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七大終極之問》
第1問–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嗎?
作者:蔡銀兵
關於這個世界的真實性,作為讀者的你是否曾懷疑過?
世界到底是真實而客觀存在的,還是我們主觀意識建構出來的,至今沒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
在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眼裡,世界是理念的世界,是思維的世界,是精神的世界。換言之,所有失去意識的世界,將成為一片虛無,根本沒有什麼意義。
雖然這樣極端的唯心觀點,未免使人懷疑柏拉圖對世界的看法,顯得既主觀又片面,甚至有些站不住腳,但又不得不使得我們對世界的真實性產生質疑。
說世界是存在的,並且是客觀而真實地存在的。那麼又有什麼絕對而直接的證據,能夠證明或論證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呢?
與唯心主義相對的另一派別,則是以物質為第一性質的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哲學家們始終認為,世界就是物質的世界,是客觀而真實存在的世界。
世界不會因為人的意識或思維而作出調整,相反,人們常常為了適應社會環境,以及存活於世界而改變自己。
雖然唯物主義一再強調世界是真實而客觀存在的,也給出了唯物派的一些觀點和論據。但這些所謂的觀點和論據,事實上與唯心派極力證明世界是主觀的,是以精神為第一性質的世界的觀點一樣顯得片面而極端。
比如唯物主義者認為世界是絕對客觀的存在,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大漏洞。所謂「絕對客觀的存在」這句話本身就是主觀的,只要這句話出自一個人之口,無疑是這個人主觀認為的絕對客觀,其本質依舊是一種主觀上的認識。
因此,這個世界並沒有所謂的絕對客觀,既然沒有絕對的客觀這一概念,又哪來的絕對客觀的存在?如此一來,世界是絕對客觀的存在這一說法就值得人們懷疑。
從古希臘哲學家們的思辯開始直到現在,不論哪個哲學家提出什麼樣的觀點,主張什麼樣思想。都離不開唯心與唯物這兩大基本派別,而在這兩大陣營的激烈爭論中,任何一方都沒有絕對合理且具有說服力的觀點來壓倒對方。以至於兩大陣營既矛盾又和諧,既對立又統一。
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哲學家們,對於世界是意識先於物質,還是物質先於意識之爭,就好比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有人會覺得應該先有雞,如果沒有雞,蛋是從哪裡來的呢?總不可能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可能從泥土裡鑽出來。因為這些都超出了我們的常識。
覺得先有蛋的人就會反駁道,沒有蛋,雞又是從哪裡來的呢?雞當然是從蛋裡破殼而出,沒有蛋就沒有雞。
當然,覺得先有雞的人會堅持認為,沒有雞就不會產下蛋。雙方各持己見,都只說對了一部分。
而唯心論與唯物論的爭執,也正如這雞和蛋的爭論一般。假如意識是第一性質的,物質是意識的廣延。那麼唯物論者就會反駁,沒有身體作為基礎與載體,人的意識又怎麼能憑空產生呢?