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入關」成為顯學

2020-12-23 平原公子

今天和大家講講「入關學」。

當入關學還是「網絡暴論」的時候,無論左右都對其嗤之以鼻的時候,我們不辯經。

當入關學成為顯學的時候,我們就要把經書整理一下,告訴大家「入關」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準備解決什麼問題?準備建設什麼樣的東西?

1、「我蠻夷也」;

山高縣剛剛提出「蠻夷入關」的時候,網絡上最牴觸的還不是精美和自由派,而是「民族主義者」、「皇漢」、「明粉」,他們認為,把我們比作建州女真,比作蠻夷,是對華夏的侮辱。

實際上,這是非常狹隘、非常不唯物主義、不實事求是的看法。

我問你,近代四百年以來,我們華夏文明是世界上的主流文明嗎?不是!我們是邊緣文明,歐洲文明、西方文明、昂撒文明才是主流文明,不管你同不同意,我們就是處在世界邊緣地帶的「蠻荒之地」,在西方文明眼裡,我們就是扎辮子、裹小腳、邊吃飯邊拉屎的不講衛生的東方蠻子,他們才是「上帝的選民」,他們時刻可以來討伐「蠻夷」和「異教徒」。

我再問你,自二戰以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世界上的主流價值觀嗎?不是,資本主義、自由主義才是世界上的主流價值觀;無論是蘇聯、還是我們,在西方視角下,都是「邪惡帝國」,在主流資本主義國家,他們談共色變,把共產主義、集體主義視為洪水猛獸,視為瘟疫。

所以,把自己的文明,自己的價值觀,放在一個「蠻夷」的低姿態,是非常合適,非常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符合毛澤東思想實事求是的方法論的。

我們完全不必糾結於「入關學」的初始概念,因為這個關,你可以理解成山海關,也可以理解成函谷關;建州能入關,大秦也能入關,四野更能入關,張麻子是要進鵝城的,共產黨和人民軍隊也是要「進京趕考」的。

當初西周討伐商朝的時候,西周也是「蠻夷」;大秦討伐東方六國的時候,大秦也是「蠻夷」,以下博上,打破不公平的世界格局,有錯嗎?

我個人很喜歡「蠻夷」這個定位,我很喜歡大人老爺們罵我「蠻夷」,你說我是蠻夷,我踏馬就是蠻夷,將來打爆你狗頭的,把你按在臭水溝裡踩上一隻腳的,就是「蠻夷」。

這就好比當代資產階級精英罵我們無產階級是「窮鬼」、「屌絲」、「泥腿子」、「暴民」,好得很,咱們就是窮鬼,沒問題,這時候我們就該露出工人農民淳樸的微笑,「劣紳,今天教你認識社會主義」。

2、「不辯經」;

不辯經的意思,不是指我們不講道理,而是說,「大明」從來沒有準備和我們講道理。

如果我們的對手真的是「大明」,你就沒有資格和它講道理,因為大明的軍事、經濟、科技、文化,都是世界第一,蠻夷內部到處都是它的粉絲,到處都有人為它說話,你和它辯什麼經?

你準備和它辯論「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嗎?他直接罵你是「異教徒」,讓你下地獄;你和它辯論「自由」、「民主」、「人權」嗎?那都是它定義的東西,你也配和它討論「民主」和「自由」?

你和它不是一個等級,你也沒有資格和它討論「普世價值」,如果你和它「辯經」,就是小六子和胡萬去茶館斷案,全世界都是它的輿論主場,說到最後,就是你剖腹取粉自證清白,他還要殺人誅心,說你羞愧不已、畏罪自殺。

「大明」正常情況下,根本不屑下場和你「辯經」,輿論場上,「大明的狗」就可以咬的你遍體鱗傷。下場和你辯經的,往往都是蠻夷中的「精神大明人」,這些人都是飽受「明式教育」的博學大儒,位高權重,在他們體系化的禮教邏輯裡,你也辯不過。

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不辯經」,不辯經,不代表不說話,而是我們可以嘲諷、可以罵娘、可以直接承認、可以「去你媽的」。

比如說,蓬佩奧罵我們是「帝國主義」,那我們就不必討論「帝國主義」的概念,我們直接回罵:「X你媽,你才是帝國主義,呸!你這北美奴隸主匪幫,連帝國主義都不如」。比如說蓬佩奧罵我們是「馬列主義」,那我們就可以抱腹大笑,說「入你先人板板,你爹爹就是馬列主義,將來要打爆你法西斯狗頭的。」

