與行書、章草結合的行草書,首創「于右任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近代書聖」「中國書法史三個裡程碑之一」。于右任的書法,便是在北魏楷書中融入了行書和隸書的筆意,可謂融碑帖於一爐,形成他獨特的書作。
  • 《壯美昭陵》于右任故居//李國璧
    西院是先生養母房夫人居住的小院,青磚瓦舍、古樸雅致,現開設了兩個展廳,一個是先生生平事跡展,還有一個是當代名人字畫展。北院是先生居住過的「三間老屋一株槐」的院子,六百多年的古槐依然枝繁葉茂、鬱鬱蔥蔥。讓人記住了古槐,也記住了對故鄉的赤誠。簡陋的房屋及屋內陳設,還原的是古院已走過一百年的歷史。沒有華麗高大的建築,卻能讓你感覺到一種古樸和凝重,體會到一位偉大民主革命先驅「天下為公」的博大襟懷。
  • 于右任與碑林:書法的流派
    上世紀初,于右任的二弟於孝先買下了書院門東邊的這座宅院,那時在西安陝西中學堂讀書的于右任已經高中舉人,但因印行諷刺時政的詩集《半哭半笑樓詩草》,被清廷革去舉人銜,並下密旨捉拿且要就地處死。于右任最後僥倖出城,逃亡至上海,從此開始了革命生涯。在陝西中學堂讀書前,于右任曾就讀於三原宏道學堂,當時他已經表現出強烈的革命意願。
  • 撒一把故鄉的土 潑一抔涇渭的水 陝西鄉黨五十年首跨海峽一曲秦腔祭髯翁
    整整五十年了,于右任先生懷著無盡的鄉愁長眠於此。空餘那首著名的遺歌在世間傳誦——「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二〇一四年歲末,于右任先生故鄉陝西的六十餘名鄉黨,首次帶著三原故裡的土、涇河渭河的水,還有家鄉的特產蓼花糖、西鳳酒、茯磚茶,來到陽明山上祭慰髯翁。
  • 「草聖」于右任書法大觀
    于右任(1878一1964),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仁」為名,號騷心,晚年號太平老人,陝西三原人。
  • 于右任八字命理解析
    原創/琴鶴堂易學 今天是于右任的忌日,謹以此文緬懷於大師! 于右任(1879.04.11申時—1964.11.10),陝西三原東關河道巷人,祖籍涇陽鬥口於村,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
  • 【大家】于右任書法●先生一支筆 勝過十萬毛瑟槍
  • 曠世草聖 · 于右任
    于右任(1878一1964),原名伯循,字右任,號騷心,晚年號太平老人,陝西三原人。著名的教育家、詩人、書法家。于右任早年參加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成立後,被推選為民國首任交通部次長。後長期擔任民國政府的監察院長。
  • 巨匠軼事 | 于右任的墓誌書法情結
    2016年4月27日,《百年巨匠——于右任》開機儀式在西安交通大學舉行。央視CCTV-1《晚間新聞》、CCTV-4《中文國際》、CCTV-13《新聞直播間》、人民網、中新網、北京青年報、中國文化報等報導了開機儀式。據記載,自漢代起,文人雅士即有收藏名家書法的風尚,自此後,收藏書畫珍玩碑石文物者代不乏人,且日益興盛。
  • 三原城隍廟乙未年廟會即將開幕~五天門票全免哦!
    三原城隍廟會入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三原城隍廟會是研究三原民俗的窗口,一展三原崇尚傳統文化的盛況。
  • 朱文杰:于右任故居紀念館
    民間亦稱曰「於鬍子」。    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漢族,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誘人典出《四書》「夫子循循善誘人」。後取諧音因而自稱「右衽」,「衽」即衣襟,「右任」由「右衽」的諧音而來。
  • 「月是故鄉明」任平書法作品展開展
    如東新媒體訊(全媒體記者 洪紹敏 徐悅簫)昨天上午,「月是故鄉明」任平書法作品展在縣文化館一樓展廳開展,展出的這次「月是故鄉明」主題書法作品展共展出了任平先生48幅優秀作品,包含電影、小說等題名,如東文學創作者的經典詩作等,展覽將從本月8日持續到18日。
  • 「國民黨元老」于右任,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結局如何?
    于右任的身份地位自然不一般,他是國民黨的元老,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于右任的最終結局。于右任出生於1879年,他是陝西三原人,與前面我們提到的杜聿明是老鄉。于右任青年時期就在國內創辦報紙,宣傳革命,也因此被清政府通緝,流亡日本。1906年,他在日本認識了孫中山,受孫中山影響加入同盟會,成為同盟會的早期會員。
  • 于右任:赴臺後家人四散各地,遠眺故鄉望穿秋水,至死未能回大陸
    我們小時候都學過一首詩: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他不時望向大陸的方向,但大陸與臺灣隔著長長的海峽。他的眼睛連海峽都看不到,只能看到莽莽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