再比如說,他們說我們是「異教徒」,「沒有信仰」,「要下地獄」,「要被火刑」,我們直接X它的上帝,然後承認說,對對對,老子就是在地獄裡,全球的財富和資源都被你們北美匪幫掠奪了,何處不是地獄?地獄就是我家!我將帶著地獄的烈火歸來!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3、不做「大明的狗」;

之前有個謬論,說和美國做朋友的國家,都過得很好;和美國做敵人的國家,下場都很慘。

這個謬論,是建立在一個前提上的,這個前提是「和美國做朋友,還是做敵人,是我們說了算。」這個前提荒謬至極,和美國做朋友、做敵人,當然是美國自己說了算,它為了利益,想和你做朋友,就做朋友,為了利益,想把你變成敵人,你就是敵人。

蘇聯主動解體後,俄羅斯曾經主動靠攏西方,宣布自己是「民主自由」的資本主義國家,願意和北約做朋友,然而呢?斯拉夫蠻夷也配談「民主」?也配我們做朋友?

實際上,很多國家和勢力都做過「大明的狗」,下場也都不怎麼樣,比如說北洋軍閥、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比如伊拉克、利比亞、ISIS......都是一時風光而已。

《讓子彈飛》中,張麻子之前有五個縣長,都是跪著賺錢的,都是黃四郎的狗,但是都死了。

所以,想要活著,想要像個人一樣地活著,就得腿腳不利索,跪不下去。

入關,是要在世界範圍內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在世界範圍內推倒「三座大山」,讓天下人都能做人,不去做「大明的狗」,非圖一族一國之榮華,實為五洲蒼生乞活。

4、不是我們要入關,而是關要入我們;

「入關學」的核心,不在於我們要做什麼,而在於帝國主義、壟斷資本主義要對我們做什麼?

學過政治經濟學的都知道,資本主義有個無法解決的內在矛盾,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社會化大生產的矛盾,企業的生產有組織性和市場的無序競爭的矛盾,最後導致產能過剩,有效的需求嚴重不足,金融資本瘋狂增值,生產者嚴重被壓榨,貧者無立錐之地,消費不足。導致經濟危機無法被消滅,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來一次,他們要通過戰爭去消滅生產力、消滅過剩產能,重新洗牌。

全球化延緩了這個矛盾的爆發,它使得帝國主義可以通過和平的手段剝削全世界,吸血全球的,佔領全球市場,掠奪全球資產、人才和勞動力,把自身的經濟矛盾、金融危機,全部轉移出去,把雷爆在外面。

但是,地球也是有極限的,龐氏騙局也是有人數上限的,韭菜總有割完的一天,特別是,出現了我們這個「蠻夷」異類,不聽它念經,可以選擇不吃它的「雷」,有的時候吃了它的「雷」,還能通過別的路徑讓它吃回去。

那麼作為全球「普世帝國」、「中央王朝」來說,它是無法忍受的,所以,它必然會「犂庭掃穴」,對我們發動「戰爭」,可以是冷戰,也可以是熱戰,也可以是貿易戰、科技戰、輿論戰。當代美國的川普政府,逐漸在內外矛盾中變得法西斯化,這不是預言,這是事實。

老虎是一定要吃人的,不是我們一定要拼命打老虎,而是不拼命就一定被老虎吃了。

舉個例子,解放戰爭初期,難道我們老老實實什麼都不做,蔣介石就不會進攻解放區?

所以,不是我們要入關,而是關每一天都在向我們飛奔而來。

相關焦點

  •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為何儒家、墨家成為韓非子眼中的顯學
    不同陣營的人有不同需求,貴族階級的人雖然比較少,但是權力大,所以維護貴族階級利益的儒家會成為顯學並不奇怪。社會底層勞動人民雖然沒什麼權力,但是人多,而且時逢亂世,戰爭不斷,底層人民發聲機會更多,所以維護社會底層勞動人民利益的墨家,會成為顯學也不奇怪。
  • 墨家為何不再成為「顯學」
    其中,墨家作為先秦「顯學」得到了時人公認。《孟子》說:「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韓非子》也說:「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雖然孟子將楊、墨同舉,韓非子將儒、墨並論,但在將墨家作為先秦「顯學」這一點上,則是完全一致的。不過,墨子去世以後,墨學出現了分裂。
  • 敦煌學何以成為國際顯學
    敦煌學是目前世界上以地名學的國際顯學。
  • 儒家學派是封建朝代的官方顯學,為何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銷聲匿跡
    在封建時代,儒家學派一直都是官方的顯學,尤其是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大部分入朝為官的人幾乎都是儒家學派的繼承人。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儒家學派也逐漸的一家獨大起來,但是在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那個被稱為當世顯學的儒家學派卻銷聲匿跡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與儒家並稱「顯學」的墨家完全消失了嗎?不,它一直都在你我心裡
    《韓非子·顯學》:「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墨家在戰國時代是和儒家齊名的世之顯學。儒家佔據了社會的上層,而墨家則在社會中下層影響巨大。諸子百家中的其他學派,跟儒墨相比都是小弟弟。當然,這並不是說其他學派不好,只是大家所走的路不同,其他學派大都走了精英化路線,只有儒墨堅持了大眾化。而這也是儒墨能能成為世之顯學的最根本原因。
  • 「非儒即墨」與儒家並稱「顯學」,為何最後卻無人問津了?
    戰國時代,諸子百家爭鳴,在眾多優秀的學說面前,墨家何以與儒家一起成為「顯學」呢?原因就在於,墨家學說代表了萬千貧苦百姓的利益。人們都知道墨子「兼愛」、「非攻」的主張,但也許很多人認為這只是一種統治策略。必須承認,它確實可以作為一種政治手段,但在墨子,這遠不止是手段,它是一個平民出身的哲人的社會理想。一個人的出身和成長經歷對他的人生選擇往往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 顯學之墨家
    墨家在春秋戰國時期與儒家並成為顯學,儒家的思想我們大多都了解,但是對於墨家你又了解多少呢?墨子曾被毛澤東主席高度評價為古代辯證唯物主義大家,他的思想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也是非常有價值的,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教招啊考試中也經常會遇到墨子的思想,大多是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單選和判斷,考察人物和思想的對應。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墨家的思想吧。
  • 加拿大入關自助過關最全攻略
    九月份許多同學都準備出境,但是入關的時候總是暈頭轉向,趕塊收藏這篇文章吧,金吉列黨老師告訴你具體流程!一開始,加拿大實行自助入關是在渥太華機場。加拿大公共安全和應急部部長Mr.也就是說,在一款手機軟體的配合下,這項名為"加拿大邊境電子報關"(CanBorder-eDeclaration)計劃,就能讓中國旅客提前完成掃描護照和照相等步驟,快速入關。
  • 作為顯學,墨家為何在秦始皇統一後徹底消失了?
    墨家在戰國時期地位出眾,甚至於儒家齊頭並肩成為顯學,墨家創始人墨子,早年拜學於儒家,但儒家是文科,而墨子是典型理科生,專業不對口讓他感覺處境尷尬。終於在戰國時期決定獨立,更尷尬的是墨家走向了儒家的對立面。儒家倡導對傳統制度的繼承,而墨子卻堅定追求新的社會秩序。儒家是養尊處優的"士大夫",而墨家是胼手胝足的苦行僧。
  • 清朝入關以來,採取了哪些為人詬病的措施?
    清朝是中國封建時代的最後一個王朝,在清朝入關以來,對於漢族人民採取了非常多的措施,以穩定明末清初這一時候的社會動蕩。並且針對於當時的反抗勢力,清朝採取了鎮壓和拉攏的兩手準備。通過這樣的方式,清朝在入關以後迅速削弱了漢族對於清朝政權的抵抗。不僅如此,在清朝入關以來,為了自身政權的穩定,採取了許多為人所詬病的措施。
  • 國際問題研究:顯學中的隱憂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正是世界處在大變動的歷史時期,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世界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科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與此同時,我國的國際問題研究也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時期。30多年來,我國世界政治、國際問題研究的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獲得了可喜的進步,上至政府要員、高校和智庫研究人員,下至引車賣漿者,都對國際問題,特別是熱點問題,表現出空前的熱情,國際問題研究儼然已經成了一門 「顯學」。這一 「顯學」在當下有如下特點:四高——高關注度、高透明度、高能見度、高交流度;四多——研究單位多、專家學者多、媒體報導多和出版物數量多。
  • 榜樣人物高國潮丨前瞻視野讓金融為時代顯學
    高國潮教授出席研討活動  金融為時代顯學,「朝市之顯學必成俗學」,其思想市場泥沙俱下,既有權力、資本的扭曲,現代金融觀念的缺乏,還夾雜著轉型時期的焦慮。正如科斯所言,思想市場缺乏已成為中國經濟諸多弊端和險象叢生的根源。觀念足以改變歷史的軌跡,以觀念戰勝觀念,這應是當代知識人的擔當所在。
  • 為何說清軍入關是中華民族的幸運?是這樣的嗎?
    但從另一方面看,清軍入關就絕不能稱之為中國的幸運了。恰恰相反,清軍入關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有些流毒甚至影響到後世。下面可以簡單地說一下。首先是清軍的殘殺導致了中國歷史上巨大的災難。在未入關之前,清軍對明朝領土的侵略和燒殺掠奪,就已經造成了北方人口的急劇下降。以東北為例子。明代的東北實際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一般認為,努爾哈赤反明之前,東北人口應該在五百萬左右。
  • 中國「入關」取代美國?全面解析火了的「入關學」
    最近,興起了一個小眾概念,也是一個梗,叫「入關」,由此還引申出了「入關學」。在「鍵政」亞文化圈裡,非常地火。這是一個平臺上創造出的概念,已經蔓延到其它平臺,我看到觀察者網的彈幕和評論裡也多次出現。我今天就來和大家科普一下,「入關學」是怎麼回事,以及「入關學」吸引人的地方在哪裡,還有錯在哪裡。第一個,就是什麼是「入關學」。「入關學」是一種對地緣政治關係的比喻。
  • 滿清八旗軍的前世今生:從龍入關到提籠遛鳥,墮落的速度令人咋舌
    滿清八旗軍的前世今生:從龍入關到提籠遛鳥 眾所周知,八旗兵是清朝入關前的軍隊。八旗這個叫法很有意思,它的建制要追溯至明朝萬曆年間,起初它只是一種滿洲的戶口編制,後來逐漸發展成為軍、政、財等綜合的制度。
  • 對話|從敦煌漢簡到武威三簡,簡牘何以持續成為國際性顯學
    對於即將在2021年建成開放的甘肅簡牘博物館,朱建軍表示,「簡牘學從一開始就是國際性顯學,目前我們對展廳陳列構思已形成了四大基本陳列,分別為簡牘時代、絲路見證、邊塞生活、簡牘書法。」甘肅簡牘博物館館長朱建軍與敦煌學一樣,簡牘學從一開始就是國際性顯學澎湃新聞:甘肅是中國簡牘大省。新中國成立以來「武威三簡」、居延新簡、敦煌馬圈灣漢簡、天水放馬灘秦簡、敦煌懸泉漢簡等的發現,無不震驚世界。伴隨著這些漢簡的不斷發現,能否請您先簡要介紹一下甘肅簡牘的現狀與收藏,為什麼甘肅簡牘出土量最大?
  • 戰國初期和儒學並稱顯學的墨家,為何在漢朝後就銷聲匿跡?
    《韓非子·顯學》記載:「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孟子:「天下之言,不歸楊(楊朱,道家代表人物)則歸墨(墨子)」遊俠劇照時代的變遷,環境的改變,墨家文化也逐漸從顯學成了一種特定人群喜愛的文化。
  • 墨家學派:從顯學到絕學,是什麼原因讓墨家突然消失於秦漢之後?
    儒家孟子曾經滿含嫉妒地說,天下不是墨家就是楊朱學派,他們是當時的顯學。歷史總是波譎雲詭。數千年的沉澱後,儒家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道家則在暗處一直發揮輔助作用。對知識分子來說,儒家是安身立命之本,道家則是在仕途失意時退守的精神家園。而對世界愛得無私深沉的墨家,卻在秦漢之後突然消失,風光不再。
  • 何謂顯學
    那儒家成為後世幾乎唯一的顯學,是否也跟柏拉圖主義幾乎成了對柏拉圖的通俗正統解釋一樣,有必然性?    廚師:儒家沒有成為唯一的顯學。從漢到清,真正的顯學,是經學。尤其在宋以前。人云亦云,不是好漢。事實上,奇幻多姿的儒家雖然有時很吸引眼球,但在過去的兩千年間,它一直未能戰勝經生樸實無華的混元力量。
  • 清軍四次繞過山海關入關劫掠,為何搶完就跑?
    從1629年開始到1642年,這之間13年時間,清軍四次入關劫掠,攻克88城,掠走數以萬計的金銀財寶、綾羅綢緞、各種物資,擄走幾十萬人口,為後金(清)後來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其實這次入寇,皇太極在關內也留了五千兵駐守攻下的幾座城池:遵化、永平、灤州、遷安,以圖為下次再入關留下通道。不過後來又被祖大壽率軍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